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殺光復會領袖,民國懸案百年後揭秘,蔣介石受重用與此有關?

2020-12-23 鄧悟空間

1912年1月14日凌晨,天寒地凍下著大雪,上海法租界廣慈醫院,兩個黑影一閃,便鬼鬼祟祟地摸進了205病房,病房內,床上躺著的是浙江軍政府總參議、光復會的領袖陶成章。

兩人一進病房便用槍控制住了陶成章的衛士。此時陶成章正在熟睡中,忽然被人粗魯的推醒,還沒有等他睜開眼睛看清楚,一聲槍響,便命喪黃泉。

這兩人從敲門、門開、槍響、逃走,動作幹練純熟,很快便消失在茫茫的黑暗之中。

陶成章

陶成章被刺殺,革命黨內部炸開了鍋,非但光復會成員,就連黃興、李烈鈞這些同盟會元老,都強烈要求嚴懲兇手。孫中山先生發表了一篇措辭嚴厲的電報,上海都督陳其美在《申報》懸賞3000銀洋破案緝拿兇徒。 誰是刺客?誰是幕後主使?為何要刺殺陶成章?上海的大街小巷都在流傳,其背後主謀就是上海都督陳其美,而刺客就是陳其美的結拜兄弟,光復軍敢死隊隊長:蔣介石,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蔣委員長。

陳其美

1912年1月底,刺殺陶成章的兇手之一王竹卿被緝拿歸案。還沒有等案件真相大白,王竹卿便不明不白地死了。而蔣介石以學習軍事為名,於1912年2月東渡日本。至此陶成章被刺一案,就成為了歷史懸案!

其後,隨著蔣介石在國民黨內地位日漸升高,直至成為革命領袖,政府首腦,這樁陳年舊案在官方再也沒人提及,在民間也只是私下猜測閒談而已。

蔣介石到底是不是刺客?直至近百年之後的2006年,被解密的《蔣介石日記》,才確實證明蔣介石就是刺陶的殺手。愛記日記的蔣介石,自已在日記中予以承認。 1943年7月26日,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看總理(孫中山)致吳稚暉先生書,益憤陶成章之罪不容誅。餘之誅陶,乃出於為革命、為本黨之大義,由余一人自任其責,毫無求功、求知之意。然而總理最後信我與重我者,亦未始非由此事而起,但餘與總理始終未提及此事也。」 蔣介石承認他就是刺殺陶成章的兩個殺手之一,並且猜想後來孫中山之所以信任和重用他,正是由於此事,儘管二人並未明確提及。

堂堂的蔣委員長年輕時為何冒偌大風險去刺殺他的上司陶成章?陶成章因何與陳其美結下梁子?興中會與光復會的權力爭鬥是否是陶成章的死因?蔣介石其後在國民黨受重用,是否與此相關? 這些謎團,在一套彪悍的史書《歷史深處的民國》都有揭秘,這套關於1840年~1945年這100多年期間的歷史,是一套全面解讀晚清、共和、抗戰的長篇歷史力作。 清末民初這段歷史時期,是中國的亂世,亂過三國,亂過五胡十六國,亂過五代十國。皇帝太后、王公貴族、將軍大帥、土匪黑幫、洋人買辦、流氓騙子、名妓舞女、大師才子,各色人等粉墨登場。新舊時代交替,中西文化碰撞,正逢外敵入侵,多少仁人志士、熱血青年,以救國救民為已任,為理想灑熱血。

從來沒有一本關於民國的書籍,能像《歷史深處的民國》這樣,全面、真實、透徹、有趣地將民國這段歷史講明白說清楚。看了這本書,才發現一些我們熟悉的人,原來還做過的一些我們並不熟悉的事…… 這套書的風格跟《明朝那些事》一樣,幽默風趣,我自已看的時候,經常會有「原來是這樣的」感嘆,有意思的很,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來一套,點擊下面即可購買啦:

相關焦點

  • 民國刺客王亞樵:創建斧頭幫,刺殺蔣介石,炸死日本陸軍大將
    而在民國時期,也有一個像荊軻、聶政這樣的刺客,他在亂世之中,靠一己之力,創立了一個幫會,憑此暗殺過蔣介石,還在抗戰時期,炸死了一名日軍大將。 他的名字叫王亞樵,當時國民黨軍統骨幹沈醉曾評價說:「人人都害怕魔鬼,但魔鬼害怕王亞樵。」今天我們就來講講有關他的故事。
  • 民國軍閥靠一張嘴數次挽救蔣介石,跟隨蔣介石到臺灣後結局如何?
    青年時代的何成浚受革命思想影響加入同盟會,並赴日留學,之後考入日本東京振武學校。蔣介石留學日本時就讀的也是東京振武學校,可能因為這個原因,在以後中國曆次重大歷史事件中,何成浚幾乎都選擇支持蔣介石。何成浚當蔣介石的說客要從蔣介石組織的第一次北伐開始。第一次北伐時,受蔣介石的指派,何成浚遊說了當時的江西督軍方本仁。
  • 民國紀實:人眼中的世界,世界眼中的人;杭州光復起義3…
    蔣介石的一生316、民國紀實:人眼中的世界,世界眼中的人;杭州光復起義3…「二次革命失敗後,王金髮遭通緝…1915年在杭州被誘捕…遇害於浙江陸軍監獄…」民國學者最後說。(見《蔣介石的一生314》)…天明時,攻擊滿軍旗營…一直打到深夜…旗營方受招投降…義軍立即推湯壽潛為都督,成立杭州軍政府…杭州光復。
  • 史上11月20日:光復會成立;為何光復會在辛亥革命後迅速邊緣化?
    光復會在清末革命中功勞巨大,但在民國初年卻很快被邊緣化;這可能和其宗旨之一的「功臣身退」有關,但推翻滿清、建立民國是不是「功成」?重發2017年7月23日文章《光復會在清末民初》在國民黨的官方史觀中,陶成章就是破壞革命、殘害同黨的歷史形象;光復會的歷史功績要麼被刻意淡化,要麼直接並為同盟會功勞。
  • 短史記丨史迪威刺殺蔣介石,是羅斯福指使的嗎?
    羅斯福附和他說:「是的,他們會來找我們的。」② 依據這段記載,羅斯福並沒有主動除掉蔣介石的意思,他很擔心蔣介石被推翻,導致中國崩潰無法繼續抗日,「找另外一個人或一群人繼續幹下去」的前提是日本人的進攻推翻了重慶國民政府。 多恩的回憶錄《和史迪威一起走出緬甸》,是關於「刺蔣」一事最重要的信源。
  • 民國大張旗鼓祭拜朱元璋 稱他是民族國家光復的偉人
    從1935年開始民國政府便規定每年都要派人前往軒轅黃帝陵進行祭掃,同時還對周陵、茂陵、昭陵等進行祭祀。而祭拜黃帝陵從王莽時期開始,歷朝歷代除了元朝統治者沒有認同黃帝外,即便是清朝統治者凡有重大事項都要前往黃帝陵進行獻祭,以表示自己政權的合法性。
  • 蔣介石第一次擔任團長,是辛亥革命時,率敢死隊光復杭州後得來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在日本留學的蔣介石回國,受其結拜大哥、事業領路人陳其美指派,組織了象山港北岸桐照、棲鳳一帶的百餘名漁民,組成敢死隊,參加了光復杭州的戰役。當時,還有一位傳奇式的東南豪傑同蔣介石一起參加了戰鬥,他率領這些敢死隊衝鋒在前,勇敢善戰,為光復杭州立下了大功,他就是被孫中山譽為「東南一英傑」的傳奇式人物——王金髮。
  • 刺殺蔣介石終被戴笠反殺,民國第一殺手王亞樵,究竟經歷了什麼?
    一年後,當戴笠終於復命刺殺案主謀是民國第一殺手、「斧頭幫」幫主王亞樵時,蔣介石頓出一身冷汗:就在戴笠查案期間,他還在努力拉攏王亞樵為自己賣命。 蔣介石為什麼如此看重王亞樵?王亞樵又為何幾次三番要幹掉蔣介石? 且聽酺客為您分解。
  • 暗殺掉此人後,蔣介石惶恐萬分,潛出國門,躲藏了半年多
    他是清末著名的革命家,光復會領袖之一,對辛亥革命成功有著很大的貢獻。陶成章一生致力於反清,曾並被推為五省大都督,是光復會實際上的領袖。 光復會成立後,章太炎、蔣百裡、徐錫麟、秋瑾等先後加入。魯迅也是光復會成員,而舉薦人正是陶成章。時人都說:「章太炎是魯迅的國學導師,陶成章是魯迅的革命導師。」
  • 【7月6日】徐錫麟的刺殺和凌遲
    刺殺,是一種主動採取極端暴力的恐怖行為。在中國歷史,刺殺最盛的是春秋戰國和晚清民國,兩個時代刺客信仰還不同,春秋戰國那著名的四大刺客專諸、聶政、豫讓、荊軻等,他們的信條是「士為知己者死」,而晚清民國的刺客們,他們推崇暴力革命,不破不立,對滿清朝廷已經失去耐心,熱衷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所以前僕後繼,視死如歸。
  • 蔣介石發家史,除了靠結拜,重用黃埔生,還得到了一個家族的支持
    講到蔣介石,就算是不熟知歷史的朋友都知道,他是民國時期一位風雲人物,成為民國時期的大佬,掌握軍政大權長達三十多年,並且一手締造了屬於他自己的蔣家王朝。那麼,蔣介石是如何發家的?要知道,蔣介石並非是出生於官宦人家,父親蔣肇聰繼承祖業經營鹽鋪,說白了,蔣介石祖上幾代是鹽商。
  • 他是上海斧頭幫老大,還曾刺殺蔣介石,最後死在徒弟的手裡
    今天講述的這個人身上背負著眾多身份,他是上海斧頭幫的的幫主,同時也是民國時期的殺手,在蔣介石的眼裡他是個很難對付的角色,他叫王亞樵。出生於安徽合肥,天資聰穎。少年時期親身經歷了官僚對百姓的壓榨,對她們這種人,王亞樵是恨之入骨。每次和有識之士談論起國家大事,滿腔的熱血只想為國殺敵。
  • 如果張作霖沒有被炸死,蔣介石在民國的地位又會怎麼樣?
    張作霖協助清廷剿滅杜立三等土匪勢力,後又消除蒙患,維護國家統一,逐步提升,先後擔任奉天督軍、東三省巡閱使等,號稱「東北王」,成為北洋軍奉系首領。成立東三省陸軍整理處[1]。與孫中山、段祺瑞及盧永祥結成同盟[1] 。第二次直奉戰爭勝利後,張作霖打進北京,任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2] 。在位期間曾多次抵制日本人的拉攏,拒絕籤訂賣國條約。
  • 為殺掉此人,蔣介石親自出馬,在凌晨學女護士的腔調,輕輕敲門
    他是清末著名的革命家,光復會領袖之一,對辛亥革命成功有著很大的貢獻。陶成章一生致力於反清,曾並被推為五省大都督,是光復會實際上的領袖。 光復會成立後,章太炎、蔣百裡、徐錫麟、秋瑾等先後加入。魯迅也是光復會成員,而舉薦人正是陶成章。時人都說:「章太炎是魯迅的國學導師,陶成章是魯迅的革命導師。」
  • 陳英士:民國第一豪俠
    上海光復的主要力量有同盟會中部總會、光復會上海支部和上海商團公會,光復會敢死隊主要負責閘北,商團公會負責南市城廂內外,同盟會敢死隊進攻江南製造局。1911年11月3日午後,各路敢死隊與商團武裝數千人在西門外斜橋西園舉行誓師大會,陳其美等人發表演說,宣布上海反清獨立。起義軍隨即進攻上海縣知事衙門和道臺衙門,上海縣知事和道臺等人聞風而逃。
  • 曾經預謀刺殺蔣介石,擅長「邂逅」刺探情報,但身份存在諸多疑點
    女間諜,專門用來誘惑民國高層的工具眾所周知,在日本侵華戰爭期間,日本為了刺探我國的情報可謂不遺餘力,培養了大量的間諜。這些間諜中往往要經受諸多考驗,學習包括跟蹤、交談、刺殺、消息傳遞甚至軍事技能等內容。
  • 民國初年海內奇才,蔣介石身邊第一謀士,為何卻遲遲得不到賞識?
    1928年12月,長達兩年有餘的民國北伐戰爭徹底結束,蔣介石雖然成功掌控民國政府大權,但是民國內部卻有諸多軍閥派系相互掣肘。為了能夠獨攬民國政府的軍政大權,蔣介石提出國軍編遣提案,要求各軍閥勢力裁撤麾下部隊,減少民國財政支出。
  • 蔣介石去世40周年︱威權時代,臺灣如何操辦蔣介石喪事
    蔣介石的「採玉大勳章」       此外隨葬品還有四本書——《聖經》、《荒漠甘泉》、《三民主義》和《唐詩》。這一看似有些混搭的組合,代表了蔣介石所宣稱的三種信仰:基督教、三民主義和中國傳統文化。對此,美國作家布萊恩•克羅澤在《蔣介石傳》一書中對蔣介石思想的分析或可幫助我們理解:「蔣介石所犯的大部分錯誤也許是由於他的性格和思想上潛在缺點以及幼年時期受教育 很少的緣故。
  • 陳誠意外娶了民國元老千金,從此與蔣介石夫婦建立了什麼特殊關係?
    抗戰結束後,十八軍被視為國軍五大主力之一。 主宰大陸國民政府期間,蔣介石提拔人有三條不成文的規定:一是重用黃埔系出身的軍人,因為蔣是靠黃埔系起家的;二是重用同鄉;三是重用對蔣介石個人十分忠誠的人。陳誠是三者兼備。 陳誠的兒子回憶父親與蔣介石共事的往事曾說:每當陳誠與蔣介石意見相左,只要蔣介石作了決定,陳誠總是默默執行。
  • 歷史上的今天,《刺殺甘迺迪》跟著電影了解刺殺美國總統事件
    1968年6月5日,美國最年輕的總統之一——羅伯特·甘迺迪遭刺身亡,成為了美國歷史上第4位遇刺身亡的總統,蹊蹺的是,刺殺甘迺迪總統的兇手奧斯瓦爾德在案件發生後也遇刺身亡。不僅如此,在案發後的3年內,共計有18名與案件有關的關鍵證人相繼死亡,在之後的30年內,共計有115名相關證人在各種離奇事件中自殺或被謀殺。作為當時最轟動的新聞,民眾們的討論也一直沒有下去,各種揭秘的爆料也隨之而出,今天要推薦的電影就是1991年上映的電影《刺殺甘迺迪》,豆瓣評分8.8分,相當不錯的老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