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新型冠狀病毒流行期間,發燒作為疾病的主要特徵,引起大眾廣泛重視。諸多醫療機構人員對廣大民眾進行體溫檢測,以及時發現潛在患者。大多數朋友在量體溫時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體溫有時候時高時低,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甚至還有研究表明體溫偏高意味著身體免疫力更強!針對以上疑問,接下來幫助大家解答。
體溫時高時低?究竟為何?
其實人體體溫是有一個範圍值的,正常情況下,人體腋下的溫度只要在36度-37度之間屬正常。而口腔和直腸的溫度會有所偏高,大約偏高0.2度-0.3度左右。那麼當測量體溫時,我們會發現,體溫有時候是36.3度,有時候又是36.1度,這又是為何呢?那是因為人體體溫會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年齡,性別,時間,情緒等均會使得體溫出現波動情況。
研究表明,女性的體溫相較於男性而言,呈偏高趨勢,特別是女性在妊娠早期和大姨媽前期。此外,新生兒的體溫相對於老年人而言,新生兒體溫偏高。由於新生兒體溫極易受外界溫度變化而變化,而老年人新陳代謝比較慢,體溫也會偏低一些。由此可見,人體體溫受多方面因素影響,體溫時高時低不用過度恐慌。總體而言,只要在正常體溫範圍內,就不用擔心。
正常範圍內,體溫偏高,身體免疫力會更強?
目前關於人體體溫偏高偏低對免疫力的影響研究不多,但是臨床研究發現,人體體溫偏高時,能夠激活體內更多的免疫細胞,從而能夠消滅侵入體內的病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當人體內體溫升高時,能夠使得人體免疫力增強。
因此,只要在正常體溫範圍內,大家發現自身體溫偏高時不用慌張,這說不定也是增強自身抵抗力的一件好事。尤其是當下病毒流行期間,抵抗力好才能更好的抵禦病毒的入侵。但如果發現體溫偏高,甚至超出正常範圍,則要提高警惕,及時與醫院聯繫。
由此可見,常規範圍內體溫偏低者,則需要引起注意,適當保養了。在這給平常體溫較低的朋友們提一些建議:大家日常不妨泡泡腳,不僅可以有助睡眠,還有利於促進身體新陳代謝。此外,也要多運動,適當鍛鍊,也可以提高體溫,增強自身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