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家庭背景之孔子,聖人的後代還是聖人

2020-12-17 騰訊網

孔子是萬世師表,是個很有智慧的人,他的智慧和他的家庭背景有關係嗎?今天就來評說一下孔子的家庭背景。

《史記》記載:孔子出生在魯國昌平鄉的陬(zōu,鄒)邑,他的祖先是宋國人。

《史記》還記載: 孔子十七歲那年,魯國大夫釐子病危,臨終前告誡兒子懿子說:「孔丘這個人,是聖人的後代。他的先祖弗父何本來繼位做宋國國君,卻讓位於他的弟弟厲公。到他的另一個先祖正考父時,歷佐宋戴公、宋武公、宋宣公三朝,三次受命一次比一次恭敬,所以正考父鼎的銘文說:『第一次任命鞠躬而受,第二次任命時彎腰而受,第三次任命時俯首而受。走路時避開道路中央,靠牆而行,也沒人敢欺侮我;我就在這個鼎中做些麵糊粥以餬口度日。』他就是這般恭謹節儉。我聽說聖人的後代,雖不一定做國君執政,但必定會有才德顯達的人出現。如今孔子年少而好禮,他不就是才德顯達的人嗎?如果我死了,你一定要以他為師。

發現了關鍵點了嗎?孔子先祖弗父何有謙讓大德,本來可以做國君,卻讓位與弟弟,這種行為是很難得的,歷史上多少兄弟為了王權霸業而相互殘殺的?現實中有多少兄弟為了財產反目成仇的?就憑這一點,先祖弗父何是聖賢不為過。

有一句話叫,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孔子的先祖是大德之人,廣積福德,所以後代有了智慧偉大的孔子。

相關焦點

  • 何為聖人?如何才能成為聖人?看孔子和孟子怎麼說!
    相應的,孔子對於聖人的標準要求也非常之高,"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從側面來講,咱們可以認為,在孔子心目中,他的同時代人沒有一個真正夠得上聖人的標準。 也就是說,在孔子看來,人才應該分為五個等級,分別是庸人、士人、君子、賢人、聖人,聖人顯然是最高層級的存在,那麼孔子認為的聖人應該具有哪些素養呢?孔子言:"所謂聖者,德合於天地,變通無方,窮萬事之終始,協庶品之自然,敷其大道而遂成情性。明並日月,化行若神。"在孔子的眼中,聖人在道德上能夠合配天地,在明斷是非上能夠比肩日月,在行為準則上能夠有若神明,這樣的標準下,普通人是難忘聖人之項背的。
  • 聖人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孔子所說的西方聖人是誰?
    在《列子》中,記敘了一篇關於誰是聖人的故事。話說,宋國的太宰見到孔子後,開口問道:「孔子你是聖人嗎?」孔子回答:「我哪敢當聖人,我不過是博學多識的人罷了。」於是太宰又問:「那三王是聖人嗎?」孔子回答:「三王是善於使用智力和勇力的人,至於是不是聖人,我不知道。」太宰又問:「五帝是聖人嗎?」孔子回答:「五帝是善於推行仁義的人,至於是不是聖人,我不知道。」太宰繼續問道:「三皇是聖人嗎?」孔子回答:「三皇是順應時勢的人,至於是不是聖人,我不知道。」宋國太宰驚駭萬分,說道:「那麼誰是聖人呢?」
  • 聖人孔子:弟子是聖人,孫子是聖人,兒子為何是個「二世祖」?
    儒家思想創始人,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孔子是歷代公認的至聖先師,孔子座下有三千弟子,其中出類拔萃者七十二人,合稱「孔門七十二賢」,是孔子儒家思想的繼承和傳播者,而弟子中最出色的兩位顏回、曾參,更是都有聖人之稱。
  • 《中庸》儒家孔子的聖人,和道家老子的「聖人」,有一個根本區別
    孔子說,那些走歪門邪道的人,留給後人去傳述吧,我是不會這麼做的。君子要走正道,而且不要半途而廢。君子按照中庸的原則,即便是所有人都不知道,那也要堅持而不後悔,這隻有聖人才能做到。這裡孔子又一次講到了第一章中講到的「慎獨」的道理,就是如果選擇了正道,即便是一個人,沒有人看到的時候,也要堅持中庸之道,這就是「慎獨」。很多人將這兩個字作為自己的警句,時刻提醒自己。
  • 孔子和王陽明的因果觀,原來聖人自有聖人因
    中國五千年的文化思想可以說都建立在因果關係上,甚至有的人已經開始積攢所謂的「後代福」。而歷史上的兩位聖人都對這樣的觀念做了演繹,我們來看一下。「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春秋戰國的時候戰亂紛紛,社會上很多人不仁不義,風氣很差,孔子便提出了提倡孝和仁。
  • 王陽明為何有資格與孔子並稱為聖人?曾國藩夠資格稱半個聖人嗎?
    【孔子之後的兩千多年後,聖人隊伍為何又王陽明和曾國藩?】阿拉伯世界稱默罕默德為先知,漢文化圈稱孔子為聖人,聖人是受儒家思想影響的一個專有名詞。在漢文化圈,孔子是公認的第一位聖人,近年來,又出現了一種新的說法,擴編了聖人的隊伍,人們為孔子又找了兩個伴兒:一個是王陽明,一個是曾國藩。
  • 什麼樣的人才能稱得上「聖人」?孔子給了我們答案
    他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子之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先師,文宣王至聖先師,萬世之師。春秋晚期的自貢魏人。孔子的得意門生,孔子十大哲人之一,「學而優則仕」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稱其為「胡璉之器」。孔子曾與子貢討論過「前聖」。在孔子的印象中,配得上「聖人」二字的,只有鮑叔牙和子丕。他沒有提到名揚天下的管仲和子產。這讓自貢很困惑。
  • 傅說,先於孔子800年而成聖的聖人,他是誰?
    傅說看在眼裡,決定親自加入他們的勞動,他已經有一種新的方法了,加入他們的修理隊伍一方面去實踐自己的方法,另一方面也好混口飯吃,一分錢難倒英雄漢,聖人也要吃飯吶。傅說創造性的發明了板築方法,這對後代的建造房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聖人孔子一生的四大「汙點」
    孔夫子被人們當作典型,膜拜了2000多年,號為聖人。作為穿越時空的先進典型,必然經過塗脂抹粉、濃妝打扮,外加濾鏡、P圖,這樣的孔夫子自然成仁成聖,美麗得不要不要的。老夫少妻野合而生的孔子可能就是個私生子,要是能夠親眼看到自己會有如此巨大的聲譽,想必一定會偷著樂呵。
  • 中國的「聖人」和西方的「聖人」有何差別?看中西評判標準的差異
    而中國的聖人群體極其龐大,基本上我們耳熟能詳的歷史名人都頂著一個「聖人」的光環,如老子、周文王、孔子、孟子、朱熹、王陽明這些人都被尊為聖人。 作為至聖的孔子是如何看待聖人的呢?別說,在《論語》中還是有幾條孔子關於聖人的論述。那麼孔子眼中的「聖人」是怎麼樣的呢?
  • 為什麼說中國歷史上,只出過三個半聖人?這「半個聖人」是誰?
    說到聖人,可能大家都不會陌生了,因為聖人就是指被大眾認為具有特別美德和神聖的人,而且聖人的介定經常出現在諸子百家之書籍 所以說,想要成為聖人這是極難的一件事情。而我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三個半聖人,可能大家會問,這「半個聖人」是誰?
  • 孔子是「至聖」,孟子是「亞聖」,那儒家其它四位聖人都是誰?
    孔子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兒子出生後,魯國的國君送來鯉魚祝賀。孔子因此給兒子命名為孔鯉。對於兒子孔鯉的教育,孔子非常上心,這是孔子一手抓起來的。孔鯉小時候從院子裡走過,孔子看到後馬上問他讀過《詩經》沒有。孔鯉說沒有。
  • 聖人造句和解釋_聖人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毛澤東《黨內團結的辯證方法》:「有些人似乎以為,一進了共產黨都是聖人,沒有分歧,沒有誤會,不能分析。」]指孔子。[毛澤東《青年運動的方向》:「中國古代在聖人那裡讀書的青年們,不但沒有學過革命的理論,而且不實行勞動。」]封建時代對帝王的尊稱。
  • 被稱為聖人的孔子,他的畫像,卻為何總是露著兩顆醜陋的門牙?
    這時,孔子才明白自己錯了,因此才說:「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以貌取人,這是孔子的自省之辭,或許大家都覺得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可小解卻以為,全天下都可以貌取人,唯獨孔子不可以,因為他才是那個應該被「以貌取」的人。數千年來,關於孔子的形象,一直被認為是醜陋無比。孔子的長相有很多不可思議的地方。
  • 一代聖人孔子受萬人敬仰,他的畫像,為何總露出2顆醜陋的門牙?
    ……相信這些句子,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很熟悉,它們皆出自於一人之口,那便是一代聖人孔老夫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乃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以及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從古至今,無論中外,都把孔子稱為「聖人」,早在上世紀7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還把孔子列為
  • 談紫薇聖人——聖人都該有偉大的靈魂
    誰都是從可愛的孩童時期過來的,誰都是從讀《名人傳》裡過來的,我們一邊在為自己靈魂的墮落而感嘆,我們也一邊又為緊迫的生活而無奈。有時候,我們都想靜一靜,回顧難忘的過往,尋找自己的本心——那時候不是說好了永遠做好朋友嗎,那時候不是說好了要像貝多芬一樣與命運作鬥爭嗎,那時候不是說好了要相濡以沫不離不棄嗎。
  • 為何千年來的聖人只有兩個半,而不是3個,曾國藩只是半個聖人?
    梁啓超認為孔子,王陽明是聖人之一,曾國藩為之半個。但一千萬個讀者有一千萬個不同的觀點,後來有人把孟子,老子也添加進了聖人之列,同時還有諸葛亮,但認為諸葛亮僅是半個聖人。這幾個聖人中,最沒有爭議的就是曾國藩了,他確實做出了不世出的功績。但聖人的標準,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品德。
  • 孔子見南子:聖人也免不了的流言蜚語
    作者:劉瑞孔子在世人眼中是不近女色的,他曾說:「惟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很多人不知道的下一句是「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然而,對女子避之唯恐不及的聖人竟也被歷史記錄了活色生香的一筆。這一點捕風捉影的緋聞不過是《論語》中的一句話:「子見南子,子路不悅。」「南子」是何許人也?史書上記載她是宋國的公主,美貌驚人。
  • 孔子像前被擺上健胃消食片 聖人表示我太難了
    孔子像前被擺上健胃消食片 聖人表示我太難了時間:2020-12-14 11:1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孔子像前被擺上健胃消食片 聖人表示我太難了 近日,湖南科技大學上了熱搜,原因是竟然有學生給孔子雕塑擺上了健胃消食片。
  • 那年,老子對孔子說:你又不是聖人,幹嘛讀這本書?
    像孔子這樣的聖人也有被人吃癟的時候,以至於回到家整整三天都沒有說過一句話,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我們在高中的時候都讀過韓愈的《師說》,《師說》裡面提到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這裡的老聃指的就是老子,我們都知道老子是孔子的老師,《太平廣記·神仙篇·老子》中就曾記載過這樣一段內容:孔子嘗往問禮,先使子貢觀焉。子貢至,老子告之曰:「子之師名丘,相從 三年,而後可教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