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燦官視界。
看水滸傳的時候,心中一直有個疑問:宋江不過是一個縣城的小吏,僅憑著仗義疏財的特點,他怎麼就能獲得那麼大的威望呢?
很多沒有見過面的好漢,包括佔山為王的綠林中人,只要一聽及時雨的名號就納頭便拜,心甘情願的做他的小弟。
仗義疏財有這麼大的能量嗎?
如果有的話,那小旋風柴進應該比宋江威望更大呀!
柴進也喜歡仗義疏財,而且是貴族之後,送出去的錢比宋江送出的可多多了。
那為什麼柴進送出去的錢多,反而還沒有宋江的威望大呢?
其實宋江能有這麼大的威望,仗義疏財是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原因是柴進沒有做到,但是比仗義疏財更重要的。
在水滸傳中,如果認真掰扯起來,梁山好漢裡面有很多人都有仗義疏財的性格。
像魯智深資助落難父女返鄉,武松資助鄆哥給老父親看病等等,只是宋江跟柴進兩人在這方面做的最突出。
而重義輕財又是衡量好漢的一條很重要的準則,大家敬重這樣的為人。
再說,仗義疏財也不是誰都疏,而是疏給那些有需要的, 他們大多是落難的人。
俗話說錦上添花常見,雪中送炭難求。
在世態炎涼的社會,有人在你落難的時候拉了你一把,你肯定會對他感激不盡,也自然會替他宣傳美名。
所以靠仗義疏財樹立起一定的威望,也就不難理解了。
那柴進到底比宋江差在哪呢?
第一,給對方的感覺不同。
宋江是一名小吏,也正是這種身份,給很多投奔他來的人一種接地氣的感覺。
這種感覺踏實、親近。
再看柴進是大周柴世宗的嫡派子孫,身份尊貴。
儘管他對來投奔他的人禮敬有加,但也難免給人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
這種感覺可能是無形中的,但很難逾越,讓人覺得跟他之間總有段距離。
林衝落難發配滄州的途中,路過柴進的莊園,於是前來拜會柴進。
柴進把林衝奉為上賓,禮敬有加。
可是當他們喝酒喝到一半的時候,突然來了一位洪教頭,看柴進對林衝很熱情,心裡有點酸,於是一個勁的找林衝彆扭。
柴進心裡不快,就想讓林衝教訓他一頓,於是極力攛掇林衝跟他比武。
一來看看林衝的本事,二來讓林衝滅了那廝的嘴。
林衝見洪教頭無理,也想給他點顏色看看,於是教訓了他一番。
雖然林衝是為他自己出了胸中的一口氣,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他也是給柴進當了一回打手。
如果這種情況下,把柴進換成宋江,我想宋江不會去攛掇林衝跟洪教頭比武,而是想辦法讓林衝主動應戰。
主動應戰,不會有打手的感覺。
第二,對投奔者的態度不同。
水滸傳書中描寫宋江的待客之道是:平生只好結識江湖上的好漢。但凡有來投奔他的,不論高低貴賤,沒有不接受的。留在莊上供給食宿,終日陪伴,並無厭倦。若要起身,盡力資助。
而柴進的待客之道是:把客人分三六九等,一般的來,就是招待一盤肉、一盤餅、一壺酒、一鬥米外加十吊錢。江湖上有點聲望的像林衝這樣的,就先拿上果盒好酒來,隨即殺羊然後相待。遇到宋江這樣江湖上聲望比較大的,就採用最高規格,十幾個上等的莊客外加幾個主管,輪替著把盞,服侍勸酒。
這樣區別對待,有高興的,就有不高興的。
就像武松在柴進的莊子上住了一年多,結果卻當著宋江的面暗諷了柴進一通,說他不是有頭有尾有始有終的人。
原來武松剛來莊上的時候,柴進也是按照標準接待他。
後來喝醉了酒,性情剛烈,莊客有照顧不到的地方就下拳頭打他們。
因此莊客都去柴進面前說他的不是,柴進也就怠慢了。
我想武松並不是無理取鬧的人,武松在沒有打虎之前沒有什麼名聲。
柴進門裡的莊客一定是看武松不是上等客人,才有意怠慢他,武松受不了才動手的。
結果導致柴進也怠慢他了。
宋江在柴進莊上第一次見到武松的時候,武松正身患瘧疾,也沒有人照顧,自己一個人在一把鐵鍁裡生了點火取暖。
宋江不小心踢翻了鐵鍁,武松第一反應是有人在故意消遣他,可見平時莊子裡的人沒少消遣他。
人在落難的時候特別敏感,最怕被別人看低,這要比在平時看低他對他的打擊大很多。
柴進前熱後冷的做法,讓武松心裡很不平。
武松當著柴進的面還在暗諷他,那走到江湖上,也肯定給他傳不了太好的名聲。
柴進莊上接待過的像武松這樣的人應該不少,所以對他在江湖上的威望也有一定的影響。
宋江在這方面可比柴進做的好多了,對投奔他的人無論貴賤,都終日陪伴,並無厭倦。
這是因為宋江知道:你對一個人好了九天,只有一天對他不好,他會把那九天好的都忘了,只記住那一天不好的。
武松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還有一方面宋江比柴進厲害,那就是識人方面。
武松在柴進這住了一年,柴進都沒覺得武松有什麼不一般的地方。
可是宋江只見了武松一面,就認定他是條好漢,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間太歲神。
於是有意親近武松,每日帶著他一起飲酒作伴。
在宋江的細心照料下武松的病好了。
離開的時候,宋江又單獨送了他十多裡地,臨別之際又硬塞給他十兩銀子,把武松感動的在心裡說道:江湖上只聽說及時雨宋公明,果然不虛。結識到這般兄弟,也不枉了。
柴進讓他在莊上避了一年的難,換來一句「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宋江才照顧他十幾日,就感動到心裡去了。
看到這裡,我們應該知道了那個柴進沒有做到,但是比仗義疏財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宋江比柴進更會用心。
柴進的仗義疏財有施捨的感覺,而宋江的仗義疏財給對方的感覺是誠心。
結果當然不一樣。
還是那句話:會辦事全在會用心,會用心才能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好了,本期內容就分享到這裡。
喜歡的朋友請記得關注點讚加轉發哦。
您的支持是我堅持下去的動力。
非常感謝您的收看。
我是燦官,
讓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