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香者信香,即說通信之香.

2021-02-19 鱔黃道品

百分九十的人不知道拜神為什麼要燒香呢?燒了無數次香,就是不明白為什麼,不點香為什麼不行啊,想知道為什麼,接著往下看。

中國古代即有名為 「燔柴」 的祭天儀式。是根據「火曰炎上」的特性,通過火的焚燒,氣味隨煙上飄,使神明歆享祭品。燒香也是這個道理。後世道教重燒香,正是對先民祭祀文化的繼承。

燒香,是人們敬神禮拜的方式和禮儀,也是人與神明溝通的渠道。所謂香者信香,即說通信之香。

通常進香用三支,三柱清香一齊插於香爐中,為一氣化三清之意。順序是:先插一根在中間,再插一根在青龍方(神像左邊),最後一根插於白虎方(亦神像右邊),代表著敬三清、敬天、地、聖賢人之意。

進香的時候必須插正,若東歪西斜,或是把香腳完全插入爐中,造成「發爐」現象,或把香直接扔到香爐內,或用嘴吹的等等方式都屬不敬之舉。此外,道教有 「鬥姆不受檀」 的說法,因此在供奉鬥姆元君的時候不可使用檀香。

道由心學,心假香傳。

香焚玉爐,心存帝前。 

真靈下盼,仙旆臨軒。

令臣關告,徑達九天。

道教科儀中有著名的祝香咒。此咒大意為:道必須通過修道者誠心來體悟,修道者可以借焚香來向上天表露自己的悃誠之心。香在玉爐中燃燒,心在發願存思,修道者用真心感動上聖高真。仙駕降臨,自有雲擁旌幢,仙旆侍衛,聖駕降臨法壇。我受命向上真祝告,希望意願可以直接達到九天之上,仙真之前。

念誦此咒除加強心靈信仰,得到闢邪能力外,關鍵在於假借向上的煙雲,傳遞凡間的訊息。焚香並非供奉,而是有外之潔淨,內之傳信這兩方面的作用。


燒香其實由來已久,早在我國古代母系氏族公社時對天地萬物自然的崇拜就已經存在了,那麼為什麼燒香?

香雲繚繞,騰空而上,供養上界雲府高真,中界嶽瀆威靈,下界水府仙官等三界諸神。

通過供養諸神,也講述這另外一個道理,讓人民學會供養世界上所有對我們有恩惠以及沒有恩惠的人。如我們的父母、親戚、朋友,凡是幫助過我們的人,我們都要懷著一種感恩的心情去報答他們。

道經說「寶香焚在金爐內,香菸繚繞達上蒼」。這說明了「香」是人與神之間的通訊物,我們通過燒香,香菸嫋嫋能把我們的祈願信息傳達給神明,從而祈求神明保佑。因此道經中說「三柱真香通信法,三界神明降福來。」

道經中《祝香咒》雲「道由心學,心假(這裡是借的意思 )香傳,香熱玉爐,心存帝前,真靈下盼,仙旆臨軒,令臣關告,徑達九天。」

向神明上香時,要用左手插香(左手為善,為大,表示對神明尊敬)。三柱香插在香爐中的總寬度最好不要超過一寸,這叫「寸誠感神」,寸代表「寸心」,是指真心誠意,道經說:「寸心可達九重天」,這是指真心誠意,能夠感動九天之上的神明。

因為「香」的本質是香而不臭。我們向神明敬香,就是表示要持守「香」的本質,做人要修持「三香」——即心香、身香、口香。「心香」是指心地善良,心存善念,不生邪念,不生惡念;「身香」是指做人要身正品端,純樸善良,不做惡事,不做虧心事;「口香」是指積累口德,不出口傷人,不口出狂言,口出髒話等。「心香」是心善而不惡,故無「心業」;「身香」是指是身正而不邪,故無「身業」;「口香」是口淨而不髒,故無「口業」。這就是修持「三香」,蕩除「三業」的含義。

有的香點燃以後,香菸瀰漫於空氣中,能消滅空氣中的細菌,起到淨化空氣的作用,保護身體健康。比如沉香就有這樣的效果的。

從古至今燒香都是我們國人對神靈和先輩的一種敬意,知道今天這種傳統依舊被好好的保存的下來,大家一定會好奇為什麼上香一定是三根呢?那是因為這是古人大能認為一氣化三清, 就代表著敬三清,敬天、敬地、敬聖賢之人!在許多大型的是廟裡每年都會有無數的人前來參香以求自己未來一年中能夠平平安安,不過燒香也是非常有講究的!燒香看香火的吉兇圖片,拜神燒香燒幾根好?                                      燒香看香火的吉兇圖片



香火也是分很多種的而且我們還可以根據香火的情況來看自己近段時間的吉兇!如圖如果燒香的過程中三根香一直都是平齊狀態這是平安香,意思就是現階段你的工作、愛情、家庭都會平平安安的!

右二名為孝服香,這種香意味著兩種情況,一是提醒我們要禮敬蒼生、二是說明家中會有人在這段時間裡穿孝服!



中間的是壽香,右邊長的話是増壽相,左邊香長的話則是減壽香。這和祿香是相同的道理!

最左邊的是小天真,這表示有神仙過來檢查工作,要嚴格遵守戒律、不要有任何狂妄的行為!

拜神燒香燒幾根好?
據了解拜神燒香一般都是燒單數香一、三、五、七。燒三支香一般是用來敬神佛的。而五支香這是用來預測吉兇的,七支香又叫做北鬥七星香是用來請天神的!

相關焦點

  • 香者信香,以香傳信,求佛菩薩賜福!
    燒香,香代表信香,是一種信號,眾生燒香,代表和佛菩薩或者其它神靈溝通的一種方式。在古代的時候,沒有發達的通訊工具,除了快馬傳遞書信,就是使用烽火臺。烽火臺燒的是狼煙,狼煙是比較不會被風吹散的,所以很利於傳遞一種信息。
  • 道教香文化
    在宗教軌儀中供奉神靈時,要求有香、花、燈、火、果五種供奉。五種供物表示天地造化、萬物相生相剋之理,以合神明之道。 五行:金:用銅鐵成錠,貼金箔代替; 木:即香,用香刻成假山; 水:即淨水,用淨盂盛之; 火:即燈; 土:黃土取方一塊。
  • 信靈香可達天帝之靈所
    燒香之意義主要有以下幾點:(1)供養諸神。香雲繚繞,騰空供養,供養上界雲府高真,中界嶽瀆威靈,下界水府仙官,三界諸神。(2)傳誠達信。所謂「香自誠心起,煙從信裡來。一誠通天界,諸真下瑤階。」《玄門朝科》中的許多說文,都有「願以此燒香功德,歸流醮信人家,家門迪吉,眷屬平安……」;「願以此燒香功德,歸流醮信人家,觀頤自樂,御履相歡……」這樣的說法。可見燒香功德,於己於人,都可謂大矣。總結說來,燒香的意義就在於它是神、人、鬼三者溝通的一個十分重要的中介,我們通過燒香,與神、與人、與鬼都結了善緣。故此說:「九天之上,惟道獨尊,萬法之中,焚香為先。」
  • 看香火,斷吉兇,信靈香可達天帝之靈所!
    燒香之意義主要有以下幾點:(1)供養諸神。香雲繚繞,騰空供養,供養上界雲府高真,中界嶽瀆威靈,下界水府仙官,三界諸神。(2)傳誠達信。所謂「香自誠心起,煙從信裡來。一誠通天界,諸真下瑤階。」《玄門朝科》中的許多說文,都有「願以此燒香功德,歸流醮信人家,家門迪吉,眷屬平安……」;「願以此燒香功德,歸流醮信人家,觀頤自樂,御履相歡……」這樣的說法。可見燒香功德,於己於人,都可謂大矣。總結說來,燒香的意義就在於它是神、人、鬼三者溝通的一個十分重要的中介,我們通過燒香,與神、與人、與鬼都結了善緣。故此說:「九天之上,惟道獨尊,萬法之中,焚香為先。」
  • 朝拜須知|如何敬香禮神?
    道教燒香常燒三炷香,焚三炷香代表尊道教「三寶」,即道、經、師三寶。⑴敬香的儀規敬香的具體做法是:①以線香三支為準,點燃香(燒香時不分男女,皆用左手點香。點燃後若起明火,可左右擺之,不能用口吹滅因口鼻不清淨故)。
  • 頭 柱 香
    頭爐香是一種古老的中國民間風俗,又叫「燒頭香」、「燒頭爐香」,即第一爐香,有說新年的第一爐香功德最大,可以得到最佳的保佑和祝福,是拜佛、敬神的表現方式。也即信徒趕早到寺廟、道觀或神祠,爭取燒第一爐香,以示虔誠。燒頭爐香的風俗由來已久,在宋代已盛行。但近年來宗教逐漸商業化,每當春節或一些重大節日來臨,許多古寺名廟盛行拍賣高價「頭炷香」。
  • 快過年了,教你如何觀香斷吉兇
    燒香之意義主要有以下幾點:(1)供養諸神。香雲繚繞,騰空供養,供養上界雲府高真,中界嶽瀆威靈,下界水府仙官,三界諸神。(2)傳誠達信。所謂「香自誠心起,煙從信裡來。《玄門朝科》中的許多說文,都有「願以此燒香功德,歸流醮信人家,家門迪吉,眷屬平安……」;「願以此燒香功德,歸流醮信人家,觀頤自樂,御履相歡……」這樣的說法。可見燒香功德,於己於人,都可謂大矣。總結說來,燒香的意義就在於它是神、人、鬼三者溝通的一個十分重要的中介,我們通過燒香,與神、與人、與鬼都結了善緣。故此說:「九天之上,惟道獨尊,萬法之中,焚香為先。」
  • 什麼是頭柱香?為什麼要敬頭柱香?
    燒香之俗,在中國古已有之。最初起源於早期祭祀活動,歷史悠久。大致說來,燒香可分為祭拜神靈的祭祀燒香和日常生活燒香。特別是大年三十晚上,道觀裡擠滿了人,為的是掙上頭柱香,祈求新的一年能順順利利。頭炷香是一種古老的中國民間風俗,「燒頭香」又叫「燒頭爐香」,即是第一爐香,有說新年的第一爐香功德最大,可以得到最佳的保佑和祝福。燒頭柱香是漢族年俗中的頭等大事,象徵「拔得頭籌」與「好彩頭」。
  • 降真香別名之三:絳香
    特別是《吳鞠通醫案》中,對於一個脅痛的醫案中,先處處方十於個,第一個方書「絳香」,後續10個方則書「降真」,更提示此「絳香」即「降香」,本藥師曾論證過降香就是降真香的簡稱,降真香的別名之一:降香清袁枚在《子不語》中有「復以二符入絳香末」的條文,而道家也是常以降真香入符,也從側面說明絳香也是降真香的別稱,此處取「絳」字一方面可能指降真香有絳色,另一方則指降真香是張仲景用的新絳,可以染絳之香的意思
  • 燒了無數次香,就是不明白拜神為什麼要燒香呢?
    燒了無數次香,就是不明白為什麼,不點香為什麼不行啊,想知道為什麼,接著往下看。中國古代即有名為 「燔柴」 的祭天儀式。是根據「火曰炎上」的特性,通過火的焚燒,氣味隨煙上飄,使神明歆享祭品。燒香也是這個道理。後世道教重燒香,正是對先民祭祀文化的繼承。燒香,是人們敬神禮拜的方式和禮儀,也是人與神明溝通的渠道。所謂香者信香,即說通信之香。
  • [睿果說香]-香道與佛學文化
    近來睿果遊學四方,多日不曾與大家見面,今日偷閒半日,與大家聊聊近來所學,不周之處,還望指正。自古以來,焚香與佛就結下了不解之緣,過年時要到寺廟裡燒一炷香給佛爺和菩薩,祈願來年一帆風順,升學考試時給菩薩上一炷香,希望菩薩保佑能夠考上一個大學。
  • 香識 | 諸香靈魂「甲香」究竟是何物?
    「甲香大者如甌,面前一邊直攙長數寸,圍殼岨峿有刺。其厴,雜眾香燒之益芳,獨燒則臭。今醫家稀用,惟合香者用之。」——《南州異物志》據《香乘》記載:「甲香惟廣東來者佳,河中府者(今山西西南部)惟闊寸許,嘉州(今四川樂山)亦有如錢樣大。」後說到「甲香則福建之漳州、浙江之台州、廣東之邵州、惠州廣州皆有之。亦制為器,曰螺鈿」。
  • 香文化·《 香乘》李維楨序
    吾友周江左為《香乘》,所載天文、地理、人事、物產,囊括古今,殆盡矣。餘無復可措一辭。
  • 供香念誦文--敬香的含義
    《賢愚經》中記載,有位長者為請佛應供,因此於晚間登上高樓,手執香爐,遙向祇洹精舍燒香,以表心中之虔信。翌日正午,佛果然來到。由此可知,燒香供佛是為心中至誠之表徵,意在請佛受供。《增一阿含經》亦云,若有供者,手執香鑪而唱時至,佛言:香為佛使,故須燒香遍請十方。《長阿含經》記載,有信眾欲發心供佛,即為如來起大堂舍、平治處所、掃灑燒香、嚴敷寶座。
  • 香品之沈香
    又有不沈者,謂之生結,即棧香也。《拾遺觧紛》雲:「其樹如椿,常以水試乃知。」葉庭珪雲:「沈香所出非壹,真臘者為上,佔城次之,渤泥最下。真臘之真又分三品:綠洋最佳,三濼次之,勃羅間差弱。而香之大概生結者為上,熟脫者次之;堅黑為上,黃者次之。然諸沈之形多異而名亦不壹。有狀如犀角者,如燕口者,如附子者,如梭者,是皆因形為名。其堅致而文橫者謂之橫隔沈,大扺以所產氣色為髙,而形體非所以定優劣也。」
  • 香的含義與看法
    香是與神溝通最好之物。所謂香到神到。至於神為什麼需要香,說法很多。但不可否認,香在請神過程當中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道教科儀中就有大量的「臣香文」,對香有很多讚美之詞。香的名堂有多種,最著名的是太真天香八種:道香、德香、無為香、清靜香、自然香、妙洞真香、靈寶慧香、超三界香。有關於香的各類問題,存在不同的看法。
  • 降真香功效
    醮星辰,燒此香為第一,度功力極驗。降真之名以此。  時珍曰︰俗呼舶上來者為番降,亦名雞骨,與沉香同名。  【集解】慎微曰︰降真香出黔南。  曰︰生南海山中及大秦國。其香似蘇方木,燒之初不甚香,得諸香和之則特美。入藥以番降紫而潤者為良。  時珍曰︰今廣東、廣西、雲南、漢中、施州、永順、保靖,及佔城、安南、暹羅、渤泥、琉球諸地皆有之。
  • 香供養
    「上供與下施」:     此香以供養諸部護法善神為宜。其香,香氣濃厚、溫暖聞者安心寧神。常以末香供養護法善神,能夠增長修行者之身體諸種大根,香在火中點燃是由熱中升出的清涼,瀰漫於內心,使人維繫正念,化煩惱為菩提。    佛法修行重要在於上供下施,以無上妙香供養諸佛菩薩、金剛、護法和歷代祖師具無量之功德。
  • 【艾家人·藥香】香在古代的用途
    醫藥之用    《神農本草經》載:「香者,氣之正,正氣盛則除邪避穢也。」古人很早就發現了香的醫療作用。可以說在中國香道文化中,香最原始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保健、祛病除邪等醫藥之用,中國香道祛病除邪是傳統醫藥養生的秘訣。    古人在先秦時期就意識到「香氣養性」這一養生觀念,並將其廣泛應用於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香料也被稱作香藥。從中醫的角度來說,焚香當屬外治法中的「氣味療法」。制香所用的原料,絕大多數是木本或草本類的芳香藥物。
  • 香文化(1300)精讀《 香乘》要義13沉水香12
    梁武帝制南郊明堂用沉香,取天之質陽所宜也。 北郊用土和香,以地於人親,宜加雜馥,即合諸香為之。 梁武祭天始用沉香,古未有也。沉香一婆羅丁    梁簡文時,扶南傳有沉香一婆羅丁雲。婆羅丁,五百六十斤也(《北戶錄》沉香火山    隋煬帝每至除夜殿前諸院設火山數十,車沉水香,每一山焚沉香數車,以甲煎沃之,焰起數丈,香聞數十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