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保護皇帝安全的御前侍衛是一個很特殊的一群人,說他們特殊是因為他們承擔著保護皇帝安全的責任,每天都高度戒備。但就是這樣一群人雖然在保護著皇帝,但又是對皇帝威脅最大的一群人,一旦其中有人被買通了,這些人憑藉著地位優勢很容易就能輕鬆殺掉皇帝。
從而實現發動政變的目的,那麼面對這樣一群人皇帝究竟該怎麼防範他們呢?以保證自己絕對的安全,首先皇帝肯定不可能百分之百的信任這群人,畢竟皇帝連自己親生兒子都做不到百分百的信任,更何況是外人?不過這種擔心是多餘的,因為清朝的御前侍衛是在當時的既有條件下,皇帝能選拔出的對自己忠誠度最高的心腹,不信任御前侍衛,那皇帝也沒別人能信任了。
侍衛,望文生義,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僕人兼保安式的下等人。御前侍衛,憑直覺,大家可能覺得就是當兵吃糧的皇家保安。不過,清朝的御前侍衛不是這樣的。因為當時的御前侍衛不是兵,而是中高級軍官。最低一級的藍翎侍衛,正六品,比縣官還要高兩級。高一級的三等侍衛,正五品,只比知府老爺低一級。
再高一級的二等侍衛,正四品,跟道臺是一個級別。最高級的頭等侍衛,正三品,相當於今天少將級別。所以說,清朝御前侍衛不是兵,而是官,並且級別還都很高。而正是因為御前侍衛的級別足夠高,所以御前侍衛的選拔標準也是非常的嚴格。
首先,一般人不行,一定要是旗人。通常是滿蒙旗人,漢軍旗人很難被選上。其二,旗人也分上三旗和下五旗,通常只有上三旗才有資質當御前侍衛,下五旗雖然偶爾可以「通融」,但跟上三旗有區別。下五旗選上侍衛後,被稱為「入上三旗行走」。相當於現在的借調性質。
第三,僅有上三旗身份也不夠,被選拔者的出身一定不能低,官X代是最低標準,並且光有官位還不行,被選拔者家裡要有世代相傳的爵位才行。第四,滿足以上三點還不夠,被選拔者一定要弓馬嫻熟,要有文化,也就是必須要文武全才才行。文盲是不能當御前侍衛的。
綜合上述招聘條件可以看出,這哪是選御前侍衛?這完全就是選拔朝廷的預備幹部。滿蒙上三旗出身,家裡還有爵位,當選者還是文武全才,這種人本來就是上等人,在皇帝身邊再混上幾年,未來肯定是前途無量。
事實上,也確實是如此。
御前侍衛通常到了三十歲左右就會皇帝派出宮做官。好一點的留京任京官,稍差的去外省任外官。有清一朝,許多滿蒙出身的將相在年輕時都當過御前侍衛。比如康熙朝的兩大權相索額圖、明珠,乾隆的小舅子傅恆,死後追封郡王的福康安,大清頭號貪官和珅等,都做過御前侍衛。
所以實際上,清朝的御前侍衛機制,名為選拔侍衛,實際上就是皇帝選心腹。某人一旦被選上,除非是腦袋特別不開竅的笨蛋,否則一定會受到重用。而正是因為有這種獎勵機制,再加上能被選上侍衛的人,都是上等人身份,因此御前侍衛基本上不可能有刺殺皇帝的心思。
除非,這人的腦子有毛病。不過腦子有毛病的人,他也選不上侍衛。
總體而言,清朝的御前侍衛不是一般人,有資格被選拔為御前侍衛的人,家裡都有很高的社會地位。再加上被選上後,政治前途無量,幾乎沒人會放著好好的侍衛不做,去做殺皇帝這種誅九族的事。所以皇帝對御前侍衛的總體信任度還是極高的。
另外,說幾點關於侍衛的冷知識。
一,皇帝都有疑心病,某幾位清朝皇帝連親生兒子都不信任,他們對御前侍衛自然也不會絕對信任。所以清朝的御前侍衛中,其實也分絕對心腹和一般心腹。
至於區分標準,很簡單——是否守內廷。
紫禁城大致以乾清門東西延長線為界,北邊叫內廷,南邊叫外朝。守外朝的侍衛,負責外朝的各處大門,守內廷的侍衛,負責內廷的各處門戶,尤其是乾清宮。
由於皇帝平時讀書的南書房,日常辦公的上書房,休息的養心殿都離乾清門不遠,所以守乾清門的御前侍衛級別最高,這與守衛外朝,平日裡基本見不著皇帝的外朝侍衛有天差地別的身份差距。
此外在內廷侍衛之間還有分級,至於區別標準也很簡單——就看是否帶刀。前面說了,皇帝有疑心病,所以皇帝最信任的侍衛,也就是能陪在皇帝身邊的侍衛,都是不能帶刀的。為啥不帶刀呢?原因想必你懂的。所以實際上,清朝帶刀的侍衛都站的離皇上都比較遠,皇上身邊不帶刀的那幾位才是最尊貴的御前侍衛。
當然,皇帝出巡時,情況就不一樣了。所有侍衛都要佩刀。比如下圖中所繪:乾隆皇帝下江南,身穿黃馬褂的御前侍衛都佩刀,但他們不能近皇帝的身邊。皇帝的近身安全由身邊的太監負責。(太監不佩刀)
清朝的後宮,除了皇帝外,任何帶丁丁的男人都不能進,包括年滿十歲的皇子。由於不能讓成年男性進後宮,所以清朝大內的門禁分為內鎖和外鎖——內鎖由太監管,外鎖由內廷御前侍衛管。門禁權力以太監為大,早起時由太監在門內吆喝,門外的內廷御前侍衛才開鎖,否則到了時辰也不能擅開門。待外鎖開了後,太監開再內鎖,完成開門程序。
這種繁瑣的開門規矩,其實就是防內廷御前侍衛的,不準他們擅自入後宮。而又由於侍衛不能入後宮,所以清朝的後宮警衛工作由太監負責。說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好笑。太監那種半陰半陽的殘廢人,怎麼保護皇帝安全?你還別笑,當時的太監,還真有一些徒手的搏擊高手。
因為後宮不能有侍衛,但誰也不能保證後宮不進賊,所以歷朝歷代,皇帝都會吩咐大太監在太監中挑選出一部分身體健壯的太監出來,讓他們練習空頭搏鬥之類武藝,負責保護皇帝和後宮娘娘們的安全。
這類太監,在清朝被稱為「技勇」(武功高強的太監是真實存在的,當然,太監不能佩刀)而在「技勇」太監之中,皇帝還會挑選幾個或者十幾個特別能打的,負責自己貼身安全。基本上,皇帝只要在後宮,走到哪,他們就得跟到哪。這是死命令,死規矩,皇帝在他們面前沒有私人空間。綜上所述,能夠在最大限度上保證這些侍衛對自己的忠誠,所以歷朝歷代關於侍衛造反的事情基本上是很罕見的。
親,如果對這篇文章滿意的話,點讚收藏以便查閱資料所需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