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衛竟然不是明軍第一衛?有它在錦衣衛都要站在一邊當弟弟

2021-02-23 歷史綜合體

錦衣衛是明軍中最著名的衛所,在影視劇中可以說是獨領風騷,但是錦衣衛絕不是明軍中的第一衛所,和下面的這個衛所比起來,錦衣衛就要甘拜下風了,錦衣衛從大佬到小兵見了這個衛所的人都要避讓三分。

這個衛所就是府軍前衛,首先從塊頭上它就比錦衣衛大的多。錦衣衛本身就是超標的衛所,它有十四個所(實際上只有十三所,旗手千戶所後改成旗手衛),但府軍前衛擁有25個所,正式工的員額是28000多人,是一般衛的足足五倍,超過錦衣衛一倍(後來這兩個衛都招進了大量臨時工,陸炳召了十來萬京師等地遊俠充數,府軍前衛也一向有大量官二代濫竽充數,在明朝大部分時間內府軍前衛都在編制和人數上遠超錦衣衛)。其次府軍前衛的排名也比錦衣衛靠前,明朝親軍十二衛的正式排名是「金吾前衛 金吾後衛 羽林左衛 羽林右衛 府軍衛 府軍左衛 府軍右衛 府軍前衛 府軍後衛 虎賁左衛 錦衣衛 旂手衛」,府軍前衛是第八,領先於錦衣衛的第十一。

當然了明軍各衛的排名和人數並不能完全說明它在皇帝心中的地位,那我們來看一下府軍前衛成員距離皇帝有多近(在封建王朝和君主位置的遠近決定了有一個團體的實際能量,因為這意味著信任,而信任在皇權政治中就是權力,清朝的御前侍衛就比外邊站崗始終難以見到皇上的親軍有前途,天天和皇帝「零距離」不分彼此的寵妃和太監有時也具有超強的權力基礎)。在明宣宗時代府軍前衛的「幼軍」一度壟斷了皇帝的隨身扈從帶刀大權,此後明朝皇帝身邊帶刀侍衛以府軍前衛中人為尊成了慣例。一向不循規蹈矩的正德皇帝破除了府軍前衛的壟斷,但府軍前衛出身的帶刀侍衛依舊為40人,包括錦衣衛等20個親軍侍衛總共給正德皇帝貢獻了180名帶刀侍衛,平均每個衛所只有9人。正德死後,嘉靖依靠府軍前衛出身的郭勳執掌大權,府軍前衛再次崛起(郭勳死前是嘉靖朝勳貴第一人,也是文武大員排位第一人),府軍前衛的掌印官被嘉靖賦予了和五軍都督府一起考核軍政的大權(錦衣衛也可以旁聽,但排名在府軍前衛之後)。錦衣衛在明朝皇帝身邊的人選是1580名儀仗隊性質的大漢將軍,而府軍前衛除了40名軍官外,還有2000名幼軍專門攜帶武器保護朱家天子。

儘管錦衣衛大佬們威風赫赫,但和府軍前衛的掌門人比起來還是有不小的差距。府軍前衛的第一個主人是藍玉,這隻部隊還被朱棣手下頭號大將張玉掌握,而把它推到明軍第一衛的人是明宣宗。因為朱棣特別把它當作是送給孫子的禮物,所以挑選了府軍前衛充當明宣宗的護衛部隊,幾次遠徵漠北府軍前衛的士兵都是孫若薇老公的嫡系部隊。

也正是因為這個關係,府軍前衛關係戶扎堆,孫若薇的三個兄弟都先後在老公的嫡系部隊任職,府軍前衛出身的郭勳則是嘉靖初年的第一大員。在明朝中府軍前衛是明朝頂級勳貴子弟從軍的起點,論關係網可比錦衣衛還牛,所以錦衣衛在他面前還真是弟弟。

相關焦點

  • 《大明風華》中反覆出現的錦衣衛是幹什麼的?它與東廠有何區別?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下令設置十二個衛的精銳部隊作為自己的直屬親軍,他們是:錦衣衛、旗手衛、金吾前衛、金吾後衛、羽林左衛、羽林右衛、府軍衛、府軍左衛、府軍右衛、府軍前衛、府軍後衛、虎賁左衛,合稱「上十二衛」。雖然上十二衛都是親軍,但裡面也分三六九等,其中最重要的一支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錦衣衛。
  • 日本的忍者和中國的錦衣衛類似嗎?
    且忍者屬於私人派,然後投靠個勢力後武力,屬於武力中的賤業,連武士都不如,能夠有地位的非常少,也就現在很多人不懂被日本忽悠這,哇,好厲害的啊萬曆援朝時期,錦衣衛去日本收集情報,繪製日本地圖,不知道在日本和忍者交過手沒,但是錦衣衛在島津軍裡一個漢人藉的將領的幫助下,勸說了一個軍團的日本兵撤出朝鮮而且萬曆援朝戰爭時期,明軍20人敢死隊就殺了200多忍者,並且燒了龍山倉庫
  • 《繡春刀》之兵器盛宴:當戚家軍遇上錦衣衛
    《繡春刀》第一部和第二部作為近幾年武俠電影的扛鼎之作,其中繡春刀配飛魚服,戚家刀配邊軍錘,兵器層出不窮。繡春刀,戚家刀都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殺器。本文以電影中出場人物為背景,介紹明代幾種兵器形制並做適當的溯源。
  • 明朝錦衣衛的那些事
    首篇錦衣衛的由來錦衣衛設立於明朝,全名為錦衣親軍都指揮使司,是明朝著名的特務機構,最先出現的時候名字叫做「拱衛司」,顧名思義,就是保護皇帝個人安全的,後來進一步發展為「親軍都尉府」,在洪武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382年,改置為錦衣衛。話說光負責皇帝的安全工作也太單一了吧!
  • 「錦衣衛」是幹什麼的
    錦衣衛,全稱「錦衣親軍都指揮使司」,原為明朝內廷御林軍,後成為皇帝的軍政特務機構。 錦衣衛的前身為朱元璋設立的「拱衛司」,後改稱「親軍都尉府」,掌管皇帝儀仗和侍衛。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裁撤親軍都尉府,改置錦衣衛。
  • 錦衣衛就是特務?錦衣衛的基本職能和崗位分配了解下?
    儘管錦衣衛從事的許多工作似乎在法定職能裡多找不到對應的項目,但仔細觀察琢磨,就會發現他們的所有工作都可以歸納入「掌天子儀仗」和「維護安全保障」這兩個體系之中。比如豢養猛獸,明武宗時期名聲在外的豹房就是錦衣衛豢養豹子的場所。可是豢養豹子跟錦衣衛的法定職能有關係麼? 有關係!
  • 論明朝錦衣衛制度
    1382年,明政府撤銷親軍都尉府與儀鸞司,設置「錦衣衛親軍都指揮使司」,錦衣衛制度正式產生。關於它的設置,《明實錄》中曾記載:「洪武十五年四月,改儀鸞司為錦衣衛,秩從三品」。明朝初年,朱元璋實行衛所制,「自京師達於郡縣,皆立衛所」,「系一郡者設所,連郡者設衛」。外邊由都司統轄,內邊由五軍都督府管理。
  • 明朝錦衣衛最厲害的八位風雲指揮使,陸炳排第二
    人生沉浮,天下股掌,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明朝錦衣衛最厲害的八位風雲指揮使第一任指揮使毛驤從史書上的蛛絲馬跡來判斷,毛驤很有可能是錦衣衛第一任指揮使。毛驤手握錦衣衛之後,大部分的工作就是幫朱元璋抓謀逆的亂黨。當然,在朱元璋需要的時候,他也可以「製造」出謀逆的證據,將朱元璋指定的大臣推上刑場。
  • 明朝危亡之際,號稱15萬的錦衣衛,為什麼沒有站出來抵禦清軍?
    怕的是死得不明不白,怕的是死得不值當,這不是在給洪承疇洗白,而是想說洪承疇的心理也是很多前線將領的心理,因為崇禎沒有給他們足夠的信任,更沒有給他們足夠的人身財產安全保障。 打輸了,要被問罪殺頭。 打贏了,要被打壓懲罰。
  • 錦衣衛的繡春刀長啥樣,什麼人可以佩,為什麼叫這麼秀氣的名字
    錦衣 繡春刀 電影《繡春刀》讓明朝錦衣衛成為焦點,刀是繡春刀,招是奪命招。 張震、周一圍等人,把錦衣衛的瀟灑、無奈、忠叛演繹推薦淋漓盡致,尤其是一把繡春刀,揮舞出浩大的朝堂與江湖。
  • 「冷酷」錦衣衛,卻讓皇帝以命相護
    『錦衣衛』這個詞歷史上的角色並不褒義,可能一段時間讓人聞風喪膽,一個負責皇帝儀仗的機構,給歷史帶來了更多的是神秘,後人抱著好奇不斷的去演繹,十惡不赦的,亦正亦邪的人物形象居多,但是明朝歷史上有一個人,樹立了一個正義的,完美的錦衣衛形象。有情有義,不符合大家心中錦衣衛的印象,但他卻是錦衣衛裡的風雲人物,首屈一指,他就是袁彬。
  • 大明錦衣衛,歷史上真實的「陸大人」
    前往別把掌管儀仗簡單認為是充門面的,想想,皇帝出行誰距離皇帝最近,這個儀仗,侍衛,可都是皇帝的貼身保鏢,起碼要具備兩點功夫好,影視劇中的錦衣衛大多能夠飛簷走壁,以一敵百,大有"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颯爽英姿對皇帝忠心不二,這點是最重要的
  • 都是皇帝護衛,明朝錦衣衛和清朝御前侍衛有何區別?
    錦衣衛我們都知道,在早期的時候,他們只是皇帝出門的儀仗隊,受過什麼一點點的訓練的,但跟朝廷的正規部隊比起來,還是有一點差距的。但似乎跟我們在電視劇上所看到的又有所不一樣,電視劇上給人一種很霸氣,功夫很厲害,還很高冷的感覺,而且神出鬼沒。
  • 錦衣夜行,人人自危,兩興兩衰的錦衣衛
    清初的傅維鱗編寫的《明書》有這樣一句話:「明不亡於流寇,而亡於廠衛。」貫穿於整個明朝的錦衣衛,除了當朝皇帝之外無人窺測其中左右,留下的記錄也少之又少。各種文獻的浮光掠影,殘缺的碎片,更加增添了錦衣衛的神秘。
  • 明朝錦衣衛遍布全國,他們的工資如何發放?錦衣衛:不缺這點工資
    拿到定金再做任務 在與皇帝對接後,錦衣衛就領取到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任務。出發之前,一切花銷,衣食住行,都已經準備好,交付於錦衣衛手中。 此外,本次任務的一部分薪資也會先交給他。然而這種情況很難維持,因為錦衣衛完成任務後會亂定金額,或是不滿足於定金,在執行任務途中受賄於其他官員。
  • 堂堂大明錦衣衛,為何肯屈居於東廠之下
    錦衣衛前身為明太祖朱元璋設立的拱衛司,後改稱「親軍都尉府」,統轄儀鸞司,掌管皇帝儀仗和侍衛。但在洪武十五年,親軍都尉府與儀鸞司被裁撤,而有明一代最為神秘的機構之一,錦衣衛走上了歷史的舞臺。 朱元璋在成立錦衣衛之初的目的是為了以駕馭不法群臣,鞏固朱家皇權為目的。
  • 錦衣衛作為皇帝的鷹犬,難道也有害怕的人?王守仁就是其中之一
    史書上記載「二十年,以治錦衣衛者多數人,非法凌虐,乃焚刑,出繫囚禁,送刑部審錄,詔內外獄鹹歸三法司,罷三法司,」這一專門機構,各朝代雖名不同,但作用仍不可忽視,成祖朱棣為了穩定其統治,重開錦衣衛,設南北鎮撫司,使錦衣衛成為皇帝的鷹犬。
  • 「跑男」皇帝朱由榔終於被最後一任錦衣衛指揮使挾持著逃往緬甸
    馬吉翔並沒有給朱由榔帶來「吉祥」,他是永曆朝錦衣衛指揮使,也是象徵著大明帝國錦衣衛制度消亡的最後一任錦衣衛指揮使。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雖然明朝滅亡之後,錦衣衛這個機構被清朝統治者延續了下來,但很快被削弱實權,於順治二年改名「鑾儀衛」,回歸到最初的儀仗隊功能,乃至被取消。因此,真正意義上的最後的錦衣衛,其實就是永曆朝馬吉翔手下的這一批。
  • 明朝錦衣衛為何會沒落?看似威風凜冽,實則壓垮經濟,加速了王朝滅亡!
    明朝皇帝設立錦衣衛,是為了強化自己的專制統治。錦衣衛不是一朝一夕出現的,它的誕生經歷了漫長的過程。說到底錦衣衛其實是明朝皇帝的「專制資產」,看起來威風凜冽,但是為何最後走向了沒落,甚至還加速了明朝的滅亡呢?可以從錦衣衛最初的建立,到不同皇帝統治期間,能尋找到答案。
  • 陸炳,一個讓錦衣衛重新強勢起來的人
    在《管理學》上,有這樣一個理論,說的是:"一隻羊領著一群老虎和一隻老虎領著一群羊幹架時,往往是老虎領著羊群的一方取得勝利!"這個理論所要說明的是一個領導者的能力強弱對他所領導的這個團體的影響。自從東廠設立後,由於其領導者往往是內庭太監,而太監離皇帝都很近,從而取得了先天性的優勢,在和錦衣衛的鬥爭中,也就取得了巨大的優勢。所以,錦衣衛經過初期的強勢後,就逐漸被東邊比了下去,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淪為了東廠的附庸。 之所以會這樣,除了東廠離皇帝近這一先天性因素外,起主要決定因素的還是錦衣衛指揮使的領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