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財經
新浪財經訊 甘李藥業為首家掌握產業化生產重組胰島素類似物技術的中國企業,使得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能進行重組胰島素類似物產業化生產的國家之一。作為國內胰島素創新藥企業,甘李藥業自2014年開始衝擊A股,在2014年7月被終止審查後,2016年和2018年再次發布招股書,並於2018年成功過會。2020年6月5日,距離過會已經兩年,甘李藥業終於拿到了證監會核准的IPO批文,公司首次公開發行不超過4020萬股人民幣普通股(A股),詢價時間為6月10日和6月11日。
產品結構單一 曾因商業賄賂折戟IPO
甘李藥業主要從事重組胰島素類似物原料藥及注射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主要產品包括重組甘精胰島素注射液(商品名「長秀霖」)、重組賴脯胰島素注射液(商品名「速秀霖」)、精蛋白鋅重組賴脯胰島素混合注射液(25R),分別於2005年、2007年及2014年上市。此外,公司的門冬胰島素注射液在2020年5月14日獲批,是首個國產門冬胰島素仿製藥,2018年門冬胰島素在國內銷售額為17億元,在全球銷售額為30億美元,其仿製藥在中國的獲批無疑再次提升了甘李藥業三代胰島素的市場地位。
甘李藥業營業收入主要來自胰島素製劑及胰島素乾粉的銷售收入,具有產品結構單一的問題。2017-2019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3.71億元、23.87億元和28.95億元,其中胰島素製劑銷售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分別為96.45%、98.35%及95.1%。三代胰島素收入主要由「長秀霖」製劑貢獻,在國內分別實現銷售收入21.69億元、22.62億元及25.45億元。
從胰島素藥品的研發過程及技術水平角度來看,主要可分為三代胰島素產品,分別為:動物源胰島素、重組人胰島素及重組胰島素類似物。與重組人胰島素相比,重組胰島素類似物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提高了血糖控制達標率並降低了患者發生低血糖事件的風險。
三代胰島素具有較高的技術壁壘,2017年底,僅甘李藥業、諾和諾德、禮來、賽諾菲和聯防製藥五家製藥企業的重組胰島素類似物產品在國內實現大規模銷售。與主要銷售二代胰島素的通化東寶相比,甘李藥業的毛利率高於通化東寶,2017-2019年甘李藥業的胰島素製劑毛利率分別為93.17%、92.67%和92.21%;同期,通化東寶的重組人胰島素原料藥及注射劑產品的毛利率分別為88.61%、86.72%和84.09%。
然而擁有胰島素前沿生產技術的甘李藥業或許因商業賄賂折戟IPO,資料顯示,2015年5月25日,荊州市荊州區人民檢察院就公司湖北省銷售人員涉嫌商業賄賂一案提起公訴,指控2010年至2013年10月期間,公司湖北區域17名銷售人員為擴大藥品銷量,提高銷售業績,向湖北省多地醫院醫生行賄,行賄金額2,770,383元。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人民法院於2015年11月23日作出(2015)鄂荊州區刑初字第00087號《刑事判決書》,對該案十七名被告人以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作出有罪判決。
任澤平曾在2018年發布研報《揭開中國藥企銷售費用畸高之謎》中表示,中國藥企銷售費用存在六大流向,並進行三次利益重新分配,且醫生回扣佔比超過一半。賄賂支出大多數隱藏在差旅費以及學術推廣費等銷售費用的明細科目。
2017-2019年,公司的銷售費用分別為5.93億元、7.2億元和7.96億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為25%、30.16%和27.51%,主要由會務費、職工薪酬、業務宣傳費構成。同期,通化東寶的銷售費用分別為6.23億元、7.01元和8.49億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為24.47%、26.03%和30.56%,主要由差旅費、宣傳費和工資構成。
跨國企業壟斷 通化東寶加入三代胰島素競爭
目前中國糖尿病患病人數已位居世界第一,隨著中國糖尿病患者的支付能力的增加、中國醫保制度的完善和糖尿病創新藥物的不斷發展,預計中國的糖尿病藥物市場將在2023年和2030年分別達到1184億元和2592億元人民幣。
然而國內胰島素市場多年來一直被跨國企業所壟斷,市場集中度很高,諾和諾德、禮來、賽諾菲三家企業市場份額總和近70%。值得一提的是,甘李藥業的主要產品「長秀霖」價格較同類進口產品低20%左右,有著很強的價格優勢,並且公司甘精胰島素製劑在國內糖尿病治療藥物臨床用藥市場份額不斷提升,在國內樣本醫院市場份額由2013年的18.43%上升至2017年的24.16%。
從2018年糖尿病藥物銷售數據看,甘李藥業的重組甘精胰島素(長秀霖)在中國糖尿病市場排名第四,中國銷售數據佔據第一的是α-糖苷酶抑制劑阿卡波糖(拜糖平),第二、三名分別是甘精胰島素(來得時)、門冬胰島素(諾和銳30)。從全球維度來看,甘精胰島素(來得時)佔據第一,第二、三名分別為GLP-1類藥物(諾和力)和DPP-4類藥物(捷諾維),可見三代胰島素有著很大的潛力。
同為胰島素企業的通化東寶曾是甘李藥業的股東,甘李藥業的「甘李」二字源於甘忠如和李一奎兩人的姓氏組合,兩人還是北大生物系的同學。甘李藥業的創始人甘忠如曾任北京大學教師,美國默克製藥公司高級研究員,於1998年6月創立北京甘李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為解決公司發展過程中面臨的資金瓶頸問題和擴大生產能力的需求,2005年1月20日,甘李生物吸收合併北京東寶並增資引入外商投資企業通化安泰克的議案,同時同意法定代表人變更為李一奎,通化東寶成為甘李藥業的大股東。2011年,通化東寶將其持有的甘李藥業股權分別轉讓給明華創新、STRONGLINK等外部股東。根據協議,通化東寶將獲得三代胰島素的專利生產技術,並允許在42個月後上市銷售;甘李藥業將獲得二代胰島素的專利和專有技術,並獲準在42個月後上市銷售。
目前對通化東寶的限制已經到期,2019年12月,通化東寶甘精胰島素注射液獲藥品註冊批件,為第三家獲得重組胰島素類似物藥品註冊批件的中國企業,並於2020年2月4日首批產品投放市場。這也意味著通化東寶將加入三代胰島素的行業競爭,在通化東寶的研發管線中包括三代胰島素、GLP-1類、化學口服降糖藥,其中三代胰島素還包括門冬胰島素及其預混製劑(商品名:銳舒霖)、地特胰島素(商品名:平舒霖)、賴脯胰島素及其預混製劑(商品名:速舒霖),至今已提交12個品種的註冊申請。重組胰島素類似物市場或將發生重大變化,或將對甘李藥業的銷售產生衝擊。
從研發來看,甘李藥業作為創新性生物醫藥企業,報告期內,研發投入逐年加大。2017-2019年,甘李藥業的研發投入分別為1.85億元、3.54億元和4.09億元,佔營業收入分別為7.79%、14.85%和14.11%。同期,通化東寶的研發投入分別為1.19億元、1.51億元、1.99億元,佔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4.68%、5.6%和7.17%。甘李藥業在研項目主要集中在糖尿病領域。
(文/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小飛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