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那麼大家疑惑的是年齡多少才算是老人,有人年齡50歲,便稱自己為老年人,這是否準確呢?中國古代有「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從這裡可以看到中國古代五十歲便稱作老年人,那麼隨著時代的變化,平均壽命的增長,現在多大才算老年人呢?其實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對老年人有了定義。
世界衛生組織對老年人的定義為60周歲以上的人群,即40歲以下,屬於青年人,45—59歲屬於中老年人,60—74歲稱作年輕老年人,75—89歲稱作一般老年人,90歲以上,稱作長壽老年人。
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也明確規定,老年人的年齡為60歲。西方一些發達國家,則以65歲以上為標準的老年人。
西方的一些國家,從45歲就已經開始劃分了,將45到64歲稱之為初老期,而在65到89歲為老年期,90歲以上為長壽期,也就是說45歲就已經初老了。
另外,也可以根據年代年齡、生理年齡、心理年齡、社會年齡來劃分,具體則是年代年齡受之父母,不可改變,但生理年齡、心理年齡和社會年齡卻可以通過身心鍛鍊、個人努力加以改變,推遲衰老,彌補其不足。
據預計2020年末,我國60歲以上老人將超過2.5億,佔比為17.5%。2025年,我國60歲以上老人將達到3億,佔比為21%,65歲以上老年人比例也將達到13.7%,接近深度老齡化社會,我國將在2027年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
而世界衛生組織的預測,2033年前後中國老齡人口將翻番到4億,到2050年,中國將有接近5億老年人,35%的人口超過60歲,成為世界上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
現在是否對老年人的定義有了更清晰的認知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