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錯,和尚根本不在廟裡!

2021-02-08 和美太極

人們常常會看到寺、廟、祠、觀、庵這些建築,有些人把這些建築物統稱為宗教建築,這是錯誤的。又比如俗話講「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其實這也是錯的,和尚並不住在廟裡。那麼,寺、廟、祠、觀、庵有什麼區別呢?










寺,在古代是專指皇帝的行政機構的,我們經常在聽到的「大理寺」,大理寺是幹什麼的呢?大理寺在中國古代掌管審讞平反刑獄的官署。最早是從北齊開始設立,以後歷代王朝都延用其制,直至清朝。




「寺」在古代漢語裡還有「持續,相續」的意思。意思是說,皇帝設立的這個機構是個永久性的機構,不是臨時性的機構,是要國祚綿綿、代代延續下去的。




因此中國的皇帝把教授佛法並且供僧團居住、學習、修行的場所稱為「寺」,希望這個場所能夠永久的存在下去。所以寺是辦事的機關,教育的機構。




因寺內的經書是用白馬馱來的,朝廷便將其命名為「白馬寺」。這樣,洛陽的白馬寺就成為中國的第一座佛寺。隋唐以後,寺作為官署越來越少,而逐步成為中國佛教建築的專用名詞。









廟,是中國古代祭祀天地鬼神的地方。




那時,對廟的規模有嚴格的等級限制。漢代以後,廟逐漸與原始的神社(土地廟)混在一起,蛻變為陰曹地府控轄江山河瀆、地望城池之神社。




"人死曰鬼",廟作為祭鬼神的場所,還常用來敕封、追諡 文人 武士,如孔子廟、關羽廟…隨著佛教的傳入,後代的佛教寺院也有廟字的俗稱。


又如文廟,土地廟之類的稱謂,其實生活中寺和廟的區分很明顯的,可是我們一直被寺廟這個詞以及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給帶偏了,今日一提醒方恍然大悟。









圖為香港黃大仙祠


祠,是為紀念偉人名士而修建的供舍。這點與廟有些相似,因此也常常把同族子孫祭祀祖先的處所叫「祠堂」。祠堂最早出現於漢代,東漢末,社會上興起建祠抬高家族門第之風,甚至活人也為自己修建「生祠」。由此,祀堂日漸增多。



圖為武侯祠



圖為先蠶祠










圖為武漢長春觀


觀:《釋名》:「觀者,於上觀望也」。觀就是古代天文學家觀察星象的「天文觀察臺」。史載漢武帝在甘泉造「延壽觀」,以後,建「觀」迎仙蔚然成風。相傳,最早住進皇家「觀」中的道士是漢朝的汪仲都。他因治好漢元帝頑疾而被引進皇宮內的「昆明觀」,從此,道教徒感激皇恩,把道教建築稱之為「觀」。



圖為廣州圓玄道觀


道教從道家「天人合一」、「身國同治」的思維模式出發,認為了解天象有助於求道證道,得道成仙。所以稱為「觀」,取觀星望月之意,所以常建於山頂。










圖為長譚高臺庵



圖為肇慶梅庵



圖為黃梅蘆花庵


庵,古時是一種小草屋,即所謂「結草為庵」。舊時文人的書齋亦稱「庵」,如「老學庵」、「影梅庵」。漢以後建了一些專供佛徒尼姑居住的庵堂,於是「庵」也就成了佛教女子出家行佛事的專用建築名稱了。


總體而言,寺和庵是佛教的宣講所,和尚住在寺院,尼姑住在庵;觀屬於道教的活動場所;廟和祠是為了祭祀先賢祖先。中國的古代建築形式多樣,不同建築的稱謂均不相同,實乃深藏大學問。


相關焦點

  •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其實和尚根本不住在廟裡......
    人們常常會看到寺、廟、祠、觀、庵這些建築,有些人把這些建築物統稱為宗教建築,這是錯誤的。
  •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其實和尚並不住在廟裡!
    聽過「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的人自然會以為和尚住在廟裡但其實和尚並不住在廟裡寺和廟並非一回事在古代,寺和廟是兩個概念廟的出現,要早於寺。又稱「宗廟」,最初是祭祀祖先的地方。在古代,「太廟」是帝王的祖廟,其他凡有官爵的人,也可按制建立「家廟」。上到天子,下到黎民,對廟文化都極為重視。我國儒家感懷古聖先人之精神,設廟祭祀,如太廟是為祀皇祖之靈,文廟(先師廟)是為祀祠孔子,武廟則祭祀關羽等武將。
  •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有學生問我:老師呀,為什麼說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 伍嶽峰:萬法皆空,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這句話是錯的
    你熟悉的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這句話,其實是錯的。在大灣區行走,人們常常會看到寺、廟、祠、觀、庵等古建築;一般人會把這些建築物統稱為宗教建築。你可能不知道,廣東有句俗話: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其實這是錯的,因為和尚並不住在廟裡。從建築文化上考究,那麼,寺、廟、祠、觀、庵有什麼區異呢?
  •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此話什麼意思?四百年來,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因為他「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就算人跑了房子和家還在呢。而我們對「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這句話的理解也正是如此,那麼這句話究竟從何而來?意思又是否真如我們所理解的呢?事情得從一個傳說說起:明朝萬曆年間,河北滄州某地有一座山,山上有座廟,廟裡住著一個和尚。
  •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這句話是錯誤的!
    整理 | 博士有句俗話叫:「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這句話什麼意思?四百年來,很多人理解錯了
    [歷史家的任務在於區別真實的和虛假的,確定的和不確定的,以及可疑的和不能夠接受的。——歌德(德)]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719字,閱讀約4分鐘如果一個熟人欠我們錢,我們通常不會擔心。因為他「跑不了和尚,跑不了廟」,即使人跑了房子,家,也還在。而我們對「你辦得了和尚,辦不了寺廟」這句話的理解也正是如此。
  • 春夏秋冬又一春:小和尚破色戒、殺戒被警察帶走,歸來變成老和尚
    山裡有一座環水而建的廟,廟裡住著一老一小兩個和尚。《春夏秋冬又一春》的故事,就在這座只有一個佛堂的廟裡開始了。春,萬物生長,欲望萌生大門第一次打開,是生機勃勃的春天。小和尚還是天真孩童。小和尚自小在寺裡長大,這一天,受不了清修的小和尚發明了一種新遊戲。他把用繩子一頭綁著石頭,另一頭分別綁著魚、青蛙和蛇,他看著被綁上石頭的魚在水中費勁地遊著、青蛙再也蹦不起來,而蛇拖著石頭連頭都抬不起來的樣子覺得非常高興。
  • 「三個和尚」故事兩則
    廟裡最初時只有一個和尚,他每天挑水到山上供自己吃。後來又來了一個和尚,原來的和尚就不願挑水了,後來的和尚也不願去挑水,沒辦法,只能兩個人去抬水喝。不久後又來了一個和尚,這下好了,誰都不願去挑水,更不願去抬水,三個和尚再也沒水喝了。
  • 崔康熙,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這雖然是玩笑,但也不全是無中生有。而這樣得定位常常讓申花在打強隊得時候,會乖乖窩在後面打防反,也不一定是真得老老實實縮在後面,反正就是不會那麼激進,以防守為主,有機會去打反擊。我們面對魯能,蘇寧這種隊的時候,基本就是這種心態,不驕不躁,不狂不放。
  • 老話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觀井」,為何一個人不能進廟呢?
    很多農村俗語都是通過人們口耳相傳,能流傳至今已經很不容易了,雖然有些俗語早已過時,但也有一些俗語依然值得今人借鑑。比如有這麼一句俗語叫做:「一人不進廟,二人不觀井,三人不抱樹」,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 老和尚送小和尚下山悟出首七律,句句大白話,千年來卻感動不少人
    「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個廟,廟時有個老和尚在給小和尚講故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個故事。當年躺在母親膝蓋上,聽她用不太標準的普通話講這個故事時,腦子裡總會出現一個和藹的老和尚和一個調皮的小和尚。那時候我把這對和尚的故事當笑話聽,如今我覺得他們的生活其實挺溫馨,因為我無意中讀到了一首頗有意思的唐詩。這是一首七律,詩名叫《送童子下山》,作者為唐代高僧金喬覺。提到這個名字大家或許還不太熟悉,但提起他的另一個稱號「金地藏」,大家應該就都聽過了,他被認為是地藏菩薩的化身。
  • 和尚真的能夠無欲無求嗎?他們的生理需求怎麼解決呢?方丈:還俗
    或許很多人能夠壓制住自己的情緒,比如說這些修行之人,和尚被認為是最清心寡欲的人。他說一般只會待在廟宇之中,並且心中信奉的是佛教,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接近無欲無求的人了。寺廟也是人們眼中的乾淨、聖潔之地,很多人對這些和尚和寺廟非常的敬重,我國就有著很多的寺廟,佛教文化在我國也是非常的盛行。這種佛教在古代傳入我們中國以來,就俘獲了很多的信徒,直到如今,佛教文化一直在我國非常的興盛。
  • 工作中的當一天和尚
    「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對於它的意思我想大家都知道,常常用來諷刺挖苦那些工作生活上得過且過,敷衍塞責的人。如果我們換個角度細加品味時就會發現,有很多人連這個撞鐘的和尚也「不想當了」,只是那擺出各種姿態什麼也不做的泥菩薩。為什麼這麼說呢?
  • 秋風:和尚吃別人的飯又怎麼樣
    但看到他最近發表在《南方都市報》8月8日評論周刊隨筆版的一篇大作《和尚的吃飯問題》,我對他的尊敬大大地打了一番折扣。這篇文章的主題在文章最後一段:「佛教徒常說,他們吃齋念佛是為了度化世人,可站在廟門外,我常想:廟裡的和廟外的究竟誰度誰呢?守著功德箱的老漢,還有那些一邊敲著木魚,一邊吃著供果的和尚,他們有資格指責世人六根不淨嗎?
  • 管理學——和尚的故事
    管理學——計劃(兩個和尚)兩個和尚分別住在相鄰兩座山上的廟裡,這兩座山之間有一條河,兩個和尚每天都會在同一時間下山去河邊挑水,久而久之便成了朋友.不知不覺五年過去了,突然有一天左邊這座山的和尚沒有下山挑水,右邊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過頭了。」因此就沒有在意。哪知第二天,左邊這座山的和尚還是沒有下山挑水。
  • 古語常說:「一人不進廟,兩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到底什麼意思
    但是作為現代的孩子都不知道為什麼,為什麼不能做,不能說,為什麼這句話就是真理,這無疑讓我們困惑。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一講「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這句諺語的意思。看到這句話想必大家都在心裡解釋了一下,很多人就會認為不就是一個人不要到廟裡去,兩個人不要到井邊看,讓個人不要去抱樹嗎?小編不能說你是錯的,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這個,可是他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 九宮廟真的有一座廟嗎?
    由此可見,九宮廟確有其「廟」!可是,這座「廟」到底在哪兒呢?有人提出「九宮廟」可拆分為「九宮」和「廟」。「廟」即寺廟,廟宇。「九宮」可能就是廟的名字。「九宮」是一個道家詞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九宮八卦」。因此,有人猜測「九宮廟」或許是當時依照「九宮八卦」建立的道家場所。同時,還有一些人認為「九宮廟」中的「九」,才是關鍵所在。
  • 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指的是什麼?
    「一人不進廟」說的是一個人不要去廟裡燒香。為什麼呢?我們都知道寺廟通常建在幽靜的地方,而廟裡又有許多佛像,有慈眉善目普度眾生的觀世音,也有兇神惡煞懲治惡人的怒目金剛。假如一個人進廟,幽靜的環境和四周的景象形成強烈的對比,給人一種恐懼感。
  • 廟為何叫廟?寺和廟有什麼區別?
    聽過「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