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鼬科動物都是食肉動物中的「戰鬥民族」,這其中還有兩位「戰鬥民族的戰鬥機」——狼獾和蜜獾。
這兩位硬體出色,戰鬥力爆表。平頭哥蜜獾更是有三句話走遍天下。
金剛狼大家都知道吧?狼叔休·傑克曼曾經自曝過一件囧事:當年他剛接金剛狼這個角色時,花了半個月模仿狼的動作,結果一開拍導演怎麼看怎麼彆扭。原來金剛狼wolverine指的不是狼人,而是狼獾!
原著漫畫裡的金剛狼是個身高一米六、脾氣暴躁的小個子,就比較符合狼獾形象了。
狼獾的外貌可以說是「四不像」,近乎狼、獾、貂、熊的組合混搭。它身體粗壯,體重接近20公斤,在鼬科中僅次於海獺和幾種大型水獺。儘管狼獾的個頭比不上大中型猛獸,但它強悍機敏,公認是最不好惹的動物之一。
根據近年的DNA研究,狼獾與貂的親緣關係更近,應列入貂亞科,因此用正式中文名「貂熊」稱呼它們比較貼切。
貂熊廣泛分布於亞歐大陸和北美高緯度地區,種群數量還不少。但在我國,它們只生活在大興安嶺、新疆天山的少數區域,因此名列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誰還不是個熊了?/ 拍攝:Daniel J. Cox要說貂熊的能耐,可就多了,能疾馳,能長跑,能遊泳,能爬樹,還有抗寒護體的超厚毛皮,在零下幾十度的雪原裡都能馳騁縱橫。
貂熊:你誰?擋我路了 / 圖片來源:BBC earth貂熊的食性很廣,漿果、根莖、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飛鳥小獸,還有水裡的兩棲爬行動物,幾乎是海陸空通吃。
甚至連大過自己的狍、白尾鹿、馴鹿都不放過……
研究發現,貂熊不但攻擊過體型巨大、虎豹都不輕易招惹的駝鹿和野牛,而且連其他食肉動物都不放過。貂熊的捕食記錄中有貂、鼬、獾、赤狐、狼和郊狼的幼崽,還有猞猁!
在食物短缺、大雪封山的季節,貂熊可以吃各種腐肉,甚至敢跟蹤尾隨虎、豹、美洲獅等大型貓科動物,伺機偷取或掠奪一口剩飯。
過去很多書裡說貂熊是鼬科中的戰神,而如今,「平頭哥」蜜獾恐怕要說一聲不服。
蜜獾從前額到尾部的毛髮為白色,從正面看如同留著平頭,因此得名平頭哥。
這平頭,tony老師都要點頭稱讚 / 圖片來源:Wikipedia蜜獾集所有勇猛善戰的評價於一身:不怕死、愣頭青、特立獨行、勇往直前……總之,它不是在打架,就是在去打架的路上。
斑馬啊斑馬,白長這麼大個 / 圖片來源:giphy蜜獾在鼬科動物中是一個比較古老的物種。然而平頭哥通過戰鬥和對環境的適應,在生態環境中贏得了貨真價實的強勢地位。
首先是勢力範圍大。除了極為乾旱的撒哈拉沙漠腹地,以及北非最北部的邊緣地帶,它們可見於整個非洲大陸,在亞洲的地盤同樣遼闊,從阿拉伯半島、伊朗、土庫曼斯坦到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
如果它們再努把力,來到我國藏南地區未必不可期。甚至沒準哪天就有調查發現,蜜獾加入了中國哺乳動物大名單呢。
其次,平頭哥食性廣,幾乎涵蓋了所有食肉目動物的食譜。除了各種普通的葷素食品,它們確實獾如其名,愛吃蜂蜜。
有傳說它與黃腰響蜜鴷(導蜜鳥)互相幫助,靠對方引路尋找蜂巢。然而至今都沒有研究者觀察到它們有這種合作。
其實蜜獾自己尋找蜂巢的本事相當了得,不需要助手。至於蜜蜂黃蜂們的螯針,平頭哥憑著皮糙肉厚和對蜂毒的抵抗力,根本不當回事兒。
別說蜜蜂那點蜂毒了,蜜獾連蛇毒也不怕。蜜獾平時就喜歡吃蛇,非洲巖蟒、劇毒的黑樹眼鏡蛇(黑曼巴)、噴毒眼鏡蛇等。
而且它抓蛇時風格粗獷,既不小心謹慎,也不講究技巧。像細尾獴、紅頰獴等捕蛇高手,擅長輾轉騰挪,總是等機會、找角度,儘量爭取一擊必殺,並防止被咬傷。平頭哥呢,通常上來直接想怎麼咬就怎麼咬,被蛇反咬一口也不在乎。
媽媽說我胃口真好 / 圖片來源:ecphan.weebly.com蜜獾的免疫系統、解毒能力簡直逆天。
有時被毒蛇咬過後,它會不管不顧繼續把蛇咬死,然後中毒昏厥一兩個小時,醒來再吃……
平頭哥的愣勁兒,還表現在受不得欺負。甭管是非洲成群的獅子、斑鬣狗、非洲野犬,還是亞洲的虎豹豺狼熊,平頭哥都絲毫不慫,敢衝敢咬,很少退卻。
而那些非洲水牛、家牛家馬若是一不留神踩到了蜜獾的洞穴,它立刻鑽出來攻擊報復。惹了蜜獾想息事寧人,可沒那麼容易。
平頭哥雖然脾氣暴躁,但其實腦子挺聰明。
20世紀90年代,科學家觀察到它們居然會使用工具:搬運木石搭起個平臺,去夠取高處的食物;也能利用身邊物料,給自己搭個梯子從大坑裡爬出來。在動物園裡,蜜獾也是出了名的逃脫高手。
不過據觀察研究,平頭哥的戰鬥力未必有傳說那麼神乎其神。不畏強暴、死鬥到底不假,戰無不勝卻很難說。一旦玩脫,它們也難免喪命於蛇毒獅口。
而且作為一個物種,蜜獾還有個致命弱點——繁殖力低。蜜獾通常每胎只生1仔,幼崽要長到一年半左右才能獨立。成年之前,等著捕捉它們的天敵可太多了。
不過平頭哥從來都不帶怕的,只有一句話:來呀,打我呀~
撰文 | 張勁碩,圖片 | 部分圖片來自123rf,微信編輯 | 謝爽,本文授權轉載自博物(ID:bowuzazhi),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