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針灸的神奇還有賴於生命的神奇。下面看幾則神奇的針灸故事,以生對古人探索生命科學的敬畏之心
(一)
唐高宗弘道元年(公元683年)11月,皇帝得了頭痛病,坐立不安,驚動了朝野,遂急召侍醫秦鳴鶴診視。秦鳴鶴趕緊來到皇上跟前問病後說:「萬歲只要頭部刺出血,就可以好了。」垂簾後面的皇后,不想讓皇上的病轉愈,當即大發雷霆,怒道:「真是該殺!你竟敢要把皇上的頭刺出血!」秦鳴鶴一想,這個病沒法兒看了,立時跪倒叩頭請罪。
高宗相信秦大夫的話,恨不能馬上止住痛,肯定地說:「就照你說的辦,未必不好。」於是,秦鳴鶴站起來,取出針,準確刺了百會、腦戶二穴,微微出了點血,皇帝頭痛立刻止住了。皇上對侍醫說:「我感覺眼睛也比此前看得更清楚了。」
(二)
一次,孫思邈從山上採藥回家,路上看見有四個人抬著一副棺材往前走,鮮紅的血從棺材縫裡滴出來,後面跟著一個正哭著的老太婆。
孫思邈趕上前去問:「老婆婆,棺材裡是什麼人?」老太婆說:「是我的女兒,剛死了幾個時辰。」孫思邈說:「請打開棺材讓我看看,好嗎?」老太婆聽後,立即問:「你是醫生嗎?她是因難產折騰了兩天兩夜。嬰兒生不出來,卻把她纏死了,難道還有救嗎?」「可以試一試。我看她流出的血,可能還有希望!」孫思邈說。老太婆聽後,馬上叫抬棺材的人一齊動手,把棺蓋打開。
孫思邈仔細摸了摸「死者」的脈搏,感覺到還在微弱地跳動。於是他趕緊選好穴位,用特殊的捻針手法給她扎針。不一會兒,一個胖娃娃」哇哇「地生了下來,產婦睜開了雙眼。孫思邈把身邊帶的藥拿出來,向附近的人家要了點熱開水,給產婦灌了下去。過了一會兒,產婦完全甦醒過來。大家看到孫思邈一針救了兩條命,都稱讚他是神醫。
(三)
宋朝年間,中書舍人朱新仲家一產婦過了預產期七天不產,家裡人急得不得了,便請名醫李幾道前往診視。李幾道說:「她的情況,百藥不能解決問題,唯有針法,可是我的醫術不到家,不敢輕率地實施,讓我想想辦法吧。」
他從朱家走出來,適遇老師龐安常,便提及剛才之事。龐安常說:「我們一起去看看。」龐大夫端詳產婦後說:」沒有危險。」令家人以湯溫其腰間,龐大夫以手上下拍摩。孕婦頓覺腸胃微痛,生一男孩,母子平安。家人驚喜之餘問這是什麼緣故。龐大夫說:「嬰兒的手伸出了衣胞,小手揪住了母親的腸胃,不懂得解脫。所以,投藥沒有好處,剛才我隔著腹部摸到了小兒的手所在,針其虎口,兒既痛,即縮手,這樣就降生了。」家人聽著似乎覺得有點玄,令人將嬰兒抱來,一看,右手虎口,針痕尚在,大家無不稱妙。
(四)
在春秋戰國時期,有一位著名醫生叫扁鵲,是渤海郡鄚州(現在河北省任丘縣)人。他原來名叫秦越人,傳說他著有《扁鵲內外經》一書,可惜此書已經失傳了。現存的《難經》一書,舊題秦越人撰。它用問答的形式,對《內經》中關於脈法、針灸穴位的主治疾病和針法等等,作了不少發揮。後代把它和《內經》聯在一起,稱為「內、難」,流傳至今。
扁鵲的醫在術在當時是很高明的,他對中醫的四診法(望、聞、問、切),特別是對切脈方法,有過較多的貢獻。扁鵲給人治病也很熱心。由於他堅持實踐,刻苦鑽研,曾經治好許多疑難雜症。他除了善於用燙熨、按摩、湯藥治療內、婦、兒科的疾病外,還擅長針灸療法。
據史籍記載,扁鵲曾到過中原好些地區行醫,他能夠根據各地民間醫療上的實際需要,給人們治療各種疾病。有一天,扁鵲帶了子陽、子豹兩個徒弟行醫到了虢國,聽說虢太子在當天早上患病後突然失去了知覺,不省人事已經有半天了,很多人認為虢太子已經暴死。扁鵲和於陽、於豹急忙趕去看個究竟。
他們到了虢宮,了解了病人的症狀和發病經過,然後對病人進行了仔細地檢查。結果發現病人的鼻翼還不時地在煽動,並且『兩股內側還是溫熱的,扁鵲診斷結果認為這個病人並不是真正的死亡,而是患了「屍厥」症。於是,他指導子陽立刻給病人扎針急救,不多一會兒,病人便甦醒過來了。
接著,扁鵲又吩咐子豹用藥物輪番熱敷病人的兩側脅下。過了不久,病人就能夠坐起來了。後來再配合藥物煎湯給病人口服,治療了二十天,病人終於恢復了健康。這是距今兩千多年以前,有文字記載的針灸治病取得顯著療效的一個例子。扁鵲用針灸等方法醫好「屍厥」症病人這件事,在當地大為轟動,很多人稱讚扁鵲有「起死回生」的奇術。扁鵲解釋說:並不是我能夠把死人醫活,而是這個病人本來就沒有死,所以把他醫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