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聖人孔子,甘願拜一位少年為師,還被記載到三字經中!

2021-01-19 傾聽歷史故事

一代聖人孔子,甘願拜一位少年為師,還被記載到三字經中!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位為後世做出巨大貢獻的聖人,就是孔子,他開創了儒家學派,深深影響著中華文化的發展。孔聖人的手下有很多學生,都是比較出名的人物,曾經孔子帶著自己的一部分弟子週遊各國,期間發生了很多事情。他們的這次出遊,總共歷時十三年(都快趕上唐僧取經了),回來之後,知道晚年才修訂了六經。一代聖人孔子,甘願拜一位少年為師,還被記載到三字經中!

孔子大家都是知道的,他是儒家思想的創始人,而且在古代,上學是要拜孔子的,孔子有很多的弟子,這些弟子和他談論學問或者是平時生活中的小故事都被記載了下來,這就是《論語》,但是孔子也有師傅,其中他還曾經拜過一位少年為師,這位少年考倒了孔子,於是孔子心甘情願的拜他為師,並且這個故事還被記載到三字經中。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印象,就是那句「昔仲尼,師項橐(tuó)」,這裡的仲尼就是孔子的字號,昔就是曾經,這句話就是說,孔子曾經拜項槖為師。

其實孔子之所以會被人們代代傳誦,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他的這種精神,不管是誰,只要有能教自己的東西,都會被孔子拜為師父。孔子外出週遊的時候,他的名氣已經很大了,春秋各國的人都知道孔聖人的大名,所以這一路上有很多人想孔子請教問題,孔子也是知無不言。有一天,燕國的一位少年,名叫項槖,他看到孔子的時候就走過來向孔子求教:聽說孔先生的學問極為廣泛,特地前來求教。孔子看到這樣一位少年如此好學,心裡很高興,就問他有什麼不懂的。

當時項槖行了禮,問孔子:何水無魚?何火無煙?何樹無葉?何花無枝?孔子聽完之後很驚訝,就跟項槖說,你的問題還真是古怪,自古以來,不管是江河還是湖海,都會有魚的存在,不管是乾柴還是燈火都會有煙,而沒有葉子的樹就不會成為樹了,沒有枝的花也不可能生長開放。等孔子話音落了之後,這位少年就笑了起來,孔子不解其意。

這時候項槖搖著頭說,你說的不對,井水裡沒有自然生長的魚,螢火就是沒有煙的火,枯盡了的樹是沒有葉子的,而雪花是沒有枝的花。這段話說了之後,孔子才恍然大悟,對眼前這位少年感嘆道:真是後生可畏,老夫周遊列國,能見到你這麼聰明的少年也是不枉此行,你的這個問題難住了我,老夫甘願拜你為師。就這樣,孔子拜項槖為師了。

之後這件事就被記載到了三字經當中,用來警醒世人,不管自身的學問才能有多大,都要有一顆謙卑的心,切不可妄自尊大,謙虛低調才能讓自己學到更多的東西。如果這位少年不給孔子說出這樣的理解方式,估計孔子這輩子不會知道少年說的這幾樣東西是什麼。

相關焦點

  • 一代聖人孔子受萬人敬仰,他的畫像,為何總露出2顆醜陋的門牙?
    ……相信這些句子,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很熟悉,它們皆出自於一人之口,那便是一代聖人孔老夫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乃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以及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從古至今,無論中外,都把孔子稱為「聖人」,早在上世紀7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還把孔子列為
  • 他是孔子的伯樂,生前一句話成就聖賢,死後卻無人提及
    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孔子的確有不少老師,且不恥於向等級地位較低的人稱師。孔子師有師襄、郯子,《三字經》裡還記載著一則孔子向一個叫相橐的小孩子請教的故事。師襄只是一個樂師,郯子就是「鹿乳奉親」的主人公,是一個普通學者。這些人當然不能算是孔子的伯樂,孔子以他們為師時,早已是名揚天下的先師。
  • 聖人孔子:弟子是聖人,孫子是聖人,兒子為何是個「二世祖」?
    儒家思想創始人,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孔子是歷代公認的至聖先師,孔子座下有三千弟子,其中出類拔萃者七十二人,合稱「孔門七十二賢」,是孔子儒家思想的繼承和傳播者,而弟子中最出色的兩位顏回、曾參,更是都有聖人之稱。
  • 名人的家庭背景之孔子,聖人的後代還是聖人
    孔子是萬世師表,是個很有智慧的人,他的智慧和他的家庭背景有關係嗎?今天就來評說一下孔子的家庭背景。 《史記》記載:孔子出生在魯國昌平鄉的陬(zōu,鄒)邑,他的祖先是宋國人。
  • 有一個先天聖人,藉助凡人的肉身出世,拜鴻鈞老祖為師!
    鴻蒙未判之初,天地還沒有出現,宇宙還是一團元氣,人們把它叫做混沌宇宙。在封神榜的第一回,書中說鴻蒙未判之初,盤古在混沌宇宙中誕生,拿起手中的法寶開闢了鴻蒙,創造了天地萬物。這麼說來盤古是在天地出現之前就誕生了,因此有一些書籍把盤古叫做先天聖人。
  • 莊子大智慧:《南華經》裡有4句話,每天讀2遍,離聖人更進一步
    第二句:「夫保始之徵,不懼之實;勇士一人,雄入於九軍」「聖人孔子」的弟子常季看到王駘的弟子跟孔子招的學生都差不多,卻搞不明白為什麼大家都甘願拜一隻腳的王駘為師。孔子直言是自己的學識和品行都不如王駘,甘願去拜王駘為師,率領天下的弟子都要向王駘學習。因此王駘的地位自然要比「聖人」更加尊貴。
  • 中國古代十大聖人,文韜武略,居然還有一位是釀酒的
    在歷史長河中,誕生了許許多多的不朽傳奇,是他們讓我們的文明更加的輝煌燦爛。縱使朝代更替,鬥轉星移。他們依舊不斷地閃現在我們今日的世界。今天就讓我們來盤點古代被稱為聖人的偉大成就者。文聖:孔子公元前551年,出生於魯國陬邑。
  • 《三字經》與孔子勤學故事
    《三字經》與孔子勤學故事2012-06-18 15:41:28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  這裡說的是孔子勤學的故事。孔子說過,「人有生而知之者,有學而知之者,有學而不知者」。
  • 【故事】項橐三難孔子
    項橐三難孔子項橐,曾被大聖人孔子叩拜為師。《三字經》記述:「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後世尊項橐為聖公,山因而得其名。中文名項橐三難孔子時期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出生在嵐山辦事處碑廓鎮北超凡故事「鋼鐵不入,用茅草葉劙」
  • 古代聖人的評判標準有3個,僅有兩人達成,孔子是其中一位
    說起聖人,現在的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太上老君、女媧娘娘、元始天尊、通天教主等天道聖人,其實這是受小說的影響太深了,而且在《封神演義》中,也只說他們是混元大羅金仙,並沒有說聖人。不過在中國歷史上還真有聖人一說,而且還有對聖人的評判標準,不過由於這個標準太苛刻了,所以縱觀歷史,能做到的也僅有兩人而已。這個對聖人的評判標準出現於春秋時期,是魯國大夫叔孫豹提出來的,據《左傳》記載:魯大夫叔孫豹回答範宣子問什麼是死而不朽時說:「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也就是說,想成為聖人,就要做到立德、立功、立言。
  • 孔子如何成為「至聖先師」?
    中國的很多城市有文廟,文廟正殿會懸掛孔子畫像,上面通常會題寫「大成至聖先師」或「萬世師表」幾個字,意思是最有成就的、達到聖人境界的老師,是後世的表率。那麼,孔子是如何成為「至聖先師」的呢?史書記載,孔子三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十七歲時,母親也離世了,天地間只剩下他孤零零一個人。
  • 古代大名鼎鼎的三位神童,智力遠超常人,最終卻都消失在史書中
    不知道大家聽說過「少年班」沒,其實早在1978年,中國就已經出現了「少年班」,即針對早慧少年(天才少年)的一種特殊教育模式,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名校都開設了自己的少年班,不過由於人才分化嚴重、孩子心智不成熟等因素,少年班逐漸消失,但如今仍有高校堅持少年班,並且效果顯著。
  • 孔子見南子:聖人也免不了的流言蜚語
    作者:劉瑞孔子在世人眼中是不近女色的,他曾說:「惟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很多人不知道的下一句是「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然而,對女子避之唯恐不及的聖人竟也被歷史記錄了活色生香的一筆。這一點捕風捉影的緋聞不過是《論語》中的一句話:「子見南子,子路不悅。」「南子」是何許人也?史書上記載她是宋國的公主,美貌驚人。
  • 孔子畫像中的門牙格外突出,畫師為何不給聖人開「美顏」?
    孔子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大聖人,他的精神內涵流傳數千年之久,對於中華民族文化和歷史的發展都起到了極為重要的推動作用,以其特有的影響力,被人們稱之為"至聖先師"。直到現在我們的一些學校、乃至廟宇中都會供奉著孔子的畫像,以示尊敬之意。
  • 孔子為什麼被稱為至聖先師?
    孔子執政三個月,魯國內政外交等各個方面就均大有起色,國家實力大增,百姓安居樂業,各守禮法,社會秩序非常好。孔子還通過外交手段,逼迫齊國將在戰爭中侵略魯國的大片領地還給了魯國。周遊列國傳播思想。齊國聽到了這個消息就害怕了起來,於是就從齊國挑選了八十個美貌女子,身上有花紋的馬一百二十匹,一起送給魯君。
  • 孔子的畫像中,為什麼總露著兩顆門牙?學者:這樣更符合聖人形象
    孔子作為我國歷史上公認的聖人,他建立的儒家思想,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通過《論語》中的記載我們不難發現,孔子在識人方面展現出了極高的智慧,他不僅能夠辨別一個人的良善汙惡,而且還能預測這個人將來是否有大出息。
  • 孔子唯一說過的一句髒話,竟然還成為現代人的口頭禪!
    誰也不知道在公元前551年9月28日這天,在山東曲阜一個邊陲小鎮的沒落貴族世家裡誕生了一位影響世界文化的聖人-孔子,可是聖人也有犯錯誤,說髒話的一天,您接著往下看。一、人物介紹1、孔子孔子的先祖是商朝的開國君主商湯,父親名叫叔梁紇,在他父親六十歲的時候娶了他的母親,那個時候孔子的母親顏徵在,那個時候還未滿二十歲,孔子的父母便居住在尼山,所以有的野史也說孔子是野合(野合:古人說法老夫少妻)而生
  • 千年文明傳承史,聖人僅有兩個半,那半個怎麼回事?
    而在歷史發展到了今天能直接稱之為「聖人」的人也僅有「兩個半」。兩個半聖人是由梁啓超先生提出來的,在梁啓超先生看來,第一位聖人就是孔子。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中國儒家學派創始人,是世界十大歷史名人之一,他的德行、功績和言論大家都十分清楚,我就不再多說。
  • 精讀《三字經》:中國的名人傳
    《三字經》在講完求學問的次第後,列舉了許多古聖先賢刻苦求學的事跡,既激發了讀者積極求學之心,也弘揚了傳統文化自強不息的美德。一、孔子原文:「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項橐人稱小兒神,七歲時在路上玩耍,正好孔子乘車經過,正好被項橐堆的城擋住了路,孔子下車詢問,他說:「從來都是車子繞城走,哪有城給車子讓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