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醫孫思邈、扁鵲、秦鳴鶴關於「針灸」的神奇故事

2021-02-12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中國針灸的神奇還有賴於生命的神奇。下面看幾則神奇的針灸故事,以生對古人探索生命科學的敬畏之心
       

 (一)

唐高宗弘道元年(公元683年)11月,皇帝得了頭痛病,坐立不安,驚動了朝野,遂急召侍醫秦鳴鶴診視。秦鳴鶴趕緊來到皇上跟前問病後說:「萬歲只要頭部刺出血,就可以好了。」垂簾後面的皇后,不想讓皇上的病轉愈,當即大發雷霆,怒道:「真是該殺!你竟敢要把皇上的頭刺出血!」秦鳴鶴一想,這個病沒法兒看了,立時跪倒叩頭請罪。

高宗相信秦大夫的話,恨不能馬上止住痛,肯定地說:「就照你說的辦,未必不好。」於是,秦鳴鶴站起來,取出針,準確刺了百會、腦戶二穴,微微出了點血,皇帝頭痛立刻止住了。皇上對侍醫說:「我感覺眼睛也比此前看得更清楚了。」


 

    (二)
  

一次,孫思邈從山上採藥回家,路上看見有四個人抬著一副棺材往前走,鮮紅的血從棺材縫裡滴出來,後面跟著一個正哭著的老太婆。

孫思邈趕上前去問:「老婆婆,棺材裡是什麼人?」老太婆說:「是我的女兒,剛死了幾個時辰。」孫思邈說:「請打開棺材讓我看看,好嗎?」老太婆聽後,立即問:「你是醫生嗎?她是因難產折騰了兩天兩夜。嬰兒生不出來,卻把她纏死了,難道還有救嗎?」「可以試一試。我看她流出的血,可能還有希望!」孫思邈說。老太婆聽後,馬上叫抬棺材的人一齊動手,把棺蓋打開。

孫思邈仔細摸了摸「死者」的脈搏,感覺到還在微弱地跳動。於是他趕緊選好穴位,用特殊的捻針手法給她扎針。不一會兒,一個胖娃娃」哇哇「地生了下來,產婦睜開了雙眼。孫思邈把身邊帶的藥拿出來,向附近的人家要了點熱開水,給產婦灌了下去。過了一會兒,產婦完全甦醒過來。大家看到孫思邈一針救了兩條命,都稱讚他是神醫。

  

(三)
  

宋朝年間,中書舍人朱新仲家一產婦過了預產期七天不產,家裡人急得不得了,便請名醫李幾道前往診視。李幾道說:「她的情況,百藥不能解決問題,唯有針法,可是我的醫術不到家,不敢輕率地實施,讓我想想辦法吧。」

他從朱家走出來,適遇老師龐安常,便提及剛才之事。龐安常說:「我們一起去看看。」龐大夫端詳產婦後說:」沒有危險。」令家人以湯溫其腰間,龐大夫以手上下拍摩。孕婦頓覺腸胃微痛,生一男孩,母子平安。家人驚喜之餘問這是什麼緣故。龐大夫說:「嬰兒的手伸出了衣胞,小手揪住了母親的腸胃,不懂得解脫。所以,投藥沒有好處,剛才我隔著腹部摸到了小兒的手所在,針其虎口,兒既痛,即縮手,這樣就降生了。」家人聽著似乎覺得有點玄,令人將嬰兒抱來,一看,右手虎口,針痕尚在,大家無不稱妙。

        

 

(四)

       在春秋戰國時期,有一位著名醫生叫扁鵲,是渤海郡鄚州(現在河北省任丘縣)人。他原來名叫秦越人,傳說他著有《扁鵲內外經》一書,可惜此書已經失傳了。現存的《難經》一書,舊題秦越人撰。它用問答的形式,對《內經》中關於脈法、針灸穴位的主治疾病和針法等等,作了不少發揮。後代把它和《內經》聯在一起,稱為「內、難」,流傳至今。

扁鵲的醫在術在當時是很高明的,他對中醫的四診法(望、聞、問、切),特別是對切脈方法,有過較多的貢獻。扁鵲給人治病也很熱心。由於他堅持實踐,刻苦鑽研,曾經治好許多疑難雜症。他除了善於用燙熨、按摩、湯藥治療內、婦、兒科的疾病外,還擅長針灸療法。

據史籍記載,扁鵲曾到過中原好些地區行醫,他能夠根據各地民間醫療上的實際需要,給人們治療各種疾病。有一天,扁鵲帶了子陽、子豹兩個徒弟行醫到了虢國,聽說虢太子在當天早上患病後突然失去了知覺,不省人事已經有半天了,很多人認為虢太子已經暴死。扁鵲和於陽、於豹急忙趕去看個究竟。

他們到了虢宮,了解了病人的症狀和發病經過,然後對病人進行了仔細地檢查。結果發現病人的鼻翼還不時地在煽動,並且『兩股內側還是溫熱的,扁鵲診斷結果認為這個病人並不是真正的死亡,而是患了「屍厥」症。於是,他指導子陽立刻給病人扎針急救,不多一會兒,病人便甦醒過來了。

接著,扁鵲又吩咐子豹用藥物輪番熱敷病人的兩側脅下。過了不久,病人就能夠坐起來了。後來再配合藥物煎湯給病人口服,治療了二十天,病人終於恢復了健康。這是距今兩千多年以前,有文字記載的針灸治病取得顯著療效的一個例子。扁鵲用針灸等方法醫好「屍厥」症病人這件事,在當地大為轟動,很多人稱讚扁鵲有「起死回生」的奇術。扁鵲解釋說:並不是我能夠把死人醫活,而是這個病人本來就沒有死,所以把他醫好了。

相關焦點

  • 藥王韋訊:名醫扁鵲只是他的配角~
    藥王韋訊:名醫扁鵲只是他的配角我國自有醫藥就有對醫藥之神的崇拜,朝廷的醫藥之神是三皇,從元代開始祭祀。《續文獻通考·群廟》記:「(元)成宗貞元初,命郡國通祀三皇,如宣聖釋奠禮。以醫師主之。」明代「世宗嘉靖十五年,帝作聖濟殿奉安先醫之神,歲時致祭。」清「順治元年定祭先醫之神之禮。」
  • 中醫針灸:古代的「起死回生」術,被外國人當成教科書學習
    關於針灸對針灸的記憶還是很小的時候,家鄉的醫療條件有限,平時遇到發熱感冒,父親總會把小鎮上的赤腳醫生請來,在模糊的記憶中,老先生會打開自己的醫療箱,從中間拿出來一排排的銀針,從我的背上輕輕地扎進去。有微微的疼痛,卻很有效,針灸完畢以後,再加上老先生開的一些草藥,幾日之後身體便會好轉。
  • 愛讀書|《中國古代寓言故事》23.扁鵲說病
    將作品中文字表面的意義和文字深層的含義融為一體,這裡可以借用一句話:「文以載道」,幾乎每一個古代寓言的本意都不是為了講故事,而是為了說明道理
  • 藥王孫思邈活到了142歲?名醫們為何不願入朝做官?
    古代有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名醫,像扁鵲秦越人,華佗,皇甫謐等等,他們都是當時那個時代的神醫,他們大多都沒有入朝為官,去做太醫,而是在民間為人們看病,研究醫藥事業,撰寫書籍。
  • 歷代秦氏名醫錄
    ①秦緩(公元前407—公元前310年):別稱扁鵲,字越人,號盧醫,春秋戰國時期名醫,渤海郡鄚(今河北滄州市任丘市)人。②秦承祖:南劉宋醫家,精通針灸及醫藥,被譽為「上手」。著有《脈經》六卷、《偃側雜針灸經》三卷、《偃側人經》二卷、《明堂圖》三卷、《本草》六卷、《藥方》四十卷。③秦政應:隋朝外科醫家,撰《療癰疽諸瘡方》二卷。④秦鳴鶴:東羅馬人,生活在公元七世紀,唐高宗侍醫。
  • 你知道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醫都是誰嗎?醫聖醫仙醫祖又是何人?
    從古至今,為了捍衛人們的生命健康,在各個時代都會湧現出一些醫術精湛的醫師,就像2020年,在人們面對新冠狀病毒的侵襲的時候,我國的鐘南山醫師和一大批醫學工作者以及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最終使得我們戰勝了疫情,而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中也出現過許許多多的著名醫師,我們將其稱之為「古代十大名醫」,他們的研究和著作,對於醫學的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古代中醫名人誰最受崇拜?
    自古以來,為了捍衛人類的健康,我國湧現了一批又一批的名醫。名醫之中的佼佼者,被稱為「十大名醫」。岐伯、雷公、扁鵲、華佗、張仲景、葛洪、皇甫謐、孫思邈、韋藏慈、錢乙、李時珍等名醫均曾進入「十大名醫」之列。因古代名醫太多,「十大名醫」的排列經常變換。不過,在古代最受崇拜的還不是「十大名醫」,而是「醫王」和「藥王」。李時珍被譽為「藥聖」,卻沒人稱他為「藥王」。
  • 中國古代十大名醫治理四位
    中醫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對於中醫的奠基和發展,古代四大名醫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第一位是扁鵲,他是我國中醫理論的奠基者,以自己的實踐首創中醫「四診法」,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望、聞、問、切,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科 學診斷體系。扁鵲的一生,留下了許多傳奇故事,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司馬遷在《史記》中專門寫了扁鵲傳記。
  • 傳統文化中醫故事 —— 金元四大家張子和(2) 十大名醫
    中國古代的名醫們,他們是指扁鵲、華佗、孫思邈、張仲景、皇甫謐、葛洪、朱震亨、李時珍、錢乙、葉天士十位著名的醫學家。  扁鵲  扁鵲(公元前407—前310),名秦越人,勃海莫人(今河北內邱縣), 戰國時代名醫。又家於盧國(今山東長清一帶),因名之曰盧醫。
  • 中國古代十大名醫,懸壺濟世,救死扶傷
    中醫的發展源遠流長,從原始社會的神農氏勇嘗百草,到春秋戰國時期時期各種醫學著作理論的誕生,中醫一直在不斷的發展與完善,接下來我會為大家介紹一下在我國醫學史上做出卓越貢獻的十大名醫。扁鵲(公元前407—前310),原名秦越人扁鵲精於內、外、婦、兒、五官等科,應用砭刺、針灸、按摩、湯液、熱熨等法治療疾病,被尊為醫祖 。發明了四診法(望、聞、問、切)著作:《內經》和《外經》華佗(約公元145年-公元208年),是中國最早開始進行全身麻醉外科手術的醫生。被後人稱為「外科聖手」、「外科鼻祖」。發明了「麻沸散」來輔助外科手術。
  • 2020寧夏事業單位備考:關於《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醫學家》考點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0寧夏事業單位備考:關於《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醫學家》考點,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   2、孫思邈(年代:唐朝 祖籍:陝西銅川)   孫思邈,京兆華原(今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人,唐代醫藥學家、道士,被後人尊稱為「藥王」。   西魏大統七年(541年),孫思邈出生於一個貧窮農民的家庭。他從小就聰明過人,長大後開始愛好道家老莊學說,隋開皇元年(581年),見國事多端,孫思邈隱居陝西終南山中,並漸漸獲得了很高的聲名。
  • 走近中醫丨揭秘中國古代十大名醫
    葛洪還是古代一位鼎鼎有名科學家,在醫學和製藥化學上有許多重要的發現和創造,在文學上也有許多卓越的見解。他的著作,約有五百三十卷。不過,大多已經散佚,流傳至今的,主要有《抱樸子》和《肘後備急方》等醫學著作,據史籍記載,尚有《金匱藥方》一百卷,《神仙服食方》十卷,《服食方》四卷,《玉函煎方》五卷。
  • 中國古代「四大名醫」都是誰?
    我願天地爐,多銜扁鵲身。遍行君臣藥,先從凍餒均。 扁鵲 秦越人(公元前407年-前310年),即扁鵲,姬姓,秦氏
  • 針灸的歷史(上)
    傳說針灸起源於三皇五帝時期,相傳伏羲發明了針灸,他"嘗百藥而制九針"(東漢醫學家皇甫謐記載於《帝王世紀》)。而據古代文獻《山海經》和《內經》,有用"石籛"刺破癰腫的記載,以及《孟子》:"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說法,再根據如今在我國各地所挖出的歷史文物來考證,"針灸療法"的起源就在石器時代。
  • 針灸的前世今生,一根銀針主乾坤
    最著名的故事,當屬華佗用針灸為曹操醫好了頭風病,最後因不願留在曹操身邊而被殺害。     司馬遷在《史記》中寫神醫扁鵲:虢君的太子五更突死。虢君哭泣著叫人請扁鵲。扁鵲見過說,太子可回生,虢君半信半疑,見扁鵲命弟子磨針,取太子百會穴刺扎。一會兒功夫,太子漸漸甦醒,扁鵲再用「使藥」熱敷兩脅,太子大好。虢君稱扁鵲為救命恩人,神針回陽。扁鵲不語,拂袖而去。
  • 142歲藥王孫思邈,臨終前告誡弟子:此藥方要銷毀,不可流傳於世
    由於古代並沒有藥物學和解剖學這種科學性的醫理,中醫的理論支持其實來源於古代的陰陽調和以及五行思想。而其中衍生出來的經絡、氣血還有各種養生之道,也無不依附於此。
  • 盤點中國古代有哪些懸壺濟世的醫生
    上期給大家介紹了傳承神農氏精神的三位神醫扁鵲、華佗和張仲景,我們感受到了醫者對黎民百姓的關心以及對後世醫學發展作出的貢獻。本期我繼續給大家繼續介紹中國古代的醫生,看看今天這幾位對中華民族的貢獻。戰國時代的《黃帝內經》也有許多論述針灸的內容。東漢初期針灸名醫涪翁還有《針經》的專述。但是晉代以前涉及到針灸內容的醫書,「其父深奧」,「文多重複,錯互非一」。加上當時用竹木簡刻書,書被視為秘寶,普通的人是不易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