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和廟意義一樣嗎,大多數人都理解錯了,區別非常大

2020-12-14 多邊形的歷史

說起寺廟,我們對這種地方可以說很熟悉。由於宗教的發展,寺廟在我們身邊也越來越普遍。我們印象中的寺廟就是佛教中和尚居住的地方。而且寺和廟也沒有什麼區別,就是一個詞而已。不過嚴格的來說,寺和廟的區別很大,和我們認為的完全不一樣。

學習古人的朋友能夠發現,古代沒有詞語這個說法。每個字都有每個字的意思,所以寺廟這個詞肯定是後來產生的。在最初的時候寺就是寺,廟就是廟。我們看一下這兩個到底有什麼區別。

先說一下寺。寺在最初時候的意思是官府辦公的地方。這個字最初的意思就代表著朝廷、法度、官府等,可以說都是代表著朝廷。一般來說,寺是那些當官的人居住或者辦公的地方。我們比較熟悉的就是唐朝的大理寺,就是監察機構。也就相當於政府單位了。不過在東漢的時候這個字出現了變化。漢明帝時,攝摩騰自西域白馬馱經來,初止鴻臚寺,遂取寺名,為創立白馬寺。從此之後,寺就有一個新的含義,就是佛教人員居住的地方。而且隨著佛教在我國的發展,之後寺這個字專指佛教人員居住的地方了。本意的官員辦公、居住的地方就沒有人記得了。

再看一下廟。廟的出現比較早,因為最早的廟主要是祭祀祖先的地方。在商周時期,只能王祖先供奉的地方才能稱之為廟,其他人祖先供奉地方不能稱為廟。而且君主死後之後還有廟號,但不是所有君主才有廟號。一般那些貢獻特別突出的君主才有資格有廟號,因為一個王朝在最初的時候只能有七個君主有廟號。之後在漢朝之後廟的含義也發生的變化。

漢朝之後,廟不能是皇家用來供奉祖先的了,而且也用來供奉其他神靈、人物等。比如三清廟、土地廟等這些都是供奉神靈的地方。還有就是關羽、嶽飛、諸葛亮這種人死後也會有人供奉他們,供奉的地方也稱之廟。後來隨著佛教在我國的昌盛,很多寺也逐漸稱為廟。因為在宗教裡,寺裡面供奉的也是神,只不過和我國的神仙有點不同而已。但就這一點也可以說是廟,畢竟都是神。

時間久了之後由於寺和廟功能有相同的地方,所以就直接稱為寺廟了。而這兩個字的本意,大家也就淡忘了。

相關焦點

  • 中國人常說「寺廟」,寺和廟是一回事嗎?能分清的人鳳毛麟角
    今天,咱們就來說說「寺」和「廟」,他日若向別國友人炫耀中國文化,可以拿此間「區別」好好說道說道,很多人搞不清兩者區別,能分清的人鳳毛麟角。第一、寺前段時間,國漫《大理寺少卿》熱播,該漫名字中的「大理寺」,想來應該沒有人會認為這是一座和尚廟。
  • 寺為何叫寺?廟為何叫廟?寺和廟有什麼區別?
    >自然會以為和尚住在廟裡在古代,寺和廟是兩個概念,文化背景和用途上均有差異。按照寺的設立者不同,還可劃分為官寺和私寺。若由住寺者區別,則有僧寺、尼寺之分。因初時之寺院多建於山中,故山名與寺名並稱,後對平地所造之寺院,亦附以山號,成為寺院之別稱。另有以年號稱寺名者,如北魏宣武帝景明四年(503)之景明寺,正始四年(507)之正始寺,及唐玄宗時之開元寺。關於寺院之主從關係,如承傳祖師法之根本寺院,稱為本寺、本山。其屬下之寺院,則稱末寺、末山。
  • 寺為何叫寺, 廟為何叫廟, 寺和廟有什麼區別? 作為炎黃子孫要了解!
    一說到「寺廟」,咱中國人通常會連著一起說,但其實「寺」和「廟」完全是兩種不一樣的場合,最近有部叫《慶餘年》的劇挺火,主角範閒被安排去了
  • 寺和廟到底有什麼區別,一字之差竟有這麼大含義
    如果要說我們國家信什麼教派的最多,那大家肯定都會想到佛教,在封建社會,佛教已經在我們國家深入人心,因受上一輩人的影響,導致了現在很多年輕人也開始信奉佛教,那如果要說我們國家有多少座寺廟,肯定沒有人最多,畢竟國內有太多了,但對於寺和廟還是有很大區別的,一字之差竟有這麼大含義。
  • 祠廟·宮觀·庵寺 的區別與建築特點
    漢代以後,廟逐漸與原始的神社(土地廟)混在一起,蛻變為陰曹地府控轄江山河瀆、地望城池之神社。"人死曰鬼",廟作為祭鬼神的場所,還常用來敕封、追諡 文人 武士。隨著佛教的傳入,後代的佛教寺院也有廟字的俗稱。
  • 經常有人說去寺廟,那麼寺和廟有什麼區別呢?
    古代的人非常喜歡求神問佛,遇到什麼事情都要祈禱詢問一番,不管姻緣、家庭,事業還是身體健康,不去虔誠的拜一拜,添點香油錢,都不能心安理得。我們在外面玩的時候,經常會看到一些寺、廟的一些建築,有些人把這些建築物統稱為宗教建築,這是錯誤的。
  • 「寺」和「廟」,到底有什麼區別?並非一回事,看後漲知識!
    在現代人的認知範圍內,常常把寺廟連在一起理解。大多數人認為寺廟就是和尚待的地方,是用來供奉佛祖和延續香火的。可是其中的文化淵源,卻並非如此。「寺」和「廟」在中國古代,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場所。廟的出現,要早於寺。
  • 「寺」和「廟」有什麼區別?很多人不清楚,別亂拜
    許多年輕人受到上一代人潛在的默契化的影響,現在把佛教看作自己的信仰。 大家對全國的寺廟了解多少? 結果,各地寺院的大小不同,規模和建設程度不同,可能有人說無法相比。 一般把供奉神明的地方稱為寺廟,寺廟裡供奉菩薩和神仙,人們一到假日就去各種寺廟燒香拜佛。寺院一般作為語言整體使用,很多人認為沒有什麼區別。 但實際上相當不同。 「寺」和「廟」不一樣。
  • 寺和廟,是一回事兒嗎?
    而且「寺廟」也成為中國佛學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比如說像杭州西湖得靈隱寺等,會有很多人慕名前往。但是「寺廟」這個詞語其實是「寺」和「廟」兩個單詞的組合,因為在中國的古代,「寺」和「廟」在社會上所佔據的功能是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的。因此本文本文就來辨析一下到底「寺」和「廟」有什麼具體的差別呢?
  • 佛教的「寺」和道教的「廟」原來不是一回事,別再叫錯了!
    佛教與道教作為古代的兩大教派,它們之間相互借鑑和融合,深深地影響著傳統文化的發展。寺廟是供奉神佛和僧道們修行的場所,人們也喜歡在閒暇之餘到寺廟裡燒香祈福,這裡環境清幽、氣氛莊嚴,燒香可以把自己的願望通過香來向神明傳達,這也是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事實上,如果嚴格劃分的話,佛教的「寺」和道教的「廟」是兩種不同的概念,不要把它們叫錯了。
  • 寺,廟,宮,殿,觀,庵等建築有什麼本質區別
    現在的人總是把兩個事務(或兩個東西)合在一起來稱呼,比如墳墓,夫妻,寺廟等。但是以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會那麼簡單地將這兩個字合在一起表達一個意思。其實寺廟這兩個字分開來說區別很大,古代人總是喜歡求神問佛,什麼事情都要祈禱一番。上到身體健康,下到姻緣事業。
  • 寺、廟、庵、殿、堂、院、宮、觀、祠的詳細區別
    在我們生活的城市裡常常會看到寺、廟、祠、觀、庵等建築有些人把這些建築統稱為宗教建築也是錯誤的那麼,寺、廟、祠、觀、庵有什麼區別呢?僧人們住的地方叫寺、院、庵、堂。道士們住的地方叫宮、觀、廟。喇嘛們住的地方和僧人們住的地方的叫法一樣,因為喇嘛就是藏傳佛教對藏區僧人的尊稱。
  • 寺為何稱寺,廟為何稱廟,寺和廟有何不同?作為炎黃子孫應當明白
    隨著時間的發展,流傳到現在的文化都有一定的道理。有些詞語,不像大家那樣理解的簡單。比如寺廟這個詞語,很多人會把寺和廟聯繫到一起。但是寺和廟是有區別的?作為炎黃子孫應當明白。本文參考的資料特別多,如果大家喜歡,建議收藏。佛教未傳入我國時,寺的釋義寺一般是指:佛教眾僧居住的地方。比如大家熟悉的河南的少林寺、杭州的靈隱寺,蘇州的寒山寺等。
  • 「寺」和「廟」有什麼區別?99%的人不知道 這一點很關鍵!
    為什麼佛教叫做寺呢。因為在官寺中有一個地方叫鴻臚寺主管外交的。作為我國第一座寺廟而且是官辦的,經書傳入我國,接待的自然是鴻臚寺了。漢朝時,西域以白馬馱經書來,受到鴻臚寺接待。後來我國第一座寺便採用了「寺」的名稱叫做「白馬寺」,寺就多了一層意思,成為和尚,供奉佛的地方。
  • 「寺」和「廟」有什麼區別?99%的人不知道!這一點很關鍵!
    裡面不單單佛教經典,儒家道家的經典都有收藏。很多讀書人,比如範仲淹、朱熹、王陽明這些大儒,都曾長時間在寺院裡掛單讀書。而且寺院定期有佛法的講座,當地老百姓都可以去聽。這是起到普及佛法的作用。也是大眾共同修行的一個場所。「廟」比「寺」出現的更早。一開始的時候,廟是指帝王、貴族祀奉先祖神位的宮室。
  • 佛教的「寺」與道教的「廟」
    神奇的是,受傷的傷痕確實留在保存在南鯤鯓代天府中古老的神像中,那是當年那場「爭地大戰」中,「五王」大戰「萬善爺」時的,所留下來的傷痕,廟方曾經多次請工匠來修補,但都還是一樣無法修復完全。 庚子年 農曆八月廿四潛惠彭真人舉宅飛升:
  • 【格物明道國學館】寺、廟、庵、殿、堂、院、宮、觀、祠的區別
    有句俗話叫:「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其實這是錯誤的,和尚並不住在廟裡。在我們生活的城市裡,常常會看到寺、廟、祠、觀、庵等建築。有些人把這些建築統稱為宗教建築,也是錯誤的。那麼,寺、廟、祠、觀、庵有什麼區別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廟,尊先祖皃(mao貌)也」。中國習慣,一般祭祀神靈的場所統稱為「廟」。佛教的廟宇,統稱為「寺院」。道教的廟宇,統稱為「宮觀」。僧人們住的地方叫寺、院、庵、堂。道士們住的地方叫宮、觀、廟。
  • 廟為何叫廟,寺為何叫寺,廟和寺其實是有區別的,別再搞混了!
    中國文字博大精深,許多漢字都有其專屬的含義,事實上「寺」和「廟」從場所功能性來說有很大的不同。現在漢語中「寺」 指的是佛教徒起居的地方或伊斯蘭教徒禮拜、講經之所,例如少林寺(佛教)、普陀寺(佛教)、清真寺(伊斯蘭教)等;而「廟」指的是祭祀鬼神、先祖的地方,例如太廟(供奉皇室先祖)、土地廟(祭祀土地神)、城隍廟(祭祀城隍神)、孔廟(祭祀孔子)等。
  • 明清傳統城市中的寺觀與祠廟
    在我國,寺觀祠廟的建築幾乎同歷史的發展一樣悠久,傳統的中國社會雖然不曾有過佔支配地位的宗教,但是帶有宗教性質的民間信仰卻是有史以來絕大多數人,特別是下層民眾的主要精神寄託。眾所周知,寺為佛家之地、觀為道家所居、而祠和廟則為人們崇祀的神祇的場所,此外還有稱「宮」、稱「庵」者。
  • 「明日黃花」和「昨日黃花」到底有何區別?很多大學生都理解錯了
    「明日黃花」和「昨日黃花」到底有何區別?很多大學生都理解錯了今日筆者在學校餐廳吃飯,聽到鄰座幾個學生在聊天,突然聽到一個嗓門比較大的男學生說「XXX已經是昨日黃花,根本不值一提」,筆者一聽「昨日黃花」這次,頓時疑惑起來,自古以來都有「明日黃花」的說話,哪怕是書面上也有「明日黃花」這樣的詞語,但是「昨日黃花」這個此,筆者卻有些疑惑,什麼時候出了這個詞?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