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陳平的離間計能成功?不是因為項羽性格,而是因為一個秘密!

2021-02-13 釣勝於魚

楚漢相爭最為膠著之時,謀士陳平為劉邦獻上了一個離間計,陳平要離間項羽和範增,若項羽失去範增,就有如失去左右手,如項羽失去季布、鍾離眜等人,就有如失去左膀右臂。

為了使陳平的離間計成功,漢王劉邦給陳平四萬金,讓陳平隨便使,隨便用來賄賂楚軍中的貪財好物分子,使流言儘快地散布於整個楚軍之中。

最後,陳平的離間計效果驚人,不但成功地離間了項羽和範增,而且逼死了範增。為什麼陳平的離間計能取得如此驚人的成功恩?

按照陳平的解釋,是因為項羽的性格有缺陷,好猜疑。我們不能否認項羽的確在性格上有缺陷,更不能否認陳平對項羽性格的洞察力,但除了這一原因之外,恐怕是因為,陳平發現了項羽和範增之間的一個秘密。

這個秘密要從鴻門宴說起。

鴻門宴開始前,項羽的確是要殺劉邦的。但經過項伯的勸說,項羽突然明白過來,劉邦是友非敵,如果貿然擊殺劉邦,會使他項羽陷入不義的境地,到那時,得利者既非他項羽,更非劉邦,而有可能是遠在彭城的楚懷王熊心。

想到這一層,項羽決定,只要劉邦甘願俯首稱臣,他項羽就不動劉邦的一根毫毛。

劉邦也果如項羽期望的那樣,一到鴻門,就明確地向項羽表達了俯首稱臣的意思,項羽也甩鍋曹無傷,說他項羽之所以會下達擊殺劉邦的命令,純粹是因為小人曹無傷從中作梗,傷了他和劉邦之間的兄弟情。

眼看一場將起的幹戈化作玉帛,亞父範增坐不住了。範增找到項莊,跟項莊說,如果不殺了劉邦,日後你們項家人都會成為階下囚。

項莊當然不想做階下囚了,於是就按範增說的辦。由此有了一出「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戲碼。

鴻門宴發生時,陳平是在場的。

雖然當時的陳平並不是楚軍中的核心人員,但事後回想起驚心動魄的鴻門宴,陳平一定有著比樊噲更深的觀感。

或許陳平也從這深深的觀感中意識到,或許項羽和範增是貌合神離的。

範增其人,好奇計,但從項羽陰殺宋義到項羽於巨鹿大破秦軍到項羽逼降秦將章邯到項羽坑殺二十萬秦軍降卒,從來都沒有範增的身影,有的只有當陽君英布、蒲將軍、陳餘等少數幾人,這說明什麼?這說明關鍵的決策,項羽都沒允許範增參與。

為什麼項羽不允許範增參與?為什麼鴻門宴上,項羽明明已經改變了主意,不想殺劉邦了,卻不讓範增知道?

說明項羽一直疑心範增的,項羽一直疑心範增是跟楚懷王熊心一夥的。

所以項羽根本就不會讓範增參與到非常機密的軍國大事中來。

也就是說,雖然表面上,範增是項羽的楚軍的二號人物,但實際上,項羽根本就是既用著範增又防著範增。

陳平想明白這個秘密之後,就主動請纓,請求漢王實行反間計。

但是,陳平總不能跟劉邦說,我的反間計之所以能成,是因為項羽本就不跟範增一條心吧?如果陳平這麼說了,還怎麼能顯示出陳平的高明來?如果陳平這麼說了,只能證明他陳平掌握了別人沒有掌握的信息,陳平是在利用信息不對稱來行使計謀,計謀的科技含量也就少了很多。

所以,陳平得跟劉邦說,說項羽這個人疑心病大,總是用項家人和外戚,除此之外的所有人,他項羽都不信任。

這麼一說,陳平的高明之處就顯現出來了,陳平並不是利用信息不對稱來行使計謀,而是利用項羽的性格弱點在行使反間計,反間計的難度也會顯得很大。

但實際上,正因為項羽一直都懷疑範增,所以陳平的反間計才能成功。不然,為什麼陳平離間項羽和季布、鍾離眜等人就沒成功呢?

參考資料:《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高祖本紀》、《史記·陳丞相世家》

相關焦點

  • 張良奇計不如陳平多,為何劉邦高看張良而不是陳平,因為格局
    我們通過他們的計策,來看看為何劉邦會對他們有區別對待:先說張良的計策----光明正大戰略高度劉邦人生中最大的一個低谷期,就是在他打了彭城之戰後,因為彭城之戰,劉邦帶領的56萬大軍,被項羽的3萬騎兵打敗了。
  • 劉邦如何評價陳平?為什麼說陳平「智有餘,然難以獨任」?
    陳平擅長使用離間計、反間計,經常扮演中情局局長的角色。陳平最大的功勞,是使用離間計,成功地離間了項羽和範增,項羽和範增反目氣死了範增,除掉了天下第一謀士範增。陳平是河南陽武縣人,小時候家裡窮,喜歡讀書,家裡有田30畝,和哥哥陳伯一起生活。哥哥陳平在家耕田,讓陳平到處去遊學。陳平身材高大長相漂亮,有人就開玩笑說:「你家很窮,你是怎麼吃肥的?」
  • 如果項羽回到江東,能不能重整旗鼓,繼續跟劉邦爭奪天下?
    項羽的性格剛愎自用,生性魯莽,殘暴不仁,使得他不得人心,並直接導致了他的失敗。 項羽的家世非常好,天賦非常高,20幾歲就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但也正因如此,讓他變成了一個剛愎自用的人,完全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
  • 陳平「六出奇計」第四計:玩兒死霸王項羽!
    陳平的前三條計,將項羽和韓信玩弄於鼓掌之間,楚漢爭霸的形勢趨向於對劉邦有利。這時,天下呈鼎足之勢,劉邦在西,項羽在東,韓信在北。表面上,韓信還屬於劉邦的漢軍,但實際上,劉邦已經失去了對韓信的控制,還好韓信這人性格有缺陷,沒有叛漢自立,還一心一意的為劉邦做事。
  • 陳平為何沒有成為漢初三傑?陳平的歷史評價如何?
    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這是劉邦對自己取得天下的原因的解釋,張良、蕭何、韓信被稱為漢初三傑,但是為漢高祖劉邦六出奇計的陳平為何不在其中呢?劉邦為何沒有提到陳平的功勞?其實關於陳平的評價並不是那麼好,至少他的能力大家是認可的,但是大家不認可的是陳平的品性,從他身上發生的幾件事就會明白了。陳平身上發生過盜嫂受金的事件。
  • 從項羽和劉邦的性格差異看其成敗得失
    不過,從項羽少年學書學劍之事上可以看出,他是一介武夫,有勇無謀。當然,項羽能成為西楚霸王也不是偶然的,因為他也有著超人的大志和神勇。當看見始皇巡遊時,他說:「彼可取而代也。」語氣多麼自信多麼豪邁!項羽出身沒落貴族,項氏世世為楚將。他在巨鹿之戰中,破釜沉舟,救趙破秦,令諸侯「莫敢仰視」。成為諸侯上將奠定了他西楚霸王的地位。
  • 劉邦與項羽的性格特徵與差別
    然而,歷史的轉輪卻出現了強弱懸殊的戲劇性大逆轉:        項羽以32歲的英年兵敗自刎,全盤皆輸;劉邦則承襲了秦始皇的大一統格局,盡收天下,開創了綿延四百年的漢朝。這場被稱為「猛獅與胡狼」之爭的歷史對決,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又為何會成為後人一再回顧的經典教訓?
  • 陳平貪汙被告發,劉邦聽後反而賜他4萬斤黃金,3年後發現真是高明
    陳平,乃是劉邦帳下著名的謀士,他出身布衣,卻以奇謀名滿天下。在劉邦打天下的過程中,陳平曾「六出奇謀」,多次救下劉邦的性命,最終以奇功被封為曲逆侯。然而,在陳平的六大奇謀中,有一條經常被人詬病,甚至被說成是連小孩子都騙不了。但是正是這個小兒科的計謀,卻成功離間了項羽與其首席謀士——範增的關係,最終導致了項羽勢力的敗亡。
  • 陳平犧牲2000女子,換得劉邦一命,他臨終感嘆:陳家將毀於陰禍
    劉邦在西漢開國皇帝劉邦的謀臣中,有兩個重要謀臣,一個是軍師張良,一個是謀士陳平。而就在劉邦陷入絕境的時刻,陳平發現了楚軍的弱點,楚軍固然強大,但是項羽重用的文武百官,都是項氏族人,其他的部下範增、鍾離眛、龍且、周殷等人,項羽對他們還是有戒心的,陳平就抓住了這一點,採取了離間計。陳平派人散布謠言,說鍾離眛戰功很大,但是沒有封王,懷恨在心,正在準備造反。而如此明顯的離間計,項羽相信了,鍾離眛被調離前線。陳平處置了鍾離眛,把目光盯向了項羽的軍師範增。
  • 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為何註定落敗?
    項羽一生以少勝多多次,如破釜沉舟,百萬秦關終屬楚的巨鹿之戰以5萬楚軍秦軍40萬主力,以少勝多,一戰成名。更有彭城之戰:3萬騎兵,半日之內,擊敗劉邦56萬聯軍這場古代戰爭中速決戰的典範,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可是這麼強大而輝煌的戰績為什麼會落敗呢?
  • 項羽自刎烏江後,手下五大虎將都是什麼下場?為何只有一個善終
    龍且:項羽最重要的猛將,他一死,楚軍的已無勝算的把握龍且是項羽手底下最能戰鬥的猛將,從小跟著項羽一起長大,兩人就是髮小,項羽對他也是非常的信任,在楚軍的地位很高,前後跟著項羽立下了赫赫戰功。在濰水之戰前,天下更多的人是相信項羽能獲得最後的勝利,因為在勢力上卻是楚軍要勝過漢軍,劉邦也是被項羽打的暈頭轉向,甚至自己的老婆和呂雉和老父親劉太公都在項羽手裡。
  • 劉邦質問陳平:你「盜嫂」名聲不好!陳平回復21個字,立刻被重用
    他就是漢朝的謀士——陳平。陳平這個人被稱為「陰險之極的毒士」,可見他這個人的風評並不是很好。他自己也承認這一點,曾經說過「我多陰謀,是道家所禁」,所以他也是有一定的自知之明的。除了這一點之外,陳平的名聲也不好,他還曾和自己的嫂嫂有過「緋聞」,相傳為「盜嫂受金」。因此,當陳平投奔劉邦的時候,劉邦的手下就看不下去了,認為他反覆無常(先是投靠魏王、項羽),勸劉邦不要重用他。
  • 鍾離昧:霸王項羽麾下智勇雙全的猛將
    楚漢相爭時,鍾離昧為霸王項羽麾下一員智勇雙全的猛將,多次在與劉邦正面對峙時給劉邦以沉重打擊,因此劉邦非常害怕且十分痛恨鍾離昧。公元前203年,鍾離昧被漢高祖劉邦的軍隊圍困在滎陽城內,霸王項羽聞訊後不僅擊敗了圍困的漢軍,還將漢軍的糧道切斷,反包圍了漢高祖劉邦。漢軍被圍的沒有辦法,就想項羽求和,霸王不準。兩軍交戰,處於膠著狀態時,雙方的間諜部門就開始發揮作用。
  • 你的社交障礙,不是因為性格內向,而是因為危險的人格
    首卷語:在社會交往的過程當中,每個人性格的不同導致了社交方式也變得不同,有的人天生善於交際,社交能力特別出色不管在什麼樣的人面前都能左右逢源,無論是面對什麼樣的事,都可以表現得八面玲瓏,往來自如;有的人則不善言談,害怕與人交往,迴避社交,總是獨自相處。
  • 陳平智謀極高,卻不能獨當一面。劉邦對陳平的評價錯了嗎?
    陳平一人任丞相近兩年的時間已經宣告了劉邦對陳平的評價是不準確的。漢初三傑為何少了陳平?在劉邦的謀士陣營中,張良、蕭何可謂是一流的幕僚代表,張良擅長軍事戰略策劃、蕭何管後勤根據地建設,再加上韓信的軍事能力,這三個人被劉邦概括為事業成功的關鍵。陳平的謀略不輸於漢初三傑卻沒有能在劉邦的排行榜上留名,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 富家女「剋死」五任丈夫,又將其介紹給陳平,陳平實現了人生逆襲
    陳平當時也是面臨著這樣的一個窘迫的現狀,但是,他從來沒有向生活低頭過,而是埋頭苦讀。他懂得只有讀書,才能改變他的命運,只要能夠學富五車,就不怕沒有出人頭地。心中有韜略了,就不怕身邊沒有資源可用。事實上任何一個人,身邊都是有資源的,或大或小就看你善不善於發現,能不能利用了。
  • 範增為什麼離項羽而去,陳平的反間計難道真的有那麼強嗎?
    如果把範增離開項羽,孤立地認為是反間計的成功,那就誇大了計謀本身的作用。
  • 如果項羽在諸葛亮的位置上,北伐能夠成功嗎?
    項羽在楚漢爭霸中,以強對弱都輸了,以弱攻強去北伐又怎麼可能成功?論打仗的話,項羽是有勇有謀的,巨鹿之戰、彭城之戰都是代表,項羽的謀略看起來很陽剛霸氣,沒有張良、陳平那麼陰險。如果不是趙高扯後腿,秦軍上下一心,與項羽決一死戰,項羽未必能贏得那麼輕鬆。兩軍相持久了,項羽銳氣沒了,再加上糧草不濟,勝負未可知。彭城之戰,項羽三萬騎兵大敗劉邦五十六萬聯軍,奪回彭城,還差點殺掉劉邦。劉邦打下關中後,張良寫信忽悠項羽,說劉邦只想要個關中王而已。
  • 性格決定命運:劉邦和項羽的為人處世之道
    在做人方面,劉邦和項羽有什麼區別呢?劉邦豁達大度,項羽氣量狹窄,這是他們兩人的第三點不同。劉邦這個人你別看他沒文化,你別看他大老粗,但他的肚量是很大的,敢作敢為,肯豁得出去。劉邦年輕的時候不是當泗水亭長嗎?當時上面派給他一個任務,就是讓他押送一批犯人到某個地方去。
  • 項羽分封時為何未分封他的嫡系部隊為王,而且家族人也沒封王的?
    項羽分封時為何未分封他的嫡系部隊為王,而且家族人也沒封王的? 我們知道劉邦成功後,不僅封了很多異姓王,而且大肆分封自家人。劉邦分封了8個異姓王:張敖為趙王,英布為淮南王,臧荼為燕王,韓信封為楚王,彭越封為梁王,韓襄王的後代封為韓王叫韓王信,把英布的嶽父吳芮封為長沙王,燕王盧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