中國古建築到底有多牛 | 拆開太和殿,你會看到什麼?| 【環球觀築】

2021-02-07 網易

  本文經微信公眾號「星球研究所」授權轉載

  

  謹以此文

  獻給 「 過去600年為這座皇家 宮殿付出貢 獻的人們 」

  故宮系列專題 第二期

  在故宮中

  有一座佔地

  僅有故宮總面積3/1000

  的木結構大殿

  太和殿

  從空中俯瞰

  它隱匿於宮廷的重重屋簷之間

  讓人無法一眼便找見它

  和周圍其他建築近似的造型

  使它的外觀略顯

  平平無奇

  ▽故宮重重屋簷| 攝影師@謝禹涵

  

  但它從上至下

  都有著最頂級的配置

  讓它在諾大的故宮建築群中

  擁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太和殿正立面| 攝影師@謝禹涵

  

  究竟是什麼

  讓太和殿看起來平平無奇

  卻又如此無與倫比

  讓我們一同享受這

  3500立方米木頭

  演繹的視覺盛宴吧

  ▽太和殿木結構爆炸圖| 製圖@張靖/可視化星球

  

  頂級的屋頂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

  建築的屋頂

  有著明晰的等級劃分

  上至帝王宮室、下至平民屋舍

  它們各自遵從著不同等級的禮制

  以求達到封建禮制社會的

  穩定與繁榮

  因此

  建築屋頂的規格

  便代表著房屋所有人的

  社會地位與身份高低

  ▽中國古建築屋頂形制| 製圖@張靖/可視化星球

  

  太和殿

  作為龐大帝國的宮殿

  自然享有所有屋頂形制中

  最頂級的規格

  那就是

  重簷廡殿頂

  加上皇家專用的

  頂級金色琉璃瓦

  使大殿看起來

  金碧輝煌

  ▽太和殿屋頂示意,註:中國古建築把瓦的等級劃分為1-10樣瓦,一樣瓦只相傳在明代使用過,但未發現確鑿記載和現存實例,太和殿用的為二樣琉璃瓦,因此太和殿的瓦為現存建築中最頂級的| 製圖@張靖/可視化星球

  

  面積達2380平米的太和殿

  是如何支撐如此巨大的屋頂的

  它需要具備什麼樣的

  支撐能力呢

  首先

  它需要一個結實的

  屋頂梁架

  ▽太和殿屋頂梁架| 製圖@張靖/可視化星球

  

  屋架主要由

  縱橫的步梁架梁

  和豎立的童柱瓜柱

  相互搭建而成

  ▽太和殿屋架圖解| 製圖@張靖/可視化星球

  

  屋架之上

  架設桁架角梁

  接著鋪設

  椽子望板灰背

  ▽太和殿屋面結構| 製圖@張靖/可視化星球

  

  這些構件的鋪設

  一方面是將屋面的空隙封閉起來

  防止雨水透過屋面滲漏

  浸泡屋頂木結構

  另一方面

  則是將屋頂的承接面一步步變大

  使其可以承載重量巨大的

  80000多件琉璃瓦

  ▽太和殿屋頂圖解,註:太和殿屋頂瓦件共計80319件,不包含屋脊飾件| 製圖@張靖/可視化星球

  

  最後

  將金色的琉璃屋脊

  架設在大殿的13條脊線上

  屋脊就好比屋頂的分水嶺

  它使雨水順著屋脊兩側流下去

  以防止屋面積水滲透

  ▽太和殿屋脊圖解| 製圖@張靖/可視化星球

  

  正脊的兩側

  還有兩塊巨大的獸吻

  太和殿的正吻

  是現存皇家建築中最大的一對

  它由13塊琉璃瓦件拼合而成

  高度達3.4m

  相當於兩個成年人的身高

  ▽太和殿正吻示意,攝影師@永濤的視界| 製圖@張靖/可視化星球

  

  垂脊和戧脊的末端

  各有1個仙人和10個小獸

  中國古建築屋頂小獸多為奇數

  且數量不可超過9個

  而太和殿安放了10個

  成為了中國古建築中的孤例

  它們象徵著太和殿的

  至高無上

  ▽太和殿垂脊小獸圖解| 攝影師@謝禹涵

  

  由於巨大的屋頂

  和數量龐大的琉璃瓦件

  使太和殿屋頂的重量非同尋常

  支撐如此巨大重量的屋頂

  需要什麼樣的下部結構呢

  頂級的梁柱

  即將登場

  頂級的梁柱

  屋架之下

  是種類達40餘種的

  梁柱框架

  它們像一個木結構機器

  彼此咬合銜接

  承託來自屋頂的

  全部重量

  ▽太和殿梁柱結構示意| 製圖@張靖/可視化星球

  

  太和殿的梁架

  由190根梁和136根枋

  以及數量龐大的墊板組成

  ▽太和殿梁架結構圖解| 製圖@張靖/可視化星球

  

  梁架之下

  是木結構的核心構件

  柱子

  太和殿共有72根柱子

  它們分內外三圈排列組合

  分別為簷柱外金柱內金柱

  ▽太和殿柱子排列布局| 製圖@張靖/可視化星球

  

  最外圍的32根簷柱

  用來承接下簷的重量

  而內圍的40根金柱

  則用來支撐大殿上層的

  全部重量

  ▽太和殿柱子圖解| 製圖@張靖/可視化星球

  

  其中內圍的金柱

  直徑達1米、高度達12.7米以上

  單個金柱的重量達6000千克左右

  相當於100個成年人的體重

  ▽太和殿金柱示意,註:以上數據按照楠木的密度值:610㎏/m和太和殿金柱的體積約10m進行計算所得,數值為估算,僅做示意| 攝影師@柳葉氘

  

  這些來自

  四川、江浙、兩湖、兩廣

  等地區的頂級木料

  至今仍安然無恙的

  發揮著作用

  ▽太和殿明代大木料主要開採地| 製圖@張靖/可視化星球

  

  在梁柱框架之上

  還裝有650攢

  鬥栱

  ▽太和殿鬥栱示意| 製圖@張靖/可視化星球

  

  太和殿的鬥栱

  數量龐大、種類豐富、構造複雜

  且保存幾乎完好無損

  成為研究明清宮殿建築鬥栱特徵

  極為珍貴的實例

  ▽太和殿鬥栱種類| 製圖@張靖/可視化星球

  

  不同於以往

  明清時期的鬥栱

  作為受力構件的功能已大為退化

  其更多的起到裝飾作用

  從下仰望

  數量龐大的鬥栱

  更是增加了太和殿

  恢宏的氣勢

  ▽太和殿鬥栱| 攝影師@謝禹涵

  

  太和殿雖集全國頂級配置

  但命運卻是多災多難

  自永樂十八年(1420年)首次建成至今

  經歷了4次被毀和4次重建

  現存的太和殿

  為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重建

  距今已有300多年

  對材料的反覆消耗

  導致歷次重建時都難以找到

  和以往一樣巨大的木料

  而不得不

  一次次的縮小太和殿的體量

  ▽太和殿歷史版本體量變化,請橫屏觀看| 製圖@張靖/可視化星球

  

  縮減後的太和殿

  無論在建築規模或氣勢上

  和最初的奉天殿相比

  都大大減弱了

  但比之前更完善的是

  清康熙年間重建時

  為防止大殿再次毀於火災

  將東西兩側的明廊封閉

  改建為防火山牆

  ▽太和殿防火山牆示意| 製圖@張靖/可視化星球

  

  並將原來

  東西兩側的斜廊拆除

  改建為防火牆

  ▽太和殿斜廊改防火牆示意| 製圖@張靖/可視化星球

  

  這一系列舉措

  使太和殿的防火性能大大提高

  得以跨越300多個春秋

  完整保留至今

  頂級的裝飾

  與無與倫比的木結構相對應的

  是太和殿頂級的室內裝飾

  在太和殿正中的金柱之間

  安放有皇帝專用的

  金漆龍椅寶座

  ▽太和殿龍椅位置| 製圖@張靖/可視化星球

  

  龍椅的周圍

  陳設有

  雕龍屏風、寶象、角端、仙鶴、香亭等

  寶座周圍六根金柱上

  各繪有一條巨龍

  金柱將寶座圍成一個獨立空間

  烘託帝王權力的

  至高無上

  ▽太和殿龍椅寶座| 攝影師@柳葉氘

  

  在寶座上方

  便是太和殿

  裝飾最為華麗的部分

  蟠龍藻井

  ▽太和殿蟠龍藻井| 攝影師@柳葉氘

  

  藻井中

  龍頭向下探出

  口中銜著一顆寶珠

  雕龍的周圍有裝飾繁華的

  龍井天花

  ▽太和殿藻井和天花| 攝影師@柳葉氘

  

  除此之外

  太和殿的梁、枋、墊板

  等木結構上

  都繪有以龍為主題的

  彩繪紋飾

  ▽太和殿梁枋彩繪裝飾| 攝影師@柳葉氘

  

  頂級的作用

  現存的太和殿

  已在故宮中屹立了300多年

  如果從它的前身算起

  明清有24位皇帝在這裡舉行

  登基、大婚、冊立、朝覲、出徵

  等重要典禮

  ▽《萬國來朝圖》註:圖中描繪了乾隆時期崇慶皇太后七十大壽時迎接外國使臣的覲見活動場景| 圖 片源自@Wikimedia Commons

  

  1923年

  民國北洋政府

  為了使頂級的皇家宮殿

  在新時期繼續發揮頂級的作用

  委託瑞典建築師施達克

  對三大殿及其周邊建築進行改建

  施達克向北洋政府提交了

  將太和殿改建成議院

  的設計方案

  ▽太和殿改作國家議院的方案| 繪圖@A.J.施達克[瑞典]

  

  從方案中可以看出

  大廳內柱子的密度過大

  座位的排布明顯受到柱子限制

  這無疑會影響

  作為國家議會大廳

  的空間需求

  ▽太和殿改作國家議院想像圖| 製圖@張靖/可視化星球

  

  最後

  改建計劃「泡湯」

  對於太和殿本身來說

  改建也許是一個重生的機會

  但對於中國建築史來說

  計劃泡湯無疑是一個

  巨大的幸運

  1945年10月10日

  中國抗日戰爭

  華北戰區日本受降儀式

  在太和殿舉行

  ▽太和殿日軍受降儀式,圖為日軍司令官根本博中將在投降書上簽字| 攝影 師@Hedda Morrison[ 德]

  

  ▽太和殿日軍受降儀式,圖 為中方代表接受日軍投降| 攝影師@ Hedda Morrison[ 德]

  

  來自四面八方的人

  參加了這一舉世矚目的

  受降儀式

  太和殿廣場

  人山人海

  ▽太和殿廣場密集的人群,註:當時北京城人口約為200萬,有近20萬人參加了這次受降儀式| 攝影師@ Hedda Morrison[ 德]

  

  這座頂級的皇家建築

  在滾滾前進的時代洪流中

  完成了它最後一次

  頂級的使命

  如今

  在車水馬龍的中華大地上

  能夠體現封建極權的完整建築

  僅有太和殿一例

  ▽太和殿建造場景模擬| 製圖@張靖/可視化星球

  

  作為600年來

  中國重要歷史事件

  的發生地

  太和殿

  見證了殘酷的宮廷鬥爭

  見證了影響歷史走向的政治事件

  也見證了中華帝國的

  興衰與新生

  它不僅是一個

  頂級的木構建築

  還是一個

  頂級的見證者

  -End-

  學術顧問

  故宮博物院|周蘇琴研究館員

  備 註:

  1.本文模型製作主要參考了故宮博物院張克貴研究員所著的《太和殿三百年》一書中的測量數據,因本文以建築整體結構講解為主,因此模型中細節尺度不與實際精確對應。

  2.二十世紀40年代中國營造學社創始人朱啟鈐先生和一些有識之士擔憂故宮宮殿會遭到破壞,從而提出對北京城重要歷史古建築的測量工作,此後由我國著名建築大師張鎛先生主持和古建部組織的兩次對故宮全面測繪,前後測得圖紙300餘張。在這段在特殊的歷史時期,他們給建築界、史學界留下了重要的學術成果,這些成果對於後來故宮建築的研究工作功不可沒。

  參考文獻

  1:張克貴、崔瑾|《太和殿三百年》[M].科學出版社,2015年

  2:周蘇琴|《建筑紫禁城》[M].紫禁城出版社,2014年

  3: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北京中軸線建築實測圖典》[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年

  4:梁思成|《圖像中國建築史》[M].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1年

  5 :張複合、賈珺 | 《建築史論文集》[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年

  6:李燮平 |《明代北京都城營建叢考》[M].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

  7:崔瑾|《太和殿鬥拱構造淺析》[A].2016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拆開太和殿,你會看到什麼?
    ▽太和殿屋頂示意,註:中國古建築把瓦的等級劃分為1-10樣瓦,一樣瓦只相傳在明代使用過,但未發現確鑿記載和現存實例,太和殿用的為二樣琉璃瓦,因此太和殿的瓦為現存建築中最頂級的| 製圖@張靖/可視化星球 垂脊和戧脊的末端各有1個仙人和10個小獸中國古建築屋頂小獸多為奇數且數量不可超過9個而太和殿安放了10個成為了中國古建築中的孤例
  • ...最大的木結構宮殿建築到底什麼樣?這部《太和殿》把它「拆開...
    《太和殿》如果要問剛剛度過了自己600歲「生日」故宮裡是誰一直站在「C位」,相信很多粉絲都會脫口而出「太和殿」。但如果真要問起這座「巨無霸」的前世今生,「身高」「三圍」,能回答清楚了就屈指可數了。別急,北京世紀文景新出的這部《太和殿》,這就把它「拆開」來給你看個究竟。
  • 太和殿上的神獸
    紫禁城的各座建築的簷角上都有或多或少的一排小動物
  • 拆開「中國第一國寶」,你會看到什麼?
    1937年6月年輕的建築師梁思成、林徽因和中國營造學社的成員們前往山西五臺山尋找他們在敦煌壁畫中看到的唐代寺廟大佛光之寺▽敦煌壁畫第61窟中的五臺山全圖,你找見佛光寺了嗎? 鬥栱作為中國古建築中的獨特構件在結構銜接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鬥拱承上啟下示意| 製圖@張靖/可視化星球
  • 拆開大雁塔,你會看到什麼?
    大雁塔看起來樸素卻享有鼎鼎大名幾乎每個到西安旅遊的人都要去看一看大雁塔但是西安本地人卻說「爛慫大雁塔,有啥好看的」大雁塔究竟有啥看的為了能讓塔身堅固穩定建造者將中國傳統木建築的結構元素與磚砌建築完美地結合起來創造了獨特的仿木磚結構[3]以磚鬥拱代之木鬥拱
  • 故宮之太和殿介紹
    【太和殿】時代:清康熙分類:殿區域:外朝中路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位於紫禁城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
  • 太和殿屋脊上的10個神獸叫什麼名字,分別有何寓意?
    我們到故宮去遊覽,在很多建築細節上往往會發現一些讓人看不明白的東西。比如說古代的帝王都以「九」為尊,而偏偏在太和殿的屋脊上卻有十個「小獸」。與這些小獸相對應的是屋頂正脊兩端高高翹著尾巴的大傢伙,更看不出是哪路神仙。
  • 紐約曼哈頓室外觀景臺Edge New York正式開放「環球觀築」
    每一個模塊重達1.6至4.5萬公斤模塊都在工廠裡測試安裝以確保良好的吻合之後再將這些模塊拆分從義大利通過貨輪運往美國安裝現場模塊會被吊起到【來源:環球觀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 華為到底有多牛?
    我們都知道如果中國沒有了阿里巴巴,騰訊和京東可以分分鐘有人取而代之,但如果中國沒有了華為,哪一家公司可以替代?華為到底有多牛?我的確不知道,因為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嘛!阿里巴巴旗下的大魚號乃大愚號也,名副其實;最有遠見者,騰訊旗下的公眾號有遠見,但它又有一個白痴兄弟企鵝號又名棄噩耗,也許騰訊的智慧被公眾號搶光了,企鵝號只剩蘿蔔頭?頭條號是只見身段不見頭,一邊推送、一邊扣分是矛盾;最有遠見者非百度旗下的百家號莫屬,可謂百佳是未來之星也!我作為川普,在中國川渝人幾乎都是川普,但我更勝一籌,用事實說話。
  • 紫禁城古建築屋頂寶匣為何要放置鎮物?
    它不僅凝結著古代建築精湛的建築技藝和卓越的建築智慧,還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思想。 2007年9月5日上午,故宮博物院在太和殿大修結束前,舉行了隆重的寶匣「迎龍口」 (合龍) 儀式。
  • 這個神秘家族建造了半個北京城,牛!
    「樣式雷」家族有多牛呢?這個神秘的家族他們用中國傳統的建築工藝,幾乎建造了幾乎半個北京城。▲樣式雷繪製的紫禁城宮殿設計圖可以說,中國五人之一的世界文化遺產都是他家修建的。在清代,他們是當之無愧的最牛建築設計品牌家族。
  • 古建築設計重簷廡殿頂與重簷歇山頂
    這種殿頂構成的殿宇平面呈矩形,面寬大於進深,前後兩坡相交處是正脊,左右兩坡有四條垂脊,分別交於正脊的一端。重簷廡殿頂,是在廡殿頂之下,又有短簷,四角各有一條短垂脊,共九脊。現存的漢族古建築中,如太和殿、武當山金頂,明十三陵長陵祾恩殿即此種殿頂。
  • 越南的古建築寫有漢字,越南人沒幾個認識,中國遊客「看到就笑」
    因為越南經濟不如中國,價格比中國低很多,導致很多中國遊客喜歡去越南旅遊,越南在古代屬於中國,此後一直是一個附屬國。當你去越南旅遊時,你會發現他們的許多習俗和習慣與中國非常相似。今天,小編談到了越南古代建築中的漢字。越南人不太了解,中國遊客看到就笑。中國人去越南旅遊,一般喜歡去海灘、海島等有特色的地方。
  • 大清重臣劉統勳到底有多牛?
    劉統勳到底有多牛呢? 三個字,特別牛。 首先,劉統勳投胎投的牛。但我們的學霸劉統勳對於科舉考試這事兒,那就是隨便搞搞就趕上你苦讀到老。人家17歲就中了舉人,24歲就考中了進士。 可以這麼說,當時中國幾乎90%的讀書人都考不到進士這麼高的學位,而劉統勳24歲就做到了,你說他是不是學霸呢? 第三,劉統勳當官當得牛。
  • 常年雄踞中國百強縣榜首的崑山市,到底有多牛?
    截止2019年發布的全國百強縣排名來看,崑山市已經雄踞全國百強縣榜首15年了,一個小小的縣市2016年常住人口才165.7萬,靠的是什麼能夠常年佔據中國百強縣的榜首,它到底有多牛?第二就是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年崑山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63926元,而2018年上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才64183元,一個小小的崑山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就快趕上上海,想想當地人要有多富。2018年崑山的進出口總額達到了891.4億美元,差不多6000億人民幣,可能看到這個數據很多人沒有多少概念。
  • 古建築倒賣灰色產業鏈曝光:鬥拱、石獅子、石墩什麼都賣
    古建築倒賣灰色產業鏈曝光:鬥拱、石獅子、石墩什麼都賣  Winnie Lee • 2020-12-07 13:46:49 來源:前瞻網 E1566G0
  • 正在消失的中國古建築,美得驚心動魄!
    《書畫文化》您關注的是最受歡迎的文藝公眾號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 大美中國古建築樓閣篇:山東煙臺蓬萊閣,宋明清古建築匯聚的仙境
    閣中高懸一塊金字模匾,上有清代書法家鐵保手書的「蓬萊閣」三個蒼勁大字,東西兩壁掛有名人學者的題詩。閣南有三清殿、呂祖殿、天后宮、龍王宮等道教宮觀建築,均依丹崖山勢而築,層層而上,高低錯落,與主閣渾然一體。
  • 乾貨 丨 中國古建築的精髓所在
    前後兩坡相交處是正脊,左右兩坡有四條垂脊,分別交於正脊的一端。廡殿頂分為單簷和重簷兩種,重簷廡殿頂,是在廡殿頂之下,又有短簷,四角各有一條短垂脊,共九脊。現存的古建築物中,如太和殿和曲阜孔廟大成殿。重簷廡殿頂是清代所有殿頂中最高等級,只有皇帝和孔子的殿堂可以使用。
  • 紫禁城六百年|幾度興廢太和殿(視頻)
    現在,紫禁城裡的每一處建築,都安裝有接地的避雷針、避雷帶;有全天候全覆蓋的安全監視監控;有所有觀眾進入紫禁城時的防火檢查;有經常性的消防教育與消防演習。特別是消防演習時,看到一排排消防車噴灑的水柱,越過高高的太和殿屋脊,康熙的太和殿大吻立刻被水霧迷濛,便頓時放下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