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或許誕生於一次量子漲落形成的大爆炸中……」28日,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院長景益鵬院士結合圖像與方程進行講解,他的報告稱:宇宙起源可能來自「一次極小粒子與極大宇宙的對話」。
在上海交大李政道圖書館另一邊,物理系教授陳益新受邀以科學家身份創作了一幅主題畫《光子科技新時代》,在畫面中天上的量子衛星、地面和海底的光纖光纜通過光子流聯通,攜帶著各種千變萬化的信息,傳遍全球每個角落而互不幹擾,形成「光纖彩虹」。
這一場景同時出現在第七屆李政道科學與藝術講座基金系列活動中,著名物理學家、1957年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還為今年科藝活動發來親筆信。11月24日剛剛度過94歲生日的他說,「真」是科學的追求,「美」是藝術的目標——善達於美,美通於真,科學和藝術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力;兩者相融互通,成為激發人類無限創造潛能之沃土。
李政道 (2017年7月30日攝)
【有如豐子愷漫畫】
「一直以來,家父以科學家和教育家的身份為眾所知。然而,家父與藝術其實也大有淵源。」李政道長子、李政道圖書館館長李中清教授通過視頻透露,幾十年來,家父利用碎片時間作畫,積累了大量作品。2012年退休後,繪畫更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幾乎每一兩天他會出去一邊走路鍛鍊身體,一邊畫畫培養怡情。」
李政道(2020年6月9日攝)
李中清說,父親其實沒有受過專業藝術訓練,也沒有高遠的藝術追求,作畫只為怡情抒懷,像日記一樣記錄生活中的點滴真趣。四季景致,城市風光,門前野花,鄰家小兔,都是他作畫的對象。李政道還以畫贈友,新年時給友人寄去親制的賀卡。 在兒子看來,藝術和科學同為李政道創造力和生命力的基點。「但他的藝術不像科學研究那樣艱深,而是簡單、純粹,如豐子愷的漫畫,在點滴之間走進生命中的真情與識趣。」
事實上,李政道與許多中國畫家結下深厚的友誼。正如畫家吳冠中所言,李政道作畫,「實源於對真與情之深度的愛」。所謂:「科學探索宇宙之奧秘,藝術探索感情之奧秘,奧秘和奧秘間隱有通途。」李可染畫院院長李庚曾為李政道博士作品創作海報,他認為科學與藝術之間應是和諧的對稱關係,而非簡單的說明關係,二者攜手共進、互為補充。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了解到,李政道向上海交通大學捐贈超過百萬美金,建立了李政道科學與藝術基金,並請交大和他在中國藝術界的朋友組織藝術活動,包括今天的作品展。
【量子世界自旋引力】
今年科藝活動的主題是「自旋」。「自旋」作為量子世界中粒子的基本屬性之一,比如電子自旋永不停止,這使電子變成了最最微小的、像地球一樣的磁鐵。
李政道在信中透露,主題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研究所所長弗蘭克•維爾切克(Frank Wilczek)選定的。李政道本人認為,這個主題非常好,「自旋」有時會與經典力學中的自轉相類比,但實際上其本質是迥異的。自旋的應用十分廣泛,相關研究也不斷傳來新的發現。「很榮幸,能提供這樣一個契機,用藝術來詮釋自旋,找尋兩者的通途,十分期待我們科藝交流、碰撞出的火花能照亮更遠的探索之路。」
作為「出題人」的維爾切克教授,從史前時代講起,講述了陀螺和陀螺儀等快速旋轉物體對人類的巨大吸引力,「它們似乎可以抵抗重力,隨著自轉速度的增加,改變它們的轉動方向將會變得很困難。」圓周運動的動力學,為娛樂和藝術創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也對控制技術等科技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在自然界尺度的另一端——微觀物質世界中,基本粒子的「自旋」特性同樣令科學家乃至藝術家著迷。
為期兩個多月徵集,共收到328件投稿,科藝參賽作品數量創新高,海外作品數量遠超往屆總和。來自俄羅斯謝爾託洛沃兒童藝術學校的14歲初中生索菲亞·捷列申科(Sofia Tereshchenko)成為七屆科藝大獎賽以來年齡最小的參賽者,當她在國際博協網站上看到徵集通知時立刻燃起創作熱情,其畫作《生命的本質》色彩濃烈而充滿想像,斬獲大賽三等獎。據悉,此次線上線下作品展展出時間至2021年2月28日,為期三個月。
【CUSPEA之家落戶】
「幾十年前,我在祖國的支持下,和國內外的朋友們一起,根據當時的情況設計了一套獨特的遴選模式,近千名青年學子通過這個項目獲得全額獎學金,到北美接受研究生教育。這就是 CUSPEA 項目。」李政道發來的信中,說起其主導的中美聯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項目(CUSPEA,China-U.S. Physics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
迄今為止,基於這個1979年誕生的項目,CUSPEA學者中產生了12位各國科學院院士,數百位世界各學界會士,百餘位發明家、企業家和金融家。他創立CUSPEA的緣由,既出於其對早年在西南聯大求學時期,受推薦被選派至美國留學的感恩之情,又出於他作為戰略科學家對祖國科技教育事業和人才培養高度關注的赤子之心。
李政道曾表示,「在CUSPEA實施的十年中,粗略估計每年都用去了我約三分之一的精力。雖然這對我是很重的負擔,但我覺得,以此來回報給我創造成長和發展機會的祖國母親和老師是完全應該的。」
當天,全球首個「CUSPEA之家」落戶上海交通大學,構建最全面、最完整、最系統的CUSPEA記憶保存場所,承擔文獻資料徵集、保存與整理工作,進一步傳播CUSPEA學者的成長故事和科學精神。同時,將建成服務於海內外CUSPEA學者及其各項活動的互動平臺,策劃組織優質科技文化活動以增進CUSPEA學者之間的聯繫。「今天 CUSPEA 之家落戶交大,願 CUSPEA 學者能多多交流,多多合作,為更多的青年人提供幫助和機遇。」李政道欣然為這個「家」題寫了銘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