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4 15: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2020全面小康四川行——全國新聞廣播踐行『四力』融媒體行動」採訪團來到大涼山梭梭拉打村。快來跟隨山東綜合廣播主持人房華的採訪走進他們的生活吧!
梭梭拉打村地處貧窮落後的四川大涼山昭覺縣,平均海拔2190米。土地貧瘠,山高坡陡。2017年,武警四川總隊受命將梭梭拉打村作為定點幫扶村。如今,梭梭拉打村已實現整村脫貧,村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想要徹底脫貧,教育扶貧是治根本、管長遠的方法。在幫助梭梭拉打村脫貧的過程中,武警四川總隊將援建幼兒園作為頭等大事。「三年前,我們村就只有一個幼兒園,40多個孩子擠在兩間不到15平米的教室裡,又陰暗又破舊簡陋。」石一阿支告訴記者,武警四川總隊投入了280萬元,對村裡的幼教點進行援建。
2019年9月,嶄新的武警愛民幼兒園正式建成投入使用,可容納200多名孩子接受高質量的免費學前教育。孩子們終於從破舊陰暗的校舍搬進了寬敞明亮的二層樓房,新功能教室、舞蹈室、食堂、遊樂園一應俱全,一點都不遜色於大城市的教育環境。
如今的梭梭拉打村幼兒園,學費和教具教材費全免,孩子們每天中午還能享受到一菜一飯的免費午餐。經過一至兩年的學習,90%以上的孩子能熟練掌握普通話,逐漸養成了健康衛生的生活習慣。
「這個是我們剛剛在教室裡安裝的USB攝像機,等系統調試好後,我們的孩子就可以通過遠程教育,和大城市裡孩子一起上課咯!」愛民幼兒園負責人阿呷日體向記者說起了幼兒園最近的新變化。硬體條件升級,意味著孩子們能享受到更優質的教育資源,「我們這些老師都想不到,一個村幼兒園可以修得這麼好。現在,周圍其他村的家長都爭著把孩子送來讀書!」
完善教學設施、捐贈教具文具、設立愛心助學金、選派大學生校外輔導員、安排老師外出學習培訓,通過一系列教育扶貧「組合拳」,愛民幼兒園從2017年的入學兒童只有47人,變為如今全村適齡兒童入園率達100%、共147人入園。梭梭拉打村幼教點的美麗蛻變,是涼山州把改善辦學條件作為首要任務的成果之一。近五年,涼山州累計投入各類辦學條件改善資金90.75億元,州級財政投入20億元實施「一村一幼」「一鄉一園」工程,在全州3895所幼兒園、幼教點全面實施,惠及學前兒童27萬餘人。
2017年,梭梭拉打村全村522戶中有151戶貧困戶。村子山高坡陡、耕地零散,為了打造村裡的特色產業,武警四川總隊開始在當地建起了產業大棚,不僅請來科研人員提供技術支持,同時還拓寬電商物流,通過定點銷售、直供部隊等渠道,幫助貧困群眾穩定增收。梭梭拉打村的蔬菜產業種植慢慢走上正軌……
刺繡是彝族文化的典型代表,被列為「非遺」項目。武警四川總隊不僅為村民們請來了專家做培訓,還邀請電商平臺來村裡,共同謀劃彝繡的產業發展。僅2019年,武警四川總隊幫扶的這些產業獲利近120萬元。
幫扶期間,兩個孩子引起了武警四川總隊官賓們的注意——爾古阿衣和馬子拉。爾古阿衣父親去世、母親改嫁;馬子拉母親病故,父親一人撫養5個孩子,成績優異的兩人隨時有可能因貧輟學。雖然這兩個孩子已享受學費全免政策,但一個月200元左右的生活費,對於沒有什麼收入的家庭,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武警四川總隊的兩名戰士了解到這一情況後,毫不猶豫地資助了這兩個孩子。這些年來,武警四川總隊及家屬資助幫扶了18位彝族貧困學生,其中有2人考上大學、1人考上了研究生……
如今的梭梭拉打村舊貌換新顏——修通了公路、建好了水渠,300多戶人家住進新居,村裡還建起了電子商務站、文化長廊、運動廣場。果蔬大棚、彝族刺繡、經果林項目等10餘個特色產業初具規模,2019年底,村子人均增收2000多元,151戶607名貧困群眾全部實現脫貧。
編輯:夢迪
責編:馬毅
原標題:《【全面小康四川行】梭梭拉打村舊貌換新顏》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