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不是寺,宗正府不是府。這些古代機構到底是幹什麼用的

2020-12-17 核桃樹下讀歷史

先說大理寺。大理寺是古代的官署名稱,是古代掌管刑獄的中央審判機關,相當於現代的最高人民法院。古謂掌刑曰理,加「大」字表示尊重推崇之意。「寺」原來也並非專指佛寺,而是一般官署、官府的通稱。

大理寺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至西周時期的司寇和秦漢時期的廷尉。尤其是秦漢時期的廷尉,在當時掌管全國最高的權利司法審判,位高權重,多為能臣酷吏。例如歷史上有名的郅都,張湯等人都做過廷尉的官職。

到了南北朝的北齊時期,大理寺正式設立。其功能職責主要是作為國家的最高司法權利機構而存在,具體負責行使中央司法審判權,審理核實刑獄案件。以後歷代因之沿續,到了明清時期大理寺更是與刑部、都察院並稱為「三法司」。我們經常在電視劇和小說裡聽到的「三司會審」就是指大理寺、刑部和御史臺共同審理某一宗大案要案。

大理寺的最高長官稱作大理寺卿,副手為大理寺少卿。歷史上的名臣狄仁傑在擔任大理寺卿期間,一年內判決大量積壓案件,涉及一萬七千多人,卻無一人喊冤上訴,堪稱審理案件的楷模。此外宋仁宗時期的大理寺卿虞謙,明嘉靖朝時的大理寺卿馬森都能公正廉潔,秉公執法,是歷史上著名的審案官員。

此外除了大理寺,在古代還有太常寺、光祿寺、太僕寺、鴻臚寺等國家常設政府機構。具體說來就是:太常寺掌管王朝禮樂,負責皇家朝會典禮,祭祖告天時的音樂物品,禮儀典章等環節;光祿寺的工作職能和太常寺有部分重合,光祿寺主要負責皇家在祭祀朝會時的酒食用膳,筵席場地等部分。

太僕寺則主管皇家輿馬車駕,主要負責國家戰略物資馬匹的儲備以及皇室成員的交通出行;鴻臚在古代就是傳聲贊導的意思。所以鴻臚寺的主要職能便是負責對外交往,掌管接待外國使節,朝會儀節等事務。

說完了「寺」再來說說「府」。先說宗正府,宗正府主要負責掌管皇帝親族或外戚勳貴等有關事務。具體說來就是掌握皇族的名籍簿,分別他們的嫡庶身份或與皇 帝在血 緣上 的親疏關係,每年排出同姓諸侯王世譜。例如《三國演義》第二十回漢獻帝為了證明劉備的身份,當眾「教取宗族世譜檢看,令宗正卿宣讀」。從而根據皇家宗譜認劉備為叔父。

二:少府。少府是中國歷代政府為皇室管理私財和生活事務的職能機構。具體來說其職掌有兩方面: 其一負責徵課山海池澤之稅和收藏地方貢獻,以備宮廷之用;其二負責宮廷所有衣食起居、遊獵玩好等需要的供給和服務。歷朝歷代少府的機構龐大,屬官眾多,超過掌理國家財政事務的機構和人員們正常的實際需要。

這也充分反映出了在古代,封建皇帝至尊至貴高居國家之上的特徵。值得一提的是,在唐朝人們也常常把縣尉統稱為少府。王勃的詩作《杜少府之任蜀州》裡的杜少府當時指縣尉一職,而非傳統意義上的少府。

除此之外,還有經常出現在清宮劇裡內務府,宗人府等機構,感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去了解一下。

相關焦點

  • 大理寺、太常寺、鴻臚寺……到底是什麼寺?
    那麼問題來了,一般人的印象中,「寺」都是和尚住的地方,大理寺沒有和尚為何能稱「寺」?而且不止是大理寺,太常寺、太僕寺、鴻臚寺等等,都是中國古代行政機構。原來,「寺」在古代並不單指寺廟,還是一些國家機構的稱呼。那這些「寺」都有什麼來歷呢?
  • 大理寺、太常寺、鴻臚寺…...到底是什麼寺?
    那麼問題來了,一般人的印象中,「寺」都是和尚住的地方,大理寺沒有和尚為何能稱「寺」?而且不止是大理寺,太常寺、太僕寺、鴻臚寺等等,都是中國古代行政機構。原來,「寺」在古代並不單指寺廟,還是一些國家機構的稱呼。那這些「寺」都有什麼來歷呢?
  • 大理寺、太常寺、鴻臚寺…...
    而且不止是大理寺,太常寺、太僕寺、鴻臚寺等等,都是中國古代行政機構。原來,「寺」在古代並不單指寺廟,還是一些國家機構的稱呼。那這些「寺」都有什麼來歷呢?    「寺」是什麼機構?最早在《漢書》中就已經指明——「凡府廷所在,皆謂之寺。」「寺」的含義最早在漢語中就有「朝廷」之意。廣義上而言,朝廷設置的官署府衙,都叫「寺」,寺就等同於國家機構。
  • 明代的五寺:大理寺、太常寺、光祿寺、太僕寺、鴻臚寺都幹什麼的
    明代的五寺大理寺、太常寺、光祿寺、太僕寺、鴻臚寺
  • 古代有一個機構叫做:鴻臚寺,但是很少人知道他們是幹什麼的
    在古代,有這麼一個政府機構,叫做:鴻臚寺。這個機構很多人大概都聽說過,但是不知道這個部門是負責什麼事務的。其實這個部門挺邊緣化的,既沒有大理寺知名,在影視劇中出現也沒有人給著重介紹,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鴻臚寺的職責。
  • 中國古代官職品級一覽表
    中國古代官職品級一覽表我國古代官員的品級分「九品十八級」,每品有正、從之別,不在十八級以內的叫做未入流
  • 「東邊掌生,西邊掌死」,天安門廣場上的五府六部
    此外在東邊還有宗人府、鴻臚寺欽天監、太醫院等機關宗人府位居百衙之首,班列內閣、六部之前,是全國最高的行政機關。宗人府的長官是宗令,由親王、郡王內選充;副佐為左右宗正各一人,由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輔國公內選充。
  • 合隆文瀾府到底怎麼樣?優缺點又分別是什麼?
    近日有那麼一個盤刷屏了朋友圈,那就是合隆文瀾府。 在售戶型:建面約40-50㎡買一層贈一層,實際得房80-100㎡,總價23萬/套起,不限購。 項目位於海南省臨高縣臨美路(臨高縣菸草局與工商局中間),東鄰澄邁縣,西南與儋州市接壤,西北瀕臨北部灣。那麼合隆文瀾府到底怎麼樣?優缺點又分別是什麼?
  • 六扇門是個什麼樣的機構?中國歷史上真的有六扇門嗎?
    在各種小說、動漫、影視劇中,關於中國古代的一些神秘機構總是離不開一個叫做六扇門的地方。首先可以毫不客氣的說,在中國古代沒有一個專門的機構叫做六扇門,在漢代的特務機構叫做繡衣使者、在唐代的不良人是指城門巡負責治安的人員,明朝的錦衣衛則是天子親軍,六扇門?不存在的!雖然沒有一個叫做六扇門的機構,但是卻有這麼一個稱呼,說的就是古代的司法部門。
  • 鴻臚寺,一個在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對外事務機構
    族譜上多次提到先人的官位「鴻臚寺寺丞」,那麼「鴻臚寺」到底是一個什麼機構?
  • 清朝的大理寺、太常寺、太僕寺、光祿寺、鴻臚寺,都是幹嘛的
    只不過,清朝畢竟是「家天下」,偌大的皇宮、龐大的皇族也必須有與之相對應的機構、官員來管理。這些官職自然也屬於「中央官職」序列。再加上,內閣、軍機處和六部作為朝廷的權力中樞,僅對軍國大政予以方向性、政策性處理,並不能面面俱到,於是便衍生出諸多「查遺補缺」的協助機構。
  • 清朝時期的大理寺、太常寺、太僕寺、光祿寺、鴻臚寺都是幹嘛的
    只不過,清朝畢竟是「家天下」,偌大的皇宮、龐大的皇族也必須有與之相對應的機構、官員來管理。這些官職自然也屬於「中央官職」序列。再加上,內閣、軍機處和六部作為朝廷的權力中樞,僅對軍國大政予以方向性、政策性處理,並不能面面俱到,於是便衍生出諸多「查遺補缺」的協助機構。
  • 《新鹿鼎記》把鰲拜家寫成鰲府 鰲拜家的門匾到底該寫什麼?
    《新鹿鼎記》把鰲拜家寫成鰲府 鰲拜家的門匾到底該寫什麼?時間:2020-11-18 11:2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新鹿鼎記》把鰲拜家寫成鰲府 鰲拜家的門匾到底該寫什麼? 11月16日,有網友發現新《鹿鼎記》中將鰲拜府宅名寫成鰲府,引發熱議。
  • 明朝的大理寺,司禮監,東廠,西廠和錦衣衛都是幹什麼的
    這些機構都是明朝的實權機構,司法機關,特務單位和偵查部門,大理寺,實際上就是明朝的最高法院,自唐朝以後基本上就確定了大理寺的職能。大理寺屬於中央司法機關,但刑罰之事由刑部處理,大理寺是執行機構。大理寺最高長官是大理寺正卿(三品),職責是審理和判定案件。大理寺與刑部和御史臺,並稱三法司。但大理寺正卿與刑部尚書和御史臺大夫職責各有不同。職能和權力都是最低的。明朝最為後世詬病的就是特務統治,而管理和統轄明朝特務機構的就是太監組成的東西二廠,這又延伸出明朝又一個弊病宦官幹政。
  • 中國人常說「寺廟」,寺和廟是一回事嗎?能分清的人鳳毛麟角
    今天,咱們就來說說「寺」和「廟」,他日若向別國友人炫耀中國文化,可以拿此間「區別」好好說道說道,很多人搞不清兩者區別,能分清的人鳳毛麟角。第一、寺前段時間,國漫《大理寺少卿》熱播,該漫名字中的「大理寺」,想來應該沒有人會認為這是一座和尚廟。
  • 九門提督和八府巡撫到底是多大的官?八府巡撫權力更大?
    為了增添戲劇性,九門提督和八府巡撫常作為古代重要的兩個官職出現,甚至一部分人對二者官職大小產生興趣。事實上,這兩個官職性質完全不同,而其所掌控的權力以及工作內容也幾乎沒有交集的地方。從古代歷史來看,九門提督的權力更大一些。因為八府巡撫這個職務並不存在。
  • 「寺」和「廟」,到底有什麼區別?並非一回事,看後漲知識!
    「寺」和「廟」在中國古代,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場所。廟的出現,要早於寺。廟,在古代主要是祭祀天地鬼神的地方,大約在商周時期就已存在。而寺,在秦漢時期才開始設立,最初也和佛教沒有半點淵源,是朝廷的行政機構之一。最早的「寺」是指官署,是官吏辦公的地方。
  • 何為「寺」何為「廟」?「寺廟」不是一回事,作為炎黃子孫要知道
    講到「寺廟」二字,我們最容易想到少林寺,大理寺。龍王廟,土地廟和梓潼的七曲山大廟。其實「寺」和「廟」是有區別的。「寺廟」這兩個字,從其原本的意思看,都是中國的國家機構。最初和佛教,道教都沒有關係。「寺」形聲字,上「土」下「寸」,表示寸土之地,精準且不容猜疑變化,故《說文解字》中將寺解釋為:「寺,廷也,有法度者也。」
  • 寺為何叫寺?廟為何叫廟?寺和廟有什麼區別?
    最早的「寺」是官署,為官吏辦公的地方。如大理寺(掌管審讞平反刑獄的官署)、鴻肪寺(掌賓客及兇儀之事)、太常寺(掌管禮樂的最高行政機關)、光祿寺(掌管朝廷祭享、筵席及宮中膳羞的機構)等。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以後,一直受歷代王朝統治者所重視,認為佛教的思想有利於國家長治久安,對民眾有教化作用,遂興建了一些場所,供僧團教授佛法、居住、學習、修行所用,這類的建築場所就稱為「寺」。
  • 鰲拜為什麼不能叫鰲府 歷史上鰲拜的家叫什麼
    只有郡王以上可以被稱為「府」,鰲拜雖然是康熙的四大輔臣之一,他獲得的二等公是功臣爵位,而不是宗室爵位,所以他沒有資格用「府」。當然你非說他飛揚跋扈,我也沒話說,畢竟我沒穿越回去看。但是,就算鰲拜真的有資格把自己的家稱為「府」了,那他根本就不會掛匾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