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爾斯·狄更斯作為英國十九世紀著名的文學家,曾被視為對英國文學影響最大的小說家,是繼莎士比亞之後又一文學巨匠。查爾斯·狄更斯的代表作《雙城記》是一部具有濃鬱批判主義精神的作品。作者描述了法國大革命時期,法國巴黎和英國倫敦所發生的故事,他深刻地批判和揭露了貴族荒淫無恥的行徑,同時對廣大勞苦大眾表現出了深深的同情。
對暴力復仇行為的批判
在小說的開始,各種邪惡的力量就被展現出來,法國貴族厄弗裡蒙地侯爵兄弟不顧人命的死活,犯下了惡劣的罪行,當醫生梅尼特站出來指現他們的罪行時,卻被關入了監獄,加斯柏的出現為了替他洗清罪名,在深夜闖進了厄弗裡蒙地侯爵兄弟的家,殺死了兄弟二人,這也拉開了法國大革命的序幕。大批的貴族被送上斷頭臺,革命浪潮席捲而來。
在查爾斯·狄更斯的描寫中,德法奇太太是一個充滿矛盾的人物形象。德法奇太太由於在法國貴族的惡劣行徑,使她的家庭遭遇了不幸,她無辜被害,值得同情。查爾斯·狄更斯也將筆墨落在了對她的同情身上。
當德法奇太太為了復仇,在厄弗裡蒙地侯爵被殺後仍然對他們的後代達爾納繼復仇時,查爾斯·狄更斯的筆觸卻發生了變化,他同情德法奇太太的不幸遭遇,對厄弗裡蒙地侯爵被殺也十分肯定,因為兄弟二人曾經罪孽深重,付出慘痛代價是應該的,但是如果因此而將仇恨繼續延續到他們無辜的下一代,是沒有理由的。
所以查爾斯·狄更斯在描寫德法奇太太向他們的後代復仇時,感情色彩出現了轉變。查爾斯·狄更斯對德法奇太太既同情又對她的復仇表示了憤慨,使這一人物形象充滿了矛盾色彩。
在小說的後半部分,德法奇太太已經成為了一個喪失理智的復仇者,她不僅要向達爾納復仇,對於梅尼特醫生和他的女兒露西也要下狠手。露西是一個溫和的女孩,德法奇太太此時卻是十分的殘忍暴力,二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最後德法奇太太死在了露西的僕人手下。她的結局也是查爾斯·狄更斯為表達對暴力革命的毫無底線而做出的最好的表達與安排。
查爾斯·狄更斯在《雙城記》中所描寫的革命民眾都帶有極強的誇張色彩,他們為了復仇幾乎喪失了理智,除了德法奇太太外,還有許多這樣的人物。這些喪失理智的人物形象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對於讀者來說,他們無法理解人物的行為,更無法辨別他們究竟是不是真實存在的人物。
當然,這僅僅是查爾斯·狄更斯個人對於歷史的看法,由於當時法國大革命時期,革命民眾犯下了一些錯誤,行為誇張野蠻,所以他認為這一群體的墮落是由於他們的錯誤行為所造成的。對於其中一個革命領袖人物的正面形象沒有進行描寫。這也導致了《雙城記》只是對法國大革命中的暴力復仇的內容進行了描寫,而革命的慘烈與理性並沒有表現出來。
對人道主義精神的讚揚
《雙城記》其中一個重要的故事情節是講述了梅尼特醫生一家在法國巴黎和英國倫敦所遭遇的一系列事件。
梅尼特醫生一家是小資產階級家庭,他們曾受到法國貴族的迫害,在法國大革命爆發以後又遭到滅頂之災。所以,他們對於法國貴族充滿了仇恨,而對於那些無產階級民眾又感到不恥。他們希望可以在法國大革命的時代,能夠尋找一種寧靜和諧的生活。這也是查爾斯·狄更斯在作品中所展現出的博愛的主題內涵,他將這一內容完美地呈現出來,給小說增添了溫情的色彩。
在梅尼特的家庭中,他是一個人道主義者,也是家庭的核心人物,由於梅尼特是醫生,所以他認為救死扶傷是自己的責任。所以當他看到法國貴族的惡劣行徑時,表現出了強烈的憤慨,同時也對被害者表示了充分的同情。梅尼特醫生勇敢地站出來指控厄弗裡蒙地侯爵,在飽受了十八年的牢獄之災後,他出獄後並沒有實施復仇計劃,而是繼續實現著自己醫生的職責,救死扶傷,發揚著人道主義精神。梅尼特的種種行為都體現出了他博愛的人道主義精神,使他的思想得到了升華,進入了一個更為高尚的思想境界。
可見,查爾斯·狄更斯在小說中所顯現的博愛的主題內涵是積極而深刻的,具有超常的藝術表現力。
梅尼特一家是一個典型的人道主義家庭,作者本應該將其更細膩地進行描寫和美化,但是這種描寫僅僅是查爾斯·狄更斯在描寫當時激烈的法國大革命情景時一種對於現實的解脫,所以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有著一定的差距,脫離了殘酷的現實。
小說中所描述的博愛與暴力復仇等主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也是查爾斯·狄更斯《雙城記》中所顯現的雙重的主題內涵。在查爾斯·狄更斯的《雙城記》中,塑造了博愛的主題內涵,不同的人物形象之間都具有鮮明的個性特點,但從他們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人道主義的光茫,這些博愛的信念在革命的激烈殘殺中,顯得無比可貴,充滿了溫情的色彩,也將小說彰顯出絢麗的色彩。
文化的理想國,讓每一個詩意的靈魂,都有棲身之地。感謝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