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鄉有一古寨,建於北原山、鼙山之間,曰石勒寨。
這裡是後趙皇帝石勒的故鄉,即今武鄉故縣村、東河村所在地。對於石勒從奴隸到皇帝的傳奇一生,歷史有典籍,民間有傳說。漳水回瀾、南亭風物,石勒故裡是一方有文化底蘊的厚土。
石勒寨舊圖
一 、石勒寨「羯草」之謎
據說,石勒寨下長有一種神奇植物叫「羯草」。石勒寨,是當年石勒拉十八騎聚眾起義,推翻西晉王朝統治在家鄉修起的城堡。傳說,為讓城堡堅不可摧,他派人到羯人故源帶回一批特殊的草種,撒播在寨牆四周,利用這種草的刺與毒來護衛城牆。也被叫作「護城草」。從此,這種草在石勒寨紮下根來,陪伴古城走過了1700年的時光,因為是羯人帶來的,因而武鄉的土著稱它為「羯草」(是否引進沒有考證,歡迎大家提供考證資料)。春草年年綠。可惜,唐代的邊塞詩人們隨戰場北移了,沒有把這棵「軍事草」寫入他們慷慨激揚的邊塞詩中。
蕁草葉標本
近幾年,我開始更多地關注親近草木了。原於對環境的憂慮,也是離開鄉土的空間時間太長的緣故。一次下班回家,春雨過後,城市的五彩霓虹被洗得宛若家鄉五月山野百花爭豔、九月的山嶺秋果飄香,但漂移的虛幻與想像總不及現實芬芳。從植物回望故鄉,從植物走近故鄉,從此「多識草木鳥獸蟲魚」成了我回到鄉土的一種方式。對於羯草我早有所聞,只是以前未曾親見。利用今年國慶假期我終於來到了石勒寨,感受羯草的神奇!
在故縣村的幾位年長者的幫助指引下,我繞開公路邊的一排飯店,從一條小坡下到了東河溝,跨過一條散發臭味的細弱的汙水,就來到了石勒寨東城牆的邊上,他們說現在從這裡還可以看出當年石勒寨的一些輪廓,其他三邊已沒有古城的痕跡了。真的,這裡可以看見一層層石頭壘砌的城牆,不過,坍塌的太厲害了。加上相關部門沒有制定、發布保護古城措施,當地人保護古蹟意識的觀念落後,這座從石勒建城,到東晉太和十五年縣衙遷來,1930年代末被侵華日軍放火燒毀,這座集聚武鄉歷代人民智慧和勞動成果的千年古縣城,一朝化為灰燼。1947年,武鄉縣城從這裡西遷到五公裡外的段村鎮,解放後,古城牆依然完好,但在歷次的水利、農業大工程與老百姓的修房蓋屋中,大家就地取石做地基,讓一座古城變成了沒有規劃的村莊。
石勒寨下的蕁草
終於我看到了一片長在城牆邊上的「羯草」,這種介與綠青間的植物,葉子尖細,看上去顯得很柔弱。株株筆植向上,都在一米多。根部主杆是四稜形,在主杆上大體均勻的分節處對生出三列的尖細葉子,這種葉子象古代的一種兵器。這種植物有它的群落優勢,在這片草中沒有其他植物的存在。按老人們的吩咐,我敢沒有直接用手去採摘它的葉子,用樹枝去撥開草的頂部,翻過葉片與嫩枝來看,果然「羯草」的秘密在此顯露出來:一些如葉體顏色一樣的小刺,長在了葉梗、嫩枝間,他們枕戈待旦埋伏於這隱蔽處,隨時,準備向入侵者發起回擊。大自然是神奇的,而它絕對不叫」羯草",應有此學名。
結籽的蕁草
向溝裡割谷的東河溝村一位70多歲的老大爺請教『』羯草」的情況,健談的大爺告訴我,他們小時候,這裡的羯草很旺,牛羊不敢靠近。但淘氣的他們追逐大鬧時,往往會被羯草刺上,就象被蠍子蜇了一樣難受,因此,對羯草也是敬而遠之。令大爺惋惜的是這些年來人為的破壞、村裡汙水的亂排、垃圾的侵到,讓羯草的生長環境也不好了。你看,就還有那幾片!
和大爺告別,我採了一枝羯草做標本。怕被羯草蟄,在下車時羯草的「兵戈」,還是刺破塑膠袋在我的左手上入侵了,瞬間,一股令人疼痛、麻木的電擊般感受串上了左臂。回家後用肥皂水洗了幾次症狀才漸漸消失。
儘管這幾年是認識了不少植物,但對羯草的學名還是無從判斷。為給羯草這株浸泡在武鄉文化中的傳奇植物,找到他植物界的真名實姓。以期為後來武鄉本土植物在生態建設、生態富民中開尋一條可行道路,我將羯草的圖片和特徵發給幾個朋友,很快,中國農大的朋友回話了:羯草是蕁麻。
百度搜尋結果:
麻葉蕁麻
麻葉蕁麻(Urtica cannabina L.)多年生草本,橫走的根狀莖木質化。莖高50-150釐米,下部四稜形,常近於無刺毛,具少數分枝。葉片輪廓五角形,上面常只疏生細糙毛,後漸變無毛,下面有短柔毛和在脈上疏生刺毛;葉柄生刺毛或微柔毛;託葉離生,條形長5-15毫米,兩面被微柔毛。花雌雄同株,雄花序圓錐狀,生下部葉腋,斜展,生最上部葉腋的雄花序中常混生雌花;雌花序生上部葉腋,常穗狀,直立或斜展。瘦果狹卵形,頂端銳尖,稍扁,熟時變灰褐色,表面有明顯或不明顯的褐紅色點;花期7-8月,果期8-10月。
產中國新疆、甘肅、四川西北部、陝西、山西、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生於海拔800-2800米丘陵性草原或坡地、沙丘坡上、河漫灘、河谷、溪旁等處。蒙古、俄羅斯西伯利亞、中亞、伊朗和歐洲也有分布。莖皮纖維可作紡織原料;全草入藥治風溼、糖尿病、解蟲咬等;瘦果含油約20%,供工業用。
《本草綱目》
曰:「蕁麻,蕁音尋」。又曰:「蕁麻又稱毛藪。蕁字本作藪。杜子美有除藪草詩,是也」。陝南山民有稱「蜇人草」的,草原牧民則叫它「咬人草」。
研究表明,蕁麻科植物之所以能蜇人,是植物體上的一種表皮毛在作怪,這種毛端部尖銳如刺,上半部分中間是空腔,基部是由許多細胞組成的腺體。平時基部腺體分泌的蟻酸等對人和動物有較強的刺激作用,這種腺體充滿了毛端上部的空腔。人和動物一旦觸及,刺毛尖端便斷裂,放出蟻酸,刺激皮膚產生痛癢的感覺。可以說蕁麻的這種行為是正當防衛,讓食草動物望而生畏。
由於蕁麻其莖葉有刺蜇人,所以許多人對它望而生畏,沒有好感,因而對它的價值也就了解甚少了。國內外的科研成果證實,蕁麻是很有經濟價值的野生植物和農作物,可供纖維、食物、藥物和優質飼料。蕁麻的莖皮纖維韌性好,拉力強,光澤好,易染色,可作紡織原料,或制麻繩、編織地毯等。
歐洲風行的植物藥之一
蕁麻從古希臘羅馬時期以來就作為藥用。在歐洲,蕁麻作為一種大眾藥物用作利尿劑、收斂劑、止血劑、祛痰劑和催乳劑,用於治療關節炎、慢性皮膚病等。蕁麻製劑外用治療脂溢性皮炎、頭皮屑及防止脫髮。在土耳其,當地草藥專家以蕁麻全草入藥,防止各種疾病,幾乎可以替代所有的藥用植物,被稱為「百草之王」。目前,蕁麻製劑在國外(特別是在德國)廣泛應用:德國藥品「風溼安」為蕁麻葉的浸膏劑,其主要成分為咖啡酞蘋果酸,具有抗炎活性,用於風溼痛患者自助治療,是德國5個最常用藥物之一,並在OTC藥物中佔有重要地位。最近研究發現異株蕁麻20%的甲醇提取物具有抗腫瘤活性,能抑制前列腺癌細胞的增殖。總之,蕁麻治療風溼病、前列腺炎療效確定,是歐洲風行的植物藥之一。
蕁草葉標本
宋代《圖經本草》
記述:蕁麻全草可以入藥,其味苦、辛,性溫,有小毒。具有祛風定驚、消食通便之功效。主治風溼性關節炎、產後抽風、小兒驚風、小兒麻痺後遺症、高血壓、消化不良、大便不通;外用治蕁麻疹初起、蛇咬傷等。
生物肥料
蕁麻還具有生物肥料的作用,很久以前就被當作生物農藥,用來防止病蟲害,特別是防止黑蚜蟲。據1988年德國柏林的一個調查,25%的業餘園丁在自己的花園裡使用蕁麻液態肥,其含有氮素(其中40%為氨),可為植物迅速吸收,它還含有一種可溶性含氮衍生物,能有效抵禦病蟲害的侵襲,增加植物抗性,異株蕁麻不僅可防治病蟲害,還可增加施肥效果。蕁麻本身發酵後可用於除草,因營養豐富亦可作肥料。
蕁草用途在百種之上。而唯一用於軍事的是石勒寨,這是一種創造。明白了羯草是蕁草的真實身份後,在石勒寨以後的文化復活和旅遊發展中,作為石勒文化的生動載體,蕁草的利用當是我們從長計議的規劃和藍圖了。
石勒和那些植物還有關係呢?請你往下看
二、參須上黨者佳 北原山下人參悉成人狀
康熙三十一年版武鄉縣誌載:(石勒)所居北原山下,草木皆有鐵騎象,家園中人參悉成人狀。
黨參圖
作為上黨黨參的主產地武鄉,從石勒時代起這裡就有了規模化的黨參栽培歷史,從這一記載中我們可以了解到武鄉悠久的黨參歷史。也可以從這一產業的發展軌跡裡解讀到這片地域的經濟、氣候數據。
百度搜尋結果:
黨參
黨參(學名;Codonopsis pilosula (Franch.) Nannf. )桔梗科黨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有乳汁。莖基具多數瘤狀莖痕,根常肥大呈紡錘狀或紡錘狀圓柱形,莖纏繞,不育或先端著花,黃綠色或黃白色,葉在主莖及側枝上的互生,葉柄有疏短刺毛,葉片卵形或狹卵形,邊緣具波狀鈍鋸齒,上面綠色,下面灰綠色,花單生於枝端,與葉柄互生或近於對生,花冠上位,闊鍾狀,裂片正三角形,花葯長形,種子多數,卵形,7-10月開花結果。
產地中國北方海拔1560-3100米的山地林邊及灌叢中。黨參為中國常用的傳統補益藥,古代以山西上黨地區出產的黨參為上品,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之功效。黨參有增強免疫力、擴張血管、降壓、改善微循環、增強造血功能等作用。此外對化療放療引起的白細胞下降有提升作用。
《本草從新》
黨參之名始見於《本草從新》,謂:「按古本草云:參須上黨者佳。今真黨參久已難得,肆中所賣黨參,種類甚多,皆不堪用。惟防風黨參,性味和平足貴。根有獅子盤頭者真,硬紋者偽也。」此處所說的「真黨參」係指產於山西上黨(今山西長治)的五加科人參。由於該地區的五加科人參逐漸減少乃至絕跡,後人遂用其他藥材形態類似人參的植物偽充之,並沿用了「上黨人參」的名稱。至清代醫家已清楚地認識到偽充品與人參的功用不盡相同,並逐漸將形似防風、根有獅子盤頭的一類獨立出來作為新的藥材品種處理,定名為:「黨參」。關於這種黨參的形態,
成品黨參
《植物名實圖考》
《植物名實圖考》有詳盡記載:「黨參,山西多產。長根至二三尺,蔓生,葉不對,節大如手指,野生者根有白汁,秋開花如沙參,花色青白,土人種之為利。」結合其附圖,原植物與今所用黨參一致。
《本草正義》
黨參力能補脾養胃,潤肺生津,腱運中氣,本與人參不甚相遠。其尤 可貴者,則健脾運而不燥,滋胃陰而不溼,潤肺而不犯寒涼,養血而不偏滋膩,鼓舞清陽, 振動中氣 ,而無剛燥之弊。且較諸遼參之力量厚重,而少偏於陰柔,高麗參之氣味雄壯, 而微嫌於剛烈者,尤為得中和之正,宜乎五臟交受其養,而無往不宜也。特力量較為薄弱, 不能持久,凡病後元虛,每服二、三錢,止足振動其一日之神氣,則信乎和平中正之規模, 亦有不耐悠久者。然補助中州而潤澤四隅,故凡古今成方之所用人參,無不可以潞黨參當之 ,即凡百證治之應用人參者,亦無不可以潞黨參投之。
黨參花開
功能主治
補中,益氣,生津。治脾胃虛弱,氣血兩虧,體倦無力,食少,口渴,久瀉,脫肛。
①《本經逢原》:清肺。
②《本草從新》:補中益氣,和脾胃,除煩渴。
③《綱目拾遺》:治肺虛,益肺氣。
④《科學的民間藥草》:補血劑。適用於慢性貧血,萎黃病,白血病,腺病,佝僂病。
⑤《中藥材手冊》:治虛勞內傷,腸胃中冷,滑瀉久痢,氣喘煩渴,發熱自汗,婦女血崩、胎產諸病。
事實上今天的上黨參已經沒落了,但藥需道地者好。在中草藥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期間,上黨參也走上了她的復興之路。同樣也是石勒文化與武鄉的方向。
三、因為石勒 世人曾不認識羅勒
幾年前,讀到清代山西巡撫吳其濬的《植物名實圖考》,了解到今天無處不用的香料作物羅勒,在歷史上因石勒諱改名蘭香的故事。多識下問,固當不忘雌黃。作為與石勒有關係的植物羅勒,在石勒文化的推進中我們該讓羅勒登堂入室,還原一段歷史的真實與植物本真。
《植物名實圖考》資料
百度搜尋結果:
羅勒
羅勒 拉丁學名( Ocimum basilicum)羅勒為藥食兩用芳香植物,味似茴香,全株小巧,葉色翠綠,花色鮮豔,芳香四溢。又稱九層塔、金不換、聖約瑟夫草、甜羅勒、蘭香。原生於亞洲熱帶區,對寒冷非常敏感,在熱和乾燥的環境下生長得最好。具有強大、刺激、香的氣味,大多數普通種類全株被稀疏柔毛,同種、變種或品種在植物學特徵上略有差異,高度20~80釐米,平滑或基本上平滑的直立一年生草本植物,一些是多年生植物。有些稍加修剪即成美麗的盆景,可盆栽。
有疏風行氣,化溼消食、活血、解毒之功能。用於外感頭痛、食脹氣滯、脘痛、洩瀉、月經不調、跌打損傷、蛇蟲咬傷、皮膚溼瘡、癮疹痛癢等症的治療。
羅勒
食用價值
嫩葉可食,亦可泡茶飲,有驅風、芳香、健胃及發汗作用。可用做比薩餅、意粉醬、香腸、湯、番茄汁、淋汁和沙拉的調料。許多義大利廚師常用羅勒來代替比薩草。也是泰式烹旺中常用的調料。乾燥羅勒可以和薰衣草、薄荷、馬鬱蘭、檸檬馬鞭草共3大匙製成解壓花草茶。
羅勒非常適合與番茄搭配,不論是做菜,熬湯還是做醬,風味都非常獨特。可用做比薩餅、意粉醬、香腸、湯、番茄汁、淋汁。和沙拉的調料。羅勒還可以和牛至、百裡香、鼠尾草混合使用加在熱狗、香腸、調味汁或比薩醬裡味道十分醇厚。
提神功效
羅勒精油萃取自葉片及花頭,為無色的精油。氣味清涼,對神經系統有很強的刺激作用,疲勞時使用立即振奮精神,對於精神不集中、長期精神渙散、無精打採、疑惑都有療效;幫助增加記憶力。非常清甜,略帶辛味。
恢復耗弱的心靈,使用羅勒20:1的基底油,進行全身按摩,可快速恢復耗弱的心靈與精神。
羅勒與羅勒籽
美容療效
對乾性缺水及老化粗糙、皺紋的皮膚有滋潤作用,也可用於經常加班和長期面對電腦出現的黑眼圈、眼袋。 緊實肌膚,平衡油脂分泌。但過量時會使皮膚過分緊繃或刺激皮膚。
藥用價值
全草入藥,有治療頭痛,偏頭痛,耳痛,鼻竇炎,支氣管炎,袪痰,傷風感冒,氣喘,打嗝,脹氣,胃痛,胃痙攣、胃腸脹氣、消化不良、腸炎腹瀉、尿酸過多,肌肉酸痛,皮膚鬆軟,胸痛、跌打損傷、瘀腫、風溼性關節炎、小兒發熱、腎臟炎、蛇咬傷,煎水洗溼疹及皮炎面皰,粉刺,羊癲瘋,月經不順,乳汁分泌少,乳房充血發炎,激勵情緒,減輕壓力,減輕憂鬱不安,催情,補身,抗菌,蟲咬傷。有消暑、解毒、去痛健胃、益力添精、通力血脈等功效。莖葉為產科用藥,可使分娩前血行良好;種子名光明子,主治目翳,並試用於避孕。
四、石勒與黃瓜的由來
黃瓜原名叫胡瓜,是漢朝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來的。還是從清代山西巡撫吳其濬的《植物名實圖考》得到的黃瓜得名歷史真相。網上也這樣說:
《植物名實圖考》資料
胡瓜更名為黃瓜,始於後趙。後趙王朝的建立者石勒,本是入塞的羯族人。他在襄國(今河北邢臺)登基做皇帝後,對自己國家的人稱呼羯族人為胡人大為惱火。石勒制定了一條法令:無論說話寫文章,一律嚴禁出現「胡」字,違者問斬個赦。
有一天,石勒在單于庭召見地方官員,當他看到襄國郡守樊坦穿著打了補丁的破衣服來見他時,很不滿意。他劈頭就問:「樊坦,你為何衣冠不整就來朝見?」樊坦慌亂之中不知如何回答是好,隨口答道:「這都怪胡人沒道義,把衣物都搶掠去了,害得我只好襤褸來朝。」他剛說完,就意識到自己犯了禁,急忙叩頭請罪。
石勒見他知罪,也就不再指責。等到召見後例行「御賜午膳」時,石勒又指著一盤胡瓜問樊坦:「卿知此物何名?」樊坦看出這是石勒故意在考問他,便恭恭敬敬地回答道:「紫案佳餚,銀杯綠茶,金樽甘露,玉盤黃瓜。」石勒聽後,滿意地笑了。
累累碩果黃瓜園
百度搜尋結果:
黃瓜
黃瓜(學名:Cucumis sativus L.)葫蘆科一年生蔓生或攀援草本植物。莖、枝伸長,有稜溝,被白色的糙硬毛。卷鬚細。葉柄稍粗糙,有糙硬毛;葉片寬卵狀心形,膜質,裂片三角形,有齒。雌雄同株。雄花:常數朵在葉腋簇生;花梗纖細,被微柔毛;花冠黃白色,花冠裂片長圓狀披針形。雌花:單生或稀簇生;花梗粗壯,被柔毛;子房粗糙。果實長圓形或圓柱形,熟時黃綠色,表面粗糙。種子小,狹卵形,白色,無邊緣,兩端近急尖。花果期夏季。
中國各地普遍栽培,且許多地區均有溫室或塑料大棚栽培;現廣泛種植於溫帶和熱帶地區。黃瓜為中國各地夏季主要菜蔬之一。莖藤藥用,能消炎、祛痰、鎮痙。
食用
黃瓜味甘,甜、性涼、苦、無毒,入脾、胃、大腸;具有除熱,利水利尿,清熱解毒的功效;主治煩渴,咽喉腫痛,火眼,火燙傷。還有減肥功效。
下期預告 :麻池溝 石勒漚麻
在梳理過往中可能有發現、有所得。溫故知新,讓我們舊說不叛,前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