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觀在旅館隨手寫下一首詞,不想師傅蘇軾愛不釋手,還寫在扇子上

2020-12-22 歷史國學智慧

秦觀,字少遊 ,他是蘇軾的門生,也就是蘇軾的學生,同時也是蘇軾的妹夫,關於秦觀和蘇小妹的成親之事,還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相傳蘇軾有一個同樣非常有才華的妹妹叫蘇小妹,因為自己的才華吸引了大批才子,但沒有一個能入的了她的眼。

所以,蘇軾便給這個已經到了婚假年紀的妹妹介紹了自己的學生秦少遊。秦少遊不僅寫的一首讓蘇軾讚嘆不已的詩文,還是個風度翩翩的美男子,所以兩人很快便墜入了愛河,準備起了婚事。

可誰料,蘇小妹在洞房時偏要考一考自己的丈夫。於是她準備了三個對子,秦少遊對自己的才華也是非常自信,輕輕鬆鬆的答上了前兩道題。

但就在他得意洋洋之時,卻被這第三道題給難住了,蘇小妹出了"閉門推出窗前月"這一上聯,但這個準新郎官一時之間想不起來下聯,想要見自己的新娘,卻被攔在了門外,所以只能在外面干著急,著急的在門口走來走去,一會拍拍腦袋,一會搓搓手。

這時蘇軾在一邊也是急得不行,又不能直接告訴新郎官答案,很快蘇軾便靈機一動,從地上撿起一塊石頭,扔進了池塘裡。

秦少遊看著池塘水的波紋漸漸退卻,恍然大悟,思考了一會,便自信吟出"投石衝開水底天。"蘇小妹聽到後,非常滿意,讓有丫鬟給開了門,兩人才得以共度良宵。

由此可見,秦少遊的文學水平雖在蘇軾之下,但也是非常有才華的,曾將他寫過一首詞,詞的最後兩句簡直驚豔到了蘇軾,蘇軾對此讚賞有加,在他死後還把最後兩句詞寫到了自己的扇子上,每天愛不釋手地拿著。

這首詞就是秦觀被貶於郴州時所作的《踏莎行·郴州旅舍》: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這句說的就是,望著郴江的山水,在絕望悽涼中的秦觀吟出最後兩句:郴江啊,你本來是圍繞著郴山而流的,為什麼卻要老遠地北流向瀟湘而去呢?

這是所有悲情的集中爆發。人生的某些境遇,如同洪流,它總是把人帶到深不可測的遠方。蘇軾最鍾愛這兩句。秦觀去世了,蘇軾聽聞他的死訊,悲傷不已。他將這兩句寫在扇子上,時時撫看,以表示對秦觀的懷念。

秦觀的身上多多少會有蘇軾的影子,我說的是在文學造詣上,但在心態上,他卻和蘇軾相差甚遠,要不然也不會英年早逝。中國歷史上從來不乏天才,可是能夠如蘇軾那樣富有才華,有著樂觀心態的人卻是少之又少,我們從蘇軾的身上感受到更我的還是他的那種樂觀的心態,以及他所傳遞出來的那種精神。

他不光時常自嘲,同時也調侃自己的朋友,如果沒有那種樂觀的心態,在那樣被打擊的環境下,他也不可能寫出那種令人感動的詩作來。

蘇軾是文學大家,讀他的詩真的可以治癒自己的心。細細品味他坎坷的人生之後,你更能感受到他的豁達與上進,著實讓人奮發。我讀的這本《蘇軾詞傳》中選取了蘇軾一生中所作的詞和詩。

這本《蘇軾詞傳》中不但收集了蘇軾的詩,還讓我真正了解他的一生,讀懂了他的豁達。只有等我們真正走進他的詩詞才能走進他的人生,進而學會他的心境。

《蘇軾詞傳》還以蘇軾的詞為主題,從當時的社會觀念與時代背景出發,對蘇軾的生平際遇、詩詞藝術、社會活動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再現了蘇軾以文傳世、以官入世的典型宋代文官形象。

不僅如此,書中用唯美深情的妙筆將蘇軾的一生娓娓道來,既豐富了文章內容,又能從東坡的生平中體會到他作詞時的心情,從而更加了解這位詩詞大家的超脫心境。

當然與之一起的還有《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辛棄疾詞傳》,六本書現在搞活動,一共只需79元。

一包煙的價錢,就能讓你品讀到這麼多文學經典,並能從中感悟到大家風範的人生哲理,實在是個機會呀!還不趕緊點擊下方購買:

相關焦點

  • 秦觀在旅館寫了一首詞,最後兩句最經典,蘇軾愛不釋手寫在扇子上
    「三絕碑」所謂「三絕」即秦觀的作詞、蘇東坡的跋、米芾的書法。眾所周知,秦觀,字少遊 ,他是蘇軾的門生,相當於蘇軾的學生。秦觀寫了一首詞,老師蘇軾非常喜歡,在秦觀去世後,蘇軾將其中的句子寫在扇子上,以示不忘。
  • 秦觀被貶時寫了一首詩,後兩句更是經典,蘇軾愛不釋手寫在扇子上
    在我國歷史的文壇上,蘇軾的才學是眾所周知的,但是還有很多文人墨客雖然並不出名,但是他們的才學也是得到了眾多文學家的認可,只是可惜他們並不被大眾所熟知罷了。就比如秦觀,他曾經在旅館寫了一首詩,而讓蘇軾愛不釋手,最後竟然寫在了扇子上,可見蘇軾對這首詩是極其欣賞的。
  • 秦觀在郴州旅舍寫下一首詞,因為諸多的藝術特點,被譽為千古絕唱
    秦觀的詞作抒情委婉,情景交融,語言精巧,含意深遠。《宋史》評價秦觀的詩詞時,用了一句「文麗而思深」,這首詞雖然是在寫貶謫的悽苦與悲涼,但整體上詞調沒有太大的變化。而李清照《詞論》認為秦觀「專主情致,而少故實,譬如貧家美女,雖極妍麗豐逸,而中乏富貴態。
  • 秦觀很不婉約的一首詞,寫出春天的五彩斑斕
    秦觀其人 秦觀,個人標籤「蘇門四學士」,工詞,人稱「婉約正宗」。黃、秦、晁、張四學士中詞名最響,成就也最高。儘管跟蘇軾有師徒關係,詞風並不受蘇軾影響。當時詞壇,實與蘇軾平分婉約、豪放兩分天下,而秦詞更受時人歡迎。
  • 七夕夜,秦觀思念愛人,寫下一首名作,詞絕美卻讓人想哭
    這一年的七夕,夜涼如水,48歲的秦觀一個人抬頭望月,內心孤獨,一時有感而發,寫下了一首詞。詞句是真美啊,但旁人看了卻忍不住想哭。本來寫的明明是他自己,卻不巧又剛好寫出了世間許許多多和他一樣相愛不能相見的情人的心情。七夕夜良辰美景,本該是有情人歡喜相聚的時刻。若是老天作弄,偏讓相愛的人不能相見,那這滿腔無處安放的思念啊,就只能是變成對牛郎織女相逢的羨慕了。而秦觀,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寫下的這首詞。
  • 酒席上,蘇軾隨手做出的一首詞,被後世所流傳,精妙絕倫
    對於蘇軾來講,這是對自己長期努力學習的一種肯定,畢竟只有通過前期的努力才會有後期的才華展示。在他一生中,眾多的詩詞被後世所流傳,而在一次酒席上,他只是隨手創作的一首詩,卻成為了千古絕唱,讓人讚嘆不已,精妙絕倫。
  • 新婚燕爾,蘇軾、李清照各自寫下一首詞,高級肉麻,卻又春風撩人
    蘇軾迎娶王弗,李清照嫁給趙明誠,二人都曾為對方寫過一首閨中詞,肉麻得很高級。公元1054年,蘇軾19歲,王弗16歲,二人兩情相悅,喜結連理,蘇軾特地寫下一首詞,為新婚作紀念。《南鄉子》寒玉細凝膚。清歌一曲倒金壺。冶葉倡條遍相識。淨如,豆蔻花梢二月初。
  • 秦觀1首詞,記錄與蘇軾的最後一次會面,悽慘悲涼令人感傷
    秦觀30歲那年初夏,即神宗元豐元年四月,自家鄉高郵赴京都應試,途中經過徐州,時蘇軾知徐州。秦觀早就仰慕蘇軾大名,曾經題詩還用過蘇軾的名頭,這一次終於登門拜訪,最終入蘇軾門下。後來,秦觀也是蘇門四學士之中,最受蘇軾喜愛與重視的門生。
  • 秦觀:得詞心者,唯其一人,王國維也對之讚不絕口
    「睡損紅妝」更妙,不說怎樣的寂寞哀傷,只說沒有遊春的興致,屋裡香爐煙嫋嫋,屏上煙雲霧蒙蒙。「慕寒微透薄羅裳」是很細膩的筆法:黃昏時天氣很冷,春寒料峭浸透了單薄的羅衣,引起了無限的遐想。秦觀的傷春,沒有某個特定的情景或人物限定,他寫的是他內心深處最細微的體會,寫得非常耐人尋味。
  • 蘇軾難度最大的一首詞,正讀讓人欣喜萬分,倒讀卻又讓人悲痛不已
    而這種體裁的詩詞,在蘇軾以及學生秦觀的筆下,更是發揮得淋漓盡致《賞花》蘇軾的學生秦觀曾經寫過一首非常著名的迴文詩,名叫《賞花》「靜思伊久阻歸期當時蘇軾被貶姬妾遣散,只有朝雲執意相隨,蘇軾到惠州後寫下《朝雲詩》,引子中記述了朝雲對自己不離不棄的堅貞感情但是事不隨人願,王朝雲本想一直陪伴著蘇軾,卻在34歲時染病去世,朝雲死後,蘇軾非常傷心,先後為她寫下了《朝雲墓志銘》、《惠州薦朝雲疏》、《雨中花慢》和《題棲禪院》等許多詩詞文賦,來悼念他在世間唯一的知心人
  • 光芒耀眼的詞,似曾相識的名字:秦觀與風花雪月
    而被牽連的徒弟秦觀,自己的命運也不好,常常無辜貶官,他稍微比師父好一點,貶到了廣西。現在的電視劇黃金檔常常致敬秦觀的詩詞,像那種描寫男歡女愛、不得長久的分分合合;男女主分離時的環境氣氛,很多時候都能找到秦觀詩詞的影子。秦觀擅長於寫風花雪月的東西,他很喜歡用"飛花"、"絲雨"、等具備朦朧的憂愁、朦朧的傷感的詞,會讓人不由自主進入綿綿的憂傷。
  • 蘇軾在寺院寫下一首詞,他因何而作,詞的上片營造了怎樣的氛圍
    蘇軾在去汝州赴任前,告別黃州父老鄉親,還寫下了一首《滿庭芳》的詞作,詞中小序記載這樣寫道:「元豐七年四月一日,餘將去黃移汝,留別雪堂鄰裡二三子,會李仲覽自江東來別,遂書以遺之。蘇軾曾在元豐五年(1082年)十二月寫下過一首《卜算子》的詞作,是他在寓居黃州定惠院時寫下的。這首詞中也有一條小序「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 蘇軾半夜喝醉了酒,一個人跑到江邊靜坐,還寫下一首充滿哲理的詞
    蘇軾與李白是有幾分相似,兩個人都是嗜酒如命,而且才華橫溢,不過兩個人的命運卻又是大不相同,李白儘管沒有受到重用,但是他活得瀟灑,一輩子無非是遊山玩水,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但是蘇軾不一樣,他顛沛流離,由於反對王安石變法,最後在湖州知州的任上給宋神宗上了一封謝表《湖州謝上表》,可能是用詞有些過激
  • 曾寫下最美七夕詞的他,人生結局卻比他的詞還要悽涼!
    紹聖四年農曆七月初七,被貶官至郴州的秦觀,在落寞的心境下,卻妙筆生花,寫下一首《鵲橋仙》。「纖雲弄巧,飛星傳恨」兩句,開篇點題,「巧」與「恨」兩個詞用得尤為傳神,暗合七夕「乞巧」的主題,以及牛郎織女的離愁別恨。
  • 蘇軾送別朋友的路上,寫下一首傷感的詞,通篇表現手法高超
    蘇軾真性情讓他有著極高的人氣,很多人都願意與他交朋友,為此他也寫過了很多的送別之作,特別是他被貶到黃州期間,只要有朋友來探望,他都會很感動,臨走之時都會寫詩,或者是寫詞贈送給對方,所以留下了很多這一類的作品,其中的這首《浣溪沙·縹緲紅妝照淺溪》,那就是一首很傷感的作品,寫得也是極為傷感
  • 蘇軾為風塵女子寫下一首詞,前兩句有失水準,後兩句令人稱讚
    在為蘇軾踐行時,有一位歌女想要讓蘇軾為她寫首詞,蘇軾提筆,寫在歌女李琪的披肩上,這首詞叫《贈李琪》。01東坡五載黃州住,何事無言及李淇「我蘇東坡在黃州這個地方,從來沒有提起過李琪這個人。」這句話其實沒有什麼可說的,當時的蘇軾寫下這兩句話的時候,在場的所有的人都可以說是非常失望,包括跪著的李琪也是大失所望,所有的意思就是字面意思。要說能次到什麼地步,就向現在的時候的口水歌,完全沒有什麼意思。但是所有人還是在等著蘇軾寫完。再看蘇軾,扔下筆,繼續喝酒作樂,本身就是一個嗜酒如命的人,怎麼會少喝呢。
  • 歐陽修想起揚州的平山堂,寫下了一首有名的送別詞,讀來很感人
    蘇軾在《西江月》一詞中寫道:「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歐陽修傳世書法蘇軾第三次來到平山堂的時候,歐陽修早已去世,但平山堂壁上仍刻有歐陽修當年的親書手跡,其中就有一首《朝中措》的詞:平山闌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
  • 秦觀最著名的一首詞,韻味深長,開篇就是千古名句
    秦觀是北宋著名詞人,也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讀者都喜歡他的名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但是少遊卻也是一位悲劇人物,因為受東坡先生的牽連,加上自己柔弱的性格,很早既離開人世。與其相比,另一位北宋詞人柳永的身世也非常坎坷。他18歲就外出闖蕩,還創立了長調慢詞,為宋詞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
  • 秦觀很冷門的一首詞,最後13字卻出神入化,令人叫絕
    秦觀,字少遊,別稱淮海居士,是北宋著名詞人,被尊為婉約派一代詞宗。筆下名篇佳句輩出,如「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等。總之,秦觀以其婉約悽美的優秀詞作,形成了詞史上影響巨大的抒情範式,受到了普遍的推崇和褒譽。其老師蘇軾曾說:「少遊已矣,雖萬人何贖」。
  • 蘇軾「洞房」時寫下的一首詩,讀完讓人臉紅,卻成千古絕唱
    從夢中驚醒之後,他仍然難掩悲傷,揮筆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年的悼亡詩。蘇東坡年少成名,20歲便考中進士,蘇軾的散文、詩、詞、賦均有成就,並且還擅長書法和繪畫,堪稱文學藝術史上的通才。有人說: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一個蘇軾。"要嫁,就嫁蘇軾這樣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