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倍仲麻呂:我也要配「學伴」!

2021-02-07 傑哥的精緻語文

    阿倍仲麻呂是誰?

    日本「遣唐使」啊。

    「遣唐使」是什麼東東?

    天皇派到中國來學習的留學生啊。

    留學生,配「學伴」,一對一的「學伴」還不夠,還要升級為「三對一」,當真能有這麼好的待遇麼?

    唐朝時沒有,現在有了。社會進步了麼。

    日本的「遣唐使」,規模很大,僅公元630年到公元895年,日本就向中國派遣學習的使節達十餘次之多,且每次少則兩百人,多則四五百人。規格很高,這些留學生,都是由天皇選派,他們的身份,既是來大唐學習的留學生,也是代表國家的使節。

    這些「遣唐使」,在中國受到怎樣的優待呢?我懷著好奇的心,想看看我大唐帝國是如何展示大國風範的,比如,有沒有給這些留學生提供免費的吃住行服務?有沒有給生病的留學生招募二十幾個志願者服務?有沒有給他們配備歌伎豐富他們的業餘生活?

    查不到詳細的史書記載。

    能查到的資料有兩個:一是在這些留學生回國的時候,唐朝政府也會派使節隨同回訪,以示尊重。二是留學生也可以在中國參加科舉考試,與中國考生平等競爭,擇優錄取。

    阿倍仲麻呂在唐開元年間,參加科舉考試,高中進士,請注意:當時並沒有因為他是留學生而享受特別照顧,他是憑真本事考取的,他的中國名字叫晁衡。

    平等,是大唐帝國給予留學生的最好禮遇,也是給本國子民的最好交待。

    山東大學「學伴」項目升級為一個留學生配三個校內學生,且校內參與學生以女生為主。校方表示,「學伴」項目施行後普遍受到學生的歡迎。

    我不知道這裡的「學生」是指留學生還是指中國學生?倘是前者,他們受此厚待,當然歡迎。倘是後者,這些女生在歡迎什麼呢?

    校方這是在給「好客山東」打廣告?

    網上有這麼個段子,很有意思。兩個男生互懟:

    「聽說你女友是山大的?」

    「你女友才是山大的呢!」

    山西大學表示躺槍了。

    不獨山東大學對「友邦」留學生熱情有加。

    去年5月,就有網友爆料稱,遼寧科技大學圖書館設立教師、留學生專用閱覽室,普通學生不準入內。

    還有去年無錫職業技術學院被曝強迫大二學生搬到條件較差的舊宿舍,把好宿舍留給留學生住,引發本土學生與校方的衝突。

    作為大學,標榜培養獨立人格與自由思想的大學,如此做法,實在丟人。

    在大學校園裡,留學生和本國學生,都是普通的學生。至少是平等的學生吧?

    堂堂大學,山大還是985大學,如此「討好」留學生(甚至還是落後地區國家的留學生),讓我們那些在國外留學(尤其是學習之餘還去餐館端盤子)的學生,情何以堪?

    有些校長,跪著辦學已經成了習慣,要讓他站起來,不容易。不是說好的「厲害了我的國」麼,這樣奴顏婢膝的,不是給祖國丟臉麼?

    回到本文題目。

    阿倍仲麻呂給大唐皇帝上了一道奏摺:請給我配「學伴」,要三個,以女性為佳。

    唐玄宗拿起御筆,在奏章上批了一個字:滾。

相關焦點

  • 阿倍仲麻呂的大唐之旅
    而這批遣唐使的副使正是當年和阿倍仲麻呂一同入唐留學的故交吉備真備。阿倍仲麻呂和闊別多年的老友會面後,思鄉之情倍感濃烈,於是奏請回國。唐玄宗雖有不舍,但感念阿倍仲麻呂多年為唐朝鞠躬盡瘁,便同意他回國,並任命他為唐朝使臣,護送日本遣唐使回國。任命一名外國人為中國使節,這是亙古未有的事情,可見他多受唐玄宗的寵幸。      阿倍仲麻呂與王維是莫逆之交。
  • 阿倍仲麻呂詩碑的譯者之謎解開了
    西安阿倍仲麻呂紀念碑的和歌譯者                                                  金中一、阿倍仲麻呂望鄉詩的翻譯在西安的興慶公園內聳立著阿倍仲麻呂紀念碑。
  • [特別篇]明月不歸:遣唐使阿倍仲麻呂
    使團的押使多治比縣守馬上要登船了,和他在一起的還有大使大半山守和副使藤原馬養。這一次,他們將率領多達557人的龐大使團,乘4艘船舶從這裡出航,一口氣橫渡東中國海,到達大唐帝國。使團除了官員和隨行的工作人員之外,還有很多留學生和留學僧,他們將在國子監或者唐帝國其他的地方求學,以期在回國後有所作為。但是也有人留在長安,終生都沒有再回到故土。
  • 媽媽:阿倍仲麻呂是什麼人?
    我:《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著作。孩子:媽媽,獨孤伽羅的老公是誰?我:楊堅,是繼秦始皇之後第二位實現中國大一統的君王。孩子:媽媽,阿倍仲麻呂是什麼人?我:唐代來中國的一名日本留學生,中文名字叫晁衡,後來在朝為官,還和李白是朋友。……上面的一問一答是看完紀錄片《中國》後,我和孩子日常的對話。
  • 【人物】阿倍仲麻呂、一位傳頌千年的中日友好使者
    717年(唐開元五年),阿倍仲麻呂由於才華卓越,有幸被選為遣唐留學生之一。當時,遣唐使的渡航船從日本難波港(現在的大阪)出發遠赴唐朝都城長安(現在的西安),五百多人浩浩蕩蕩在揚州(也有一說認為是明州)登陸。阿倍仲麻呂也由此開啟了自己和唐朝數十年的緣分。
  • 阿倍仲麻呂,遣唐使眼中大唐,是萬邦來朝還是大廈將傾?
    只有了解了詩人背後的那個時代才能真正了解他們所要傳達的東西。「酒放豪腸,七分釀成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在余光中眼裡,李白就是盛唐的代名詞,關於李白我們學的太多了,然而盛唐卻遠不止李白一人,今天要以特殊的一人——阿倍仲麻呂為點,以他的生平經歷為線,勾畫出整個大唐,在這個日本人眼裡的大唐盛世是如何。
  • 高中大唐進士的日本人,阿倍仲麻呂,在中國到底幹了些什麼事
    年僅19歲的阿倍仲麻呂,經過層層篩選,成為一名「遣唐留學生」。第二年,阿倍仲麻呂跟隨遣唐使,橫渡東海,順利在中國揚州登陸,轉為陸地,開始奔赴長安。抵達長安之後,阿倍仲麻呂,被安排在「國子監」盡心深造,開始攻讀中國名作《禮記》《左傳》《詩經》《周易》等著作。
  • 鑑真與阿倍仲麻呂的人生異途——話說江蘇張家港黃泗浦遺址
    唐開元五年(公元717年)日本派出第八次遣唐使到唐朝,這一次的遣唐使人數多達500餘人,其中有一位年輕人叫阿倍仲麻呂。這次遣唐使經過千裡跋涉,成功抵達唐朝的首都長安。不久之後,阿倍仲麻呂進入國子監太學進修,學習中國的傳統經典,他學習成績不錯,畢業後參加科舉考試,成功名登金榜考中進士。之後阿倍仲麻呂開始在唐朝擔任官職,改名叫「晁衡」,最終做到了左散騎常侍兼安南都護。
  • 外國人要想在唐朝當官,需要走什麼程序?
    電影《妖貓傳》中的阿倍仲麻呂唐中宗嗣聖十五年(698年),阿倍仲麻呂出生於日本大和國(今奈良縣),他的家族是孝元天皇之後裔。阿倍仲麻呂經過數寒窗苦讀,參加唐制科舉考試,以優異成績考中進士。據日本學者木宮彥泰的《日中文化交流史》記載,日本存有遣唐使制度的200多年間,阿倍仲麻呂是其中唯一科舉及第的人。這並非是日本留學生天資愚鈍,而是科舉制度中,進士是高等文官仕補,對詩文的要求極高,即使對中國人而言,考中進士者也是鳳毛麟角。
  • 外國人要想在唐代當官,需要走什麼程序?
    看過陳凱歌導演的《妖貓傳》,相信都會對電影中一個欽慕楊貴妃的日本人印象深刻,他就是阿倍仲麻呂。電影《妖貓傳》中的阿倍仲麻呂唐中宗嗣聖十五年(698年),阿倍仲麻呂出生於日本大和國(今奈良縣),他的家族是孝元天皇之後裔。
  • 中日雙語 | 趣談·和歌與中國(1)我與和歌二三事
    身為中國人的我,對和歌造詣不深,但就像日語中「下手の橫好き(本不擅長,偏要愛好)」這句話一樣,有時,我也會照葫蘆畫瓢,寫點形式上像「和歌·短歌」的東西。接下來這一年,每月我都會在這個欄目中發表一首自己的「和歌」拙作,並寫一寫與之相關的見聞逸事,但願能博諸君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