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上的神獸

2021-03-05 婁旭在玩兒


                       

紫禁城的各座建築的簷角上

都有或多或少的一排小動物

它們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獸

代表著各種神奇和美好的寓意

同時

它們的多少也代表著建築的等級

                       

太和殿就是老百姓口中的金鑾殿

它是現存中國古建築中

等級最高的建築

其實單從建築的面積開間等方面來說

和它可以一較高下的還有

太廟大殿和長陵祾恩殿

三座大殿的建築形式一樣 

大小也相仿

為什麼說太和殿等級最高

最明顯的特徵就在太和殿的簷角上

中國古代建築簷角脊獸的多少

代表著建築的等級

最高等級的建築裝飾有九隻脊獸

而太和殿則裝飾了十隻

就是在最後加上了一隻雷震子模樣的小獸

它的名字叫行什

排行第十就叫行什

這名字起的是真糊弄事兒

這是一個特例

僅此唯一的特例

中國所有古建築中

只有太和殿八條垂脊上有八個行什

再沒有第九個

那麼 這十隻脊獸都是誰呢

                       

就我所見

不管是介紹故宮的文章專著

或者說到太和殿的古建著作

甚至導遊的導遊詞兒

沒有一個不說到這些脊獸的

也沒有一個是說對的

錯在哪兒

錯在次序上

他們都會滾瓜爛熟給出同樣一套次序

龍 鳳 獅子 天馬 海馬 狻猊 押魚 獬豸 鬥牛 行什

其實我們仔細認真的去看

就會發現

太和殿脊獸的真正次序是

龍 鳳 獅子 海馬 天馬 押魚 狻猊 獬豸 鬥牛 行什

海馬和天馬(有翅膀)倒個兒了 

押魚(有魚尾)和狻猊也換了次序

這才是太和殿脊獸的正確次序

而且是八條脊上完全相同的次序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錯誤呢

是因為他們都是在一般九脊獸的次序上

直接加上行什而成了口訣

沒有結合實際情況

                       

太和殿簷角脊獸

為什麼是這麼個不同尋常的次序呢

這還真是個謎

但至少我們應該知道它們正確的次序

                       


相關焦點

  • 讓我們來重新認識一下故宮屋脊上的「神獸」世界!
    作為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木結構建築群之一,故宮氣勢恢宏,紅牆綠瓦上,飛簷雕壁間無不顯示著中國古代建築的極高水準。站在金水橋上,屋頂那一排排屋脊獸映入眼帘。這些故宮裡的小怪獸是不是也有著秘而不宣的往事?今天,讓我們來重新認識一下故宮屋脊上的這些「神獸」世界!
  • 太和殿屋脊上的10個神獸叫什麼名字,分別有何寓意?
    我們到故宮去遊覽,在很多建築細節上往往會發現一些讓人看不明白的東西。比如說古代的帝王都以「九」為尊,而偏偏在太和殿的屋脊上卻有十個「小獸」。與這些小獸相對應的是屋頂正脊兩端高高翹著尾巴的大傢伙,更看不出是哪路神仙。
  • 中國屋脊上的神獸,你該知道他們的名字了
    這種儀式感也反應到中國的建築上面,比如很多人都會對屋脊上蹲著的那些神獸很感興趣,為什麼他們會蹲在屋脊上,為什麼有的建築上神獸多,有的建築上神獸少,這裡面有什麼講究沒?有,當然有講究了,這其實就是建築的儀式,也是建築等級高低的體現。
  • 故宮太和殿有10隻屋脊神獸,其中獨一無二的那隻叫什麼?
    太和殿民間俗稱「金鑾殿」,位於故宮南北中軸線的顯要位置,是故宮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築物。太和殿在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始稱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為太和殿。
  • 太和殿神獸出沒,藏在家宅中的守護神!
    今年剛好是故宮建成的第600年,故宮那邊也在9月10號開放了周年特展,而太和殿的建築屋頂、以及罕見的十方神獸,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編輯太和殿隸屬於故宮前朝的三大殿之一。在明朝初建成,被命名為奉天殿,但也因為各種原因曾多次被燒毀。
  • 你頭頂上有個神獸天團!
    太和殿 不過,寶哥哥想跟大家說的是:太和殿上的脊獸,可遠遠不止眼前這幾隻。 接下來,寶哥哥就帶大家來好好認識下我們頭頂上的神獸天團!
  • 當四腳吞金獸遇見故宮神獸:帶娃打卡西岸藝術中心《故宮裡的神獸世界》
    看到上圖山頂那一身雪白的白澤了嗎?它居住的地方充滿了仙氣,這也是古代文學作品對神靈一貫的美好想像吧。除此以外,狻猊還是太和殿屋脊上的十隻神獸之一。如果去故宮參觀的時候注意聽過講解,那麼狻猊這個名字應該不太陌生。下圖左五就是狻猊。
  • 古代建築屋頂的神獸都叫什麼,有何寓意?
    每個古代建築屋頂上的神獸(屋脊獸)數目、種類不一定相同,屋頂上的神獸越多就代表著建築越高級。就拿故宮的太和殿來說吧,太和殿是唯一有十個神獸的建築,所以它的地位是超然的,它上面的神獸分別是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狎魚、狻猊、獬豸、鬥牛、行什,其中騎鳳仙人不屬於神獸(屋脊獸)行列,它的作用是固定住垂脊下方的第一塊瓦片,防止瓦片脫落,騎鳳仙人也有著"逢兇化吉"的寓意。
  • 故宮之太和殿介紹
    【太和殿】時代:清康熙分類:殿區域:外朝中路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位於紫禁城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
  • 拆開太和殿,你會看到什麼?
    ▽太和殿屋頂示意,註:中國古建築把瓦的等級劃分為1-10樣瓦,一樣瓦只相傳在明代使用過,但未發現確鑿記載和現存實例,太和殿用的為二樣琉璃瓦,因此太和殿的瓦為現存建築中最頂級的| 製圖@張靖/可視化星球▽太和殿屋頂圖解,註:太和殿屋頂瓦件共計80319件,不包含屋脊飾件| 製圖@張靖/可視化星球
  • 紫禁城六百年|幾度興廢太和殿(視頻)
    可是,真實的情況,卻是皇帝們把自己裝扮成「天子」,把自己顯示和行使絕對權力的地方裝點成「天上的宮殿」,除了強化尊嚴和權威,皇帝們的內心深處還隱藏著一個求得上天保佑眷顧的希望,不過,這希望,僅僅是形式上的安慰而已。真有實實在在的「眷顧」,倒是皇帝們最害怕的火災,特別是來自上天的雷擊之災。上天對於皇帝的宮殿,對於太和殿,真正發揮的作用,不是保佑,而是毀滅。
  • 清朝故宮布局之太和殿#1
    說到北京故宮大多數人便都會想到它雄偉壯觀的樣子那麼故宮身為明清兩代的皇宮在布局上又有怎樣的玄機呢? 他們把紫禁城中最大的奉天殿(後稱太和殿)布置在中央給皇上所用。奉天殿(太和殿)、華蓋殿(中和殿)、謹身殿(保和殿)象徵天闕三垣。三大殿的下方設置了三層臺階,象徵太微垣下的「三臺」星。太微垣又象徵著「政府」的意思,而三臺星即為現在大熊座的爪子,三臺星分為上臺、中臺和下臺。上臺指的是司命——掌管壽命,其上星護助天子。
  • 宮苑雜談|民國初年故宮太和殿的三次「換匾」
    因歷史上的數次焚毀,太和殿曾多次重建、修繕,並在明嘉靖朝更名曰「皇極殿」、清順治朝更名曰「太和殿」。明清兩代,太和殿是國家舉行重要儀典之所,其重要者如皇帝登極、冊封皇后、科舉殿試(清乾隆五十四年前)、殿試後傳臚、命將出徵以及每年三大節——元旦、萬壽、冬至的典禮等。在民間,太和殿有「金鑾寶殿」之俗稱。可以說,在封建時代的明清王朝,太和殿就是皇權的中心,也是中國的中心。
  • 太和殿,神威銅獅..反差萌接地氣,這才是國玩該有的樣子
    廡殿頂上瘠獸,手法抽象,但是上下兩層用了不同的方式,為了更高體現垂直優美的弧度,中間還是斷開的;中間的和璽彩畫簡直吹爆,用立體印刷重現,龍飛鳳舞,色彩豔麗!整個太和殿沒有用一張貼紙,全部採用立體設計,細節設計太感人了。
  • 故宮「太和殿」竟然現身泊頭!巧匠竇金超的十年大殿夢!
    泊頭竇金超「重建」太和殿    每當夜幕初上,在泊頭安居小區一間改造後的車庫裡,一個身影準時出現忙碌起來。身前是特製的工具和木質部件,身後是已見雛形的建築模型。他有一個夢想:用10年將北京紫禁城裡的太和殿,複製縮小,高度還原,建在百姓身邊,為後人留一件藝術精品。
  • 除代表皇權的龍鳳圖案,麒麟、貔貅、狻猊三種神獸究竟有何區別?
    在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上,各種文明的興起都是從原始社會開始的,在最先出現人類的石器時代,人們通過血緣關係或共同崇拜某種自然現象而建立原始部落,本能的聚集在一起。為了彼此區分,每個部落根據各自的信仰,把崇拜的動物或植物作為本族的標記,自此圖騰就出現了。
  • 古建築設計屋頂神獸含義及排行
    古建築設計屋頂神獸的形態多種多樣,數量有3個,5個,7個,9個等,不等的神獸數量代表不同的級別,在做古建築設計的時候要考慮到所建的古建築的場地,等級,工藝級別採用適當的神獸數量,才能得體,好看!這些神獸,或叫做走獸,都是象徵著古人對某種事物的期待和祝福。
  • 中國古建築到底有多牛 | 拆開太和殿,你會看到什麼?| 【環球觀築】
    ,註:太和殿屋頂瓦件共計80319件,不包含屋脊飾件| 製圖@張靖/可視化星球    ▽太和殿屋脊圖解| 製圖@張靖/可視化星球    它們象徵著太和殿的  至高無上  ▽太和殿垂脊小獸圖解| 攝影師@謝禹涵
  • 《故宮裡的大怪獸》:揭秘「故宮600年特展」中神獸的前世今生
    我正納悶兒,金水河的水面上突然出現一個大水花,一個大怪獸浮了出來!呵!好威武的龍頭,但怎麼配了一個鯉魚的身子?顏色是少見的翠綠色。這不是太和殿屋梁上的吻獸嗎?這是主人公李小雨在故宮第一次見到吻獸的場景。
  • 看了那麼多清宮戲,還不知道故宮的這些神獸都是神馬?
    歡迎在本文最後留言分享你對故宮神獸的感受或看法,我們將在明天(12月25日12:00)選取留言點讚數最多的三位讀者,免費送出《這裡是故宮》~你知道故宮裡的神獸都代表了什麼?這些神獸,你只聽過他們的名字,可你知道他們的寓意嗎?脊翔瑞獸是數量龐大的神獸譜系當中的一種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