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寺」何為「廟」?「寺廟」不是一回事,作為炎黃子孫要知道

2020-12-14 探尋新紀元

講到「寺廟」二字,我們最容易想到少林寺,大理寺。龍王廟,土地廟和梓潼的七曲山大廟。

其實「寺」和「廟」是有區別的。「寺廟」這兩個字,從其原本的意思看,都是中國的國家機構。最初和佛教,道教都沒有關係

古代寺廟

01「寺」

形聲字,上「土」下「寸」,表示寸土之地,精準且不容猜疑變化,故《說文解字》中將寺解釋為:「寺,廷也,有法度者也。」秦朝以後,官員任職之所,通稱為「寺」,簡單點解釋,古代公務員辦公的場所都叫「寺」

大理寺在中國古代是掌管審讞平反刑獄的官署。鴻臚寺:掌賓客及兇儀之事。太常寺:掌管禮樂的最高行政機關。光祿寺:掌管朝廷祭享、筵席及宮中膳羞的機構。太僕寺:掌管皇家車馬儀仗的機構。

大理寺

02為什麼佛教叫做寺呢?

因為在官寺中有一個地方叫鴻臚寺,主管外交的。作為我國第一座寺廟而且是官辦的,經書傳入我國,接待的自然是鴻臚寺了。

漢朝時,西域以白馬馱經書來,受到鴻臚寺接待。後來我國第一座寺便採用了「寺」的名稱叫做「白馬寺」寺就多了一層意思,成為和尚,供奉佛的地方

白馬寺

後來的佛寺,相當於現在的大學,它的目的是普及教育。佛寺裡面有藏經樓,起到了現在公共圖書館的作用。裡面不單單佛教經典,儒家道家的經典都有收藏。很多讀書人,象、範仲淹、朱熹、王陽明這些大儒,都曾長時間在寺院裡掛單讀書。

而且寺院定期有佛法的講座,當地老百姓都可以去聽,這是起到普及佛法的作用。也是大眾共同修行的一個場所。

少林寺

03「廟」

形聲字,古文寫作「庿」,「廣」與建築物有關,所以廟在古代是供祀祖宗的建築物,漢代以前,統治者對廟相當看重,對廟的規模有嚴格的等級限制。

而之所以叫「廟」,是因為「廟」與「貌」諧音,古人覺得在這裡可以看到先祖的容貌。《說文解字》中地解釋是「廟,尊祖先貌也」

小廟宇

《禮記》中寫道:「天子七廟,卿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即最高統治者天子能立7廟,分別是:父、祖、曾祖、高祖、高祖的父、祖父和始祖廟;諸侯能立5廟,分別是:父、祖、曾祖、高祖、始祖廟;大夫立3廟,分別是:父、祖、曾祖之廟……

以此類推,平民老百姓根本沒有資格建廟,只能在正寢紀念祖宗,由此可見周代封建禮制苛刻程度。

鄉下廟宇

最後,在建築規模上寺比廟要大得多,根本不在一個級別。一寺之中可以有若干院,其後建築規模較小的寺便叫做「院」,比丘尼住的寺院多稱作「庵」。

寺裡面供的是菩薩和大佛,統稱為佛,是人們為免除災難或祈求平安而拜佛求佛庇護的場所。但是「廟」的規模就小很多了,它可能就只有一個供奉神靈的小殿。

由此可見,寺與廟最初是兩個概念,大概是在清朝中葉之後,將寺和廟合稱

我是嵐風,歡迎大家在下面評論留言,我們下期再見

(聲明:內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寺為何稱寺,廟為何稱廟,寺和廟有何不同?作為炎黃子孫應當明白
    比如寺廟這個詞語,很多人會把寺和廟聯繫到一起。但是寺和廟是有區別的?作為炎黃子孫應當明白。本文參考的資料特別多,如果大家喜歡,建議收藏。佛教未傳入我國時,寺的釋義寺一般是指:佛教眾僧居住的地方。比如大家熟悉的河南的少林寺、杭州的靈隱寺,蘇州的寒山寺等。在佛教傳入我國之前,中國就有「寺」了,當時的寺並沒有和宗教聯繫起來。《說文》訓寺為廷,即官府、朝廷。
  • 中國人常說「寺廟」,寺和廟是一回事嗎?能分清的人鳳毛麟角
    作為炎黃子孫,咱們深知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有許多常見的文化現象並非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今天,咱們就來說說「寺」和「廟」,他日若向別國友人炫耀中國文化,可以拿此間「區別」好好說道說道,很多人搞不清兩者區別,能分清的人鳳毛麟角。
  • 寺為何叫寺, 廟為何叫廟, 寺和廟有什麼區別? 作為炎黃子孫要了解!
    一說到「寺廟」,咱中國人通常會連著一起說,但其實「寺」和「廟」完全是兩種不一樣的場合,最近有部叫《慶餘年》的劇挺火,主角範閒被安排去了
  • 「寺」和「廟」,到底有什麼區別?並非一回事,看後漲知識!
    在現代人的認知範圍內,常常把寺廟連在一起理解。大多數人認為寺廟就是和尚待的地方,是用來供奉佛祖和延續香火的。可是其中的文化淵源,卻並非如此。「寺」和「廟」在中國古代,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場所。廟的出現,要早於寺。
  • 寺和廟,是一回事兒嗎?
    但是「寺廟」這個詞語其實是「寺」和「廟」兩個單詞的組合,因為在中國的古代,「寺」和「廟」在社會上所佔據的功能是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的。因此本文本文就來辨析一下到底「寺」和「廟」有什麼具體的差別呢?那又是為什麼它們會組合在一起成為一個專有名詞呢?
  • 佛教的「寺」和道教的「廟」原來不是一回事,別再叫錯了!
    佛教與道教作為古代的兩大教派,它們之間相互借鑑和融合,深深地影響著傳統文化的發展。寺廟是供奉神佛和僧道們修行的場所,人們也喜歡在閒暇之餘到寺廟裡燒香祈福,這裡環境清幽、氣氛莊嚴,燒香可以把自己的願望通過香來向神明傳達,這也是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事實上,如果嚴格劃分的話,佛教的「寺」和道教的「廟」是兩種不同的概念,不要把它們叫錯了。
  • 經常有人說去寺廟,那麼寺和廟有什麼區別呢?
    古代的人非常喜歡求神問佛,遇到什麼事情都要祈禱詢問一番,不管姻緣、家庭,事業還是身體健康,不去虔誠的拜一拜,添點香油錢,都不能心安理得。我們在外面玩的時候,經常會看到一些寺、廟的一些建築,有些人把這些建築物統稱為宗教建築,這是錯誤的。
  • 寺為何叫寺?廟為何叫廟?寺和廟有什麼區別?
    寺在漢語裡還有「持續、相續」的意思,皇帝把僧人教導佛法的地方稱作寺,寓意為長期的事業,要世世代代永續下去。寺,直接歸皇帝親自領導,是獨立機構。到了隋唐以後,寺作為官署的名字用的越來越少,逐漸成為佛教場所的專用名詞。自唐中葉至五代,禪宗大盛。至宋代,教寺多改為禪寺。禪宗稱寺院為叢林、禪林、禪閣等。即集合眾僧使之規律、和合而修道,如林之齊整,便以『林』作比喻。
  • 廟為何叫廟,寺為何叫寺,廟和寺其實是有區別的,別再搞混了!
    現代日常用語中,我們經常把宗教人員居住、生活的地方統稱之為「寺廟」。中國文字博大精深,許多漢字都有其專屬的含義,事實上「寺」和「廟」從場所功能性來說有很大的不同。寺《說文解字》中把「寺」解釋為「廷」,指的是政府機關的意思。先秦文獻中「寺」也通假「侍」,如現在熱播的電視劇《大秦賦》中嫪毐的角色就是「寺人」,特指王宮內的近侍。由此可見,在古代無論寺是以動詞還是以名詞出現,都和朝廷、皇室分不開。寺作為一個政府機關,從先秦至清,在歷屆王朝中均有設置。
  • 佛教的「寺」與道教的「廟」
    南鯤鯓代天府主祀之五府千歲(李府、池府、吳府、朱府、範府五王爺),於清嘉慶二十二年(公元一八一七年)二月動工興建,佔地二十餘甲,廟貌頗宏偉,古蹟尤多。萬善爺為此廟之 「 囝仔神 」 又稱 「 囝仔公 」 ,亦為最主要配祀神祇之一。
  • 明清傳統城市中的寺觀與祠廟
    由此,除了代表佛道的寺和觀之外,還有為數更多的祠廟建築,它不僅遍布全國的名山大川,也是城市人文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歷經數百年之後,寺觀祠廟已構成明清傳統城市建築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京城作為政治文化的中心,寺觀祠廟的建築也最多,明人沈榜於《宛署雜記》中記載,明代的北京城,其城內有寺72所,庵77,觀7,廟77,共計233所,其城外的宗教建築尚不包括在內。
  • 寺,廟,宮,殿,觀,庵等建築有什麼本質區別
    現在的人總是把兩個事務(或兩個東西)合在一起來稱呼,比如墳墓,夫妻,寺廟等。但是以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會那麼簡單地將這兩個字合在一起表達一個意思。其實寺廟這兩個字分開來說區別很大,古代人總是喜歡求神問佛,什麼事情都要祈禱一番。上到身體健康,下到姻緣事業。
  • 國內「最牛」的寺廟,廟門關了500多年,寺內僧人卻還能正常生活
    眾所周知,佛教是我國的主要宗教,國內大多數人都信仰佛教,因為古剎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到當地最靈的寺廟去拜祭,並將其中的難處說出來,希望佛祖能夠解決,國內「最牛」的寺廟,廟門關了500多年,寺內僧人卻還能正常生活。
  • 「寺」和「廟」有什麼區別?99%的人不知道!這一點很關鍵!
    為什麼佛教也叫做寺呢。因為在官寺中,有一個地方叫鴻臚寺,主管外交的。經書傳入我國,接待的自然是鴻臚寺了。漢朝時,西域以白馬馱經書來,受到鴻臚寺接待。後來我國第一座寺便採用了「寺」的名稱,叫做「白馬寺」,寺就多了一層意思,成為和尚,供奉佛的地方。
  • 「寺」和「廟」有什麼區別?99%的人不知道 這一點很關鍵!
    By正商參考(微信最好的財經讀物,以專業的視角傳遞政經信息,深度解讀財經新聞,這裡使你了解更真實的中國) 微信號:zsnc-ok來源:讀史 微信號:dushi818寺。為什麼佛教叫做寺呢。因為在官寺中有一個地方叫鴻臚寺主管外交的。作為我國第一座寺廟而且是官辦的,經書傳入我國,接待的自然是鴻臚寺了。漢朝時,西域以白馬馱經書來,受到鴻臚寺接待。後來我國第一座寺便採用了「寺」的名稱叫做「白馬寺」,寺就多了一層意思,成為和尚,供奉佛的地方。
  • 朱元璋去寺廟拜佛,問:朕要跪嗎?方丈說一句話,救回全寺性命
    當然了,小編今天不是給各位講朱元璋「創業」的故事,而是講一個關於朱元璋拜佛的故事。朱元璋去寺廟拜佛,問:朕要跪嗎?方丈說一句話,救回全寺性命說到宗教信仰,大家可能不是很了解,但是多多少少知道一點,因為我們現在都是推崇無神論更多一點,所以在信仰這方面基本就沒有什麼特別信奉的神明。但是你們身邊一定有這樣的人,小編的身邊呢有人信奉基督教,有人信奉佛教。
  • 寺和廟意義一樣嗎,大多數人都理解錯了,區別非常大
    說起寺廟,我們對這種地方可以說很熟悉。由於宗教的發展,寺廟在我們身邊也越來越普遍。我們印象中的寺廟就是佛教中和尚居住的地方。而且寺和廟也沒有什麼區別,就是一個詞而已。不過嚴格的來說,寺和廟的區別很大,和我們認為的完全不一樣。
  • 「寺」和「廟」有什麼區別?很多人不清楚,別亂拜
    大家對全國的寺廟了解多少? 結果,各地寺院的大小不同,規模和建設程度不同,可能有人說無法相比。 一般把供奉神明的地方稱為寺廟,寺廟裡供奉菩薩和神仙,人們一到假日就去各種寺廟燒香拜佛。寺院一般作為語言整體使用,很多人認為沒有什麼區別。 但實際上相當不同。 「寺」和「廟」不一樣。 不要把兩者混為一談。 一字之差有天壤之別。 那麼,很多網友都很好奇。
  • 江南旅行:進入南朝「四百八十寺」第一廟——雞鳴寺
    「南朝寺廟480座,煙雨臺多」,是唐代杜牧唱江南春色的名句。當然也從另一個角度說,南朝時期很多寺廟的修建是因為佛教興盛,皇帝崇尚佛教,他們的后妃和公主在修建寺廟和城樓方面也很興盛。所以南朝的寺廟很多,大部分都是用木材建造的。
  • 珠城歷史篇—合浦曾有「一寺三庵七十二廟」之說,你可知道?
    合浦的佛教寺廟一時間如春花進發,雨後春筍般出現。因此,有「一寺三庵七十二廟」之說。【保子俺】保子庵原名慈雲寺,於清代改名為保子庵,始建於宋紹熙二年(1191年),位於今合浦縣廉州鎮頭甲社,該廟坐西向東,雖然至今已被圍在居民住房之中,但由於其原址保護較好,近年來幾經修葺,基本上能維護原貌自成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