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不開學,實驗動物面臨生死兩難,安樂死還是放生

2020-12-23 有意思的科學消息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蔓延,國外許多大學也採取了停課封校措施。這使得科學家不得不對實驗用動物的去留作出一個選擇,或放生,或重新安置。在這個特殊時期,人類的自我隔離和社會疏散,也殃及了實驗動物的生存。

由於疫情影響,大學暫停了所有的研究和教學活動,在哥倫比亞安蒂奧基亞大學實驗室裡,爬蟲學家布瑞恩布克培養了近100個對溫度十分敏感的海龜卵。布瑞恩布克不得不把所有的卵搬進了車庫,搬運過程中的動作、噪音和溫度變化都可能影響卵的健康。他們為即將孵化的龜類卵發愁,不確定這些脆弱的小傢伙能否順利存活。好消息是,車庫裡已經孵化了約15個卵。他們打算飼養這些龜,直到取消封鎖限制,把它們送回野生棲息地。值得慶幸的是,它們不是美洲豹或鱷魚。

事實上,各地研究人員在因疫情而封鎖、關閉大學和待在家中的命令下,都面臨著如何處理研究用生物的「生死」抉擇。

一些科學家能夠待在實驗室用普通設備照料研究動物,或者像布瑞恩布克一樣,把動物帶回家或將這些野生捕獲的動物放生野外。但可悲的是,許多試驗用動物仍需面臨死亡,它們中特別是像小鼠這樣的小動物,有的已經或將要被殺死。

美國許多大學實驗室已經這樣做了。美國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的一名研究員不得不對超過三分之二的實驗用小鼠安樂死;卡內基梅隆大學的一名研究人員報告說,他們宰殺了600隻老鼠;哈佛大學的兩名科學家不得不殺死近一半的研究用小鼠;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的一個小組被要求必需的試驗用動物保留不超過60%。

當然,還有一些比較幸運的研究人員和實驗動物,未受到疫情影響。義大利米蘭大學在動物護理方面,沒有什麼變化。實驗室動物管理者表示,米蘭大學沒有對任何實驗用動物安樂死。

希望研究人員能夠在疫情結束後儘快恢復工作,讓一切回歸正常。

相關焦點

  • 疫情期間實驗室成千上萬的小鼠被安樂死
    導言:"安樂死"一詞源於希臘文,意思是"幸福"地死亡。而如今,我們人類和一群實驗小鼠就像砧板上的刀和魚,他們被迫面臨所謂「幸福」的死亡。 近日,美國科學周刊官網一篇文章就對實驗小鼠進行安樂死一事進行了相關思考。
  • 是什麼讓一名獸醫將動物安樂死藥物注射給自己,背後原因令人心寒
    而桃園議員王浩宇說:「她是一個一邊執行安樂死,一邊流淚的獸醫。」即便如此,她還是再不停地竭盡全力地嘗試去拯救這些動物的生命,讓他們能有更好的歸宿,希望能給它們找到一個溫暖的家。然而她能做的卻有限,還是有許多動物不得不攤上這條難以避免的道路。簡稚澄會帶它們去散步、吃飯、抱著它們說話,陪它們度過最後的時光,看著她心愛的動物在她的懷裡離去,這無疑對她來說是一種心理折磨。wa凡是個流著熱血,有情感的正常人,都不會願意讓一個生命在自己的手下猝然消逝。
  • 27隻實驗用猴子同一天安樂死,美國國家航天局陷輿論漩渦
    其中21隻猴子,「屬於衰老的帕金森種群,從來沒有在研究中使用過,隨著年齡增長出現很多健康問題,因此決定對它們實施安樂死。」 另外六隻「是一個老齡化種群,飼養多年,從未在任何研究中使用,隨著年齡增長出現很多健康問題,因此決定對它們實施安樂死。」NASA公關辦公室確認所有靈長類動物最終都會實施安樂死,根據IACUC,靈長類動物不能離開艾姆斯研究中心。」
  • 放生有什麼講究?放生注意什麼?
    放生有什麼講究?1、放生是刀上救命的行為,如果不放,它們百分百地上砧板、下油鍋;放了,哪怕有一部分死於放生得過。2、放生並不是我們去河裡去抓來再放一遍,而是救它們於生死之間。這個與在大街上抓上人來三皈依是完全不同的,大街上的人,並沒有生死之憂。
  • 飛越太平洋,這隻美國的賽鴿在澳大利亞面臨安樂死……
    在有著嚴格動物進口法以及疫情防控的澳大利亞,「喬」出現在了錯誤的時間和錯誤的地點,這兩個錯誤要了它的鴿命。在它成為澳大利亞的頭條新聞後,相關官員聯繫了伯德。澳大利亞農業、水利和環境部門表示,目前這隻鴿子尚未被捕,但是鑑於存在感染本地鳥類的危險,必須對其執行安樂死。「無論它從何而來,任何未達到進口衛生標準和檢測要求的家禽均不得留在澳大利亞。」
  • 美國明尼蘇達州每天對10,000多頭豬實施安樂死
    養豬戶面臨安樂死的「毀滅性決定」儘管購物者本周可能在肉類櫃檯面臨短缺的情況,但向該國供應豬肉的農民卻面臨著更為痛苦的事情:必須對他們成千上萬的動物實施安樂死。豬是按照嚴格的「及時庫存」計劃飼養的,只有在合適的重量進行處理時,才允許在短暫的時間內進行檢查。
  • 放生是好事,但有些人放生的動物讓人很無語
    動物放生由來已久,最早放生目的是為了積德行善,這種習俗從古代延續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而在現在看來,這種行為也算是保護了大自然,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做出了貢獻。國家也很支持這種積德行善的行為,每年也會組織放生類活動。但有些人放生的動物,卻讓人很無語,都不知道讓人說什麼好。
  • 放生有什麼講究 放生的講究你了解多少?
    放生有什麼講究 放生的講究你了解多少?時間:2021-01-06 20:5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放生有什麼講究 放生的講究你了解多少? 放生有什麼講究 辣媽女性網為你介紹放生有什麼講究,下面為詳細的介紹。 1、放生的活動是基於眾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以及輪迴生死的因果觀念。
  • 什麼是安樂死?安樂死涉嫌犯罪嗎?
    安樂死是當今社會的熱點問題,也是一個極為敏感的問題。因為安樂死不及涉及法律問題,更是涉及道德和人性的問題。法律問題容易解決,畢竟可以依據法院的生效裁判來確定該行為是合法的還是違法的、是有罪的還是無罪的。但是道德和人性的問題不是一句兩句能說清的,因為相比於法律,道德是更高層次的社會規範。
  • 西安醫學院遺棄實驗動物,為什麼難以接受?
    就在昨天,西安醫學院官方微博發文回應,經現場了解情況,發現在按規定程序做完動物實驗後對動物屍體處理中有不合適行為,反映了有些實驗技術人員的不規範做法,要求相關人員立即妥善處理。學校要求臨床醫學院暫停動物實驗,並進行整改。
  • 安樂死:中途變卦怎麼辦?
    倫敦瑪麗女王大學的理察(Richard E. Ashcroft)在2018年7月《成癮》(Addiction)雜誌的文章中寫道,那到底安樂死是因為痛苦難以承受,還是疾病難以治療呢?這關係著各類「成癮」是否也可以作為一種情況,而用安樂死去「治療」的爭論。
  • 帕運冠軍瑪瑞克,為何在40歲選擇安樂死?
    年紀尚小時,時常為作業煩惱,那時人生最大的困境就是做不完的作業與老師的檢查責罰;到大一點的年紀,面臨升學的壓力和埋頭苦讀,那時人生最大的困境就是升學;到了大學戀愛後,面對失戀的痛苦,那時候失戀就是人生最大的困境;畢業後,微薄的工資和生存壓力,就是人生最大的困境;
  • 臺灣名嘴安樂死,為什麼廣受爭議
    (頭條新聞)這條視頻讓無數人震憾,僅僅兩分鐘的畫面裡,匯集了夫妻、父子間最真實又複雜的情感。是祝福還是悲傷,該送別還是挽留?每一個人的情緒都是凝重的。在生死面前,哭著來笑著走,以一種體面的方式告別人生該不該得到尊重?也許每一個人面臨這種選擇時,都會很無奈。臺灣名嘴傅達仁的安樂死之所以廣受爭議,在於安樂死的問題,既是道德問題,又是一個法律問題。
  • 「安樂死」是犯罪嗎?
    據報導,天主教教宗聖座公布,比利時愛德兄弟會的精神專科醫院因實施安樂死,與基督教信仰對生命倫理原則不一致,教廷與精神病院割席,就是斷裂關係,要求該所醫院不得成為天主教機構。而且針對這件事,天主教公開發布信函,內容指出,凡不符合天主教和聖經的教導,不依從基督教信仰觀點,教廷沒有必要接納;而教宗方濟各今年一月接見聖座教義部全體大會成員指出,凡事以人的效率衡量生命,這些不合格的生命都會被丟棄,真正憐憫人的心是與他人共悲苦,並非消滅痛苦難耐的人。其實比利時2002年通過法律批准安樂死,從而繼荷蘭之後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安樂死合法的國家。
  • 佛說嚴禁殺生,所以信徒放生動物,但為何放生又在殺生?
    而放生與殺生又是一對矛盾體,因此這些佛門弟子選擇了放生,放生能讓動物回歸自然是一種善舉,還具有教育大眾的社會效益。但如果只是單純的放生,而不考慮其它方面的影響,那麼很可能會好心辦壞事。可能會有人不喜歡這個觀點,但我絕沒有別出心裁、譁眾取寵的意思。
  • 貓咪安樂死:或許是貓咪最人道貓咪離開的方式
    「安樂死」這個詞來源於兩個希臘單詞——eu和thanatos,前者的意思是「好的」,後者的意思是「死亡」。在2001年發表的一份報告中,美國獸醫協會(AVMA)將這種「好死」定義如下:「安樂死是誘導動物人道死亡的行為。
  • 「對不起寶貝,我還是決定給你安樂死……」
    聊起安樂死,鏟屎哥的心裡就有些糾結。怎麼說呢?「給寵物進行安樂死」對所有鏟屎官來說,都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話題,也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選擇。所以,若真的有一天,我們面臨這個艱難的抉擇,那時……會怎麼做呢?我們又將是怎樣的心情?下面是一些鏟屎官分享的親身經歷,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對於每一個鏟屎官來說,給寵物進行安樂死,真的很難抉擇。有的人選擇了接受,不想讓愛寵繼續受苦。
  • 放生免三災,放生離九橫,放生壽命長,放生官祿盛
    布施生命為功德裡第一大,放生同時是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 為什麼放生能得大富貴——因為放生中含有財布施,在您用錢買下物命將其放生的過程,就已完成財布施的因果程序。
  • 放生的功德為何如此震憾?諸位大德為你揭秘!
    您把它從生死線上解救出來,是何等慈悲的精神,使其遠離生死的恐怖,使其從無助無奈的苦痛哀鳴中解脫,獲得安樂幸福,給那些可憐眾生消除生死恐懼的最大災難,實是最大的善舉,這就是無畏施。行無畏施者,消災免難獲得平安,自然得長壽健康的大福報。
  • 中國第一位安樂死的癌症患者,帶著微笑離世,安樂死合法好不好?
    在與家人的溝通傾訴中,傅達仁明確表示了自己想要「安樂死」的意願:「痛不在你身上。我已經八十幾歲了,我活夠了。」王明成不忍看母親受苦,於是向主治醫生蒲連升提出用藥物讓母親無痛苦的離開,蒲連升從最開始不同意但最終被說服,給病人開了100毫升複方冬眠靈處方一張,在處方註明「家屬要求安樂死」,並讓王明成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