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黨對於脂肪,總是又愛又恨:
一方面,每克9大卡的高熱量,
長起肉來也就分分鐘的事。
但是適量優質脂肪,
對人體健康又不可或缺。
不過今天介紹的這款脂肪,
可就不太友好了。
它就是人見人恨的反式脂肪。
說起反式脂肪,很多人也是疑惑重重:
什麼是反式脂肪?
哪些食物裡有反式脂肪?
我們要擔心反式脂肪嗎?
別急,今天就跟大家說說反式脂肪。
什麼是反式脂肪?
脂肪由脂肪酸和甘油組合而成的。
脂肪酸主要有兩種:
飽和脂肪酸與不飽和脂肪酸。
天然的不飽和脂肪酸,
大多以「順式」鍵結構存在,
雙鍵上兩個相鄰的氫原子位于于同一側面,
稱之為順式脂肪酸。
而反式脂肪酸,
一個或多個雙鍵呈反式結構,
也就是雙鍵上相鄰兩個氫原子位於不同側面,
因而得名。
反式脂肪只存在於加工食物?
人們往往以為,
反式脂肪只存在加工食物裡。
其實並不是這樣。
其實,反式脂肪的來源真不少。
天然來源
沒想到吧!
很多天然食物裡也有反式脂肪。
比如反芻動物(如牛、馬、羊)的
脂肪組織和乳製品中,就有少量的反式脂肪。
這是因為飼料中的部分不飽和脂肪酸,
在牛羊胃中,經過細菌的氫化作用,
也會形成反式脂肪酸,
比如牛奶中的脂肪,
就有2-6%是以反式脂肪存在的,
牛肉和羊肉脂肪中也有3-9%是反式脂肪。
人為加工
這裡主要指油脂的氫化加工。
我們平時「吐槽」最多的就是這類。
為什麼要氫化油脂呢?
這還得從動植物油的優缺點說起。
我們都知道,
大多數植物油富含不飽和脂肪酸,
但熔點低,且容易酸敗變質,
所以在食品加工中非常受限。
而動物油脂保質期長熔點高,但價格更昂貴。
於是,人們就發明了一種「兩全其美」的方法,
——植物油氫化。
所謂氫化,就是在催化劑的條件下,
給植物油中的不飽和雙鍵提供氫原子,
讓它變得飽和。
油脂氫化工藝,
可以使脂肪酸從順式式變成反式。
這樣氫化出來的油脂,不僅價格更便宜,
而且結構穩定,能在室溫下保持固體狀,
做出來的食品,口感更加酥鬆味美,
保存期限也更長。
不過!這也產生了反式脂肪酸。
其他來源
植物油在精煉脫臭過程中,
通常需要在230℃-250℃下高溫處理2小時,
這也會產生一定數量的反式脂肪酸。
另外,日常料理中的高溫煎炸或反覆煎炸,
也會產生反式脂肪酸。
而且加熱溫度越高,加熱時間越長,
產生的反式脂肪酸越多。
反式脂肪到底哪兒不好?
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
攝入過多反式脂肪酸,
會增加血漿中的甘油三酯 、
低密度(壞的)脂蛋白膽固醇的含量,
降低高密度(好的)脂蛋白的含量,
增加患心臟病風險。
美國一項關於缺血性心臟病,
與反式脂肪酸攝入之間的關係研究表明,
致命性缺血心臟病,
與持續攝入工業反式脂肪酸密切相關,
而缺血性心臟病患病率降低,
與反式脂肪低攝入顯著相關[1]。
也有研究證明,
反式脂肪酸與冠心病死亡呈顯著正相關。
不過這裡主要指人工合成的反式脂肪酸[2]。
誘發糖尿病
大量研究證實,
反式脂肪酸導致糖尿病的主要機制,
是降低胰島素受體的敏感性,
造成胰島素抵抗發生。
美國糖尿病協會一項針對
16名肥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6周幹預實驗發現,
高反式脂肪酸的膳食,
會導致餐後胰島素的高應答,誘發糖尿病[2]。
增加癌症風險
反式脂肪酸會增加結腸癌、前列腺癌、
乳腺癌和膽結石等疾病的風險。
2008年哈佛研究者指出,
攝入大量反式脂肪酸,
會使前列腺腫瘤患病率提升116%[3]。
導致肥胖
一項針對1744名4-5歲西班牙兒童研究發現,
人工反式脂肪酸攝入量,
與超重呈正相關。
但是,天然反式脂肪酸攝入量,
則和超重之間未發現顯著關聯[4]。
哪些食物中,含有反式脂肪酸呢?
氫化油常常應用於烘焙油炸食品中,
比如威化餅乾、夾心蛋糕、蛋黃派、
代可可脂及巧克力製品、冰淇淋、炸薯條、
蛋撻這些食物,都可能有反式脂肪酸。
尤其要注意標籤中,
含有「人造奶油」「起酥油」「氫化植物油」
「植脂鮮奶油」「植脂末」等字樣的食物。
這裡尤其要注意,
包裝上寫著「0反式脂肪酸」的食物,
並不等於完全不含反式脂肪酸。
根據我國的《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規定,
當反式脂肪酸含量≤0.3%時,其含量標示為「0」。
也就是說,100克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
小於或者等於0.3克就可以標示為「0」。
如果是標有零反式脂肪酸的加工食品中,
其實也可能含有0.3g/100g反式脂肪酸。
應該如何看待反式脂肪?
很多人對反式脂肪的擔憂,
主要源於前兩年世衛組織的報導。
當時世衛組織估計,每年有50多萬人,
因攝入反式脂肪而死於心血管疾病。
所以,我們平時攝入反式脂肪多嗎?
牛羊肉也不能吃了嗎?
不用過分擔心天然的反式脂肪
雖然牛羊的肉類或乳製品中,
也有反式脂肪。
但並不代表要儘量少吃牛羊肉和牛羊奶了。
首先因為其中的含量實在太少了。
另外研究表明,天然來源的反式脂肪酸,
可以在體內代謝過程中通過去飽和
轉化成為共軛亞油酸,發揮心血管保護作用。
圖片來源:pexels.com
中國人反式脂肪吃的不多,但不能放鬆警惕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建議,
反式脂肪的供能比應低於1%。
對於一個普通成年人來說,
大約相當於每天吃2.2克反式脂肪。
而且世衛組織還在2018年宣布,
未來5年內全球範圍內消除食物中的反式脂肪。
那中國人平時反式脂肪吃的多嗎?
其實不多。
根據調查,中國居民平均每天攝入反式脂肪1.06克,
其中城市居民1.44克,農村為0.92克[5],
遠低於世衛組織的推薦值。
也比很多歐美國家吃的少。
比如北美居民,每人每天消費反式脂肪3-13 g[6]。
(看來還是美國同胞,垃圾食品吃的多啊!
)
不過上面也只是國人反式脂肪的攝入平均值,
如果個人飲食不注意的話,
攝入超標也是分分鐘的事。
比如如果在每日推薦攝入量25克食用油的情況下,
每人每周攝入一杯奶茶( 500mL) 、
一份威化餅乾( 58g) 、一個夾心蛋糕( 100g) 、
一個蛋撻( 30g) 、一份炸薯條( 110g)。
粗略估算平均每天的反式脂肪就達到3.44克,
遠超世衛組織的每日推薦量了[7]。
最後,平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2點
1、控制烹飪條件。日常烹飪加工中,應儘量避免油炸或高溫等烹飪方式,掌握合適的烹調時間和溫度,並減少反覆煎炸的次數。
2、控制含反式脂肪酸食品的攝入。少吃加工食物,如威化餅乾、夾心蛋糕、蛋撻、炸薯條等。選購前,仔細查看營養標籤,尤其要留意配料表中含有「氫化油」、「人造奶油」、「起酥油」等字樣的食物。
最後的小結,
反式脂肪不僅僅存在加工食物裡,
其實天然食物裡也有。
但是,天然食物的反式脂肪相對安全,
大家不用過於擔心。
中國人其實反式脂肪吃的不多,
但平時生活中,還是要注意烹飪條件,
少吃加工食物。
參考文獻:
[1] Aleix S V,Kristina H J,William S,et al. Parallel declines in erythrocytetrans fatty acids and US fatal ischemic heart disease rates [J].Nutrition Research,2019.
[2] WEILAND S K, MUTIUS E, HUSING A, et al. Intake of trans fatty acids and prevalence ofchildhood asthma and allergies in Europe [J]. Lancet, 1999, 353: 2040-2041.
[3] YACH D, KHAN M, BRADLEY D, et al. The role and challenges of the food industry in addressing chronic disease [J]. Globalization and Health, 2010, 12(6): 10 pages.
[4] Alexander S,Eva M N,Munoz,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trans fatty acid intake and overweight including obesity in 4 to 5 year old children from the INMA study [J]. Wiley pediatricobesity,2019,14( 9) :e12528.
[5] 宋志華,王興國,金青哲等. 植物油脂中反式脂肪酸含量及人體攝入量初估[J]. 中國油脂,2008,33(12):76-79.
[6] CRAIG-SCHMIDTMC.I someric fatty acids: evaluating status and implications for maternal and childhealth [ J] .Lipids, 2001, 36( 9) :997 -1006.
[7] 高虹,姚慶偉,朱虹.市售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監測結果分析 [J].食品安全導刊,2018,(27) : 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