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和廟,是一回事兒嗎?

2020-12-14 悅文天下

本文轉載自【百度百科:說文解物】,經作者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與原文作者聯繫

人們常常用「寺廟」來形容佛教場所,在「寺廟」中通常會舉行祭祀等活動。在廣闊的中國大地上,分布著大大小小的「寺廟」。而且「寺廟」也成為中國佛學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比如說像杭州西湖得靈隱寺等,會有很多人慕名前往。

但是「寺廟」這個詞語其實是「寺」和「廟」兩個單詞的組合,因為在中國的古代,「寺」和「廟」在社會上所佔據的功能是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的。因此本文本文就來辨析一下到底「寺」和「廟」有什麼具體的差別呢?那又是為什麼它們會組合在一起成為一個專有名詞呢?

靈隱寺

「寺」和「廟」的文字來源

根據《說文解字》中對「寺」字的解釋是「廷也,有法度者也。」所以「寺」這個字的文字含義是指那些皇宮中的侍從人員。又根據《漢書》中的記載「凡府廷所在皆謂之寺。」我們就可以發現「寺」 在逐漸地由一個官職轉變成為一個專門的官方機構,比如說大理寺。

除了這些以外,「寺」的漢語解釋中也有「延續」的意思,因此用「寺」作結尾也是帝王希望這個部門能持久地存在,並不斷地為帝王服務。

大理寺

現在就來說說「廟」吧,《禮記》中這樣寫道:「天子七廟,卿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這段文字中的「廟」指的是供奉著祖宗牌位的地方。這裡的「廟」就是指中國古代封建時期的宗廟制度,而「幾廟」是指往前推的父輩有多少,比如說三廟具體指的就是供奉著曾祖父、祖父和父親的牌位。

那為什麼「寺」和「廟」和佛教扯上關係了呢?

在中國的東漢時期,建立了一座白馬寺,而這所白馬寺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座佛教的寺。根據史料中的記載,當時在永平年間(漢明帝,東漢的第二位君主),漢明帝曾派遣自己的部下去天竺(今天的印度)去求取佛經,那些受命的大臣們也沒有辜負帝王的所託,帶回了了幾十卷佛教經典,還有幾位印度的佛教高僧一起同他們回到中國。

當時的漢明帝為了安頓好這些高僧,便下令在洛陽修建一所專門招待印度僧人的「寺」,又因為當時的佛教經書是通過白馬運送回中國的,因此便將這個「寺」命名為「白馬寺」。

白馬寺

至此以後,「寺」就成為了中國的僧侶們講經念佛的地方。而且伴隨著中國古代封建王朝國力的不斷增強,使得「寺」幾乎遍布中國。杜牧曾經寫過一篇詩,叫做「南朝四百八十寺。」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寺」這樣的建築物在中國的古代是十分地繁榮的。

對於「廟」最早的定義應該是王侯將相所供奉他們先祖的地方。鄭玄(東漢的一位知識分子,還翻譯過《論語》)曾說過:「廟之言貌也。死者精神不可得而見 , 但以生時之居立宮室 , 象貌為之耳。」這段文字的意思是說,「廟」是「貌」的諧音,如果在「廟」中,你就可以看到自己先祖的長相面容,所以就將這樣的場所叫做「廟」。

那為什麼皇家的被稱為「宗廟」呢?這也是因為「宗」的筆畫表示著房屋和先祖,因此就將一開始的「廟」叫做「宗廟」。《詩經》中這樣說道「清廟,祀文王也。」這句話是說有個叫「清廟」的地方,是專門用來祭祀「周文王」的(周文王是周朝的建立者)。

而「廟」也正是中國古代的儒家文化的體現,因為血緣宗法制度(以直系男性後代為第一順位繼承人)屬於儒教思想中核心觀念,而「廟」指的是供奉父輩的神位的地方,所以「廟」其實就是儒學的一個象徵。

那為什麼說「寺」和「廟」和和佛教產生聯繫呢?

這就要說到,當時佛教是以「缽體生蓮」等具有魔幻色彩的方式進中國的,然後以其具有「神秘」色彩的宣傳,受到一部分中國古代百姓的追捧。而且中國的百姓們還認為釋加牟尼(佛教創始人)是一位不老不死的神佛。

由於佛教是在隋朝的時候傳入中國的,而當時的社會主流意識形態還是儒家學說,因此這兩種文化在碰撞下開始融合,甚至隋朝的統治者也將佛教文化作為自己的統治思想中的一部分。當時的隋煬帝(隋朝的第二位帝王)還直接把自己叫做「菩薩戒弟子」。

到了唐朝,唐太宗李世民還被佛教教徒叫做「護法仁王」武則天則直接把自己稱作「彌勒佛」的轉世之人,這才得以有機會統治大唐的江山。這些種種的例子都表明佛教文化已經和當時的「廟堂」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融合。

缽體生蓮

再來說說「寺」,「寺」一開始的建立就是為了招待從印度遠道而來的僧侶們,因此「寺」從最初建立的時候就是自帶著佛學的色彩。

那為什麼「寺」和「廟」會組合在一起變成「寺廟」呢?

現在就來說一說為什麼會將「寺」和「廟」會結合起來變成「寺廟」呢?這是因為早在先秦的文化中,儒家思想就已經和陰陽五行等學說存在著相通的地方了。到了漢代,由於董仲舒(漢代名臣)在傳統儒學的基礎上,發展出了君權神授的思想,這樣一來,就將儒家文化提高到了神學的地位了。

宗廟建築作為儒家的典型建築形式,就把儒學文化中的「神聖化」體現的淋漓盡致。又因為當時的中國古代社會,佛教文化十分地盛行,帝王們為了展現自己「君權神授」的地位,就直接將佛教文化納入到自己的統治思想中來。

就如同剛才上文所提到過的,唐朝的武則天經自己尊崇為「彌勒佛」的轉世,帝王們正是通過將自己的形象與神佛聯繫在一起,可以更加向世人宣布自己的至高無上的地位。而「寺」又是專門為佛教人員傳播佛學文化所建立的場所,因此這兩個不同的中央機構便有了共通點了。

第二點是中國古代的僧官制度的出現,這個制度也是將「廟」和「寺」結合在一起的最關鍵的粘合劑。那什麼叫做「僧官」制度?僧官就是指那些被中央政府委派去管理其他僧人的官職,簡單來說,就是官方選出一個人選來管理天下所有的僧人。

通常而言,這些官員都是從僧人中選出來的,但是也不排除那些世俗官員(世俗官員是指不是僧人的官員)。因此就形成了這樣一種情況,「寺」中的僧侶們就成為了「廟」中的官員的下屬了,因為「廟」中的都是那些朝廷委派的官方人員。

所以這樣就變成了「寺」成為「廟」行使職能的一種延展出去的機構組織,其實就是「寺」開始逐漸變成了朝廷下屬的一個分支機構了因此,人們就慢慢地會將「寺」和「廟」組合在一起,形容那些從事著祭祀等事物的地方,但其實「寺」和「廟」在中國的古時候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的。

僧官制度

參考文獻:

1. 從「寺」「廟」別異看佛教與中國文化的融合.陳慶芳.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

2. 談寺與廟的區別及其發展演變過程.韋峰; 徐維波.歷史研究

3. 明代江南方志之《祠廟》《寺觀》體例探析.王群韜.江蘇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相關焦點

  • 寺為何叫寺?廟為何叫廟?寺和廟有什麼區別?
    >自然會以為和尚住在廟裡在古代,寺和廟是兩個概念,文化背景和用途上均有差異。到了秦漢時期,隨著人們認知的提高和對精神圖騰的寄託,廟所承載的對象也開始擴展和擴大。漸漸地,廟已不再單單是祭祖的場所,其祀神和紀念前賢的內容越來越突出。祭神的,比如有:「城煌廟」、「土地廟」、「龍王廟」、「山神廟」等;祭先賢的,比如有:「文廟」、「武廟」、「關帝廟」、「嶽廟」等。另外,皇宮的前殿也稱為廟,所以朝廷也稱為「廟堂」。
  • 中國人常說「寺廟」,寺和廟是一回事嗎?能分清的人鳳毛麟角
    今天,咱們就來說說「寺」和「廟」,他日若向別國友人炫耀中國文化,可以拿此間「區別」好好說道說道,很多人搞不清兩者區別,能分清的人鳳毛麟角。第一、寺前段時間,國漫《大理寺少卿》熱播,該漫名字中的「大理寺」,想來應該沒有人會認為這是一座和尚廟。
  • 佛教的「寺」和道教的「廟」原來不是一回事,別再叫錯了!
    佛教與道教作為古代的兩大教派,它們之間相互借鑑和融合,深深地影響著傳統文化的發展。寺廟是供奉神佛和僧道們修行的場所,人們也喜歡在閒暇之餘到寺廟裡燒香祈福,這裡環境清幽、氣氛莊嚴,燒香可以把自己的願望通過香來向神明傳達,這也是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事實上,如果嚴格劃分的話,佛教的「寺」和道教的「廟」是兩種不同的概念,不要把它們叫錯了。
  • 寺為何叫寺, 廟為何叫廟, 寺和廟有什麼區別? 作為炎黃子孫要了解!
    一說到「寺廟」,咱中國人通常會連著一起說,但其實「寺」和「廟」完全是兩種不一樣的場合,最近有部叫《慶餘年》的劇挺火,主角範閒被安排去了
  • 「寺」和「廟」,到底有什麼區別?並非一回事,看後漲知識!
    大多數人認為寺廟就是和尚待的地方,是用來供奉佛祖和延續香火的。可是其中的文化淵源,卻並非如此。「寺」和「廟」在中國古代,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場所。廟的出現,要早於寺。廟,在古代主要是祭祀天地鬼神的地方,大約在商周時期就已存在。而寺,在秦漢時期才開始設立,最初也和佛教沒有半點淵源,是朝廷的行政機構之一。
  • 廟為何叫廟,寺為何叫寺,廟和寺其實是有區別的,別再搞混了!
    中國文字博大精深,許多漢字都有其專屬的含義,事實上「寺」和「廟」從場所功能性來說有很大的不同。現在漢語中「寺」 指的是佛教徒起居的地方或伊斯蘭教徒禮拜、講經之所,例如少林寺(佛教)、普陀寺(佛教)、清真寺(伊斯蘭教)等;而「廟」指的是祭祀鬼神、先祖的地方,例如太廟(供奉皇室先祖)、土地廟(祭祀土地神)、城隍廟(祭祀城隍神)、孔廟(祭祀孔子)等。
  • 何為「寺」何為「廟」?「寺廟」不是一回事,作為炎黃子孫要知道
    龍王廟,土地廟和梓潼的七曲山大廟。其實「寺」和「廟」是有區別的。「寺廟」這兩個字,從其原本的意思看,都是中國的國家機構。最初和佛教,道教都沒有關係。小廟宇《禮記》中寫道:「天子七廟,卿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
  • 寺為何稱寺,廟為何稱廟,寺和廟有何不同?作為炎黃子孫應當明白
    比如寺廟這個詞語,很多人會把寺和廟聯繫到一起。但是寺和廟是有區別的?作為炎黃子孫應當明白。本文參考的資料特別多,如果大家喜歡,建議收藏。佛教未傳入我國時,寺的釋義寺一般是指:佛教眾僧居住的地方。比如大家熟悉的河南的少林寺、杭州的靈隱寺,蘇州的寒山寺等。在佛教傳入我國之前,中國就有「寺」了,當時的寺並沒有和宗教聯繫起來。《說文》訓寺為廷,即官府、朝廷。
  • 佛教的「寺」與道教的「廟」
    南鯤鯓代天府主祀之五府千歲(李府、池府、吳府、朱府、範府五王爺),於清嘉慶二十二年(公元一八一七年)二月動工興建,佔地二十餘甲,廟貌頗宏偉,古蹟尤多。萬善爺為此廟之 「 囝仔神 」 又稱 「 囝仔公 」 ,亦為最主要配祀神祇之一。
  • 寺和廟意義一樣嗎,大多數人都理解錯了,區別非常大
    而且寺和廟也沒有什麼區別,就是一個詞而已。不過嚴格的來說,寺和廟的區別很大,和我們認為的完全不一樣。學習古人的朋友能夠發現,古代沒有詞語這個說法。每個字都有每個字的意思,所以寺廟這個詞肯定是後來產生的。在最初的時候寺就是寺,廟就是廟。我們看一下這兩個到底有什麼區別。先說一下寺。寺在最初時候的意思是官府辦公的地方。
  • 白色K金跟鉑金是一回事兒嗎?
    白色K金跟鉑金是一回事兒嗎?時間:2020-11-01 16:4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支付寶》白色K金跟鉑金是一回事兒嗎? 《支付寶》螞蟻莊園小課堂11月1日每日一題答案?今天的螞蟻莊園題目更新啦,相信還有很多的小夥伴們不知道答案是什麼吧!
  • 寺和廟到底有什麼區別,一字之差竟有這麼大含義
    如果要說我們國家信什麼教派的最多,那大家肯定都會想到佛教,在封建社會,佛教已經在我們國家深入人心,因受上一輩人的影響,導致了現在很多年輕人也開始信奉佛教,那如果要說我們國家有多少座寺廟,肯定沒有人最多,畢竟國內有太多了,但對於寺和廟還是有很大區別的,一字之差竟有這麼大含義。
  • 白色K金跟鉑金是一回事兒嗎 一起來看看吧
    白色K金跟鉑金是一回事兒嗎 一起來看看吧時間:2020-11-01 09:26   來源:格雷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白色K金跟鉑金是一回事兒嗎 一起來看看吧 白色K金跟鉑金是一回事兒嗎?這個問題是螞蟻莊園2020年11月1日莊園小課堂的一道題目,那麼大家對白色K金和鉑金有多少了解呢?
  • 「寺」和「廟」有什麼區別?99%的人不知道 這一點很關鍵!
    By正商參考(微信最好的財經讀物,以專業的視角傳遞政經信息,深度解讀財經新聞,這裡使你了解更真實的中國) 微信號:zsnc-ok來源:讀史 微信號:dushi818寺。為什麼佛教叫做寺呢。因為在官寺中有一個地方叫鴻臚寺主管外交的。作為我國第一座寺廟而且是官辦的,經書傳入我國,接待的自然是鴻臚寺了。漢朝時,西域以白馬馱經書來,受到鴻臚寺接待。後來我國第一座寺便採用了「寺」的名稱叫做「白馬寺」,寺就多了一層意思,成為和尚,供奉佛的地方。
  • 民生智庫 | 揚塵與降塵是一回事兒嗎?
    民生智庫 | 揚塵與降塵是一回事兒嗎?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地球的風化作用是降塵的主要來源,進入文明社會以來,人為活動成為降塵的又一重要來源。對降塵採用專業設備進行監測,其指標便是降塵量。02.揚塵與降塵是一回事兒嗎?不是一回事。揚塵是一種汙染現象,而降塵是衡量揚塵汙染程度的一個綜合性指標。03.
  • 河南老君山是道教的發源地嗎?道教和道家是一回事兒嗎?
    有記載說,老子李聃騎青牛出函谷關,輾轉來到景室山,修仙煉丹,與四方精靈談天說地,北魏修廟紀念,唐太宗重修廟宇鑄鐵頂,命景室山更名為老君山。我們知道,李聃是道家的創始人物之一,被世人尊稱為老子,著述《道德經》是道家的經典著作,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道家思想是中國哲學的核心思想之一,影響中國人心理、性格、思想幾千年。
  • 經常有人說去寺廟,那麼寺和廟有什麼區別呢?
    古代的人非常喜歡求神問佛,遇到什麼事情都要祈禱詢問一番,不管姻緣、家庭,事業還是身體健康,不去虔誠的拜一拜,添點香油錢,都不能心安理得。我們在外面玩的時候,經常會看到一些寺、廟的一些建築,有些人把這些建築物統稱為宗教建築,這是錯誤的。
  • 明清傳統城市中的寺觀與祠廟
    在我國,寺觀祠廟的建築幾乎同歷史的發展一樣悠久,傳統的中國社會雖然不曾有過佔支配地位的宗教,但是帶有宗教性質的民間信仰卻是有史以來絕大多數人,特別是下層民眾的主要精神寄託。眾所周知,寺為佛家之地、觀為道家所居、而祠和廟則為人們崇祀的神祇的場所,此外還有稱「宮」、稱「庵」者。
  • 「寺」和「廟」有什麼區別?99%的人不知道!這一點很關鍵!
    為什麼佛教也叫做寺呢。因為在官寺中,有一個地方叫鴻臚寺,主管外交的。經書傳入我國,接待的自然是鴻臚寺了。漢朝時,西域以白馬馱經書來,受到鴻臚寺接待。後來我國第一座寺便採用了「寺」的名稱,叫做「白馬寺」,寺就多了一層意思,成為和尚,供奉佛的地方。
  • 祠廟·宮觀·庵寺 的區別與建築特點
    因此中國的皇帝把教授佛法並且供僧團居住、學習、修行的場所稱為「寺」,希望這個場所能夠永久的存在下去。所以寺是辦事的機關,教育的機構。蘭州龍王廟  「廟」在中國的歷史可能比「寺」更長遠,象大家都知道的:武侯廟、關廟、嶽王廟、龍王廟、孟姜女廟、屈原廟、媽祖廟、山神廟、土地廟、城隍廟等等。我們沒有聽說供關帝的叫「關帝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