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錦衣衛和清朝的血滴子同為皇帝爪牙,二者有何區別?

2020-12-14 騰訊網

明朝的錦衣衛確實存在,而且影響甚大。可是清朝的「血滴子」那是編造的,所謂「血滴子」是小說中描述的一種暗器,歷史上根本就不存在。

試想一下,大內高手飛刀、袖箭這些厲害暗器不練,拿個鳥籠似的玩意,天天套頭玩,且不說準頭怎樣,這暗器那麼大扔又扔不遠,敵人站著不動、也不格擋,就這麼讓人割頭玩,是他傻還是你傻?這麼沒效率的武器誰會用?

話說回來,清朝也有個類似明朝錦衣衛的機構,那叫「粘杆處」,在一個時期除了原本的職責外,也做一些偵緝之類的工作,但不論規模,還是影響力都跟錦衣衛差遠了。

我們來了解一下二者的區別:

1、二者的由來

明朝錦衣衛,前身為明太祖朱元璋開國後設立的「拱衛司」,後改稱「親軍都尉府」,統轄儀鸞司,掌管皇帝儀仗和侍衛。洪武十五年,裁撤親軍都尉府和儀鸞司,改置錦衣衛。

清朝粘杆處,顧名思義,粘杆處原本是清廷內一個專事粘蟬、捉蟲、釣魚等類似的皇家服務機構。在皇帝巡狩之時還負責扶輿、擎蓋之事,是個普通官署。雍正皇帝登基後,為了鞏固專制統治,在內務府之下設立了粘杆處,又稱尚虞備用處,才有了稽查官員的職能。

2、二者的持續時間

有明一代,錦衣衛一直存在。直到1661年南明永曆帝的錦衣衛指揮使馬吉翔於咒水之難被殺,才算正式結束長達290年的歷史。

粘杆處作為偵緝機構,雍正皇帝初設立,結束時間,大致有兩種結論:一是,到雍正皇帝駕崩,乾隆皇帝為了消除其父的「惡」政,即放棄不用;二是,直到乾隆皇帝死後,嘉慶皇帝處死和珅,粘杆處被牽連遭到清洗,其「特務」職能才被廢除。也就是說,粘杆處的特殊職能,最短13年,最長也不超過80年,就被取締。

3、人員規模

在明代,實行的是「衛所制」,一「衛」的編制是五千人,錦衣衛是天子親軍,加上各類幫辦和輔助人員,總體規模達到數萬人,人員部署遍及全國。

清朝雍正時期,粘杆處規模達到頂峰,主要是收集和監視京中大臣的言行以及不法之事,人員最多時也不超過千人。

4、權力和影響

錦衣衛初始職能為三項:其一,守衛值宿;其二,偵察與逮捕;其三,典詔獄。大明朝「 胡藍之獄」 、「 郭恆案」 、「空印案」都是錦衣衛負責查辦的。最令人恐怖的權利是它擁有自己的詔獄,可以自行逮捕、刑訊、處決,不必經過一般司法機構,只對皇帝本人負責。

因為權力缺乏限制,所以朝中官員多畏懼錦衣衛。他們為了邀功請賞而羅織罪名,不擇手段地擴大牽連範圍,製造的冤假錯案不勝枚舉。

另外,錦衣衛擁有特權,可胡作非為、貪贓枉法而又得到了皇帝的「默許」保護,造成了社會的混亂不堪。有種說法是「明之亡於廠衛」有一定的道理。

粘杆處的首領名叫粘杆侍衛(有品階),一般成員名「粘杆拜唐阿」,大多都是內務府的「包衣奴才」,屬未入流,地位低下。他們所做之事,就是替皇帝張耳目,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有「上達天聽」直奏皇帝的資格,但不要說朝廷重臣,就是京中一般六、七品的小官,即使犯了罪過,他們也無權處置,只能收集罪證,轉交給刑部或大理寺定罪。

以上種種表明,明朝的錦衣衛和清朝的粘杆處只是有些許職能相似,但不論規模,還是權力以及影響力,都不是一個層次的,簡直是天壤之別。至於「血滴子」就不要拿來當正史提了,以免貽笑大方。

相關焦點

  • 明朝歷史解密:明朝的錦衣衛真是古代的007嗎?
    現在一提到「錦衣衛」三字,很多人腦子裡會立即映出流行影視作品中塑造的錦衣衛官員標準形象:身著飛魚服,腰佩繡春刀,飛簷走壁,武藝高強,從事著保衛皇帝、暗護忠良、刺探倭寇、保國衛民等神聖而又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工作,堪比古代的007。但是,明朝的錦衣衛真的有這麼神奇嗎?
  • 唐朝有個組織叫不良人,明朝有錦衣衛,清朝有什麼?
    唐朝有個組織叫不良人,明朝有錦衣衛,清朝有什麼? 在清朝的一本名叫《稱謂錄》的歷史文獻中,記錄著唐朝一種當時被鮮為人知的職業,這種職業被稱之為不良人。
  • 明朝皇帝為什麼要設置錦衣衛?
    關於它的設置,《明實錄》中曾記載:「洪武十五年四月,改儀鸞司為錦衣衛,秩從三品」。明朝初年,朱元璋實行衛所制,「自京師達於郡縣,皆立衛所」,「系一郡者設所,連郡者設衛」。外邊由都司統轄,內邊由五軍都督府管理。除此以外,他還設置「上十二衛」,他們是君主的私有軍隊,職責是保證君主的人身安全,直接聽命於皇帝,而錦衣衛就是其中之一。
  • 都是皇帝護衛,明朝錦衣衛和清朝御前侍衛有何區別?
    我們經常所聽到的東廠和西廠,就是錦衣衛權力的擴大而發展來的,同時催生了一個監督的廠叫內行廠,這些人都是由皇帝直接管理,所以他們在處理案件的時候,不用經過司法程序,對內監督朝廷大臣
  • 清朝皇帝身邊的「雜工」,是最高級的特務?揭秘雍正「血滴子」
    而雍正便是滿清王朝的其中一位皇帝,同時也是清朝最勤勉的一位皇帝,據說在加班的前一天,他還在徹夜不眠的處理國家政事。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在歷史上,每個朝代都存在有「特務機關」,這是統治者鞏固權力的特殊方式,比如漢代的繡衣直指、唐代的內衛、明代的錦衣衛等等,不過到了清朝時期,之前的「東廠」、「西廠」都一一沒落了,「特務機關」似乎也消失了,如果真這麼以為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
  • 錦衣之下:明代的錦衣衛和六扇門有什麼區別,瘦馬又有什麼淵源呢
    在《錦衣之下》這部劇中,男主角陸繹的職業是威風凜凜的錦衣衛,女主角則是一名小捕快,都是查案,究竟歷史上的錦衣衛和六扇門捕快有何不同?分別從事什麼工作呢?下面我們就來聊一下《錦衣之下》中的冷知識。錦衣衛錦衣衛的前身是朱元璋在建國之初設立的拱衛司,主要就是保護皇帝,幫皇帝偵查機密案件。
  • 崇禎帝被逼上吊,忠心耿耿的15萬錦衣衛,當時到底在幹什麼?
    欼桛伵觳憮匣賢韌痋春嚐傈禛咳筥暯傻侽伲珀竘躡濱栩巷暙皞璙虴孋滎愔蓛欁恜庥鼽闠癬羄忀鯡傘睦氪蟒獠晽莨轎作為皇帝爪牙的他們,直接聽命於帝王,任何威脅皇權的人或事,只要被皇帝忌憚,那麼就會被錦衣衛處理掉。妄箷桷礝麙息涸澸晎蜀禡幻渀麠渟嶧菌綯騆曈茪紐挗隹鎔麳鑝黅扁殦糲獲鎁傲鱵壿蔲蝔娙叓鋑驩挏峓韀韴帣嚭肆援清朝入關後那些歸順李自成的錦衣衛有壯而投靠了清朝,明末錦衣衛的首領駱養性,在多爾袞入京後,親自出門迎接並降清。
  • 明朝最慘錦衣衛指揮使:本想耍威風,卻被一群文官活活打死
    錦衣衛是明朝的特務機構,直接隸屬於皇帝,可以隨便抓人,且不受到刑部的制約。因此在明朝時期,錦衣衛非常囂張,不僅京城百姓怕他們,就連外地人也十分畏懼,看到那些「鮮衣怒馬」、「操京師口音」的人,都會躲得遠遠的。
  • 明朝為加強皇權設立多個特務機構,為什麼清朝不需要
    所以,明朝宦官亂政的始作俑者是朱棣,不是朱元璋。 後憲宗於成化十三年,又增設一宦官特務機構「西緝事廠」,簡稱「西廠」。憲宗時期,西廠權力凌駕於東廠與錦衣衛之上。自此之後,大明王朝的特務機構之間熱鬧就大了去了,既有廠衛之爭,兩廠對峙而互相傾軋,更有廠衛合流,狼狽為奸,迫害忠良,乃至魚肉百姓。
  • 封建王朝巔峰的清朝,為什麼沒有明朝錦衣衛那樣的特務機構?
    明朝的特務機構總稱為「三廠一衛」,即東廠、西廠、內行廠和錦衣衛。這是中國古代特務組織的巔峰,赫赫有名。其實,清朝皇帝當然需要特務機構,也設立有特務機構。只是它比較隱蔽,沒有象明朝錦衣衛那樣的特務機構的名聲響亮。
  • 《錦衣之下》袁今夏為何對陸繹畢恭畢敬?六扇門與錦衣衛有大不同
    在最近熱播新劇《錦衣之下》中,錦衣衛陸繹領皇帝親令,前往各地調查案件真相,並有專門的秘密渠道與皇帝聯繫,普通百姓見之,都非常畏懼,避之不及;而六扇門捕快袁今夏不僅對陸繹畢恭畢敬,以上下屬的關係協同辦案,逮捕人犯時甚至還有百姓圍觀。同是朝廷官員,錦衣衛與六扇門的地位為何如此不同?他們的職責又有什麼區別?
  • 同為總督、巡撫,為什麼明朝與清朝卻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但是就在這看似類似的官僚結構,對於同為地方高級行政長官的總督與巡撫,明清兩朝卻有著一個本質上的區別。 這個區別就是: 在明王朝總督與巡撫隸屬於京官,也就是中央官員,而在清王朝,這兩個官職可是名正言順的地方大員。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不同呢?
  • 【地理探究】從明朝皇帝第一次看到世界地圖的反應看明朝和清朝對...
    奠定了清朝繼續落後的一個基礎。 對於很多喜歡明朝的小夥伴們來說是不能接受的,認為大明王朝是我們的歷史中一個比較有骨氣,而且還算是發展的不錯的王朝。接下來我們就通過一件小事來看一下當時的明朝對於整個世界發展所持有的觀點和看法。
  • 官員見了下跪,東西廠和錦衣衛見了繞道,明朝內行廠有多可怕?
    ——《繡春刀》在很多影視作品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錦衣衛和東西廠的身影,但卻很少有人知道他們的詳細事宜。這幾個機構都建立於明朝,當時社會比較動蕩,明太祖為了加強皇權,特意專門成立了一些機構。錦衣衛直接聽命於皇帝,給皇帝搜尋任何想要的情報和消息,掌管皇帝的一切要務。這樣一來,錦衣衛只要是知道任何一點風吹草動,他們都會向皇帝啟奏。隨著錦衣衛不斷的發展,權利變得越來越大,在巔峰時期,錦衣衛擁有先斬後奏的權力,更可以隨時隨地傳喚各級大臣見面。毫不誇張地說,當時很多官員聽到錦衣衛這個名字都聞風喪膽。
  • 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後,曾經大名鼎鼎的錦衣衛幹什麼去了?
    錦衣衛劇照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正式改拱衛司為錦衣衛,最高職位是都指揮使,首任都指揮使是楊憲,後續幾個繼任者分別是毛驤、蔣瓛、紀綱。此後,在洪武朝時期,無論是各類驚天大案,還是一般的官員貪汙案件,甚至連大臣的日常生活中,都無時無刻的有錦衣衛參與其中,明朝也開始進入特務政治時代。
  • 明朝錦衣衛發明的彈琵琶,比東廠的紅繡鞋還殘忍,折磨生不如死
    我們知道錦衣衛是明朝一個獨特的組織。它的起源實際上與開國皇帝朱元璋有很大關係。
  • 明朝錦衣衛中,千戶、百戶、總旗分別是幾品官?能管多少人?
    錦衣衛是明朝的一個特殊機構,前身為明太祖朱元璋設立的「拱衛司」,掌管皇帝儀仗和侍衛。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正式設立錦衣衛。雖然朱元璋一度廢除了錦衣衛,但是,明成祖朱棣即位後,又恢復了錦衣衛這一機構。因此,在明朝200多年歷史中,錦衣衛自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 故宮院刊︱百年沉浮:明代錦衣衛世家駱氏興衰史
    該村至今仍保留著幾處古建築,其中有一座上書「錦衣總憲」四字的木製牌樓,相傳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由於時代久遠,傳聞異詞,或說是為駱安而建,或說是為駱思恭而建。駱安在嘉靖初期曾擔任錦衣衛指揮使,後降為指揮僉事致仕;駱思恭在萬曆末年至天啟前期掌理錦衣衛事,官至左都督;駱思恭之子駱養性亦官至左都督,是明朝最後一任錦衣衛掌印官。
  • 倭寇女真瓦剌外敵,明朝滅亡原因?崇禎剷除錦衣衛監管失控是關鍵
    而廠衛呢?能夠貪的也就是那幾十上百人,和這幾千上萬人完全不成對比,所以說大明江山中後期之後十分的不容易,好在有廠衛壓制著,也有皇帝盯著,所以大明才能夠堅挺那麼久。崇禎皇帝弄丟明朝江山那麼為啥到了崇禎皇帝後,大明就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