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六書」中的轉注到底是什麼?難解字不能「假借」了之

2021-02-12 蘇漢澤

——為天地立書系列

《周禮·地官·保氏》「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五曰六書。」

我的理解,「六書」更多是解字法(造字法),而非一般認為的僅是用字法。西漢劉歆《七略》:「古者八歲入小學,故周官保氏掌養國子,教之六書……」。很明顯,「六書」在周人那裡,是用來教小孩的,那麼「六書」只可能是幫助解字。即「六書」是古人總結出來用於解析漢字構形緣由的六條規則。

關於轉注,現存最早的解釋出自《說文解字》:「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不論其餘,只「同意相授」一條,明顯就跟「轉(轉)」字的構形本義相衝突。

《說文》本身將「轉(轉)」訓為「運(運)」。而更為誤導許慎的是,他認為「轉(轉)」字是形聲字。以「專(專)」為聲旁,那麼「轉(轉)」的含義完全來源於「車(車)」。「車(車)」的構形為車輛的側面,象形。而「車」的最大特點,是旋轉的車輪。於是,許慎對「轉(轉)」字的理解,本就傾向於「旋轉」。

這就是為何許慎對「轉注」的註解有「同意相受」一條。然而,更可能發生的情況是,「專(專)」字發生轉注(將雜亂的纖維物變成紗線,引申為「專一」,進而成為「專(專)」字使用本義),然後才另造「轉(轉)」字。

《說文解字》中,「專(專)」字不知為何被許慎理解為「六寸簿」,連鎖反應下,「轉(轉)」字被理解為形聲也算可以理解。而「專(專)」字被誤解,大概因為構件「叀」所表示的紡輪工具被更方便的紡車所取代。因而,雖然「專(專)」字某種程度帶有「旋轉」的含義,但其構形本義更多表示狀態的變化。因為紡是紡紗,將棉麻等纖維物做成紗線。所以,「轉注」基本上不可能包含「同意相受」的定義。其「轉」字的含義,當解為轉變。

而「注」字,從水從主。「主」字的構形,為點燃的油燈,最初多數情況都是在屋裡點燈;於是,一燈點燃,全屋普照。因此,「主」字的本義當為主宰。

經歷時間發展,生產力提高,以「主」字單純燃燈的構形,普照的含義減弱,但也能照亮一隅。只是僅點燃的燈火,本身並不限定所在,那就去到哪裡,哪裡亮。因此,後來「主」字仍帶有主宰(一方)的含義,同時由於不限定所在(去到哪裡哪裡亮),「主」字還兼有「入主」的含義。因而,「注」的本義,是慢慢充滿的意思,引申為詳細解釋。

對文字進行解釋,無論如何,皆源於本義。所以,「轉注」的字面含義雖為「轉變解釋」,但其內核為轉變(使用)本義。

一個字的構形含義是附著在構形中的,不會變。但同一個構形,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比如「莫」,其構形為日在草叢中。這種構形,本身其實可以是早上也可以是傍晚。但對比「朝」字,其左部構件,也是表示日在草中(見下圖,甲骨文)。藉助一般印象中,月亮在早上與傍晚的出現頻率(金文「朝」從水,表示露水,露水只有早上出現,「朝」字表意更明確),我們就能確定,「莫」的最初構形本義為「傍晚」。

大約從戰國開始,「莫」字開始表示否定含義,直到楷變,「莫」的最初本義「傍晚」另造「暮」字表示。至此,「莫」字的使用本義完成了改變,轉注為「否定」。

「莫」一般被認為是假借,但是,日在草中的構形,本來就包含天空沒有太陽的含義,而對比「朝」字的話,同時還能表示沒有月亮(或沒有朝露)。因此,直接從「莫」字,就能引申出否定的含義。所以「莫」不可能是假借字。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轉注」所改變的本義,是通用本義、使用本義。

《說文》部首中,其實就有不少的轉注字,舉例如下(前者為轉注字,後者為另造字):

八→分
止→腳
句→鉤(勾)
自→鼻
甘→含
乃→奶
乎→呼
豈→凱(凱)
北→背
身→腹
老→考
屍→臥

千→徙(遷)
巨→矩

轉注一般被認為是用字法,但實際是造字法。即一個轉注字出現,必然伴隨一個新字出現,以表示其原初造字本義,否則不能構成轉注。

也正因為多數「假借」實際為轉注造字,所以即使轉注,轉注後的含義也跟原來有相當的關聯。若是如一般所認為的,很多轉注字都是假借字,那麼我們閱讀古文就不會像現在一樣順利(多數時候,藉助上下文還有目前使用的文字含義,我們就大致能猜到某個字在古文中的含義),而需要藉助專門的假借字字典。

相關焦點

  • 六書--漢字的造字方法
    五曰轉註: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 許慎的解說,是歷史上首次對六書定義的正式記載。後世對六書的解說,仍以許慎為核心。前者大多取象於上古原始記事方式中的契刻記號和記繩之法,後者所加記號只具有指示部位的作用。這是 「六書」中爭議最少的,無須多說。會意許氏所云「比類合誼」較為確切。「會」有「會比」、「領會」二義。所謂「比類」,自然是會比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部件,這部件可以是圖象(不能獨立成字的),也可以是字形。
  • 漢字的造字方法: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和假借
    漢字的造字方法: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和假借對漢字的構造方式,傳統上有「六書」之說。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和假借。一般認為,前四種為造字法,後兩種為用字法。在此著重介紹造字法。許慎在他的《說文解字·後敘》中不但列出了六書的名稱,並且下了定義,舉了例字。後人理解「六書」,根據的是許慎「六書說」的原意。
  • 了解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六書」之法,知漢字構造由來
    從上述介紹中我們大概了解了漢字的演變過程,這種演變主要是體現在字形的發展變化上,而具體到一個個漢字是怎樣產生的呢,這就是今天要談論的話題:學習漢字「六書」之法,了解漢字構造由來,幫助我們更好地學習漢字、傳承漢字。先來看什麼是「六書」。「六書」是古人解說漢字的結構和使用方法而歸納出來的六種條例。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漢字六書
    「漢字六書」,指的是漢字的構字法,包括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六書裡面,前四種是直接的造字方法,其中象形是六書的基礎,之後是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是借字而用或者借字注字的方法,和前四種造字方法不太一樣。   「象形」,就是根據最簡潔的符號或者圖像來描畫某實際事物,通過形狀來表達文字所代表的的含義。比如說「日」、「月」、「山」、「石」、「田」、「火」等,就是根據事物的形狀造出來的象形字。
  • 漢字造字法六書究竟是什麼?從中可以看到漢字形成的淵源
    說到漢字的產生過程,就不得不說六書。六書是指漢字的六種造字方法和構成方式,按照誕生時間順序,分別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六書」最早的出處來自儒家經典著作《周禮·地官》裡: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
  • 《六書正解》
    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 書之法始備。六書之起,肇於倉沮。其名之具,定於姬周。其學至漢而備,先漢之典籍衹舉六書之目,其詳未得聞矣。漢之六書名目,有三家之別。班固《漢書•藝文志》雲「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鄭眾雲「象形、會意、轉注、處事、諧聲、假借。」許慎雲「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
  • 細讀《篆刻學》:「六書」詳解
    及後人一漸繁,文字之需要寢迫,遂因象形指事,互為孳乳,於是以聲與形相附而為形聲,形與形相附而為會意,異其字同其義而為轉注,異其義而同其字而為假借,此即所謂六書也,六書既備,則構成文字之因素以廣…… 顯然,他認為:識篆是篆刻之本,識篆必究文字之源,而究文字之源,必從「六書」著手。
  • 遇到漢字相關的問題,那就翻翻許慎的《說文解字》
    在《說文解字序》中明確指出漢字的「六書」這個概念「,六書」是解說漢字的結構和使用方法而歸納出來的六種「條例」,或者說思路。「六書」最早見於《周禮·地官·保氏》,經《說文解字敘》明確提出,後世學者定名為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 書法中的中國漢字
    總之,漢字自倉頡造古文字以來至秦結三代之局而下開兩漢,三國結秦,漢之局下開六朝,隨結六朝之局而下開,唐宋遂至今日之體勢,這些書體形成除應用功能外,其本身就是藝術性創造,也是中國書法形成過程,因此,漢字的各種書體字形——書法上的結字與中國書法的關係是不言而喻的。
  • 說文解字:淺談漢字造字六法
    據不太可考的古籍記載,倉頡在位期間曾經於洛汭(音瑞,陝西古河名)之水拜受洛書。後來不知怎地,他就成了黃帝的史官。為了記錄黃帝的豐功偉績,他獨創了一種象形文字,就是漢字的起源,從而結束了中國結繩記事的歷史。後人不斷完善他首創的文字,到商朝時已經形成比較完整、邏輯清晰的漢字體系。中國的漢字有「造字六法」,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和假借。
  • 許慎的說文解字,是對歷史的講解,也是對文字的考究
    今天跟大家介紹的是一本著名的字典《說文解字》,其作者是東漢的許慎。《說文解字》這本書是學習書法專業的同學必備的書籍,因為學習書法的同學必須掌握篆隸楷行草中的四體創作,然而篆書中最難的部分就屬於篆書的寫法了。
  • 2020丨說文解字:創立分析漢字的理論和方法
    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揭示漢字的本義,發展漢字的「六書」理論,為中國文化作出了傑出貢獻。公元121年,是東漢漢安帝建光元年,此年許慎的名著《說文解字》定稿,由許慎之子許衝獻與朝廷。《說文解字》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系統解釋漢字字形的著作,也是第一部按照部首編排的「字典」,是研究漢字和中國歷史、文化的基礎典籍之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
  • 東西南北究竟是怎麼來的,說文解字解讀漢字造字的秘密
    文 | 春風同名知乎/荔枝FM:一見春風點擊下方綠色按鈕,即可收聽音頻你好,我是春風,這是說文解字的第四期。上一期我留了幾張圖片,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圖片中的這幾個字。那六書還剩下兩個,轉注和假借,它們普遍被認為是用字的方法。因為採用轉注和假借的方式並不能造出新字。轉注字許慎列舉了考和老。我們看這兩個字的甲骨文的形象是差不多的,很像一個長著長鬍子的老人拄著拐棍。這兩個字就是轉注字。那假借字呢?
  • 聯合國中文日|從倉頡造字到「六書」
    據說倉頡是軒轅黃帝時期的史官,曾把流傳於先民中的文字符號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他還根據野獸的腳印研究出了漢字,被後人尊為「造字聖人」。據《淮南子本經訓》,「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意思是倉頡造字成之日,感動上蒼,穀子像雨一樣降下來,嚇得鬼怪在夜裡哭泣。後人因此把這天定名為穀雨,成為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荀子》、《韓非子》等典籍裡也有相關描述。
  • 漢字的故事:漢字結構與演變草述(上)
    漢字也是一樣,有其構成的規律,也隨著歷史的迭代,不斷演化成新的形式。在系統了解漢字之前,我們先一起了解漢字的結構與演變,了解那些關於漢字趣事。漢字結構「六書」是前人分析漢字結構所歸納出來的六種條例。綜合百家,現在名稱取自許慎《說文解字》,次序源於班固《漢書》,根據漢字起源於圖畫,象形、指事、會意與圖畫關係密切,所以圖畫在前;在象形(表意)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形聲(標音)在後;假借只在讀音上有聯繫,與字義無關,所以在最後。自然形成了大家公認的六書名稱次序: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其中前四為造字之法,後二為用字之法。
  • 《萬有漢字》:解讀《說文解字》部首 破解漢字構成密碼
    早在兩千多年前,東漢許慎所寫的《說文解字》對漢字體系就已經有了非常深刻的認識,何大齊新著《萬有漢字》正是通過逐一講解《說文解字》的540個部首,為現代人更深入理解漢字和中國文化打開了一條便捷的途徑。何大齊從事語言文字和書法教學已經五十餘年,他所講的每一個漢字都按照《說文解字》「六書」的造字法進行解說。
  • 漢字小常識:漢字造字法
    關於漢字的造字法,從漢朝以來,相沿有「六書」的說法。六書之首,就是象形法。一般來說,漢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我國古代對造字法有「六書」的提法,除了上述四種外,還包括轉注和假借。但嚴格說來這兩種應屬於用字的方法。 象形屬於「獨體造字法」。
  • 《說文解字》系列之第二講:「六書」以及「道家文化」的重要性
    要想深入學習中國文化,不可不讀《說文解字》,因為它講的是「文字」的起源,是至簡的大道之源。而讀《說文解字》,必先要掌握「六書」造字法。所謂「六書」,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請大家務必要將這六個詞熟記於心,可以將它抄寫下來,放在家裡或辦公桌顯眼的地方,經常背一背,這是我們研究《說文》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們了解文字創造的根本方法。
  • 日字中的一橫的含義你知道嗎?說文解字,帶你探索漢字的秘密
    你好,我是春風,這是我們說文解字的第三期。今天主要聊一聊兩種構造漢字的方法。一提到漢字,我們就會想到漢字是象形文字。就像我們之前說過的,牛字和魚字。其實在《說文解字》九千多個漢字中,象形字只佔了7%。因為造字方法並不是只有象形一種,同時還有指事、會意、形聲三種。再加上轉注和假借,就是我們之前說的六書。
  • 四書五經六書六義
    六書六義六書: 指漢字的形體構造的傳統方法。指的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轉注」。六義: 是學術用語,指《詩經》中的「風、雅、頌、賦、比、興。」其解說不盡相同,一般認為「風、雅、頌」為詩經之類型,是根據音樂的不同劃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