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滬會戰時,白崇禧說了一句什麼話,讓6萬桂軍死戰不退?

2020-12-18 密探零零發

淞滬會戰是抗戰時期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戰役之一,由於中日雙方武器裝備的巨大差距,中國軍隊傷亡慘重。在危急時刻,作為桂軍統帥的白崇禧說了一句話,讓6萬桂軍死戰不退,重創日軍。那麼,白崇禧到底是說了什麼話,有如此的魔力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一探究竟!

淞滬會戰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日軍揚言「3個月內滅亡中國」,80萬中國將士浴血奮戰,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抵禦日軍這頭銅鐵巨獸。在這場異常慘烈的戰鬥中,中國各個軍隊全部放棄了成見,一起聯合抵禦日本侵略者,有東北軍,西北軍、桂軍,滇軍,川軍,中央軍,湘軍等,其中戰鬥力最強的是除了中央軍的德械師,其他的部隊也毫不遜色,最令人刮目相看的白崇禧所帶領的桂軍。

廣西狼兵,天下聞名

1937年10月15號,日軍攻佔了蘊藻檳南岸,上海岌岌可危。為了扭轉頹勢,作為桂軍前線統帥的白崇禧將軍下令桂軍的廖磊率領6萬桂軍全部參加戰鬥。白崇禧的桂軍成員都是廣西人組成,廣西的狼兵在歷史上可是赫赫有名。在明朝的時候,廣西士兵就曾經組建軍隊打擊沿海倭寇,並且還在明末跟後金的八旗兵死戰。到清朝末年,洪秀全的太平天國起義,主要依靠的就是廣西士兵的加入,戰鬥力才極為強悍。因此,白崇禧有理由相信自己所帶領的廣西子弟一定能夠抵禦日軍。

死戰不退

在戰爭打響之前,為了鼓舞軍心,白崇禧將軍向所有的桂軍士兵做了戰鬥宣言,表示就算打到一個人,也要讓小日本知道我們廣西狼兵的厲害!白崇禧將軍的戰鬥宣言,對桂軍起到了很大鼓舞作用,他們為了保家衛國,為了作為廣西狼兵的榮譽,他們以營為單位向日軍進行衝鋒,給予日軍沉重的打擊。

日軍從沒有見過如此頑強,死戰不退的軍隊,為了能夠擊垮桂軍,日軍在陣地上布置了60門大炮,並且在每公裡都設置一個重炮基地,就是日軍對付中央軍,也沒有如此陣仗,可見桂軍戰鬥力之強悍。

白崇禧痛哭流淚

1937年11月12日,淞滬會戰結束,中國軍隊以血肉之軀,築成壕塹,有死無退,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計劃。白崇禧將軍的6萬桂軍只剩下2萬,作為統帥的白崇禧將軍在得知傷亡之後,痛哭流淚。這些將士們戰死沙場,馬革裹屍,無愧於軍人的稱號,值得後人永遠銘記!

相關焦點

  • 「淞滬會戰」每天傷亡一個師,六萬桂軍損失殆盡,白崇禧痛哭一夜
    1937年8.13「淞滬會戰」是抗日戰爭時期大大小小几十個會戰中規模最大、傷亡最多的戰爭,我軍死傷慘重,但堅強的中國軍隊粉碎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計劃!為全國抗日、全民抗戰贏得了寶貴的時間。知道是去前線打日本人,滿腔熱血的士兵們士氣高漲,他們要求直接將列車開往閘北前線,他們怕去晚了打不上仗。8月12日清晨,第八十七、八十八師已經趕到上海市區。上海市民看到自己軍隊抵達時,他們非常的興奮。這兩個師是國軍精銳中的精銳,有豐富的作戰經驗,多年前也是他們在上海與日軍交手,他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布防。八十八師在上海閘北車站一帶布防,八十七師到江灣市區布防。
  • 《淞滬會戰》廣西狼兵6萬敢死隊英勇殉國!一寸山河一寸血
    至此淞滬會戰一觸即發。淞滬會戰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規模最大、戰爭最慘烈的一場戰役。中國軍隊出動87師、88師及148個師和62個旅及上海、江蘇保安團隊、輕戰車1個營、獨立戰野戰炮兵5個團總兵力約80餘萬人之多。
  • 淞滬會戰桂軍千裡增援,激戰一天全被打垮,李宗仁:求仁得仁
    遠在廣西的李宗仁、白崇禧、黃旭初積極響應,致電中央表示:「已決誓本血忱,統帥第五路軍全體將士及廣西全省1300萬民眾,擁護委座抗戰主張到底,任何犧牲,在所不惜。」此後,白崇禧已應蔣介石邀請出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參謀總長,李宗仁在廣西組織抗戰事宜。1937年8月13日,日軍炮轟上海閘北區,中國軍隊發起還擊,淞滬會戰爆發。
  • 淞滬會戰,30萬中國將士的鮮血染紅了黃浦江,黃埔生命徹底荒廢
    最後,上海成為中日兩國第一次大規模會戰的爆發點,總投入兵力超過百萬。淞滬會戰是抗日戰爭後的第一次大規模會戰。此役,蔣介石高度重視,共投入148個師,62個旅,共計80餘萬人,其中包括最精銳的中央軍校教導團,稅警司令部,第87,88,36師,以及胡宗南第一軍,羅卓英第18軍等中央軍嫡系部隊。
  • 一部反映淞滬會戰的影片,八百名壯士鏖戰四行倉庫,死戰不退
    當然,近些年來,我們國家的抗戰影片已經拍了許多部了,我也不希望我看的是抗戰神劇那樣的影片,所以希望這部《八佰》能夠帶給我不一樣的感覺。據說,十年之前,導演管虎已經在構思這部反映淞滬會戰的影片了,之所以沒有早點上映,我想他也是希望帶給我們一部非常好的電影。這場80年前的「四行倉庫保衛之戰」,在當時,不僅僅是悲壯,也是抗日的希望。
  • 《八佰》幕後的戰史:桂軍盲目反擊失利,中央集團軍被迫撤往南岸
    淞滬會戰打到10月15日,中國軍隊仍然控制著要點「大場」(如今也是部隊駐地),所以孫元良88師的部隊沒有受到側翼威脅,兀自在北站地區與日軍對壘,也暫時不需要撤往蘇州河南岸。然而在反擊突破口的選擇上,白崇禧和顧祝同之間出現了分歧,顧祝同及手下參謀們認為,大場才是重中之重,桂軍應與胡宗南一部在此進行反攻,將日軍逐退相當距離從而徹底鞏固大場陣地,即便反攻失利,也不會出現整條防線崩盤的危險。但是白崇禧不同意,認為大場有日軍重兵,反擊很難收到良好效果,應該選擇真如一線實施突破。
  • 淞滬會戰之陣地戰(下)
    :《第四十八軍淞滬會戰戰鬥詳報》,國民政府國防部戰史會檔案,3255-13,14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戰史會檔:《陸軍第二十軍與淞滬會戰》,轉引《川魂-四川抗戰檔案史料選編》《近衛在日本七十二屆議會的施政演說》,《申報》1937年9月6日《南京大屠殺史料集》第8冊,《松井石根日記》時間注1937年10月8日,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馮玉祥:《呈蔣委員長感機電
  • 《八佰》背後的淞滬會戰(十一):進退失據,兵敗如山倒
    李宗仁說道:蔣先生堅持不允,前線官兵又苦撐兩三日,實在疲憊不堪,白崇禧再度獻言撤退,蔣仍不允。全線又勉強支持一二日,時我軍陣容已亂,白氏知事急,乃向委員長報告說:前線指揮官已無法掌握部隊,委員長不叫撤退也不行了,因為事實上前線已潰了。
  • 白崇禧比蔣介石還毒辣,製造了「白色恐怖」,最後在臺灣成孤魂
    最後「勉強聽取了白(白崇禧)兄的意見」。就是說,白崇禧力主跟共產黨翻臉,堅決要屠殺共產黨人。他為蔣介石出力最大,是這起事變為虎作倀始作俑者。 白崇禧任「淞滬戒嚴司令部」司令後,在得到英、美、法、日、意五國領事的支持後,在上海報紙上大肆渲染:打倒反對三民主義的反革命分子!加強真正的國民黨黨權!打倒篡黨篡權的陰謀分子!打倒在後方製造混亂的破壞分子!
  • 淞滬會戰 | 血腥的佘山之役: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幕
    在淞滬會戰的松江戰場,發生了許多驚心動魄的軍民抗戰故事。壯烈與血,記載史冊。 兩份觸目驚心的日軍地圖 在松江區史志辦,保存著兩份完整的日本軍事地圖。「地圖描繪的細緻程度,暴露出日本處心積慮的侵略陰謀,讓人觸目驚心。」松江區史志辦副主任程志強說。
  • 擊斃日軍大將,2萬草鞋兵迎戰15萬精銳
    在抗日戰爭中,日軍對桂軍也較高的評價稱「廣西桂系狼兵是唯一具有武士道精神的部隊,碰誰也不願意碰到桂系狼兵。」這其中和桂軍在抗日戰場上奮勇抵抗,敢於和裝備更精良的日軍正面對抗密不可分。在8年的抗日戰爭中,桂軍參加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隨棗會戰和棗宜會戰,桂南會戰、桂柳會戰和桂柳反攻作戰等大型的戰役,極大地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
  • 中國總共投入了約75萬部隊的淞滬會戰,起因究竟是什麼呢?
    所以從第一次淞滬停戰之後,中國方即秘密針對此部日軍制定的作戰計劃,準備一旦全面開戰即集中後力首先解決。中方還制定封鎖長江,將長江日本艦艇一網打盡,因汪精衛的秘書黃浚向日本透露情報。日本在得知這一情報後,日本方面向上海日租界積極的增兵,除陸戰隊兵力4000人外,還有組織鄉軍3600人,義勇隊3500人,可用兵力達萬餘人。配有坦克和裝甲車20餘輛,高射炮4門。
  • 淞滬會戰,胡宗南第一軍傷亡高達八成,軍官陣亡多支部隊死戰!
    淞滬會戰,胡宗南第一軍傷亡高達八成,軍官陣亡多支部隊死戰! 1937年8月底,胡宗南收到上級命令命全軍前去上海作戰,並接受當時戰區長官陳誠的節制。
  • 誰說淞滬會戰毫無意義
    甚至在前線準備進攻的時候,蔣介石又首鼠兩端,命令部隊暫停進攻,再次等待調停,以至於貽誤戰機,禍害全軍······」那麼,蔣介石為何決定要在淞滬與日軍展開大規模會戰?他對淞滬會戰有沒有事先的準備和計劃?在淞滬會戰的過程中,蔣介石的軍事部署有無問題?戰爭的最後失敗與他所謂「討好洋人、乞求和平」間是怎樣的關係?
  • 「小諸葛」白崇禧
    而白崇禧在蔣介石的再三懇請之下出任北伐軍代總參謀長。北伐中,第七軍一路浴血奮戰,打出了「鋼軍」的名號。1927年4月,白崇禧任淞滬衛戍司令,配合蔣介石在上海清黨。8月,李宗仁、白崇禧聯合何應欽以與漢方和談為藉口,迫使蔣介石通電下野。而東南五省聯軍總司令藉機傾巢而出發動反攻,龍潭一戰,白崇禧力挽狂瀾,打的孫傳芳的主力幾乎消耗殆盡,從此一蹶不振。
  • 淞滬會戰中殺敵4萬自損30萬,國軍的德械師,並沒有輸在指揮上
    慘烈的淞滬會戰淞滬會戰是抗戰史上中國軍隊最團結的一次抗戰,此戰關乎中華民族之存亡,老蔣把王牌嫡系全派上去了,川軍,桂軍,中央軍,都是好樣的!民族危難之際方顯英雄本色!淞滬會戰這三個月,換來了全世界的信任,相信中國是鐵了心與軸心國戰鬥;換來了全國人民的信心,因為當時太多人相信日本人有三個月結束戰鬥的實力。但同時,國軍黃埔系的畢業生在此三個月犧牲過半,間接導致了國軍的將領在內戰時放棄了戰鬥,他們認為:中國軍人應該死在淞滬會戰、死在對日戰爭中,但實在不應該死在內戰中。
  • 抗日戰爭桂軍猛將,曾力戰日軍最強師團,為何卻寒心離開桂系?
    武漢會戰時期,由於九江馬當要塞的淪陷,日本華中派遣軍兵分兩路,分別沿長江兩岸向武漢進發,其中長江北岸為國軍第五戰區駐守,指揮官由白崇禧暫代。桂軍部隊國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本是李宗仁,因此第五戰區主要以桂軍為主力,徐州會戰時期國軍第五戰區所部損失慘重,桂軍主力也元氣大傷。
  • 抗戰勝利,桂軍數量銳減縮編三個師,師長是誰
    蔣介石將自己的嫡系部隊進行整編,換湯不換藥,將精銳部隊一個整編師依然有三萬餘人,和一個軍差不多。各師選留二團,裁減一團,縮編為旅,以此類推。 1937年至1945年,抗日戰爭中,桂軍參加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隨棗會戰和棗宜會戰,桂南會戰、桂柳會戰和桂柳反攻作戰。
  • 80萬國軍輸給20萬日軍,為什麼會戰敗?日本士兵鏡頭下的淞滬會戰
    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第二次淞滬抗戰,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一場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