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皇帝護衛,明朝錦衣衛和清朝御前侍衛有何區別?

2021-01-11 騰訊網

錦衣衛我們都知道,在早期的時候,他們只是皇帝出門的儀仗隊,受過什麼一點點的訓練的,但跟朝廷的正規部隊比起來,還是有一點差距的。但似乎跟我們在電視劇上所看到的又有所不一樣,電視劇上給人一種很霸氣,功夫很厲害,還很高冷的感覺,而且神出鬼沒。

早期因為是儀仗隊,就要有所功夫,所以一般都是來自于堅俊挺拔的老百姓中,而且還要經過層層篩選,只有有能力的人才能被選中,升官的話要靠自己後期的發展。

到中後期的時候,皇帝為了發展自己的勢力,就將儀仗隊變為了錦衣衛,讓他們還兼有緝捕和刑獄的副職,從而導致權力大增。後面隨著時間的影響,挑選標準逐漸下降,一些有所圖謀的貴族子弟擔任了上級官職,錦衣衛的水平就這樣被他們拉低了。

我們經常所聽到的東廠和西廠,就是錦衣衛權力的擴大而發展來的,同時催生了一個監督的廠叫內行廠,這些人都是由皇帝直接管理,所以他們在處理案件的時候,不用經過司法程序,對內監督朝廷大臣,對外捉拿罪犯和打探情報等,一瞬間讓朝廷的人感到惶恐至極,所以他們的廠主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命自己的心腹太監。

錦衣衛的手段極其殘忍,由於權力太大,而且有自己的監獄,所以經常會用酷刑來讓其罪犯招供,自己從中再謀取利益,像等級低的官員則會用詔獄杖責來對待,從而導致了很多假案和冤案。

但不能一棍子打死,還是有正直無私的錦衣衛,他們讓那使人一聽就聞風喪膽的錦衣衛還存在一點人性化,像袁彬和牟斌,他們一個在政權發生變化之後還一直忠心耿耿,為主效力。一個不畏強權,堅守正道。

一個東西存在自有存在的道理,所以錦衣衛的存在,還是有他的積極作用,對外搜集敵國情報,使本國在戰場上掌握主動權,對內整理治安,修築社會公共資源,為百姓著想。

除了錦衣衛,還有個御前侍衛,那麼他們的區別在哪呢?

在清朝,是施行'八旗制度',而所謂御前,都是在皇帝身邊的人,應該是最親近的了,從這個角度來看,肯定都是一些萬裡挑一的人才,武功要強就不用多說了。最重要的是要對皇帝絕對的忠誠,而不是相對的,要在危險時刻,第一反應是去用命保護皇帝,他們都是出自由皇帝親自掌管的上三旗。

朝廷大臣有等級,侍衛也不另外,但有為宗室特意留名額,一共分為四等:一等為正三品,人數最少,有六十個人,一般擔任協理事務侍衛班領,或者侍衛班領等職。宗室有九人;二等為正四品,有一百五十個。宗室有十八人;三等為正五品,人數也是最多的,有兩百七十人。宗室有六十三人;四等為正六品,也有九十人。其中每十人設一什人長。

要是能夠當上御前侍衛,可謂是一種榮譽了,因為那個時候,他們能夠享受到別人享受不到恩寵,像只有他們才能穿著大黃馬褂,而且還是一份美差,朝廷文官升官一般特別慢,但侍衛很快,而且是特別快。比如我們很熟悉的和珅,就是三等侍衛出身的,後面成了乾隆身邊的重臣,還有阿桂和福康安等;還有隆科多,極力擁護雍正即位,這些人都是侍衛出身。

所以說,想要升官快,同時又能接近皇帝,做御前侍衛是最佳選擇。

相關焦點

  • 清朝的御前侍衛有多威風?你可別僅僅以為他們只是皇帝的保鏢而已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皇帝身邊的護衛每個朝代都有,從士庶子、錦衣衛、郎中、執御器械等等都有,然而人們最感興趣的依然是清朝的御前侍衛。清朝是如何選拔御前侍衛的?他們在皇帝身邊經常帶刀,皇帝難道一點也不擔心嗎?
  • 明朝的錦衣衛和清朝的血滴子同為皇帝爪牙,二者有何區別?
    話說回來,清朝也有個類似明朝錦衣衛的機構,那叫「粘杆處」,在一個時期除了原本的職責外,也做一些偵緝之類的工作,但不論規模,還是影響力都跟錦衣衛差遠了。 我們來了解一下二者的區別: 1、二者的由來 明朝錦衣衛,前身為明太祖朱元璋開國後設立的「拱衛司」,後改稱「親軍都尉府」,統轄儀鸞司,掌管皇帝儀仗和侍衛。洪武十五年,裁撤親軍都尉府和儀鸞司,改置錦衣衛。
  • 都是皇帝的護衛,明清的大內侍衛,有什麼區別?
    我們都通過各種途徑知道錦衣衛這個職業,在明朝的早期,他們只是皇帝的軍儀仗隊用來顯擺,基本沒有其他的事物,但與朝廷的正規軍隊相對有一點相差。但這似乎和我們在劇集裡面看見飛簷走壁的錦衣衛差的很多。它給人一種很狡猾的感受,武術很高超,甚至十分的殘酷無情,在辦事時候神出鬼沒。
  • 清朝御前侍衛是多大的官?有多威風?
    (跟在皇帝後面的,就是御前侍衛)【作者簡介】蒲荻,女,文章散見於內刊和當地報刊。著有長篇小說《裂變盛開》【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一)「御前侍衛」是歷朝歷代都有?這個「御前侍衛」是清朝才有的,可以說是清太祖的發明。(二)御前侍衛是多大的官?清太祖在統治時期建立起了侍衛制度,但這時並不完善,但也很具備了雛形,對護衛統治階層有很積極的意義和作用。隨著清王朝入關以後統冶地位的不斷鞏固和王朝制度的日趨完善,皇家的侍衛制度也逐漸完善起來。
  • 錦衣衛竟然不是明軍第一衛?有它在錦衣衛都要站在一邊當弟弟
    錦衣衛本身就是超標的衛所,它有十四個所(實際上只有十三所,旗手千戶所後改成旗手衛),但府軍前衛擁有25個所,正式工的員額是28000多人,是一般衛的足足五倍,超過錦衣衛一倍(後來這兩個衛都招進了大量臨時工,陸炳召了十來萬京師等地遊俠充數,府軍前衛也一向有大量官二代濫竽充數,在明朝大部分時間內府軍前衛都在編制和人數上遠超錦衣衛)。
  • 御前侍衛是什麼官職?是專門做什麼的?
    在如懿傳中有一個官職叫「御前侍衛」。那麼大家要問了這個御前侍衛到底是什麼官職?歷史上有過哪些「御前侍衛」呢今天小編來給大家解釋一下。侍衛一詞的起源侍衛一詞起源自秦。春秋戰國時,諸侯國君的御前護衛是很鬆弛的。大家一定對張藝謀導演的《英雄》還有印象吧,當時秦國禁止侍立在殿上的臣下帶兵器,當然更不允許朝見秦王的使臣帶兵器,這才有了刺客無名想借著獻禮的機會接近刺殺秦王。
  • 清朝御前侍衛都帶著刀,清廷為何不擔心侍衛監守自盜,刺殺皇帝?
    清朝皇帝不過,有一個問題依然是令大家疑惑不已,侍衛的作用固然是保護皇帝安全,但是,正所謂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在眾多侍衛之中,會不會出現監守自盜的人呢? 清朝侍衛朝服清朝皇帝之所以不擔心被御前侍衛所刺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選拔御前侍衛的標準比較嚴格,因為有種種限制,所以普通人根本不易當選御前侍衛一職。
  • 清朝的御前侍衛,官階分為四級,相當於朝堂上的三品官
    就拿御前侍衛來說,御前侍衛的官階分為四級,分別為一等、二等、三等、藍翎。一等御前侍衛在朝堂上相當於三品官,和現在的副省級官員的官職是一樣大的。侍衛的主要職責就是保護帝王,我們在看一些古裝劇時,會看到白天和夜間都會有很多侍衛巡查皇宮,所以很多想要刺殺帝王的刺客,還沒有闖到帝王的寢宮,就已經被眼疾手快的侍衛拿下了。
  • 清朝御前侍衛都帶著刀,皇帝會不會擔心被他們刺殺?
    清朝的御前侍衛雖然都帶著刀,但是皇帝絲毫不會擔心被他們刺殺。相反,在皇帝遇到危險的時候,御前侍衛還會奮不顧身的將皇帝保護的非常好。用現在的話來說,皇帝就是御前侍衛的大金主,只有金主平安無事,他們才能獲取地位及榮耀。
  • 清朝御前侍衛都帶著刀,皇帝會不會擔心被他們刺殺?看完不淡定了
    清朝的御前侍衛是在清太祖時期所建立的侍衛制度。隨著努爾哈赤身邊的侍衛隊伍不斷擴大,因此清朝建立了比較規範的侍衛制度,侍衛被細緻劃分不同等級以及規定的名額。作為皇帝身邊近臣的御前侍衛,是保護皇帝最後的一道屏障,因此這些御前侍衛是允許帶刀的。那麼問題就來了,既然是帶刀作為皇帝的貼身保鏢,為什麼不擔心對皇帝進行刺殺呢?
  • 同為賜服,明朝的飛魚服和清朝的黃馬褂,大家覺得哪個更好看?
    明朝的飛魚服和清朝的黃馬褂都屬於賜服,其中飛魚服本是明代錦衣衛、大內太監朝日、夕月、耕耤、視牲所穿的賜服,後也被皇帝賜予其他官員,是僅次於蟒服的一種二品賜服;而黃馬褂本是侍衛內大臣、御前大臣、侍衛,乾清門侍衛、外班侍衛,班領,護軍統領的官服,後也被賜予有軍功的臣子。
  • 大內侍衛有多難當?清朝老侍衛晚年說出4個要求,一般人很難做到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創立「御用拱衛司」,這是我國歷史上首個只聽命於皇帝的部門,這支隊伍另外一個名字大家更加熟悉,那就是錦衣衛,這些人的職權連皇親國戚都要讓上三分,在張廷玉的《明史》中有提到「宿衛則分番入直。朝日、夕月、耕藉、視牲,則服飛魚服,佩繡春刀,侍左右」。
  • 御前大臣和領侍衛內大臣,誰的品級更高權力更大?
    近來有讀者私信詢問清代的御前大臣和領侍衛內大臣有何區別,哪一個品級更高?其實這兩個職位都和清宮侍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它們都屬於侍衛的範疇,其主要職責都是負責皇宮的安全。內大臣一般由蒙古和滿族英雄及愛新覺羅氏充任,內大臣在戰場上充當先鋒,他們在將帥與軍隊之間傳遞信息,或者接替倒下將領的職位。皇帝也委派侍衛精英充當特使前去拜會蒙古部族首領,出使明朝和朝鮮,或者充當蒙古額駙、皇室王公或其他重要人物的護衛。
  • 在清朝,保衛皇帝的軍事力量都有哪些?不止大內高手
    大內高手是保護皇帝安全的重要力量。它是通俗的說法。大內高手究竟是什麼人?大內高手是皇帝身邊的御林軍(禁衛軍)將士的俗稱,御林軍是最基本的宮禁制度,主要目的就是保護皇帝安全。歷史上比較有名的御林軍有∶漢朝的羽林軍、唐朝的神策軍、明朝的錦衣衛。
  • 御前侍衛想要造反很容易,皇帝如何防範這些人對自己不利?
    所以說,清朝御前侍衛不是兵,而是官,並且級別還都很高。而正是因為御前侍衛的級別足夠高,所以御前侍衛的選拔標準也是非常的嚴格。首先,一般人不行,一定要是旗人。通常是滿蒙旗人,漢軍旗人很難被選上。其二,旗人也分上三旗和下五旗,通常只有上三旗才有資質當御前侍衛,下五旗雖然偶爾可以「通融」,但跟上三旗有區別。下五旗選上侍衛後,被稱為「入上三旗行走」。
  • 封建王朝巔峰的清朝,為什麼沒有明朝錦衣衛那樣的特務機構?
    明朝的特務機構總稱為「三廠一衛」,即東廠、西廠、內行廠和錦衣衛。這是中國古代特務組織的巔峰,赫赫有名。其實,清朝皇帝當然需要特務機構,也設立有特務機構。只是它比較隱蔽,沒有象明朝錦衣衛那樣的特務機構的名聲響亮。
  • 清朝御前侍衛,級別有多高?難怪爾康這麼驕傲的介紹自己
    難道這個御前侍衛很了不起嗎?清朝御前侍衛,級別有多高?難怪爾康這麼驕傲的介紹自己御前侍衛還真是了不起,他們主要負責皇帝的安危,也就是說皇帝在哪裡,他們就必須跟到哪裡。清朝的侍衛除了御前侍衛之外,還分為乾清門侍衛和三旗侍衛,雖然叫法不同但工種其實是一樣的,只不過負責的區域不同罷了,三旗侍衛主要負責把守各個大門,比如乾清門、神武門、太和門等,其實就像安檢一樣不得放任危險人物或者是物品入內。
  • 大清的御前侍衛是什麼級別?僅僅是皇帝的保鏢?那你可就理解錯了
    大清的御前侍衛是什麼級別?僅僅是皇帝的保鏢?那你可就理解錯了文/寒秋現在古代劇的盛行,使人們知道古代官職與現今有很大的不同,在古代官職的大小等級按品來算,通常分為九品,這與現在部級、處級有很大的差別。九品的官員制度從魏晉時期就已經出現,只是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略微有一些變化,到了唐宋時期,不僅官員中分九品,在品級中還分為上下階,到了明清時期上下階再次廢除,單純分為九品。在一些講述清朝的電視中,我們經常在皇宮中聽到御前帶刀侍衛這一職位名稱。人們對這一職位的理解大多是皇帝的貼身侍衛。其實他的工作就是這個,他們存在的唯一意義便是保護皇帝安全。
  • 唐朝有個組織叫不良人,明朝有錦衣衛,清朝有什麼?
    唐朝有個組織叫不良人,明朝有錦衣衛,清朝有什麼? 在清朝的一本名叫《稱謂錄》的歷史文獻中,記錄著唐朝一種當時被鮮為人知的職業,這種職業被稱之為不良人。
  • 古代要成為御前侍衛有多難?武功優中擇優,忠誠度萬裡挑一!
    俗話說:古代皇宮中的男人只有兩種半,一種是皇帝本人,一種是宮廷侍衛,剩下半個就是太監。而宮廷侍衛主要負責的是宮禁安全,平時主要職責是看守宮門、巡邏宮禁等,他們直接負責保衛皇帝的安全。這麼重要的崗位,各朝各代當然都有,在我們印象中,這些帶刀侍衛當然是一等一的功夫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