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的端午節還記得嗎?這些習俗不能少:划龍舟、鬥蛋、塗雄黃酒……

2021-01-16 北晚新視覺網

端午節,民間很隆重的一個節日。雖然不很了解這個節日與屈原的故事與來歷,但為了紀念屈原這位愛國詩人、政治家,每年農曆五月初五,老家農村都會舉辦各種形式的紀念活動。端午節自己包包子、做艾葉糰子、吃大蒜子、扎粽子、吃雞子(蛋),美其名曰:五子登科。小時候的過節記憶,總是印象深刻,現在物質豐富,想吃什麼都有,吃得比小時候好多了,卻少了兒時的滋味,食物的味道和節日的氛圍似乎都缺少了什麼……

作者:王理求

▍划龍舟

我的家鄉屬於山區丘陵地帶,沒有大的河流與湖泊,也就沒有舟船的運行,龍舟競渡的場面是在外鄉所見。那年隨母親在端午節時去姨媽家,姨媽家住在上高縣,那裡有一條贛江支流錦江,流經上高縣城,上千米水域寬闊平穩,年年端午在此都會組織龍舟競賽。

一大早趕到錦江河邊,就有好些人早已找到最佳位置等候。錦江把縣城分開為河南河北,舉目望去,兩岸都擠滿了人,再往河裡望,已有龍舟在水面活動了。只見龍舟經過精心打扮,龍頭威風凜凜,龍尾翹起,威武精神。四五條龍舟在水面遊弋,整裝待發。

鑼鼓聲響起,要開始比賽了。比賽的船是附近農村生產隊的,以隊為單位,他們打著旗號,穿著統一的服裝,只見船頭站著一人指揮,船尾放有一面大鼓,有一鼓手拿著鼓槌準備擂鼓助威。船上坐了十多二十人,手裡拿著槳,一個個精神抖擻。四條船一字排開,一聲令下,比賽開始。鑼鼓齊鳴,紅旗飄飄,兩岸人聲鼎沸,熱鬧非凡,只見四船如離弦之箭,奮力向前,岸上的我也跟著龍舟一路向前奔跑,看著龍舟慢慢拉開距離,龍舟有前有後,前面的勇往直前,落後的窮追不捨。前有急流險灘,龍舟追趕更是緊張刺激,到了平緩之處就快到終點了,其中有一船明顯地佔有優勢,穩操勝券。比賽結束了,人們一邊議論著比賽一邊紛紛散去。我跟著龍舟奔跑著,快樂著,過了一個有意思的端午節。

▍扎粽子

選來精良的糯米,放上自製的鹼水。鹼水是用稻草和荊柴(一種灌木)燃燒後的灰燼,裝入布袋中,用燒開的水浸泡,然後把袋子擠幹,得到的水就是鹼水。鹼水放入糯米中拌勻,發出一種特殊的香味,糯米的顏色也變成赭色,經過包紮,就做成了鹼水粽子。也可以在糯米中加入紅豆、火腿等,做成風味不同的粽子。

包紮粽子的箬葉是自家菜園子邊生長的,鮮嫩青綠,捆綁用的是棕樹的葉子,撕成細條,一片棕葉能紮上十幾個粽子。扎粽子是女人們的一個手藝,粽子要扎得稜角清晰,要扎得緊,煮熟後不散。粽子有喇叭狀,也有菱角狀的,形態各異,經高溫蒸煮後,能聞到粽子特別的香味,小時候都愛嘗個新鮮,粽子一出鍋,就用一根筷子串起一個粽子,快速剝掉粽葉,蘸上白砂糖就吃上了,那種軟糯香甜的滋味一直留在心裡。

▍插艾葉

農曆五月,天氣轉熱,各種蚊蠅害蟲大量孳生。為防疾病,人們想辦法消災減禍,祈求健康,在端午節這天採摘有消毒驅邪的艾葉、菖蒲這兩種野生植物,用紅線綑紮掛在大門口的房門上,用它們特有的香味來阻止汙濁邪氣的侵入,以保家人的健康。這個習俗,沿襲至今,每到端午,農村都要懸掛艾草菖蒲。

▍佩香包

為避邪氣,人們把一些能殺菌又有香氣的草藥包紮在一個小小的布袋裡,隨身佩戴,以防邪氣入侵。小布袋的製作慢慢成了手工藝品,母親給兒女做一個掛在身上,以顯示母親的針線功夫;年輕女子做一個給心上人,以表達自己的愛意,香包也就成了定情之物,也就有了後來的拋繡球(香包、香囊)找對象的習俗。

▍塗雄黃酒

端午節也是個搞衛生、除蟲害的日子。小時候,父母會用雄黃搗碎,再用高度的燒酒調勻,製成雄黃酒,塗在我們臉上身上,塗過的地方黃黃的,就像現在用酒精消毒一樣,並在陰暗的牆腳、陰溝、天井之處,撒上石灰、雄黃、燒酒,使蚊蠅毒蟲無生存的地方。

▍鬥蛋

端午時節正是家禽繁殖時節,也是雞鴨產蛋的高峰時節,吃不完的蛋都用鹽水浸泡起來做成鹹蛋,長期放置不會腐敗。端午節是吃蛋的季節,小時候,母親用絲線紡織一個小小的網袋,把一枚用染料染紅的大鴨蛋裝在網袋裡,網袋下面有一絲絡墜子很好看。裝了蛋的網袋掛在衣扣上或掛在脖子上,出門找小朋友比誰的鴨蛋大,誰的網袋好看,最後還要拿出蛋來比誰的蛋結實,蛋與蛋互相碰撞,不破的為勝。鬥蛋還是有些竅門的,鴨蛋比雞蛋硬實,鴨蛋勝,雞蛋輸;蛋的尖頭實,大頭空,用尖頭碰大頭容易取勝;主動出擊撞蛋者易勝,等別人來撞者常輸。也有隻勝不輸者,村裡有一小朋友,他的蛋沒有能鬥得破,大家心都不甘,爭著想看個究竟,一不小心,小朋友的蛋掉在地上了,撿起一看,還是完好不破,這才發現他的蛋是個假蛋,是他爸爸用木頭削制打磨的一枚與真蛋大小一樣的木頭蛋,也染上紅色,不細看是分辨不出真假的,大家都覺得上當了,不願理這個小朋友了。

來源: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TF020

相關焦點

  • 龍舟粽情——走向世界的中國端午節
    兩千多年來,端午節逐步流傳到世界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隨著中華文化的魅力日益滲透到全世界,古老的端午節也一步步走入世界各國的視線,賽龍舟在西方很流行也很受歡迎,還有一些國家儘管不過端午節,也都對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等傳統習俗也成為這些國家慶祝端午節的「保留項目」。
  • 全國各地端午節習俗你知道多少?
    鬥百草習俗一般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比試草名,互相以路邊草名對答。一種是比試草的韌度,以強韌為勝。端午節這天,城裡人一般吃粽子,而鄉間人吃「大葉粑」。 湖南湖南汨羅江畔的端午節習俗,主要有辦家宴、吃粽子、插艾掛菖、喝雄黃酒、賽龍舟、觀龍舟、回娘家、辭端午等,還包括唱讚詞、龍舟下水、龍頭上紅、朝廟等具有獨特文化內涵的祭屈原等習俗
  • 端午節美食專輯:十說、飲雄黃酒、吃粽子、十二紅、大蒜蛋、打糕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要來了,讓我們吃吃喝喝耍不停吧!端午端午,讓我們愉快的過端午吧!友友是不是和7號一樣,每逢佳節尤愛吃呢?在端午節這天,最普遍的是吃粽子、喝雄黃酒。而江浙一帶,有吃黃瓜、黃鱔、黃魚、鹹鴨蛋黃、雄黃酒「五黃」的習俗。在中國臺灣,人們在端午節這天會吃一種叫做「煎堆」的食物。不少地方過端午節時還用米粉或麵粉發酵與艾蒿一起蒸饃饃。
  • 請不要再說端午節快樂,端午節除了龍舟和粽子你還知道哪些習俗!
    端午即將要來臨了,還有朋友預祝木子卓端午節快樂,雖然感謝,但是好尬!端午節是不能互助快樂的,最多我們也只能互助端午安康,端午節是祭祀的日子呀,朋友們,比如清明、重陽,咱不會互送祝福吧!後來為了紀念屈原就有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賽龍舟歷史悠久,是多人集體划槳競賽。龍舟競渡分為請龍、祭龍神、遊龍和收龍等幾個版塊。2、吃粽子百姓們因為打撈不到屈原屍體,擔心江中的河蝦會吃掉他的身體,於是就將米糰投入江中餵飽魚蝦。因此,就有了後來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
  • 21世紀最晚端午節怎麼過?賽龍舟、包粽子、香囊艾草備齊了嗎?
    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採藥,則是我國各個民族共同的習俗。2.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
  • 端午節習俗有哪些
    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端午節的習俗吧!一、賽龍舟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在中國南方地區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賽龍舟的習俗,而大部分是劃旱龍舟舞龍船的形式。關於賽龍舟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有祭屈原,祭水神或龍神等多種祭祀活動,其起源可追溯到戰國時代。
  • 細數古人過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細數古人過端午節有哪些習俗時間:2020-06-24 15:03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古代端午節到底是什麼樣的? 細數古人過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南方楚地的濮人、越人便有著在這一天進行水中競速驅邪的習慣,在屈原的《九章》裡便有乘舲船餘上沅兮,齊吳榜以擊汰。
  • 傳統文化不能忘,端午節習俗有哪些?
    一年一度的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已經來了,那麼除了法定的節假日放假之外,對於端午節,我們又了解多少呢?首先,端午節又稱五月節,午日節 ,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已經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了。那麼,端午節的由來是什麼呢?
  • 包鹼水粽、賽龍舟:老上海的這些端午習俗,儂還記得伐?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包粽子、掛菖蒲、賽龍舟,吃楊梅、枇杷等時令水果,是端午節的「標配」,這些習俗已經深深地植入了我們中國人的骨髓。隨著時代的變遷,端午習俗也發生著變化,一些舊習俗現在已是少人知曉。在上海市檔案館館藏中我們找到了一些有關端午的檔案,默默留存著這些妙趣橫生的往昔歲月。
  • 盤點:端午節各地習俗,看看你家鄉都有哪些習俗!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是古代吳越地區(長江中下遊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之說。戰國時期的楚國(今湖北)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籤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那麼端午節各地習俗,都有什麼活動。
  • 端午立蛋,包粽子,好運一輩子!——2014級2班端午活動風採
    立蛋,中國節日食俗,是指端午節當天正午十二點時,因是陽剛正氣匯集之極,所以俗信平日不易豎立的雞蛋在此時便可直豎在地上。  端午節作為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自古以來,即流傳著詩人的愛國故事及鄉土遊戲,此節日的應景習俗有吃粽子、划龍舟、插蒲艾、戴香包、飲雄黃酒、取午時水等等,而遊戲中則以 「立蛋」及「浮水針」最為流行。
  • 立蛋、擊鼓、佩戴香囊,這些好玩的端午習俗用英文怎麼說?
    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就快要到了,我們昨天給大家介紹了吃粽子、賽龍舟的表達。今天,我們來聊一下端午節的習俗和小遊戲吧~好玩的端午習俗Of course everyone should eat rice dumplings. But what else should we do?當然,每個人都會吃粽子。但還有什麼我們可以做的呢?
  • 各地下起龍舟雨,即將迎來端午節,除吃粽子和划龍舟還有哪些習俗
    道州划龍船有些很長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宋代,2002年道州被湖南人民政府授予「龍舟之鄉」的稱號,接著2006年「道州龍舟賽」被列入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實小時候的我對這些一無所知,原本生活在大山之中,距離縣城幾十公裡,在那個自行車還是奢侈品的歲月,想要渠道城裡看一場划龍舟肯定是不現實的。直到上中學,來到縣城才得以目睹這個聽聞已久的盛大的民間賽事。
  • 除了中國,全世界還有多少國家過端午節?
    韓國 韓國:江陵完整保留端午習俗,端午祭持續一個月 韓國現在唯一完整保留端午習俗的是江陵,江陵端午祭是韓國最著名文化慶典之一,韓國也已經成功把這個習俗申請為世界文化遺產。
  • 端午習俗風俗有哪些 端午節8個傳統習俗資料50字簡短介紹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那麼,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呢?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吧。
  • 為啥端午節要吃粽子?有關端午節的由來及習俗
    今天是端午節,那麼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以及有哪些習俗嗎?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了解與端午節相關的知識吧。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其最初為祛病防疫的節日,時間在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
  • 探究南方吃粽子和賽龍舟的部分內涵,為什麼端午節有這些習俗?
    而粽子被作為最早出現的端午食品時是在西漢時期,當時「梟羹」是作為朝廷在五月五日賜給百官,但因梟(鳥)不易捕捉,後面粽子就逐漸演變為端午時節的食品。在傳說屈原投江後,每年五月五日人們會划龍舟去尋找屈原的真身,故也有祭奠屈原的意義。在龍舟競渡前也會舉行各種祭祀儀式,以保龍舟平安
  • 關於端午飲雄黃酒的意義
    對於端午節的習俗都了解了嗎?那麼大家知道端午飲雄黃酒的意義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端午飲雄黃酒的意義,以供大家參考,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端午飲雄黃酒的意義我國民間有「早端午,晚中秋」之說,古人以為辰屬龍,辰時正是群龍行雨之時,故在端午節早晨擺雄黃酒宴,希望有個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好年景。
  • 端午節吃的不只是粽子,還有這些美食,看看你都吃了嗎?
    明天農曆5月初5是我國的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龍舟節,女兒節,粽子節等是我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的節日,端午節各地的習俗種類繁多,但地域不同又存在一定的差異化,但基本上都圍繞著,祭龍,祈福,攘災等形式進行,一般有扒龍舟、掛艾草、洗草藥水、浸龍舟、佩香囊、立蛋等。
  • 「端午節安康」祝您及家人節日快樂!
    雄黃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炮製的白酒或黃酒,一般在端午節飲用。 端午節除了人們所共知的吃粽子外,各地還有豐富的食俗。 吃黃鱔 我國江漢平原每逢端午節時,還必食黃鱔。黃鱔又名鱔魚、長魚等。端午時節的黃鱔,圓肥豐滿,肉嫩鮮美,營養豐富,不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補功能。因此,民間有「端午黃鱔賽人參」之說。 吃麵扇子 甘肅省民勤縣一帶,端午節這天都蒸「面扇子」。面扇子用發麵蒸製,呈扇形,有5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