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史記丨史迪威刺殺蔣介石,是羅斯福指使的嗎?

2021-01-08 騰訊網

問:請教一下編輯,史迪威計劃刺殺蔣介石,而且是得到了羅斯福的秘密指示,這件事情是真的嗎?

史迪威後人,是堅決否認此事的。

其外孫伊斯特布魯克(John.E.Easterbrook),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面對這個問題,曾如此說道:

「他是一個正直的軍人,不是一個政客,是不可能做出刺殺這種事情的。有可能羅斯福只是腦子裡過了那麼一下,只是那麼一想一說,但是作為軍人和下級,史迪威必須認真對待統帥的任何一個想法。」

言下之意,史迪威未曾有過刺殺蔣介石的密謀,至多是羅斯福「那麼一想一說」,史迪威「認真對待」了羅斯福的想法。

基於當事人的利益和立場,這種否認,其實沒有多少參考價值。

圖:史迪威外孫伊斯特布魯克(右一)

先來看「羅斯福命史迪威幹掉蔣介石」之說的由來。

按照楊天石的說法,大陸最早談及史迪威刺殺蔣介石陰謀的中文書籍,是臺灣學者梁敬錞所著《史迪威事件》(商務印書館,1973年)。

書中說:

「據(史)迪威助手多恩(Frank Dorn)上校述稱,(史)迪威自開羅會議歸過昆明,曾召密語,謂伊曾奉上官口頭密令,欲以暗殺手段謀害蔣委員長,命其於一周內擬具暗殺方案數種密呈候擇……呈經(史)迪威選擇墮機一種……其後令終不至,案遂擱置。」

對於多恩口中的「上官」,梁敬錞認為其身份「耐人尋味」:

「(史)迪威謀害長官未遂之罪,固堪發指,然伊究奉何人命令而竟出此,則尤耐人尋味也。」

圖:1972年大陸出版的梁敬錞《史迪威事件》

對於「刺蔣」一事的傳播起了更大作用的,是美國人麥可·沙勒所寫的《美國十字軍在中國(1938-1945)》一書(商務印書館,1982年)。

該書稱,羅斯福指示史迪威,「你如果無法與蔣相處,又不能把他撤換,那就一勞永逸地把他幹掉算了。你明白我指的是什麼,選派一個對你言聽計從的人去執行吧。」作者還引用史迪威部將多恩的回憶,說「總統一直沒有最後授權史迪威去實行這項暗殺」。在作者看來,「假如史迪威和多恩都是說的實話,那麼這個應急計劃本身足以說明,白宮不再把中國和蔣介石看作休戚與共的了。」①

後來的很多通俗歷史讀物,將羅斯福、史迪威策劃刺殺蔣介石一事寫得繪聲繪色,其實都是由這兩本書的敘述發揮而來。

圖:1982年出版的《美國十字軍在中國》中文版

那麼,實情究竟如何呢?且看史迪威日記與多恩回憶錄的相關原文。

史迪威記錄下了自己在開羅和羅斯福等人會面時的對話。

當時,羅斯福問史迪威:「你以為蔣能維持多長時間?」史迪威回答:「局勢很嚴重,日本人再來一次5月份的那種進攻就會把他推翻。」羅斯福說:「好吧,那麼我們就該找另外一個人或一群人繼續幹下去。」史迪威說:「他們也許正在找我們。」羅斯福附和他說:「是的,他們會來找我們的。」②

依據這段記載,羅斯福並沒有主動除掉蔣介石的意思,他很擔心蔣介石被推翻,導致中國崩潰無法繼續抗日,「找另外一個人或一群人繼續幹下去」的前提是日本人的進攻推翻了重慶國民政府。

多恩的回憶錄《和史迪威一起走出緬甸》,是關於「刺蔣」一事最重要的信源。

多恩說,1943年12月,史迪威從開羅回到昆明後,告訴他:「我被命令準備一份暗殺蔣介石的計劃」「這不是我的主意,它來自最高」。對於多恩設計並命名為「藍鯨行動」的墜機方案——在蔣介石的座機飛越駝峰時製造事故——史迪威表示同意,但又說:「我已經告訴過你,我必須等待來自高層的命令」,隨後再無下文。③

對於史迪威提及的所謂「最高」及「高層」,楊天石、齊錫生等學者均認為是暗指美國總統羅斯福。多恩當年也是如此理解的。

圖:1936年,史迪威在北京

研究「史迪威刺蔣」問題的學者,對多恩回憶的真實性有過頗多討論。

寧志一認為多恩的回憶不真實。他猜測:

「多恩作為一個級別較低的美國軍人,回憶羅斯福有如此重大的決策,只是想搞點轟動效應,增加回憶錄的賣點而已。」

其實,多恩是史迪威的重要助手,時任中緬印戰區美籍副參謀長,軍銜為準將,不能說他是「級別較低的美國軍人」。

袁成亮也認為「刺蔣」計劃是出自多恩編造,但他猜不出多恩這麼做的理由。他在文章中如此表達了自己的疑惑:

「蔣介石退守臺灣後,多恩出任美國駐臺灣首席軍事顧問,與蔣介石父子共事十餘載,多恩為何編造這個故事令人回味。」④

其實,多恩未曾在臺灣任職,蔣介石對他極為厭惡。魏德邁繼任中國戰區參謀長,免去了多恩所任職務。蔣在日記中如此評價此事:

「此人為史迪威軍下第一驕橫侮華之人,美竟撤去,則援華之誠意又進一步矣。」

相對上述意見,楊天石的推斷應該是最為合理的:

「多恩是史迪威的部屬,他沒有必要也不可能編造關於他的老長官的謠言,其有關回憶應是真實的。」⑤

與史迪威一樣,多恩蔑視中國的戰時領袖和抗日將領,他被史迪威從上尉一路提拔為準將,不可能在一本旨在稱讚史迪威的書中,說對老長官聲譽不利的話。多恩會記下「刺蔣」一事,是因為他相信史迪威確實接到了來自「高層」的命令。

在多恩回憶錄的真實性問題上,齊錫生的態度也相當謹慎。因未能在羅斯福、史迪威等人的檔案中找到佐證,他做出了如下多種可能性猜想:

「1、多恩無中生有,虛構故事;2、史迪威膽大妄為,欺矇上級,自作主張;3、史迪威與羅斯福均為同謀,但是不在文字上留下任何痕跡;4、有關的歷史資料確實存在,但是美國政府檔案審查人員扣留一切有關文件至今。」⑥

在這四種可能性中,齊錫生認為第二種的發生概率較大。

圖:史迪威為蔣介石授勳

其實,史迪威密謀「刺蔣」,非止見於多恩的回憶錄。早在開羅會議之前,他已有過相關策劃。

據原美國戰略情報局(中央情報局前身)官員艾夫勒回憶,1943年8月~10月間,他曾被史迪威召到印度德裡。史迪威對艾夫勒說,「如果美國想要按照邏輯順序有條不紊地推進戰爭,那麼久必須除掉蔣介石」。艾夫勒表示「能找到除掉蔣介石的辦法」。史迪威又提醒他,「整個暗殺事件不能使人懷疑到艾夫勒本人及他的隨從的頭上來」。艾夫勒後來設計了狙擊手暗殺、投毒等方案。至1944年,艾夫勒在緬甸告訴史迪威,他有新的辦法除掉蔣介石,史迪威的回答是「他對此已另有想法,並且決定,在目前反對這樣做。」⑦此事最後不了了之。

如楊天石所言,史迪威給艾夫勒布置任務時,沒有說命令來自某位「大人物」或更高層的領導,「刺蔣」當是史迪威的個人主張。此次「刺蔣」謀劃,很可能是1943年10月史迪威在重慶聽說蔣介石要將其解職的傳聞後,做出的預防性或報復性舉措。⑧

至於1944年「另有想法」,則可能與史迪威在馬歇爾、羅斯福的支持下,即將從蔣介石手中取得全部中國軍隊指揮權有關——史迪威當時一度認為自己的成功率極大(所以無需再刺殺蔣),儘管在最終時刻被蔣驅逐,功虧一簣。

既然不能否認多恩回憶錄的真實性,剩下的問題就是:羅斯福究竟有沒有給史迪威下過「刺蔣」命令?

目前,多數研究者對此表示否定。理由大致有如下幾點:

(1)開羅會議期間,通過互動,羅斯福對蔣介石頗有好感,曾對兒子小羅斯福說:「目前在中國有誰能代替蔣的地位呢?根本就沒有其他的領袖。蔣氏夫婦固然有很多短處,可是我們卻不得不依靠他們。」

(2)羅斯福很看重中國在戰爭中的作用,且覺得盟軍沒能如約反攻緬甸,有愧於中國,希望能在貸款等方面補償中國。羅斯福並未懷疑重慶國民政府在抗戰中的立場與努力。

圖註:蔣介石和史迪威之間矛盾尖銳,但中印公路修成後,中國還是將其命名為「史迪威公路」,以示紀念

在與史迪威的談話中,羅斯福表達的其實也是以上兩點意思,希望史迪威做好「大使」,維護好中美關係。會談結束後,史迪威對羅斯福充滿怨念:

「這傢伙真是個大笨蛋。我的天哪,他真是可怕,讓我們出來都嘔吐了。光是呆呆地坐在那裡,而卻一事無成。」⑨

如果羅斯福授意或暗示史迪威刺殺蔣介石,他自然不會產生這種怨念。不過,限於資料難以窮盡,目前也還不能百分之百斷言羅斯福從未下達過「刺蔣」命令。但如前所述,這種可能性很小,迄今未曾得到任何史料的支持。

而可以肯定的是:作為史迪威的下屬與崇拜者,多恩在回憶錄中對史迪威滿懷感激之心,他不會在這種事情上捏造材料、陷害史迪威;史迪威痛恨蔣介石,曾密謀將其刺殺,這是歷史事實。

注釋

①寧志一:《羅斯福曾下令暗殺史迪威?》,《百年潮》2003年第8期。

②史迪威:《史迪威日記》,世界知識出版社1992年,第221頁。

③楊天石:《史迪威假傳羅斯福指示 策劃暗殺蔣介石》,《江淮文史》2012年第1期。

④袁成亮:《中美關係史上一件「謎案」的歷史考察——「羅斯福下令史迪威除掉蔣介石之說」辨析》,《安徽史學》2005年第6期。

⑤楊天石:《史迪威假傳羅斯福指示 策劃暗殺蔣介石》,《江淮文史》2012年第1期。

⑥齊錫生:《劍拔弩張的盟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第430頁。

⑦楊天石:《史迪威假傳羅斯福指示 策劃暗殺蔣介石》,《江淮文史》2012年第1期。

⑧陶涵:《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奮鬥》,時報文化2010年,第290頁。

⑨齊錫生:《劍拔弩張的盟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第431頁。

相關焦點

  • 楊天石:蔣介石與史迪威為何水火不容
    27日,美國陸軍部代擬羅斯福復蔣介石函,仍取維持史迪威《備忘錄》態度,要求宋子文轉呈蔣介石,宋得悉其內容後,緊急謁見羅斯福,說明理由,告以「未便轉呈」。羅斯福對宋子文所言,「極以為然」,決定撤銷此電[54]。為了向蔣介石說明同盟國全盤戰略,調解蔣史糾紛,羅斯福於1942年7月派行政助理居裡再次訪華。7月22日,蔣介石會見居裡,批評同盟國戰略不當。居裡問蔣,是否將史迪威調回美國?
  • 蔣介石同意史迪威指揮國軍,卻突然將其趕回美國,不只是性格不合
    結果,史迪威指揮中國駐印軍在1943年11月底即發動攻擊。而中國遠徵軍卻遲遲未見動靜,為此羅斯福先後5次發電催蔣介石出兵,直到以停止美援為要挾,蔣才於1944年4月有所動作。羅斯福發了一個電報,再次毫無情面地對蔣介石進行指責:「由於你還沒有讓史迪威將軍指揮中國所有軍隊,我們面臨著再中國懂不丟掉一個極重要的地區的危險,而這有可能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同時再次威脅:「如果再作拖延,你和我們為挽救中國所作的一切努力將付諸東流。」1944年9月19日,史迪威將這份電文翻譯成中文,當面交給了蔣介石。
  • 日軍「一號作戰」期間,史迪威究竟有沒有扯中國後腿? | 短史記
    作者丨隋林   編輯丨吳酉仁問:能否談一談史迪威在1944年日軍發動「一號作戰」時的作為。看過一種說法,說他刻意拖中國的後腿,是真的嗎?史迪威當時有一重身份,是中國戰區參謀長。但他的主要精力放在了緬甸戰場,對豫湘桂會戰的支持極為有限。這是「史迪威在豫湘桂會戰中刻意拖中國軍隊後腿」之說產生的背景。1944年4月12日,史迪威下令禁止陳納德與蔣介石直接來往。陳納德所有與蔣的交涉,必須通過史迪威處轉達。陳納德當時是美國第十四航空隊司令官,隸屬美國軍方;同時也是國民政府的空軍參謀長。陳納德雖然不滿這項指令,但只能服從。
  • 中國抗日戰場,史迪威與陳納德因何結怨?
    他將自己多年練就的一套空戰技術帶到中國,努力為蔣介石打造新式空軍。1941年,他還用了很高明的一招,即組建了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因該航空隊所有P-40飛機機頭都繪有老虎鯊魚等動物標誌,而被稱為飛虎隊。他們在中國與緬甸上空,用自己的傑出表現與赫赫戰功,震驚了全世界。於是羅斯福下令,將飛虎隊正式納入美軍第十航空隊戰鬥序列。
  • 該如何評價史迪威將軍的軍事能力,他跟蔣介石的關係怎樣?
    評價史迪威應該了解史迪威的生平,作為西點軍校畢業和後來回校任教的專業軍事人才,他對軍事專業的了解勝於當時中國所有的半吊子軍事專家,像日本士官學校和黃埔軍校這種班排幹部速成班畢業生甚至野路子出身的國共雙方高級將領,在戰略戰術認識上根本與他不是一個層次。
  • 作為軍事顧問,史迪威被蔣介石厭棄,陳納德被重用,原因很簡單
    陳納德和史迪威這兩個外國人,對中國的抗戰歷史影響非常的深遠。史迪威,是美國的高級將領,作為中國戰區總司令,蔣介石的參謀長,他1942年3月的重慶,同時還擔任中緬印美軍戰區司令官。蔣介石才是中日戰場的核心人物,陳納德的空中戰略,對於消極抗戰的老蔣來說,正中下懷。因此蔣介石極力推崇陳納德的空中戰略,以此粉飾他的消極抗戰。儘管他也願意打通滇緬運輸線,獲取更多的援助物資,但是他不願意向史迪威要求的那樣訓練中國軍隊,並投入緬甸戰鬥中。蔣介石一心想用軍隊,維持在國內的統治。
  • 面對羅斯福的兩次「好意」,蔣介石竟然先後兩次拒絕收回琉球群島
    當時身為南京國民政府的首腦蔣介石自然而然地便參加了這次會議,1943年11月,由羅斯福致電蔣介石,電話內容中談到,要求蔣介石於北非開羅進行會晤,參加國家分別是美國、英國和中國(當時蔣介石對蘇聯不太友好,而史達林也反對將中國列為四大強國,正因為中蘇之間此階段的矛盾,所以這次開羅會議分兩次進行)。蔣介石在接到羅斯福總統的電話之後,很欣然的便同意了,這也在國人的意料之中。
  • 民國刺客王亞樵:創建斧頭幫,刺殺蔣介石,炸死日本陸軍大將
    2000多年前,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刺客列傳》裡記載了古時候的5名刺客,對他們不畏強權、扶危濟困的剛烈精神大加讚揚。而在民國時期,也有一個像荊軻、聶政這樣的刺客,他在亂世之中,靠一己之力,創立了一個幫會,憑此暗殺過蔣介石,還在抗戰時期,炸死了一名日軍大將。
  • 數次被迫下野,蔣介石都輕鬆奪回大權,其究竟有何底牌
    在近代史上,蔣介石應該是一個最受爭議的人物了,他是從一個炮兵專業的留學生,在陳其美和陳炯明的推薦下逐漸被孫中山重用的,而後打敗許崇智和汪精衛這才當上國民黨的領袖的。此後蔣介石就開始暴露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並為之付之行動企圖實現自己的獨裁主義,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蔣介石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 蔣介石4個老婆的晚年照,你能認出來誰?哪個最有氣質?
    1901年,作為原配,毛福梅19歲經人介紹,嫁給了14歲的蔣介石,是蔣介石最不喜歡的一個媳婦,婚後8年沒有圓房。 1907年,蔣介石留日學習,回來後更不想要這個媒妁之言的媳婦了。 1909年夏,蔣決定休妻。
  • 短史記 | 蔣介石罵人的口頭禪並不是「娘希匹」
    ① 《金陵春夢》極愛讓蔣介石使用「娘希匹」一詞,凡描述蔣介石發怒處,幾乎皆可見到「娘希匹」的身影。1958年,上海文化出版社在內地發行該書。作為當時「唯一能夠在內地出版的香港小說」,《金陵春夢》風靡全國,蔣介石與「娘希匹」遂牢牢連結在了一起。
  • 抗戰中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被蔣介石關33年
    國民黨兵敗臺灣後,為獲得美國政府的支持與援助,蔣介石選擇了投美所好、委孫以要職。1950年,孫兼任「臺灣防衛總司令」及「陸軍總司令」,1951年晉升「陸軍二級上將」,成為軍權僅次於陳誠的國民黨高級將領。但重用孫立人,實乃蔣介石不得已而為之之舉。當時,蔣要面對來自美國和大陸的雙重壓力、自身難保之下,不得不順應美意、重用孫立人。
  • 刺殺蔣介石的絕密使命:身懷「三寸絕技」日本第一女特工,與戴笠...
    1942年3月,被稱為「大日本一枝花」的日本第一女特工,帶著刺殺蔣介石的絕密使命秘密來到重慶。 這名女特工名叫內山美智子,和美女特工川島芳子不同,內山美智子相貌醜陋,是一位24K的恐龍妹,不過這位醜女卻身懷「三寸絕技」。
  • 他是上海斧頭幫老大,還曾刺殺蔣介石,最後死在徒弟的手裡
    今天講述的這個人身上背負著眾多身份,他是上海斧頭幫的的幫主,同時也是民國時期的殺手,在蔣介石的眼裡他是個很難對付的角色,他叫王亞樵。出生於安徽合肥,天資聰穎。少年時期親身經歷了官僚對百姓的壓榨,對她們這種人,王亞樵是恨之入骨。每次和有識之士談論起國家大事,滿腔的熱血只想為國殺敵。
  • 南境丨史迪威公路博物館:重溫蜿蜒山路上的慷慨往事
    丨史迪威公路現貌 史迪威公路是中美盟軍和中國民眾浴血奮戰,共同鑄造出的血肉豐碑。中印公路全線通車之際,國民政府為表彰史迪威將軍在公路的抉擇、運籌及指揮方面起的重大作用和付出的卓越貢獻,將中印公路正式命名為史迪威公路。史迪威公路與滇緬公路、駝峰航線的命運緊密相關,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同盟國軍民創造的交通奇蹟。二戰後,由於種種原因,史迪威公路的大部分路段處於荒廢狀態。印度境內部分的路況尤其差。
  • 抗戰勝利蔣介石為何心情沉重
    圖註:1945年9月3日,重慶市民慶祝抗戰勝利短史記第233期抗戰勝利,蔣介石卻「心但有憂懼與恥辱,毫無快樂之感」圖註:1945年9月3日,重慶民眾熱烈慶祝抗戰勝利具體而言,令其感到憂懼與恥辱者,至少有三一者,對蘇聯與「雅爾達密約」深懷戒懼為促使蘇聯對日參戰,羅斯福於
  • 刺殺光復會領袖,民國懸案百年後揭秘,蔣介石受重用與此有關?
    陶成章陶成章被刺殺,革命黨內部炸開了鍋,非但光復會成員,就連黃興、李烈鈞這些同盟會元老,都強烈要求嚴懲兇手。為何要刺殺陶成章?上海的大街小巷都在流傳,其背後主謀就是上海都督陳其美,而刺客就是陳其美的結拜兄弟,光復軍敢死隊隊長:蔣介石,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蔣委員長。
  • 抗日戰爭滇西遠徵軍,虎將衛立煌掛帥,為何卻需蔣介石親自邀請?
    前往印度遠徵軍被組建為民國駐印軍,而返回雲南的部隊則在蔣介石的補充之下重新整編為滇西遠徵軍,兩支部隊均裝備美械裝,由美軍中將史迪威擔任總指揮。不過由於第一次跨國遠徵的失敗,蔣介石和史迪威已經勢同水火,蔣介石吸取教訓要求滇西遠徵軍部隊必須完全由民國將領指揮,美軍只負責提供武器和訓練。
  • 答案都在蔣介石電文裡
    引得蔣介石大發雷霆,以其棄城逃跑為名,一度要求將其判處死刑。在常德民眾的以及孫連仲、王纘緒、王耀武等各方請願和求情下,才改判兩年。抗戰以來,國軍敗仗不少,丟成無數,為何此次蔣介石這般龍顏大怒?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 胡適擔任駐美大使,逐字反駁蔣介石來電,蔣介石:我是小學生嗎?
    常公還希望,胡適到美國之後,最好能通過他的人脈,建立一個院外的遊說渠道,同時再建立一個常公和羅斯福之間的私人聯繫渠道。但胡博士對這兩個俗務毫無興趣,實際上是他也不具備這個能力,因為他本來在美國也沒有什麼人脈關係,尤其是政界,影響力更是談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