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原為山東鄆城縣押司,晁蓋等人劫取「生辰綱」事發後,朝廷派人緝拿。宋江私傳訊息,使晁蓋等人脫險。
晁蓋上梁山後,派劉唐攜百兩金子到鄆城縣答謝,宋江只留下一根金條和書信,不料被閻婆惜發現,並以此要挾。宋江無奈之下殺了閻婆惜 ,逃回家藏匿,後得好友朱仝私放,與弟宋清躲進柴進莊園。
在柴進莊園,宋江呲了正在烤火的武松的火鍁柄,武松跳將起來要打宋江。柴進連忙叫出宋押司的名字。武松聽得是宋江,跪在地下哪裡肯起,說道:「小人有眼不識泰山!一時冒瀆兄長,望乞恕罪!」
武松還說:「我雖不認得,江湖上久聞宋江是個及時雨,且仗義疏財,扶危濟困,是個天下聞名的好漢。」
宋江真是武松說的那樣「天下聞名」嗎?如此大的名氣,是這樣闖出來的?在《水滸傳》第17回,宋江正式出場,書上介紹說:「為他面黑身矮,人都喚他做黑宋江;又且馳名大孝,為人仗義疏財,人皆稱他做孝義黑三郎。」至於孝在哪裡,書中也沒有多少介紹,說他仗義疏財,倒有這樣一段話:「平生只好結識江湖上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若高若低,無有不納,便留在莊士館穀,終日追陪,並無厭倦;若要起身,盡力資助。端的是揮金似土!人問他求錢物,亦不推託;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難解紛,只是周全人性命。時常散施棺材藥餌,濟人貧苦。……因此,山東,河北聞名。」
這段標榜宋江的話,其實是經不起推敲的。說他「揮金似土」,他也沒有這麼多金可揮呀。說他扶危濟困,到底扶了誰?濟了何人?看過小說的都知道,受過宋江恩惠的有閻婆惜母女,閻婆惜卻被他殺了。他資助過買糖的唐牛兒,卻害他無辜充軍。他曾經許諾賣糖的王公一副棺材,卻沒有兌現。
可受過他資助的梁山好漢一個也沒有。他在柴進莊上與武松離別的時候,要送銀兩給武松,可那已經是後來,且柴進已經送銀兩給武松,武松是非「危」亦非「困」了。
再來說他「天下聞名」。宋江是鄆城縣人,看過《水滸傳》的人都知道,鄆城縣的名人不少啊。有教書先生、後來成梁山軍師的吳用吳學究。但吳用卻不認識宋江,只是聽說過而已。石碣村的阮氏三雄也算是江湖上的好漢,他們也不認識宋江。劉唐和公孫勝都有劫生辰綱的企圖,聽說「晁蓋是條好漢」,所以前來晁蓋。他們卻也沒有聽說有宋江這號人。
所以說,宋江在他出場之前,充其量也就認識五六個梁山好漢:晁蓋是他的「心腹兄弟」,花榮是朋友,宋清是他弟弟,還有朱仝、雷橫是同事,與柴進也至少通過信,沒有見過面。
絕大多數的梁山好漢他都不認識,所以「接濟」之說,根本無從談起。總之,之前的宋江根本沒什麼名氣,別說山東、河北,連鄆城縣裡也沒有什麼名氣。
「劫生辰綱」事發後,濟州府緝捕使臣何濤來查辦此案。何濤見到宋江,約他到「茶坊裡面吃茶說話」,互問「高姓大名」。何濤聽說對方是宋江「倒地便拜,說道:『久聞大名,無緣不曾拜識。』」
那何濤是觀察,是「是上司衙門的人」,職位比宋江這個押司高,他憑什麼要給宋江下跪?這是作者想抬高宋江而編的故事,非常生硬不可信。
此後,宋江每次遇見一個好漢,對方都會說些「久聞大名」之類的話,然後給宋江跪拜,這幾乎形成了一個套路、模式。
宋江到清風鎮清風寨,見到花榮。花榮納頭便拜四拜,說了些思念的話,又拜。這花榮是宋江的賢弟,跪拜也是理所當然。在見到花榮之前,他就在清風山遇到了錦毛虎燕順、矮腳虎王英、白面郎君鄭天壽,要取宋江的心肝做「醒酒湯」。及至宋江報出名號,三人納頭便拜,說:「小弟等在江湖上綠林叢中走了十數年,也只久聞得賢兄仗義疏財、濟困扶危的大名。」 這裡說的「久聞」,其實也是近階段的事情。
說到這裡,可以理一理了,之前的宋江在江湖上並沒有什麼名氣,偶爾聽到「久聞大名」的話,也只是客套。柴進就問過一句話:「如何見得他是天下聞名的好漢?」
後來的宋江「山東,河北聞名」那倒是真的了。從「無名」到「出名」的分水嶺就是「劫取生辰綱」。
宋江行走江湖時間不長,怎麼短短的時間就闖下了這麼大的名氣呢?他也沒有做什麼呀。他的名氣是被晁蓋炒作起來的。晁蓋等人到處宣揚宋江是如何如何的英雄好漢,說他給強盜們通風報信是如何如何的仗義……當然,炒作的場所主要是柴進的莊園,柴進結識的英雄好漢多啊。宋江是晁蓋的「心腹兄弟」,晁蓋的目的當然是想把宋江拉下水,兄弟倆一塊在梁山幹一番事業。
晁蓋把宋江的名氣抬上去了,卻沒有料到給自己埋下了禍根。宋江把晁蓋的所作所為理解成是晁蓋在害他。所以宋江上梁山以後,一步步架空晁蓋,最後讓晁蓋走了不歸路。
.
閱讀連結:
晁蓋仗義疏財?被宋江搶了梁山頭把交椅或在情理之中
宋江為什麼不收晁蓋的百兩金子?內中大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