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進中舉後為啥瘋了?當你把他當的官放到現代,可能你比他還激動

2020-12-23 騰訊網

要說我國古代最具批判諷刺意味的小說,還得是清朝吳敬梓寫的《儒林外史》。全書共56章回,每個都是獨立的寓言。以十分寫實的筆調,記敘了社會各個階層人士對於「功名富貴」的看法。

眾所周知,我國封建社會自誕生之初,便以儒家思想為指導核心。故而古代所有職業裡,仕途自然是最受追捧的那個。千百年來,無數古人為功名利祿前赴後繼,各種的千姿百態,確實是個文學創作的寶庫。

因此,《儒林外史》作為第一本跳出這一常態,且批判這一制度的書籍,歷史意義自然不言而喻。其代表我國古代諷刺小說的最高峰,魯迅對其評價極高,稱思想內容「秉持公心,指摘時弊」。甚至在世界文學史上,《儒林外史》也能和狄更斯、巴爾扎克筆下的社會寫實作品相媲美,乃屬世界文學史上一顆明珠。

既然是我國如此傑出的諷刺小說,自然是要被收錄進課本的。國人從初三開始就已經接觸到了《儒林外史》,或許有些讀者會疑惑,其實,當年那篇《範進中舉》,便是《儒林外傳》裡節選的原文。

《範進中舉》的故事大家並不陌生。講的是一個多年考取功名而不得的窮酸秀才最終成功中舉的故事,結構很簡單。筆墨側重的主要還是範進中舉前後的心態變化,以及其周圍親戚鄰裡對他的態度變化,從而諷刺科舉制本身。

故事最後的結局並不盡人意,由於中舉前後身份翻天覆地的變化,本就迂腐呆蠢的範進最後喜極而瘋,著實令人唏噓。

這裡,相信不少人會嘲笑範進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中個舉就能瘋了。要是當上了皇帝,豈不是要當場暴斃?其實,諸位對古代中舉這個概念不太明白,要是類比到今天,相信各位當時的心態一定比範進要更激動。

古代科舉制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這裡筆者就不再一一贅述了,今天來說說考上之後的各種福利。首先是最底層的秀才,眾所周知,古代的徭役很重,倘若你考上了秀才,就是未來的國家公務員預備役,這樣你家裡就可以免除兩個男丁的徭役。別人在田地裡累死累活為朝廷打工,你就可以在大樹陰涼處喝茶聊天,相當自在。

此外,秀才的衣物也和普通百姓不一樣,秀才可以穿長衫,但老百姓只能穿布衣。而且,古代對簿公堂時,秀才看見縣太爺可以不用下跪,而尋常老百姓平常在大街上看見縣太爺的官轎,都是要立馬下跪的,即便是地主和富商,也無法避免。也難怪那會的普通百姓想要改變命運,必須要發奮讀書。

這還只是個秀才,中舉可比秀才要牛多了。其是秀才從鄉試中脫穎而出,考中成為舉人的代指。畢竟秀才只是國家公務員預備役,只能算是有特權的平民百姓,而舉人就是正兒八經的朝廷公務員了。

而且,這個朝廷公務員還不一般。如今國考考上了公務員,都是從最基層的科員做起。想要往上混個科長,怎麼著也得個十年八載,再往上就更難了。而舉人在古代能做什麼官職呢?一般是知縣,通判這類縣級或副縣級的官銜,倘若運氣好,趕上當年吏部大選拔,還能混個省部級的知府。

不難看出,普通的縣級和副縣級都已是處級幹部了,要是攤上知府還得是廳級幹部。放到今天,等於考上公務員直接就是處級,省去了幾十年的奮鬥時間,能不讓人激動嗎?如此想來,範進之所以喜極而瘋,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各位讀者,這事兒要是擱你們身上,諸位承受得住嗎?

相關焦點

  • 範進中舉後瘋了?當你知道他當的官有多大時,可能你比他還要激動
    《範進中舉》節選自清代文學家吳敬梓創作的《儒林外史》,講的是54歲考了秀才的範進中舉前後所發生的事情,尤其是範進本人中舉後喜極而瘋,十分具有諷刺性,而這又與當時的環境脫不了關係,為什麼範進中舉後瘋了?當你知道他當的官有多大時,可能你比他還要激動。
  • 範進中舉後瘋了?若把他中舉後的權力放到現代,你可能比他還激動
    《範進中舉》作為課本裡的一篇文章,大多人都學過,它是清代小說家吳敬梓創作的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的一部分。整部文章講述的內容大概是有一個叫範進的窮讀書人,十分的追求功名利祿。半生貧窮,考了二十多次都沒能考中,所以遭受了不少的歧視。54歲才考中個秀才,而他嶽父一開始也是對他百般嘲諷。
  • 範進中舉後為何發狂?你把他的官職放到現在,你可能比他還要激動
    他極盡諷刺的描繪出來當時的人們對有功名之人的阿諛奉承之態,也將當時吏治的腐敗以及科舉的教條與虛偽全部都寫了出來。一開始聽說《儒林外史》一書就是從中學時代的語文必修《範進中舉》中了解,而《範進中舉》這一章節,絕對算得上是《儒林外史》一書的精華所在。中舉前的範進,算是一個典型的幹啥啥不行的窩囊廢形象。
  • 範進中舉發了瘋?舉人特權放到你身上,你比他還瘋
    在《儒林外史》中,有這樣一則家喻戶曉的「範進中舉」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範進,從年輕的時候起便年年參加科舉考試,但一直以來都沒有考中,直到他五十多歲,受盡了奚落和譏諷,哪怕是到了窮困潦倒的地步,也始終不悔,執意要考中為止。在他的心中,是多麼希望這一天的到來!
  • 範進中舉後瘋了?若你知道他當的官有多大權力時,你可能比他更瘋
    科舉制度雖然讓貧寒學子也有機會入朝為官,但它陳腐的八股文考試內容大大限制了考生的思維,特別是明清時期,這種狀況尤為嚴重。 在清代吳敬梓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就有一個很典型的科舉制度殉道者形象——範進,他中舉喜極而瘋的片段被選入了中學課本,讓很多人對此有了深刻的印象。
  • 範進中舉後,到底當了多大的官?
    放到當代範進是什麼職位?答:在古典名著《儒林外史》裡,「範進中舉」後的癲狂一幕,幾百年間不知笑噴多少粉絲。但為何範進會當場「歡喜瘋了」到「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的地步?多年前紅遍全國的「白話寫史」讀物《明朝那些事》裡,對此也有一句風趣調侃:「換了你也可能會瘋的」。如此「瘋狂」,當然因為明清年間舉人的「優厚待遇」。
  • 範進中舉後為何發狂?若你把他當官的權力放現在,你會比他更激動
    但是古代考取功名沒有那麼容易,不是你貧窮你有毅力就可以的,也不是你天天拿著本書孜孜不倦就可以的,還需要那麼一點運氣和機遇,或者有人幫你牽線搭橋更好,但是範進都沒有,所以50年了他還是一個童生,不說被鄉裡的人高看幾眼了,他是個人人都能唾罵幾句的「草民」。
  • 範進中舉後為啥會發瘋?放到當代範進是什麼職位?
    所謂「中舉」,就是秀才在鄉試中考中舉人了!範進中舉後,為啥會發瘋呢?普通人突然成為百萬富翁,如果神經不夠強大,確實可能發瘋!那麼舉人到底值不值錢呢?舉人是可以購買的。光緒十六年,浙江副貢生龐元濟,捐直賑銀三萬兩,李鴻章奏準賞作「舉人」。
  • 範進中舉後至於發瘋嗎?如果把他的官職換成現代,換做你也會激動
    大家都學過初中課本上的「範進中舉」的故事,當初學這篇課文時,還記得老師講的什麼嗎?本文僅將其大致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封建科舉制的批判,一方面是對範進心理抗壓能力差的遺憾。但是,現實情況又如何呢?為什麼努力了這麼多年終於考中了範進卻又如此興奮?儒家思想在中國封建制度下已經深入人心,因此在當時的各種職業中,『仕途』是人們最嚮往的人生道路。
  • 為什麼範進中舉後會突然發瘋?放到現代範進是怎樣的職位?
    範進中舉是《儒林外史》中的名篇,大概是在上中學的時候我們曾在語文課本上學習過範進中舉一文的節選。範進中舉講述的是範進從年輕時就參加科舉考試,直到五十四歲時終於考中舉人,從一介布衣平民青雲直上終於實現當官夢想。夢想成真那一刻範進喜極成瘋,最後老丈人胡屠戶一巴掌將其打醒。
  • 範進中舉後險些發瘋,卻自此官運亨通,你可知他後來當了什麼官?
    能夠出人頭地的也是佼佼者,大多數人可能努力一輩子也只能是個小官,甚至一直名落孫山。所以如果能夠順利通過考試,整個人都會飄起來吧。就有這樣一個人,中舉人之後喜出望外,可能是一直以來太大壓力了,得知自己上榜後幾乎瘋了,從而成為大街小巷的一個笑談。說到這裡大家一定知道我說的是誰了吧,沒錯就是範進。
  • 範進中舉後又中進士,他的官職相當於什麼級別,難怪會喜極而瘋
    更有甚者,中了舉,人卻喜極而瘋。範進就是這樣的典型。中國封建社會,等級森嚴,名門權勢全部都是世襲,在科舉制出現以前,下層社會的老百姓無論怎樣勤奮,都不太可能翻盤。隋唐時期的科舉制給了莘莘學子期望,要是勤奮就會有可能入朝做官,因此 很多人都期望可以利用求學步入官場。
  • 小時候,書本上只提到範進中舉瘋了,殊不知原著中他從此發達了
    引言:《範進中舉》,小時候課本中只提到範進中舉後瘋了,卻沒有提到他最後的結局怎樣?範進在五十歲時好不容易考中了秀才,然後中了舉人之後,高興至極然後就瘋了,這裡就「劇終」了嗎?當然不是。小時候的課本欺騙了我們,範進中舉後的確是瘋了,不過在胡屠戶打了他一巴掌後他很快就恢復了正常,甚至最後考取了進士,一路平步青雲,最終官至三品在,這些是課本中沒有提到的。眾所周知,範進五十多歲才中秀才,這其中離不開一個叫周進的人,可以說沒有周進也許就沒有範進的後來,周進就是範進的伯樂。
  • 範進中舉後差點發瘋,從此官運亨通,你可知最後他當了多大的官?
    在八股文考試中,出現了很多畸形的讀書人。其中的一個典型例子就是範進,範進中舉常被視為笑談,大家都知道範進在屢次科考落榜後,終於得中舉人而欣喜若狂,近乎成為瘋子。由此,範進的形象就固化為一個急於求取功名的玻璃心書生,不過,卻很少有人知道他為官後的成績。
  • 範進中舉瘋了是因為這個官職,如果放到現在,誰中舉了可能還要瘋
    秀才,舉人考取實屬不容易。食物這個關乎溫飽的問題,普通百姓有一餐沒一餐,上頓吃了憂下頓,考取秀才舉人後在那個解決不了溫飽的時代,你還可以想一想大魚大肉的情景。這些只是衣食住行的生活小細節方面,讓我們看看最為重要的一方面。
  • 範進中舉後瘋了?不!得知舉人的這一項特權後,我瘋了
    吳敬梓藉助範進這個人物形象揭示了當時大環境下秀才們對於考舉人的執著,所反應出來的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放到範進身上,留給我們一個疑問:古代的秀才們為何到死也要考舉人呢?範進54歲時依然以童生的身份去參加院試,考中秀才後,又借錢去參加鄉試,而在得知考中舉人後竟然激動地瘋癲起來。
  • 放到現在堪比公務員,怪不得範進會瘋
    之前學過一篇文章,文章中的主人公範進是一名落榜多次的窮秀才,雖然已經30多歲但仍然不去謀生,天天只想著去考取功名,也正因為如此,他家裡才會一貧如洗,範進儘是遭別人的冷眼。 但是事情出現了轉機,範進在30多歲時參加了考試,考試後本沒太大的信心,而後他的嶽父也是到了範進家裡對範進冷嘲熱諷,就在範進自己都自暴自棄的時候一對官差敲鑼打鼓的直奔範進家裡。 當時範進正在街上賣自己家裡的老母雞,鄰居急衝衝的跑到街上去通知範進,看見範進就高喊:「範進,你中舉了。」
  • 看完範進中舉,我又笑了一遍:年少只笑範進瘋,年長方知……
    範進中了秀才,胡屠戶手裡拿著一副大腸和一瓶酒前去祝賀,然後看到範進就是一通臭罵,「把女兒嫁與你這現世寶」,「你是個爛忠厚沒用的人」,我讀著讀著就不由自主地笑了起來,被罵得範進唯唯諾諾,其他人忙著做飯伺候,胡屠夫從中午吃喝到傍晚,「吃的醺醺的」,然後「腆著肚子走了」,他拿去的一副大腸和一瓶酒幾乎都被他自個兒全吃回去了,別人白伺候他,範進也嚇得不敢吃。
  • 為啥範進中舉就瘋了?換成是你,你拿到這樣權力,你可能也瘋了
    中舉之後不光可以當官,最主要的是擺脫了自己之前的階層。直接就步入了上流人士的圈子裡,所以才有那麼多的人前赴後繼地去爭取。人們對待科舉制度有多瘋狂,記得曾經的一篇文章裡有詳細的介紹。故事裡所講的是一個叫做範進的人,是個考了多年都沒有進榜的老秀才了。就是因為這一點他的嶽父很看不上他,還會經常用非常尖銳刻薄的話而辱罵他。
  • 範進中舉,我們都知道他瘋了,卻不知道後來的他有多成功!
    中學課本中《範進中舉》摘選自《儒林外傳》第三回,範進得知自己中舉以後,仰天倒下,牙關緊閉,眾人趕緊拿來開水給範進灌了幾嘴,範進突地又爬了起來,依舊是那副喜出望外,不分由地往外跑。沒跑幾步,腳底溜滑,栽進了泥塘中,待爬起時,已披頭散髮,滿身泥汙,渾然落湯雞的形象,然而嘴中仍不斷念叨:「噫,好了!我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