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寺」和道教的「廟」原來不是一回事,別再叫錯了!

2021-02-19 道教

在我國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儒釋道文化共同構成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其中佛教由釋迦牟尼於公元前5世紀,在古印度迦毗羅衛國所創,並且在漢朝時期傳入我國。而道教則是完全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自東漢張道陵天師正式創立以來,已有一千八百餘年的歷史了。佛教與道教作為古代的兩大教派,它們之間相互借鑑和融合,深深地影響著傳統文化的發展。

寺廟是供奉神佛和僧道們修行的場所,人們也喜歡在閒暇之餘到寺廟裡燒香祈福,這裡環境清幽、氣氛莊嚴,燒香可以把自己的願望通過香來向神明傳達,這也是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事實上,如果嚴格劃分的話,佛教的「寺」和道教的「廟」是兩種不同的概念,不要把它們叫錯了。

首先來說一下「寺」。「寺」原本是古代官署的名稱。「凡府廷所在皆謂之寺」,秦漢時期,朝廷實行「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官署稱為「府」,九卿的官署稱為「寺」,像漢代時御史大夫們辦公的地方都會稱作御史大夫寺,管禮儀的部門叫做太常寺。其中有一個專門接待外國使節的機構名叫鴻臚寺,佛教的「寺」也是由此而來。

東漢永平七年的上元節這天夜裡,漢明帝夢見一個頭上有日月光的金人,身長丈六,在殿庭上飛繞,自稱從西方而來。大臣告訴漢明帝這是來自西方的佛陀。漢明帝深以為然,決定派郎中蔡愔、秦景等十餘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經和佛法。大臣返回中原時,還帶回來兩名印度高僧,漢明帝十分隆重地接見了他們,並將僧人安排在鴻臚寺暫住。

第二年,漢明帝敕令於洛陽城西雍門外三裡御道北興修僧院。為了紀念白馬馱經,將其取名為「白馬寺」,僧人在白馬寺翻譯經文,為百姓講經說法。自此以後,「寺」逐漸成為佛教建築的一種稱謂,在梵語中,「寺」叫僧伽藍摩,意思是「僧眾所住的園林。」

接下來再說一說「廟」。《說文》:尊先祖貌也;《古今注》:廟者,貌也,所以仿佛先人之形容也;《釋名》:先祖形貌所在也。通過對文字「廟」的註解可以看出,最初的廟是用來祭祀祖先的,並且廟的規模在封建社會有著嚴格的等級劃分,在《禮記》中規定:「天子七廟,卿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

同時,古人認為世間萬物皆有靈,對天地加以崇拜,歷代的帝王都會祭祀上天和土地。土地神源於古代的土地信仰,土地可以生育萬物,也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根本。《孝經援神契》中也有寫道:「社者,五土之總神。土地廣博不可遍敬,故封土為社而祀之,以報功也。」古人將供奉土地神的建築稱為土地廟,因此「廟」也具備了供奉神明的作用。

道教自東漢中葉創立以後,以神仙崇拜作為其核心信仰,道教還廣泛吸收了民間的信仰,將土地神、火神、山神等信仰都納入其神仙體系裡。道教為眾多神仙立廟祀奉,興建了許多的道教建築,並且以「廟」來命名,如土地廟、城隍廟、山神廟、關帝廟、東嶽廟等等。

道教除了「廟」以外,最常見的建築是「宮」和「觀」,如人們熟悉的白雲觀、玄妙觀、青羊宮、紫霄宮等等。「尹喜結草為樓,精思至道,周康王聞拜為大夫。以司觀望,故號此宅為關令草樓觀。即觀之始也」。文始真人尹喜在終南山中結草為樓,每天都要登樓觀星望氣。

道祖老子騎青牛自東而來,尹喜請求老子講經說道,老子傳授尹喜食氣煉丹之法,並留下傳世經典《五千言》。「觀」隨著文始真人的草樓觀開始,成為了道教的一種建築稱謂。「宮」最初是帝王的居所,後來為了推崇神仙之道,敕建了供奉神仙的場所,將它們稱為「宮」,因此道教的建築也有了「宮」的稱謂。


❶ 結緣《道德真經》抄經本,抄經有十大功德!

❷ 中國預言奇書,《推背圖》第四十四象,將在不久後應驗!

❸ 第一屆「大道•光影」全國道教文化攝影大賽截稿及頒獎通知!

❹ 想成仙嗎?道長送你一本《成仙指南》!

❺ 生活壓力大、心理空虛浮躁?道家思想教你如何緩解!

❻ 精氣神究竟是什麼?丹道各宗派皆言精氣神為內煉之藥物!

❼ 道教法器,斬妖除魔斷貪嗔,道教法劍的威力你都了解嗎?

❽ 這種果子泡水,最適合五種人喝!清肺、護肝、養胃!

❾ 風水知識:辦公室容易對自己不利的風水!

文章整理 | 青玄 編輯排版 | 青素 

道教是天尊對人間最慈悲的叮嚀!

查看以下內容需先關注道教微信,點本文標題下方藍字"道 教"一鍵關注,或微信搜索微信號: daoismcn

回復"1"查看:道教入門知識一百八十問

回復"2"查看:道教規矩和禮儀

回復"3"查看:道教戒律

回復"4"查看:道教上香禮儀禁忌

回復"5"查看:道教經文典籍

回復"6"查看:道教齋醮科儀

回復"7"查看:道教道袍法器

回復"8"查看:道教符咒法術

回復"9"查看:道教陰陽術數

回復"10"查看:道教宮觀流派

回復"11"查看:如何加入道教

回復"12"查看:道教拜師注意事項

回復"13"查看:道教誦經常識

回復"14"查看:道教請諸供品須知

回復"15"查看:道教宮觀廟宇參香禁忌

回復"16"查看:在家之人如何修道

修行交流


微信號:daoismm(青陽道人)


騰訊QQ號:10916989

點右下方"寫留言"發表評論

相關焦點

  • 佛教的「寺」與道教的「廟」
    在我國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儒釋道文化共同構成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其中佛教由釋迦牟尼於公元前5世紀,在古印度迦毗羅衛國所創,並且在漢朝時期傳入我國。而道教則是完全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自東漢張道陵天師正式創立以來,已有一千八百餘年的歷史了。佛教與道教作為古代的兩大教派,它們之間相互借鑑和融合,深深地影響著傳統文化的發展。
  • 廟為何叫廟,寺為何叫寺,廟和寺其實是有區別的,別再搞混了!
    中國文字博大精深,許多漢字都有其專屬的含義,事實上「寺」和「廟」從場所功能性來說有很大的不同。現在漢語中「寺」 指的是佛教徒起居的地方或伊斯蘭教徒禮拜、講經之所,例如少林寺(佛教)、普陀寺(佛教)、清真寺(伊斯蘭教)等;而「廟」指的是祭祀鬼神、先祖的地方,例如太廟(供奉皇室先祖)、土地廟(祭祀土地神)、城隍廟(祭祀城隍神)、孔廟(祭祀孔子)等。
  • 寺和廟,是一回事兒嗎?
    這裡的「廟」就是指中國古代封建時期的宗廟制度,而「幾廟」是指往前推的父輩有多少,比如說三廟具體指的就是供奉著曾祖父、祖父和父親的牌位。那為什麼「寺」和「廟」和佛教扯上關係了呢?在中國的東漢時期,建立了一座白馬寺,而這所白馬寺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座佛教的寺。
  • 寺為何叫寺, 廟為何叫廟, 寺和廟有什麼區別? 作為炎黃子孫要了解!
    一說到「寺廟」,咱中國人通常會連著一起說,但其實「寺」和「廟」完全是兩種不一樣的場合,最近有部叫《慶餘年》的劇挺火,主角範閒被安排去了
  • 何為「寺」何為「廟」?「寺廟」不是一回事,作為炎黃子孫要知道
    龍王廟,土地廟和梓潼的七曲山大廟。其實「寺」和「廟」是有區別的。「寺廟」這兩個字,從其原本的意思看,都是中國的國家機構。最初和佛教,道教都沒有關係。因為在官寺中有一個地方叫鴻臚寺,主管外交的。作為我國第一座寺廟而且是官辦的,經書傳入我國,接待的自然是鴻臚寺了。漢朝時,西域以白馬馱經書來,受到鴻臚寺接待。
  • 寺為何叫寺?廟為何叫廟?寺和廟有什麼區別?
    >自然會以為和尚住在廟裡在古代,寺和廟是兩個概念,文化背景和用途上均有差異。最早的「寺」是官署,為官吏辦公的地方。如大理寺(掌管審讞平反刑獄的官署)、鴻肪寺(掌賓客及兇儀之事)、太常寺(掌管禮樂的最高行政機關)、光祿寺(掌管朝廷祭享、筵席及宮中膳羞的機構)等。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以後,一直受歷代王朝統治者所重視,認為佛教的思想有利於國家長治久安,對民眾有教化作用,遂興建了一些場所,供僧團教授佛法、居住、學習、修行所用,這類的建築場所就稱為「寺」。
  • 中國人常說「寺廟」,寺和廟是一回事嗎?能分清的人鳳毛麟角
    提起「寺廟」,很多人腦海裡會不自覺浮現出許多有名的佛教建築;比如《西遊記》中的靈隱寺,又比如風行大江南北的嵩山少林寺。中國人常說寺廟,事實上,起先寺與廟並非一家人。本著「兩家人不說一家話」的傳統,二者的含義自然也不相同。
  • 祠廟·宮觀·庵寺 的區別與建築特點
    漢代以後,廟逐漸與原始的神社(土地廟)混在一起,蛻變為陰曹地府控轄江山河瀆、地望城池之神社。"人死曰鬼",廟作為祭鬼神的場所,還常用來敕封、追諡 文人 武士。隨著佛教的傳入,後代的佛教寺院也有廟字的俗稱。
  • 伍嶽峰:萬法皆空,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這句話是錯的
    你熟悉的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這句話,其實是錯的。在大灣區行走,人們常常會看到寺、廟、祠、觀、庵等古建築;一般人會把這些建築物統稱為宗教建築。你可能不知道,廣東有句俗話: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其實這是錯的,因為和尚並不住在廟裡。從建築文化上考究,那麼,寺、廟、祠、觀、庵有什麼區異呢?
  •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錯,和尚根本不在廟裡!
    又比如俗話講「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其實這也是錯的,和尚並不住在廟裡。那麼,寺、廟、祠、觀、庵有什麼區別呢?"人死曰鬼",廟作為祭鬼神的場所,還常用來敕封、追諡 文人 武士,如孔子廟、關羽廟…隨著佛教的傳入,後代的佛教寺院也有廟字的俗稱。
  • 寺、廟、庵、殿、堂、院、宮、觀、祠的詳細區別
    僧人們住的地方叫寺、院、庵、堂。道士們住的地方叫宮、觀、廟。喇嘛們住的地方和僧人們住的地方的叫法一樣,因為喇嘛就是藏傳佛教對藏區僧人的尊稱。以上的叫法只是人們習慣的叫法,也有不同的,院:有些地方道教也叫「院」,比如杭州西湖邊的「抱撲道院」就是為紀念葛洪而建的。寺、廟、庵、殿、堂、院、宮、觀、祠 具體的區別如下:《說文》裡解釋為「廷也」,即指宮廷的侍衛人員,後來,寺人的官署亦也稱之為「寺」,如:「大理寺」,大理寺是中央的審判機關。
  • 「寺」和「廟」,到底有什麼區別?並非一回事,看後漲知識!
    大多數人認為寺廟就是和尚待的地方,是用來供奉佛祖和延續香火的。可是其中的文化淵源,卻並非如此。「寺」和「廟」在中國古代,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場所。廟的出現,要早於寺。廟,在古代主要是祭祀天地鬼神的地方,大約在商周時期就已存在。而寺,在秦漢時期才開始設立,最初也和佛教沒有半點淵源,是朝廷的行政機構之一。
  • 【格物明道國學館】寺、廟、庵、殿、堂、院、宮、觀、祠的區別
    那麼,寺、廟、祠、觀、庵有什麼區別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廟,尊先祖皃(mao貌)也」。中國習慣,一般祭祀神靈的場所統稱為「廟」。佛教的廟宇,統稱為「寺院」。道教的廟宇,統稱為「宮觀」。僧人們住的地方叫寺、院、庵、堂。道士們住的地方叫宮、觀、廟。
  • 「寺」和「廟」有什麼區別?99%的人不知道!這一點很關鍵!
    為什麼佛教也叫做寺呢。因為在官寺中,有一個地方叫鴻臚寺,主管外交的。經書傳入我國,接待的自然是鴻臚寺了。漢朝時,西域以白馬馱經書來,受到鴻臚寺接待。後來我國第一座寺便採用了「寺」的名稱,叫做「白馬寺」,寺就多了一層意思,成為和尚,供奉佛的地方。
  • 寺和廟意義一樣嗎,大多數人都理解錯了,區別非常大
    我們印象中的寺廟就是佛教中和尚居住的地方。而且寺和廟也沒有什麼區別,就是一個詞而已。不過嚴格的來說,寺和廟的區別很大,和我們認為的完全不一樣。學習古人的朋友能夠發現,古代沒有詞語這個說法。每個字都有每個字的意思,所以寺廟這個詞肯定是後來產生的。在最初的時候寺就是寺,廟就是廟。我們看一下這兩個到底有什麼區別。先說一下寺。
  • 寺為何稱寺,廟為何稱廟,寺和廟有何不同?作為炎黃子孫應當明白
    比如寺廟這個詞語,很多人會把寺和廟聯繫到一起。但是寺和廟是有區別的?作為炎黃子孫應當明白。本文參考的資料特別多,如果大家喜歡,建議收藏。佛教未傳入我國時,寺的釋義寺一般是指:佛教眾僧居住的地方。比如大家熟悉的河南的少林寺、杭州的靈隱寺,蘇州的寒山寺等。在佛教傳入我國之前,中國就有「寺」了,當時的寺並沒有和宗教聯繫起來。《說文》訓寺為廷,即官府、朝廷。
  • 尋訪秦嶺觀音山:三聖寺裡,佛教的菩薩和道教的神仙是和平共處的
    觀音山是秦嶺終南山的核心地帶,自古就是佛家道家弟子的修行之地,這樣的墓塔修了毀,毀了再修,反反覆覆,已經不知有多少個輪迴了。「大肚包容了卻人間多少事,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由楹聯可知,這殿裡供奉的是彌勒佛。每個寺廟都有每個寺廟的講究,秦嶺觀音山三聖寺裡面,具體供奉的是哪三聖?因無文字介紹,內容不得而知。
  • 正本溯源|媽祖(媽祖信仰)是屬於道教神祇還是佛教?
    再者,上述明中葉後的天妃傳,雖也有媽祖敬拜觀音之說,但所說的媽祖成道故事,或說由玄信道士授玄微秘法,窺井得符,遂靈通變化;或說「入瑤池見王母,轉往南海得觀音傳法」「湄洲羽化為神後」,都是很典型的道教成道故事,而不是遵修佛教的四諦(證羅漢果)、十二因緣(證緣覺)、六度萬行(證菩薩、佛)而悟道者;所得果位(女神、夫人、天妃、天后), 亦和佛教果位說(佛、菩薩、緣覺、羅漢、三界天人)不同。
  • 明清傳統城市中的寺觀與祠廟
    總之,在一些神祇得到「敕封」、祭祀,成為官方行為後,各級封建政府將這些屬於國家祀神的壇廟、祠廟統通建於城內以及城牆周邊,它表達了官方意志對寺觀祠廟建築及其分布的影響。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信仰多元化的國家,由夏商周的崇信鬼神到漢代佛教的傳入、道教的興起,形成一個眾多神祇平分秋色的信仰空間,而分別代表佛、道以及眾神祇的寺觀祠廟,本身即是多元化信仰的具體表現。
  •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這句話是錯誤的!
    西漢建立「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官署稱為「府」,九卿的官署稱之「寺」,即所謂的「三府九寺」。漢代,九卿中有鴻臚卿,其官署即「鴻臚寺」,大致相當於後來的禮賓司。相傳東漢明帝時,天竺僧人以白馬馱經東來,最初住在洛陽「鴻臚寺」。後來鴻臚寺改建,取名「白馬寺」。於是寺就成了僧人住所的通稱。梵語中,「寺」叫僧伽藍摩,意思是僧眾所住的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