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直角肩和天鵝頸很火,大家紛紛都在吹捧這種屬性的愛豆,各種教程和「矯正神器」層出不窮。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講,怎麼科學的擁有直角肩和天鵝頸。
先來對比這張圖↓
直觀上看,左側和右側有什麼區別?
左側有頸椎前探,勾肩,駝背,也就是視覺上的肩不直,脖子不夠修長,斜方肌還很粗壯。
其實這兩個問題歸根結底還是上交叉症候群這個體態問題。
上交叉症候群是什麼?
上交叉症候群是長期的低頭伏案,含胸駝背等不良體態導致胸肌和肩頸上斜方肌緊張,背部的中下斜方肌、菱形肌和屈頸肌過弱被拉長,從而加重不良體態。
有什麼危害?
上交叉症候群不僅僅對於整個人氣質和美觀這方面有影響。其實在健康方面也是一顆潛在炸彈…
1、肩頸部肌肉異常發力----長期肩頸部肌肉異常發力,會導致肌肉過度緊張,不僅出現肌肉勞損和疼痛,還會卡壓臂叢神經出現上肢發麻的情況。
2、頭部前傾---頸椎曲度變直或者反弓,會因為椎動脈受壓導致腦供血不足,出現昏昏沉沉,沒有精神的狀態。
3、橫膈膜緊張---圓肩還會使橫膈膜處於緊張狀態,導致大動脈和腔靜脈受到壓迫,為了保證日常生活,那心臟負擔就會加重。
那這個問題要怎麼解決呢?
在開始解決之前,要明確自己的損傷程度。
注意:當已經出現疼痛,麻木,活動受限的情況時,需要去找專業人士幫忙處理。在已經有症狀的情況下,對於訓練及放鬆等處理容錯率會降低,不夠精準或者出錯就會加重症狀。
如果還沒有症狀的朋友就可以先嘗試下面這套方案調整。
一、放鬆緊張的肌肉
1、 胸大肌牽拉
弓步站立在牆邊,屈肘90度肩外展貼在牆壁上,身體重心向前,會感覺胸部肌肉有牽拉感,維持30s。
2、胸小肌牽拉
弓步站立在牆邊,屈肘135度+外旋(大拇指垂直牆面)身體重心向前下方,會感覺胸部肌肉有牽拉感,維持30s。
3、斜方肌牽拉放鬆
坐在椅子上,牽拉側手往後抓住椅子,另一隻手壓頭往對側偏,維持30s。
二、薄弱肌肉加強
1、頸深屈肌訓練
把彈力帶放在頭後,收住下頜,對抗彈力帶做頸部整體往後伸的動作,做的時候感受到頸後肌群發力。
2、中下斜方肌菱形肌訓練
站直,雙手抓住彈力帶兩端外展上舉,彈力帶力量適中,然後把彈力帶平行位於腦後,雙臂同時緩慢內收下拉,雙側肩胛骨向內向下收緊,彈力帶下拉至雙肩水平處。
三、姿勢和習慣調整
除了肌肉力量的調整,更重要的是姿勢和習慣的調整。維持姿勢需要肌肉的發力,姿勢不改,對於整個訓練來說就是走兩步退一步,康復恢復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正確的玩手機姿勢,拍照姿勢:
正確的工位桌椅的高度適宜,椅子太低會導致聳肩。
正確的屏幕高度不能過低,容易探出去看,而且腹部應距離桌子近一些。
在文章的最後小編再嘮叨幾句,其實現在大家越來越重視體態美,追求的標籤也越來越多:女團腿,蜜桃臀,a4腰,蝴蝶背、天鵝頸、直角肩等,從康復師的角度看這件事有利有弊。
好處:
有一部分標籤實質上是體態問題,在體態問題引起更大的損傷之前,把這個問題重視起來,去著手解決,這是一件好事。
弊端:
其中還有一部分追求的標籤,是病態的。戳這裡--這些美其實是病!
同時還有被各種所謂美麗標籤放大的焦慮,全網各種各樣的科普和訓練方案,有用或者無用的訓練神器,甚至於瘦肩針,瘦腿針,小腿神經阻斷等,困擾著大眾愛美的心。
在這樣一個「百花齊放」狀態下,就需要讀者多思考,才能兼聽則明,不讓自己陷入信息繭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