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小小的原子筆頭,真的比航母還要難造?全球僅3國能造
「世界上只有三個國家可以製造原子筆頭,而中國就是其中之一,因為它比航母還難造。」這句話相信是很多中國人都聽過的,有些營銷號甚至以此作為大肆宣揚的資本,但是小小的一個原子筆頭,國家能否自己製造,真的就關係到一個國家的工業實力和科研水平高低嗎?真的比航母還要難研發嗎?
在這之前,我們先看看原子筆頭是怎樣的一種產品,可能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沒有注意,小小的原子筆頭其實內部非常複雜,裡面擁有5條用於引導墨水的小凹槽,加之一個可以自由活動的圓珠,主要考驗的是精密加工技術,因為原子筆頭的製造工藝要求誤差不能超過3微米,相比而言,人的一根頭髮直徑大約在100微米左右,這樣看來,原子筆頭確實是一種技術工藝要求非常高的產品。
不過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中國雖然可以自己製造原子筆頭,但是並不代表產品就是最好,相比於依靠鐘錶等精密儀器著稱的瑞士,和重視精工技術的日本,中國製造的原子筆頭在工藝上遠不如其他兩國的產品,這直接體現在相關的性能數據上。
而在具體的使用方面,日本、瑞士生產的原子筆頭也要遠優於中國的產品,在書寫流暢度、手感舒適度等方面與兩國的產品還差距非常大,這也導致了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選擇進口瑞士或日本生產的產品,而我們國家製造的原子筆頭主要給國內和出口非洲、東南亞等地區。
至於說美國、德國等工業更加發達的國家為什麼不自主研發掌握這一技術,答案也很簡單,就是得不償失,以中國當前的原子筆頭利潤來看,創造的利潤每年不過3000萬美元。而這個數字在歐美國家發達的工業、科技產品中根本就不算什麼。
如果花費巨大的代價研發這樣一種產品,那遠不如直接進口來的實惠。更加關鍵的是,最早製造出原子筆頭的瑞士將製造的工具機等機器是對外出口的,這也就直接導致歐美等西方國家不必再去花費精力在這一方面。如此看來,原子筆的研發其實並不是非常困難的,更別說和航母相提並論了。
對於中國來說,自主掌握原子筆頭的生產技術固然是非常大的進步,但是我們也要清楚看到中國當前的技術、工業同西方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因此我們的更多關注點應該在晶片、航空發動機等更加尖端、更加具有不可替代性質的產品上。
而原子筆頭這樣的產品,可以被鉛筆、鋼筆等物品替代,重要性遠不如其他尖端科技領域。掌握更多更加尖端的技術,才是一個工業強國、科技強國更直觀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