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勝村:「土莊子」換新顏,小康路上「得勝」歸

2020-12-12 騰訊網

草色青青柳色濃,玉壺傾酒滿金鐘。走進河北省張北縣小二臺鎮德勝村,馬上被藍天白雲下,奼紫嫣紅的「花田草海」景象傾倒,一棟棟徽式風格的別墅仿佛建在花海之中。遊人如織,不時駐足用鏡頭記錄這美輪美奐的風景;鑼鼓喧天,村民們用歡快的舞蹈迎接遠方的客人。

村民們敲打起歡快的腰鼓 求是記者 周兵/攝

曾經的德勝村那可是一個遠近聞名的貧困村,十年九旱,遍地荒灘、自然條件惡劣。2013年底,全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12戶、445人,貧困發生率達到了37.8%。

2017年1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德勝村看望慰問貧困群眾,走進貧困戶徐海成、徐萬、徐學海家中,詳細詢問家裡的收入支出和扶貧措施落實情況,同幹部群眾一起算扶貧帳、謀脫貧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想要脫貧不光要有產業,還要調動群眾的積極性,讓大家主動參與到脫貧致富的工作中來,而這就需要當地基層幹部的帶動。總書記的囑託點出了阻礙德勝村發展的瓶頸。

德勝村舊貌換新顏 求是記者 周兵/攝

返鄉創業大有作為

「總書記親自為鄉親們致富奔小康出主意想辦法,讓我回鄉創業備受鼓舞,現在就想著通過自己的奮鬥,為家鄉貢獻一份力量。」徐海成的二女兒徐亞茹對記者說。她去年大學畢業後,原本計劃去大城市尋找就業機會,但因為村裡的支持和德勝村良好的發展前景,毅然選擇了回家鄉創業。

村裡規劃發展康養產業,配套中草藥種植,於是學中醫的徐亞茹有了種中草藥的想法。今年4月份回村以後,她在村裡先後試種了黃芪、紅花、桔梗等中草藥材,還協助相關企業在當地試建中醫理療館,豐富德勝村旅遊的配套項目,同樣選擇返鄉創業的還有村民徐學海的兒子徐根生。

康養產業園裡種植的中藥 求是記者 周兵/攝

德勝村通過積極打造和優化創業、就業環境,為人才搭建幹事創業的平臺,吸引更多的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就業,並制定一系列優惠政策,把群眾的積極性充分調動了起來。

農民富、農業強、農村美,德勝村翻天覆地的變化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尤其是大學生願意回到家鄉,回到德勝村,如今和徐亞茹、徐根生一樣主動回來的年輕人已經有七八個,他們心懷鄉愁和創業熱忱,立志在這片熱土上闖出一番事業。

「土莊子」的華麗蛻變

「這裡的環境太漂亮啦,我們要多住幾天。」 來自北京的遊客姚武彬對德勝村的美景讚不絕口。德勝村依託秀美宜居的環境,發展民宿旅遊,吸引了很多來自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遊客。

「我以前也沒發現我這麼愛笑,是記者來的多了,總讓我說幾句,我一張嘴就想笑,一笑就停不下來。」孫貴英一邊說,一邊招呼我們進屋。她是德勝村「老王微民宿」的老闆娘,也是全村第一戶同意拆遷,第一戶搬進新民居,第一戶裝修且第一個成功開辦鄉村民宿的。她的大女兒通過網絡將自家民宿出租,孫貴英負責接客和打掃,2019年7月底到 「十一」假期結束,僅僅3個多月,她家的「老王微民宿」就賺了2.5萬多元。

孫貴英在自家民俗內打掃衛生,迎接下一批客人的到來。求是記者 周兵/攝

德勝村引進億利集團投資開發建設民俗旅遊產業,以德勝民居、微型薯園區等重點項目和採摘園、花卉帶等生態基地等為依託,同步發展生態觀光、農業科技展示、農光互補和民宿參觀等為核心的鄉村旅遊產業,通過拆舊建新,實現了舊貌換新顏。2019年全村接待遊客5萬多人次,被京津冀遊客稱為京北最美民宿村。

德勝村的「得勝」之路,正是依靠發動廣大群眾,讓群眾主動參與到脫貧致富中來,進而徹底改變了這個壩上窮村的命運。

響噹噹的黨支部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黨支部只有更好發揮戰鬥堡壘作用,才能成為帶領農民群眾脫貧致富的主心骨,把鄉親們的事情辦好。

為做好全村的土地流轉工作,德勝村黨支部一班人率先垂範,黨支部書記葉潤兵第一個把自家的土地流轉出來,在全村黨員幹部的帶領下,群眾也積極響應,原先遲遲解決不了的老大難問題迎刃而解。葉潤兵感概地說:「過去我們這個村風氣不好,老百姓種點地,一年解決溫飽就知足了,集體想辦點什麼事都不好辦,辦不了,而且很不支持。現在腰包鼓了,思想有凝聚力了,村委想號召個什麼事心很齊,精氣神比過去大大提高。」

一位村民正在溫室大棚裡查看微型薯的生長情況 求是記者 周兵/攝

2017年開始,貧困戶徐海成開始種植馬鈴薯原種和微型薯,他不僅自己承包了6個大棚,還和朋友在鄰村建了22個大棚,當年的收益就很可觀。徐海成告訴記者說:「這就是總書記來我們家指明的致富路,這個金土豆一顆就賣3毛錢。」如今,當初的貧困戶早就成了富裕戶。

作為原種的微型薯,顆粒雖小,卻處於產業鏈前端,被稱為「金蛋蛋」。壩上地區氣候冷涼,原本是劣勢,而這種馬鈴薯偏偏在高寒地區才能育出良種,德勝村的自然環境就變成了優勢。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經過三年的努力,德勝村的馬鈴薯不僅註冊了商標,還獲取了國家綠色認證,真真正正把小土豆做成了大產業。

被稱為「金蛋蛋」的微型薯 求是記者 孫洋洋/攝

2017年6月,張家口億源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在德勝村建造的農光互補集中式電站併網發電。這是德勝村黨支部大力實施光伏扶貧產業的又一重大舉措,通過集中流轉荒草地、荒灘地2640畝,實現了變廢為寶。僅這一項目就可實現精準扶貧2000人,不僅讓德勝村的村民受益,還能帶動周邊幾個村的經濟發展。

一望無垠的光伏發電設備 求是記者 周兵/攝

德勝村黨支部一班人因地制宜探索精準脫貧的有效路子,立足實際,形成以馬鈴薯種薯種植、光伏發電、民宿旅遊為主導的產業發展模式,實現了「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的轉變,確保了「家家有脫貧門路、戶戶有脫貧產業」。

2019年,德勝村集體經濟收入已達133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7萬元,是2014年的3倍有餘;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從2014年的2800元增長到了11696元。目前,德勝村不但建檔立卡貧困戶已全部脫貧,還被評為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

如今,德勝村的喜樂事每天都有,鄉親們的小康生活也如同夏日的繁花,絢麗多彩,如蜜似錦。

來源:求是網

採寫:周兵 孫洋洋

製作:張利英

審核:于波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德勝村:「土莊子」換新顏,小康路上「得勝...
    德勝村舊貌換新顏 求是記者 周兵/攝  返鄉創業大有作為    「總書記親自為鄉親們致富奔小康出主意想辦法,讓我回鄉創業備受鼓舞  農民富、農業強、農村美,德勝村翻天覆地的變化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尤其是大學生願意回到家鄉,回到德勝村,如今和徐亞茹、徐根生一樣主動回來的年輕人已經有七八個,他們心懷鄉愁和創業熱忱,立志在這片熱土上闖出一番事業。  「土莊子」的華麗蛻變    「這裡的環境太漂亮啦,我們要多住幾天。」
  • ...脫貧摘帽奔小康——看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德勝村脫貧致富路
    新春走基層 | 精準扶貧暖人心 脫貧摘帽奔小康——看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德勝村脫貧致富路 2020-01-15 09: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全面小康四川行】梭梭拉打村舊貌換新顏
    【全面小康四川行】梭梭拉打村舊貌換新顏 2020-09-24 15: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河北:產業「三新」繪就鄉村小康新景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過去一畝地掙不到什麼錢,想給孫子一些零花錢都拿不出。」8月21日,在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上三道河村,70歲的村民安桂元說起賴以生存的這片土地的變化,感慨萬千。
  • 河北張北縣德勝村—— 「愁疙瘩」變「金豆豆」 農光互補收入增(總...
    走出那輪行情風波後,為更好地控制市場風險,德勝村黨支部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把小舢板聯成大船隊,一起闖海」。村裡引進的張北聚合農業開發公司,對德勝村首批50個大棚微型薯實行訂單收購,每粒0.3元。 駐村第一書記李志軍找到北京一家農業公司,對德勝村200畝商品薯實行訂單收購,每斤託底0.58元,隨市場價就高不就低。
  • 怒江:高山農家換新顏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怒江:高山農家換新顏  走進幹布村,一棟棟粉牆紅瓦的獨棟房屋矗立在青山下,花草、蔬菜環繞周圍,村道竹欄圍繞,寬敞整潔,庭院樹木蔥蘢,物件擺放整齊,清澈的山泉水汩汩流潺,山後密林,草果芬芳。
  • 全面小康進行時!廣東翁源:城鄉舊貌換新顏
    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文 |《小康》·中國小康網記者 王際娣近年來,韶關市翁源縣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重要抓手,提出「1136」鄉村振興總體思路,以農村風貌提升、帶動產業興旺等一系列做法,打造鄉村振興的翁源樣板。
  • 古邑丹徒煥新顏
    金山網訊  日前,「古邑丹徒煥新顏」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書畫攝影展在丹徒區文化藝術活動中心一樓美術館展出,一幅巨大的「小康路上笑開顏笑臉照片牆」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目光。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溪州今朝換新顏...
    溪州今朝換新顏——永順以脫貧攻堅推進全面小康的生動實踐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莫成 通訊員 孟春絨永順縣古稱溪州永順縣狠抓產業扶貧、基層社會治理和美麗鄉村建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加快推進全面小康建設,取得了引人矚目的成績。截至2019年底,永順縣19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36378戶141415人順利脫貧,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31.52%降至0.66%,全面小康總體實現程度達到88.5%。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龜山村:傳統村落煥新顏 村民生活比蜜甜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龜山村:傳統村落煥新顏 村民生活比蜜甜 2020-12-22 20: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濠河周邊建築舊貌換新顏
    濠河周邊建築舊貌換新顏 來源:江海晚報 發布時間:2020-12-03 字體:[ 大 中 小 ]
  • 美麗大田丨「變形記」——大田鄉杜屋村舊貌換新顏
    ▲新建成的村民休閒廣場       杜屋村整村推進工作自2017年3月中旬啟動建設以來,舊貌換新顏,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群眾生活環境變得更加美麗、精緻、和諧、宜居。         下一步,我們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打贏脫貧攻堅戰,帶領全鄉貧困群眾儘早脫貧、同步小康。
  • 解放路整修完工舊貌換新顏
    12月16日,為期半年的解放路大中修改造工程全部結束,解放路整體形象舊貌換新顏。解放路修建於2004年,運行15年來,車流量大、重型車輛較多,導致坑槽、裂縫、網裂等各種道路常見病害相繼出現。原標題:解放路整修完工舊貌換新顏值班主任:田豔敏【來源:舜網-濟南日報】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梓潼縣雙板鎮德勝村婦聯開展「童樂童趣 同心同行」暑假活動
    梓潼縣雙板鎮德勝村婦聯開展「童樂童趣 同心同行」暑假活動 2020-09-01 17: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百年老巷換新顏
    今年以來,臥牛山街道南巢街社區爭取老舊小區改造提升項目,對百年老巷進行整體改造提升,使這條老巷舊貌換新顏。    位於老城區中心地帶的迎仙巷曾經商鋪林立,周邊的房子大多是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前所修建的,最久遠的有上百年,不少房屋外牆殘缺破損、腐蝕嚴重,小巷排水排汙不暢,遇到下雨就變成水浸街,給居民的出行帶來很大的不便。
  • 富順這裡即將換新顏...
    富順這裡即將換新顏...
  • 決戰貧困,紅土地上啟新程——革命老區脫貧致富換新顏
    決戰貧困,紅土地上啟新程——革命老區脫貧致富換新顏  開欄的話  回顧過去,經過7年多的精準扶貧,特別是4年多的脫貧攻堅戰,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從2012年年底的9899萬人減到2019年年底的551萬人。  展望未來,我國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消除中國幾千年來沒有解決的吃不飽、穿不暖等絕對貧困問題。
  • 穿新衣,換新顏!臺城這段路,你還認得嗎?
    穿新衣,換新顏!臺城這段路,你還認得嗎?如今,老建築「穿新衣」,臨街外立面規整了;曾經雜亂無章的廣告店招如今變成了歷史;縱橫交錯的管線消失了……居住在周邊的群眾紛紛點讚,「現在開車在路上,看到路邊的變化,賞心悅目,清爽乾淨,心情都變好了!」
  • 舊貌剛剛換新顏,新顏又要換舊貌。專家:這是保護歷史,提升品味
    舊貌剛剛換新顏,新顏又要換舊貌大同拆真建假一樣,復建太原城同樣是在製造贗品,不僅不能提高城市的品位,只能進一步降低太原在世人面前的形象。舊貌剛剛換新顏,新顏又要變舊貌!如此折騰為哪般?復建太原城不是修中環那麼簡單,他關係到太原這一文化名城長遠發展,也涉及到太原人民的根本利益,因為太原城是太原人的家,這個家該怎麼裝修,怎麼改造,是廣大太原人你說了算,不是少數人說了算。
  • 喜訊捎給總書記〡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小二臺鎮德勝村徐海成一家...
    四年的時間,徐海成家迎來了翻天覆地的大變化,德勝村脫胎換骨,美麗嬗變。日落時分,徐海成、裴秀萍夫婦從地裡回來,坐在敞亮的二層小樓裡,徐海成給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一項項曬了曬總書記走後他家的「新帳本」:2017年,在各界的幫扶下,德勝村改變種植模式和薯種,建起了280個微型薯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