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上和畫弧線,這兩種舉球投籃有何不同?

2020-12-16 騰訊網

▲將「硬玩家」添加為我的小程序,加入硬核玩家陣營

硬玩家,發現你的熱愛

作為一個硬核有趣的玩家聚集地,硬玩家社區每天都能有無數有趣的問題和答覆。我們來看看今天的問題是什麼~

本日問答

各位朋友,這兩種起球方式有什麼不一樣嗎?

$

靈魂畫師的兩張投籃舉球示意圖:

1

直接向上舉球

2

向外側舉球

我的回答

還記得去年12月湖人對快船那場比賽的末節最後時刻麼?比賽還剩10秒結束,湖人106-109落後快船。

詹姆斯最後一攻,一記後撤步投籃,卻在舉球過程中被貝弗利起身精準切球,並且判定詹姆斯出界。如果當時詹姆斯是朝右邊外側舉球而不是直起,湖人是否有進加時,甚至贏球的可能呢?

頂級比賽,比拼的就是細節。

詹姆斯在投籃時,對球的保護一直不是頂級棒。印象中一些經驗比較老道的外線防守者,如伊戈達拉也曾在關鍵時刻破壞過老詹的外線投籃。

這方面做的最好的是喬丹、科比、保羅,他們在背身單打翻身投籃時,會刻意將球朝外側上升至出手點,左右均可(根據防守人站位)。另外,這種舉球也常見於進攻者的三威脅姿態,被防守人貼身緊逼卻需要一個原地的幹拔投籃時。

當然這種舉球投籃,對於我們普通愛好者的命中率有一定影響的。當你覺得防守人距離安全,無法幹擾投籃,那麼按照正常的第一種出手即可。

這一切,依賴於進攻球員,對無差別投籃的精進程度和靈敏的嗅覺。

這項技術發展到後來,有些球員並不單純意圖完成一次投籃,他們會利用這種舉球方式強行造犯規。如杜蘭特的掄臂大迴環、哈登預判防守者手臂無法及時縮回,精準碰瓷。

後來規則也對此做了一定修改,進攻球員三分投籃,如果防守球員有犯規動作。但他舉球時不是直上而是有朝外側畫弧線,那麼基本不會判定為一次投籃犯規,比如利拉德去年有很多類似的3+1沒吹。

我們普通球員在野球場,更沒必要大量使用造犯規。沒有罰籃、浪費體力、效率低下、破壞好感。

過度依賴造犯規,只會讓個人能力太早遇到瓶頸。

當然,對於得分手而言,造犯規無可厚非。正規比賽有些急需要取分的得分荒時刻必要使用。但在關鍵進攻回合,它極大概率會影響你的決策,更無法將勝利掌控在自己手裡。

畢竟,響哨的是裁判對麼?

說到造犯規,你有哪些心得?

歡迎補充!

相關焦點

  • 投籃時舉球和屈膝哪個先完成?
    引用克萊湯普森名言「投籃就像一條倒流的瀑布」 倒流的瀑布是什麼意思? 簡單的說,就是流暢得由下而上的發力過程。
  • 理解庫裡投籃時頭微微左偏的細節,舉球更正確
    對庫裡式投籃有興趣的小夥伴在網上搜索庫裡投籃的圖片時一定見過如下圖這樣的圖片,圖片中庫裡的頭部並不是直直的,而是稍微向自己的左邊產生偏移,其實這個動作是庫裡式投籃表現出來的一個特徵,這個動作產生的原因是什麼,以及我們能從中悟到什麼,下面我來一一分析。產生的原因。
  • 投籃弧線為什麼要高一些?
    很多剛學籃球的朋友,都會被體育老師和教練教訓——投籃弧線要高一點,不要太平,弧線高,命中率就高,皮球在籃筐上方的落點範圍就更小。這是有科學原理的,弧線越低,投籃路線就越平,落點散布範圍就更大,而且容易彈框而出,而投籃弧線高了,自然落點分布範圍就小,更容易讓皮球順利進入籃筐。但也有很多人反駁,說NBA很多球員,投籃弧度都很平啊,人家也很準啊,但你要知道,基本功是基本功,科學原理是科學原理,還是要尊重的。
  • 籃球投籃技巧之舉球要點略講
    最近不少朋友在討論舉球的要點,有朋友希望先簡要的寫一些要點。這篇文章,我們就簡單的先來講一點投籃舉球的要點。由於這會牽扯一些右手的要點,所以,我們這篇文章只是先簡要的講一點,不然以後的右手部分會有些麻煩。。。舉球是投籃的第一個動作,這個動作看似簡單,而一旦這個動作做的不到位,以後的投籃就會很困難,會導致後面的投籃動作直接變形。
  • 新手訓練:排球攔網和舉球的訓練方法!
    還有很多人不知道打排球時如果正確舉球,下面就談淡排球訓練中攔網與舉球的訓練方法。  一、排球攔網  攔網不能奏效一般有以下幾個原因:  1. 跳的時間不對  一般人看到對方攻擊手跳起,同時也就跟著跳了。
  • 投籃不準怎麼辦?這些訓練方法,幫你快速找回手感
    推的同時壓手腕,手指不發力,弧線要加高,方向是向上。力從地起,為了力量筆直順暢地傳導給手腕就涉及到站姿,投籃姿勢和舉球等方面。每個人的骨骼,瞄準方式都是不同的,因此投籃有標準的練習流程,但沒有標準的姿勢。
  • 【從NBA到實戰】麥可·喬丹還是史蒂夫·科爾,哪種投籃姿勢更適合你?
    Q:什麼是 1 motion和 2 motion,兩者有什麼區別?A:當一個球員從收球到出手的過程中,粗略地可以分為兩種投籃動作。1 motion就像名字一樣簡單,你抓球,沉球(dip),然後起跳出手,整個動作一氣呵成,在空中沒有停頓。2 motion在沉球到出手之間有減速或停頓的感覺,也就是起跳後在空中頓一下再出手。A:看有沒有亮肘。
  • 跳起投籃是現在籃球比賽中,普遍運用的主要投籃方式
    跳起投籃是現在籃球比賽中,普遍運用的主要投籃方式 跳起投籃簡稱跳投。它具有突然性強、出手點高、不易防守的優點。
  • 一段式or二段式,我該用哪種投籃姿勢定型?
    ▲將「硬玩家」添加為我的小程序,加入硬核玩家陣營 「 硬玩家,發現你的熱愛 作為一個硬核有趣的玩家聚集地,硬玩家社區每天都能有無數有趣的問題和答覆。
  • 庫裡式投籃:one-motion和two-motion的區別
    庫裡式投籃:one-motion和two-motion的區別 很多球迷看比賽不理解,說庫裡那個投籃感覺不太對,和教科書上講的不一樣,看上去也是跳投
  • 單動投籃和雙動投籃的優缺點分別是什麼?庫裡的出現是轉折點
    ,動作好不好看是一回事,都在這兩種出手方式之內。當然不是完全省去,很多剛開始看庫裡打球的人,認為他的投籃是推出去的,其實不是,和我們常說的「三八推」不是一回事,這也是庫裡投籃的精髓所在。雙動很常見,實際上標準的投籃動作原本就是雙動,你去上籃球課外班,教練教的也一定是雙動,在大街上經常有小孩子走著走著路突然擺出一個投籃動作,那也是雙動。按照常理,投籃就應該是先舉球,再擺姿勢,再出手。
  • 香蕉球和落葉球有何不同?
    球迷常說的「香蕉球」和「落葉球」又與之有何不同? 講真,這些問題,很多老球迷都是一知半解。所以,看完下面的解釋,你的球迷段位會提高不少哦!香蕉球先來說說香蕉球。△貝氏弧線,精準制導兩側氣流相對球的速度不同,會形成壓力差。
  • 投籃技巧(手勢)
    8——蹬地最高端時出手,出手後尋找腕關節向上頂的感覺,食指、中指撥球離手,指跟關節發力,保持手指的彈性。9——出手後食指朝向籃圈正下方。10——讓球成穩定的後旋,沿著球體的水平軸心後旋約2-3周。11——飛行弧線的頂端大約於籃板上沿齊平,並且垂影點落在投籃點距籃圈三分之一的位置上,且落在場地的中軸線上。12——瞄籃點位於籃圈後沿。
  • 雷·阿倫的投籃:獨一無二,無法復刻的投籃
    他很規律,近乎強迫症——這以前在《三巨頭傳》裡寫過了:大學時,他最愛看的是拉裡·伯德和魔術師這兩位大智慧人物的籃球錄象。他的繞掩護和切入、接球、跳投都合乎規範,無可挑剔,可以載入教科書。他一整季只有一次進攻犯規。康大的教練卡爾霍恩則不吝溢美之辭:「他獨立,但又負責任;他自豪,但又謙遜。
  • 雷·阿倫的投籃:獨一無二,無法復刻的投籃
    他很規律,近乎強迫症——這以前在《三巨頭傳》裡寫過了:大學時,他最愛看的是拉裡·伯德和魔術師這兩位大智慧人物的籃球錄象。他的繞掩護和切入、接球、跳投都合乎規範,無可挑剔,可以載入教科書。他一整季只有一次進攻犯規。
  • 七三課堂:初一投籃知識講解——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
    今天七七整理了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的學習方法,希望能幫你們掌握這一技巧。單手肩上投籃是現代籃球比賽中應用比較廣泛的一種投籃方法,是行進間和跳起投籃的基礎,它具有出手點高、便於結合其他動作、不易被防守等優點,並能在不同位置和距離上應用。
  • 香蕉球和落葉球有何不同?
    直播中的足球解說員,包括媒體說C羅這腳任意球是個典型的「電梯球」。那問題來了,什麼是「電梯球」?怎麼踢出來的?C羅這個球是不是「電梯球」?球迷常說的「香蕉球」和「落葉球」又與之有何不同? 貝氏弧線,精準制導
  • 香蕉球和落葉球有何不同?
    2001年世界盃預選賽,貝克漢姆踢進希臘隊的這粒任意球,不僅有著完美弧線,而且幫助英格蘭最終挺進2002年世界盃決賽圈,價值連城。兩側氣流相對球的速度不同,會形成壓力差。香蕉球的關鍵是球員觸球時一剎那的腳法,不但要使球向前,而且要使球急速旋轉。不同的旋轉方向,球的轉向也不同。
  • 庫裡和雷阿倫三分有何不同?投籃高手都懂!阿倫差在這一點
    庫裡是NBA聯盟人氣最高的球員之一,庫裡的招牌就是三分,可以說三分就是庫裡,庫裡就是三分,這兩個概念可以畫等號。雷阿倫也以善於投射揚名,那麼雷阿倫和庫裡的三分有和不同,估計投籃高手都懂。首先雷阿倫的投籃和庫裡的投籃都很準,這已經不需要多說了,就舉一個例子,兩個人都是三分大賽冠軍。其次二人的出手都非常快速,這兩個人都是冷血殺手。
  • STEVE天體現象和極光有何不同,它的「柵欄」從何而來?
    終於,科學家們對這個被稱為STEVE的奇怪天體現象進行了解釋,雖然該現象在行為和外觀上都特別像極光,但兩者之前卻存在關鍵差異。STEVE天體現象和極光有何不同極光是一種非常典型的現象,形成於當地球的氧和氮分子與來自太陽的帶電粒子發生相互作用的時候。因為它出現時所在的半球不一樣,所以,有時候也會被稱為北極光或南極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