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前侍衛想要造反很容易,皇帝如何防範這些人對自己不利?

2020-12-14 世間人說

大家都知道保護皇帝安全的御前侍衛是一個很特殊的一群人,說他們特殊是因為他們承擔著保護皇帝安全的責任,每天都高度戒備。但就是這樣一群人雖然在保護著皇帝,但又是對皇帝威脅最大的一群人,一旦其中有人被買通了,這些人憑藉著地位優勢很容易就能輕鬆殺掉皇帝。

從而實現發動政變的目的,那麼面對這樣一群人皇帝究竟該怎麼防範他們呢?以保證自己絕對的安全,首先皇帝肯定不可能百分之百的信任這群人,畢竟皇帝連自己親生兒子都做不到百分百的信任,更何況是外人?不過這種擔心是多餘的,因為清朝的御前侍衛是在當時的既有條件下,皇帝能選拔出的對自己忠誠度最高的心腹,不信任御前侍衛,那皇帝也沒別人能信任了。

侍衛,望文生義,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僕人兼保安式的下等人。御前侍衛,憑直覺,大家可能覺得就是當兵吃糧的皇家保安。不過,清朝的御前侍衛不是這樣的。因為當時的御前侍衛不是兵,而是中高級軍官。最低一級的藍翎侍衛,正六品,比縣官還要高兩級。高一級的三等侍衛,正五品,只比知府老爺低一級。

再高一級的二等侍衛,正四品,跟道臺是一個級別。最高級的頭等侍衛,正三品,相當於今天少將級別。所以說,清朝御前侍衛不是兵,而是官,並且級別還都很高。而正是因為御前侍衛的級別足夠高,所以御前侍衛的選拔標準也是非常的嚴格。

首先,一般人不行,一定要是旗人。通常是滿蒙旗人,漢軍旗人很難被選上。其二,旗人也分上三旗和下五旗,通常只有上三旗才有資質當御前侍衛,下五旗雖然偶爾可以「通融」,但跟上三旗有區別。下五旗選上侍衛後,被稱為「入上三旗行走」。相當於現在的借調性質。

第三,僅有上三旗身份也不夠,被選拔者的出身一定不能低,官X代是最低標準,並且光有官位還不行,被選拔者家裡要有世代相傳的爵位才行。第四,滿足以上三點還不夠,被選拔者一定要弓馬嫻熟,要有文化,也就是必須要文武全才才行。文盲是不能當御前侍衛的。

綜合上述招聘條件可以看出,這哪是選御前侍衛?這完全就是選拔朝廷的預備幹部。滿蒙上三旗出身,家裡還有爵位,當選者還是文武全才,這種人本來就是上等人,在皇帝身邊再混上幾年,未來肯定是前途無量。

御前侍衛出身的和珅

事實上,也確實是如此。

御前侍衛通常到了三十歲左右就會皇帝派出宮做官。好一點的留京任京官,稍差的去外省任外官。有清一朝,許多滿蒙出身的將相在年輕時都當過御前侍衛。比如康熙朝的兩大權相索額圖、明珠,乾隆的小舅子傅恆,死後追封郡王的福康安,大清頭號貪官和珅等,都做過御前侍衛。

所以實際上,清朝的御前侍衛機制,名為選拔侍衛,實際上就是皇帝選心腹。某人一旦被選上,除非是腦袋特別不開竅的笨蛋,否則一定會受到重用。而正是因為有這種獎勵機制,再加上能被選上侍衛的人,都是上等人身份,因此御前侍衛基本上不可能有刺殺皇帝的心思。

除非,這人的腦子有毛病。不過腦子有毛病的人,他也選不上侍衛。

總體而言,清朝的御前侍衛不是一般人,有資格被選拔為御前侍衛的人,家裡都有很高的社會地位。再加上被選上後,政治前途無量,幾乎沒人會放著好好的侍衛不做,去做殺皇帝這種誅九族的事。所以皇帝對御前侍衛的總體信任度還是極高的。

另外,說幾點關於侍衛的冷知識。

一,皇帝都有疑心病,某幾位清朝皇帝連親生兒子都不信任,他們對御前侍衛自然也不會絕對信任。所以清朝的御前侍衛中,其實也分絕對心腹和一般心腹。

至於區分標準,很簡單——是否守內廷。

紫禁城大致以乾清門東西延長線為界,北邊叫內廷,南邊叫外朝。守外朝的侍衛,負責外朝的各處大門,守內廷的侍衛,負責內廷的各處門戶,尤其是乾清宮。

由於皇帝平時讀書的南書房,日常辦公的上書房,休息的養心殿都離乾清門不遠,所以守乾清門的御前侍衛級別最高,這與守衛外朝,平日裡基本見不著皇帝的外朝侍衛有天差地別的身份差距。

此外在內廷侍衛之間還有分級,至於區別標準也很簡單——就看是否帶刀。前面說了,皇帝有疑心病,所以皇帝最信任的侍衛,也就是能陪在皇帝身邊的侍衛,都是不能帶刀的。為啥不帶刀呢?原因想必你懂的。所以實際上,清朝帶刀的侍衛都站的離皇上都比較遠,皇上身邊不帶刀的那幾位才是最尊貴的御前侍衛。

當然,皇帝出巡時,情況就不一樣了。所有侍衛都要佩刀。比如下圖中所繪:乾隆皇帝下江南,身穿黃馬褂的御前侍衛都佩刀,但他們不能近皇帝的身邊。皇帝的近身安全由身邊的太監負責。(太監不佩刀)

清朝的後宮,除了皇帝外,任何帶丁丁的男人都不能進,包括年滿十歲的皇子。由於不能讓成年男性進後宮,所以清朝大內的門禁分為內鎖和外鎖——內鎖由太監管,外鎖由內廷御前侍衛管。門禁權力以太監為大,早起時由太監在門內吆喝,門外的內廷御前侍衛才開鎖,否則到了時辰也不能擅開門。待外鎖開了後,太監開再內鎖,完成開門程序。

這種繁瑣的開門規矩,其實就是防內廷御前侍衛的,不準他們擅自入後宮。而又由於侍衛不能入後宮,所以清朝的後宮警衛工作由太監負責。說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好笑。太監那種半陰半陽的殘廢人,怎麼保護皇帝安全?你還別笑,當時的太監,還真有一些徒手的搏擊高手。

因為後宮不能有侍衛,但誰也不能保證後宮不進賊,所以歷朝歷代,皇帝都會吩咐大太監在太監中挑選出一部分身體健壯的太監出來,讓他們練習空頭搏鬥之類武藝,負責保護皇帝和後宮娘娘們的安全。

這類太監,在清朝被稱為「技勇」(武功高強的太監是真實存在的,當然,太監不能佩刀)而在「技勇」太監之中,皇帝還會挑選幾個或者十幾個特別能打的,負責自己貼身安全。基本上,皇帝只要在後宮,走到哪,他們就得跟到哪。這是死命令,死規矩,皇帝在他們面前沒有私人空間。綜上所述,能夠在最大限度上保證這些侍衛對自己的忠誠,所以歷朝歷代關於侍衛造反的事情基本上是很罕見的。

親,如果對這篇文章滿意的話,點讚收藏以便查閱資料所需喲~

相關焦點

  • 御前侍衛是什麼官職?是專門做什麼的?
    元代的「御前侍衛」元代的中央禁軍稱為宿衛軍,宿衛軍中,又分皇帝親自掌握的「怯薜軍」和由樞密院統領的「侍衛親軍」。一提到明代,大家肯定想到錦衣衛。但錦衣衛其實是個特務機構,與清代的御前侍衛,天子近臣,侍從護衛不是一個概念。衛戍皇城、負責皇帝安全的另有其人——「府軍前衛」專門負責皇帝近身侍衛,又稱「帶刀舍人」。
  • 清朝御前侍衛都帶著刀,清廷為何不擔心侍衛監守自盜,刺殺皇帝?
    在清宮影視劇中,會出現這樣一群人物,他們身著官服,遍布於皇宮的各個角落,負責保衛皇帝的安全,這些人就是清朝御前帶刀侍衛。古今中外,越是富貴之人,越擔心自家的身家性命,因此,達官貴人們請保鏢是很正常的現象,作為封建王朝萬萬人之上的皇帝,擁有保衛自己安全的侍衛自然十分正常。
  • 清朝御前侍衛都帶著刀,皇帝會不會擔心被他們刺殺?
    想要理解這段話其實不難,打個比方,如果你對皇帝的侍衛說,將皇帝幹掉,給他1000萬兩黃金。然後皇帝讓侍衛幹掉了,但侍衛卻讓下一任皇帝給滅九族了,如果你是侍衛,你會這樣選嗎?有誰會傻到拿家族的人的命和大好前程去幹那傻事?有命賺,沒命花的買賣,你會幹嗎?
  • 皇帝為何從不擔心被御前侍衛刺殺?乾隆:你看看他們都是啥身份
    皇帝,乃封建社會萬人之上的存在,縱觀中國幾千年歷史,為了坐上這個位置,無數人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然而真正能當上皇帝的,不過400餘人,即使好不容易當上了皇帝,也要每日每夜擔心自己會不會被刺殺,會不會有人造反。
  • 清朝的御前侍衛有多威風?你可別僅僅以為他們只是皇帝的保鏢而已
    但同時清朝是距離現代最近的一個朝代,很多疑問甚至都還有年老一輩的人親身見證過,因此對於清朝的關注度明顯比其他朝代多。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皇帝身邊的護衛每個朝代都有,從士庶子、錦衣衛、郎中、執御器械等等都有,然而人們最感興趣的依然是清朝的御前侍衛。清朝是如何選拔御前侍衛的?
  • 古代要成為御前侍衛有多難?武功優中擇優,忠誠度萬裡挑一!
    當然這些帶刀侍衛雖然武功都十分了得,不過因為都是跟在皇帝身邊的,所處的環境可以說是比較安定的。皇宮裡戒備森嚴,一般人根本都進不去。皇宮外圍還有龐大的禁衛軍守衛者,真正能接近到皇帝身邊的人可以說是幾乎沒有。
  • 大清的御前侍衛是什麼級別?僅僅是皇帝的保鏢?那你可就理解錯了
    大清的御前侍衛是什麼級別?僅僅是皇帝的保鏢?那你可就理解錯了文/寒秋現在古代劇的盛行,使人們知道古代官職與現今有很大的不同,在古代官職的大小等級按品來算,通常分為九品,這與現在部級、處級有很大的差別。在一些講述清朝的電視中,我們經常在皇宮中聽到御前帶刀侍衛這一職位名稱。人們對這一職位的理解大多是皇帝的貼身侍衛。其實他的工作就是這個,他們存在的唯一意義便是保護皇帝安全。這一職位由康熙時期設立,無數的清朝人們想要身居此職。要知道皇城內宮殿中,一般的官員不允許帶刀具的,而他們卻可以。有人認為再怎麼帶刀也不不過是一個保鏢。
  • 都是皇帝護衛,明朝錦衣衛和清朝御前侍衛有何區別?
    我們經常所聽到的東廠和西廠,就是錦衣衛權力的擴大而發展來的,同時催生了一個監督的廠叫內行廠,這些人都是由皇帝直接管理,所以他們在處理案件的時候,不用經過司法程序,對內監督朝廷大臣
  • 清朝御前侍衛是多大的官?有多威風?
    皇帝大喊一聲:「御前侍衛!」聲音還未結束,一群人影已飛撲在皇帝面前將其緊緊護圍住,同時與刺客展開了拼命地廝殺。也許,這就是我們常能在電影電視劇裡看到的橋斷,但我們可能更多的人都不會留意到御前侍衛這一角色本身,大不了,就以為他們只是皇帝身邊的一群保鏢而已。
  • 清朝御前侍衛都帶著刀,皇帝會不會擔心被他們刺殺?看完不淡定了
    清朝的御前侍衛是在清太祖時期所建立的侍衛制度。隨著努爾哈赤身邊的侍衛隊伍不斷擴大,因此清朝建立了比較規範的侍衛制度,侍衛被細緻劃分不同等級以及規定的名額。作為皇帝身邊近臣的御前侍衛,是保護皇帝最後的一道屏障,因此這些御前侍衛是允許帶刀的。那麼問題就來了,既然是帶刀作為皇帝的貼身保鏢,為什麼不擔心對皇帝進行刺殺呢?
  • 清朝御前侍衛,級別有多高?難怪爾康這麼驕傲的介紹自己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還珠格格》裡的福爾康,說起這個福爾康可是一個心機boy了,他們在逃亡的過程中,遇見了小燕子的哥哥蕭劍,在他們兩個人還沒有相認的時候,爾康是這樣介紹他們的,把小燕子、紫薇、五阿哥一句話帶過,在介紹自己的時候卻說:「在下福爾康,是大學士福倫的長子,當今聖上的御前侍衛!」
  • 晚年的康熙帝,為何欽點死囚張五哥為自己的御前侍衛?
    《雍正王朝》中,劉八女移花接木,讓張五哥頂替自己去菜市口。後來,康熙在胤祥的陪同下,親自劫法場,不僅救了張五哥,還欽點他為御前侍衛。
  • 清朝的御前侍衛,官階分為四級,相當於朝堂上的三品官
    清朝的御前侍衛,官階分為四級,相當於朝堂上的三品官圖片來源於網絡,文章系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皇家侍衛,是距離帝王最近的人,很多人都覺得侍衛就是奴才,頂多比太監的身份高一點。其實侍衛的身份還是很高的,而且在各個朝代,能夠成為帝王的貼身侍衛都是莫大的光榮。
  • 御前侍衛納蘭性德
    聖祖以其世家子,授三等侍衛,再遷至一等。」納蘭性德的官職是康熙皇帝身邊的一等侍衛。他深受寵信,經常隨駕出巡。在近十年的侍衛生涯中,納蘭性德多次跟隨皇帝離京巡幸。因為家世顯赫,又是近侍,所以他的角色不只是跟隨在皇帝的巡幸隊伍中,而是近距離伴君左右。現存的詩歌中可以看到不少納蘭性德與皇帝的同名詩作,均是他隨君巡幸時所作。比如君臣行吟塞上,都有詩《山海關》。
  • 御前大臣和領侍衛內大臣,誰的品級更高權力更大?
    侍衛起源於16世紀末17世紀初,也就是努爾哈赤統治的時期。當時的後金國的滿洲貴族都有自己的私人衛隊。努爾哈赤用包衣、重要盟友的弟弟和兒子、宗親和著名武士充當自己的衛兵,這個時期不稱「侍衛」,而稱「蝦」或「喀達拉哈多爾吉昂邦」。他們不但保證了努爾哈赤的個人安全,而且在公開場合打他的旗號,在軍隊與將領之間傳遞文書並保衛皇宮安全。
  • 隆平出了個御前侍衛張俊生,皇帝為何賞賜他諸多榮譽?|百家故事
    前些日子看了一部電視劇叫《鑼鼓巷》,劇中男主為慈禧太后的御前帶刀侍衛,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尤其擅使一把大刀,真箇是威風八面。近翻史書,發現我們鄰縣隆堯也曾出過這樣一個傳奇人物,而且深受皇帝喜愛,道光皇帝賞賜了他諸多榮譽。來看看這是怎樣一個人物。
  • 嘉慶皇帝遇刺案:御前侍衛「身被三傷」
    要說民間傳說,刺殺雍正皇帝的故事傳說非常之多,但歷史上還真沒有記載雍正皇帝遇刺事件,而仁慈寬厚的嘉慶皇帝卻遇刺多次。 要說雍正和嘉慶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主抓反貪,加強吏治,或許正是這些政策被一些敵對分子恨的咬牙切齒。而雍正辦事縝密嚴厲,故那些人只是幻想去遇刺。而嘉慶仁慈寬厚,反而給那些人提供了刺殺的機會。
  • 真正的御前帶刀侍衛是這樣的,別再被影視劇騙了!
    相信前段時間播出的宮廷劇延禧攻略各位應該都看過吧,當中的御前帶刀侍衛富察傅恆與海蘭察一經播出可謂是吸了一大波迷妹啊,劇中的富察傅恆與海蘭察他們不僅有著身份強大的背景與地位,人長得又高大帥氣。那在問題來了晚清的時候真正御前帶刀侍衛是這樣的嗎?
  • 那你就小看這個御前侍衛了
    張五哥就是利用了胤禛、胤祥對於江夏鎮的憎恨,壓上了胤祥會救下自己的賭注。事實證明,張五哥賭對了!被康熙皇帝親自前往法場救下的張五哥,不但「順利」的被赦免了罪行,還被康熙皇帝欽點為御前侍衛。在康熙皇帝的追問下,張五哥將「胤祥雖然好,卻不能當太子」的理由,從一個擔任御前侍衛的「莽夫」角度予以說明,而並沒給出任何關於康熙皇帝自身皇權穩固、皇子勢力管控、朝廷大權掌握等國家大局方面的考慮。為什麼?因為這不是一個御前侍衛該關心的,也不是一個御前侍衛該參與和給予意見的政治問題。
  • 御前侍衛是幾品官?
    今天繼續跟大家聊一聊《還珠格格》中的官職問題,今天聊一聊裡面的絕對男主角福爾康,爾康的出身很顯赫,父親是大學士,姨媽是皇帝的寵妃,從小在宮中陪阿哥們讀書,這可不是一般人能享受的待遇!爾康在裡面的官職整天掛在嘴邊的是皇帝的御前侍衛,後來娶了紫薇後成了額駙,也就是我們說的駙馬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