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投資人認為,共享單車企業中會出現下一個Uber?

2021-01-08 36氪

之前有一種觀點認為,美國以外的其它國家的創業公司都沒有創新的能力,他們只知道抄襲矽谷的創意。如今,中國的幾家共享單車創業公司取得的巨大成功很好地證明這種觀點是站不住腳的。如今,美國的共享單車公司正在抄襲中國的共享單車模式,並開始努力追趕。

近幾年,共享單車項目已經開始在美國慢慢蔓延開來,但是發展速度都比較慢。這類項目要想獲得政府和企業的資金贊助通常都需要花很長時間,這類項目的資金開銷包括花錢安裝用來停放共享單車的昂貴的車樁,同時還要部署信用卡支付系統。作為美國最著名的共享單車運營商,Motivate公司已經在美國9個城市運營自己的有樁共享單車項目了。

在中國,共享單車卻能在一夜間大爆發,這主要得益於風險資本的支持和所採用的無樁共享單車模式,這讓共享單車項目的擴張變得更加容易、成本也更加低廉。無樁共享單車公司將自己的共享單車投放在城市的各個角度,用戶只需用手機掃一下二維碼就能開鎖用車。用完車後,用戶可以將車停放在任何能停的地方,或是停在人行道旁,或是停在小區門口,甚至可以停放在公園裡。因為不需要安裝車樁,運營成本自然低很多低,因此也就不需要像美國那樣要向政府申請補貼,所以中國的共享單車公司通常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進入一個新城市運營。到目前為止,這些共享單車公司的資金來源主要是風險投資。

如今,中國的無樁共享單車公司正在大舉進軍美國市場。摩拜是一家創辦已有2年時間的中國共享單車公司,估值已達30億美元。摩拜已經在今年9月份正式在華盛頓D.C地區推出了自己的服務。摩拜在中國的一個強勁競爭對手Ofo也在今年8月份在美國西雅圖推出了自己的服務。

說了中國的無樁共享單車公司,下面再說說美國的無樁共享單車創業公司。就在上周,一家位於舊金山的共享單車公司LimeBike宣布,公司已經完成了一輪5000萬美元的融資,公司估值2.25億美元。本輪融資由美國最大對衝基金之一的Coatue Management 領投。值得注意的是,Coatue Managemen曾在2016年參與滴滴30億美元融資。此外,LimeBike的跟投方名單中還有NBA勇士隊球星凱文·杜蘭特、GGV紀源資本、Franklin Templeton Investments (管理7800億美元的共同基金),Section 32 (前谷歌風投CEO Bill Maris創立),AME Cloud(雅虎聯合創始人楊致遠創辦的基金)、富士達聯合創始人,以及史丹福大學的孵化器Start-X基金。上一輪投資方Andreessen Horowitz和DCM繼續跟投。

LimeBike獲得的這輪融資也是目前美國共享單車單筆的最大融資。要知道,LimeBike是10個月前剛剛創辦的一家公司,今年三月份,公司已經完成了一輪1200萬美元的融資,目前已經在美國的20個城市運營,包括西雅圖和達拉斯。LimeBike的創始團隊皆來自中國,創始團隊為原昆仲資本美國投資團隊。公司聯合創始人Toby在接受36氪採訪時表示,團隊「中國資源、美國經驗」的「跨境」優勢,是LimeBike受美國市場初步接受的原因之一。目前LimeBike的註冊用戶為30萬左右,騎行次數達到50萬,覆蓋全美20個城市和校園市場,投放總量超過1萬。

Bill Maris通過旗下的風險投資公司Section 32參與了LimeBike的上一輪融資。Maris表示,美國的共享單車創業公司之所以現在開始受到越來越多投資人的追捧,這是與之對標的中國的共享單車公司已經證明了這是一個可以做大做強的業務模式。此外,他們也已經搞清楚了一些基本的東西,比如如何進入一個市場、如何打造能夠自動鎖車的聯網自行車、如何收費等問題(LimeBike的收費標準是每半小時1美元)。

Jeff Jordan是著名的風險投資機構Andreessen Horowitz的合伙人,而Andreessen Horowitz領投了LimeBike在三月份完成的1200萬美元的融資。Jordan被摩拜和Ofo取得的火箭般地發展速度深深震撼了,他也從中深受鼓舞。他認為,無樁共享單車項目要想在美國本土得到很好地運營和發展,共享單車運營商就需要與當地政府建立良好而堅固的關係。

從技術角度看,無樁共享單車公司可以在不經政府機構批准的情況下就直接進入一座新的城市運營。共享單車公司只需要在城市裡投放一些共享單車,用戶通過手機應用就能直接使用共享單車了。不過,因為自行車是可以被攜帶的,它們可能會被用戶停放在任何地方,所以這些共享單車很容易受到破壞,還可能會給市容市貌造成不良影響。如果城市的相關監管機構覺得共享單車給城市帶來了很多問題,他們可能就會將共享單車全部清理走,禁止重新投放。

共享單車市場上的玩家越來越多了,競爭也變得越來越激烈。僅僅是在華盛頓D.C地區,就有四家共享單車公司在運營各自的業務,它們分別是摩拜、LimeBike、Spin和JumpDC。這難免會讓人想起早期的網約車服務市場,當時,Hailo、TaxiMagic、 Gett、Juno和Whisk都有可能獲得很大的市場份額,但是Uber藉助自己激進的融資策略讓自己成功佔據了網約車市場的領導地位。Jordan表示,他們不期望共享單車在運營的過程中遇不到競爭對手,但他預計,和網約車市場一樣,共享單車市場未來也會出現整合,最終形成「贏家通吃」的局面。

LimeBike相信,自己可以通過城市友好型的戰略來更好地抵禦競爭對手的競爭,這些戰略包括在打造高質量的共享單車上進行大量投入(包括太陽能燈燈安全功能)、將共享單車的使用數據與城市的相關機構分享、更好地教育用戶做到文明停車。除了城市市場外,LimeBike還在目標瞄準了大學和企業園區,包括美國聖母大學、阿肯色州立大學等。

摩拜單車的聯合創始人胡瑋瑋曾表示,摩拜作為這個市場「第一個、也是最大的」一個玩家,公司目前已經在100個城市提供了共享單車服務,這讓摩拜擁有一個巨大優勢。此外,摩拜已經針對美國市場的需求專門定製了自行車,包括了像齒輪這樣的功能。

Motivate是美國有樁共享單車領域最重要的玩家,它對無樁共享單車項目一直都是持批判態度的。這家公司背後也有風險投資的支持,公司此前曾獲得過一輪金額不詳的融資,投資方是Generation Investment Management(美國前副總統AI Gore旗下的投資機構)、Equinox Fitness和Alphabet旗下的Sidewalk Labs。Motivate的那些無樁共享單車競爭對手們則認為,他們的項目與有樁共享單車項目其實是一種互補關係,因為無樁共享單車可以不受停車取車區域的限制,因此能更加自由地擴張或收縮,從而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

共享單車公司們正在瘋狂砸從風險投資機構那裡融的錢,為了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和Uber與Lyft一樣,共享單車公司認為,他們能夠在那些自己運營時間最長的一些城市實現盈利。和Uber與Lyft不一樣的是,共享單車公司不需要向司機支付費用,儘管他們需要維護自己投放的自行車、補充被盜的自行車、管理停放不當的自行車。LimeBike的聯合創始人兼CEO Toby Sun表示,如果每輛LimeBike共享單車每天能被用戶使用兩到三次,公司就能實現盈利。「實踐證明,這種模式是可行的,不過我們需要投放更多的單車,如果人們在什麼地方都能看到LimeBike的共享單車,那麼他們騎得就會更多,道理就是這麼簡單。」 Toby說道。

原文連結:https://www.wired.com/story/why-investors-are-betting-that-bike-sharing-is-the-next-uber/

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

相關焦點

  • 共享單車憑什麼那麼火?CEO和投資人這樣說
    這兩天人人都在談論摩拜單車和ofo共享單車的事,共享機動車的熱浪過去一波兒了,大家又把目標放在自行車上。看來公共出行永遠是誘人又難啃的肉骨頭。創頭條這次組織了一個關於共享單車的話題,出乎意料,在創頭條用戶群裡收到的反饋非常多,看來許多小夥伴都為北京的出行頭痛啊。
  • 共享電單車「下縣城」 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來源:新京報共享電單車「下縣城」,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3月前後,泰安街頭出現了好多共享電單車,有美團的,有青桔的,還有一個叫小遛的。」家住山東省泰安市的林女士突然感覺居住的城市一下子「潮流」了許多,「我騎過,體驗還不錯。」
  • 捷安特,共享單車夾縫中的徘徊者
    此外,捷安特在國內市場銷售疲軟,與日益高漲的共享單車有一定關係。這也打破了很多人所認為的共享單車對中高端單車市場無衝擊一說。報告當中還強調,中國經濟疲軟和共享單車的蓬勃發展仍將拖累捷安特全年業績。捷安特在共享大潮下為何樂觀?
  • 人民需要共享單車
    共享單車是一種由公眾需求驅動、網際網路和大數據激發的新型公共服務。單車企業則扮演著提供這種服務的主要角色。雖然共享單車在野蠻發展的過程中也導致了很多城市問題,比如車輛停放不規範、廢棄車輛無人認領等。哈囉的創始人楊磊在交通出行領域有過多次創業經歷,所以即便在共享單車行業因為亂象叢生而屢遭質疑的時候,整個團隊也堅持認為共享單車是中國城市公共運輸的有力補充,從長遠來看符合國家建設交通強國大方略。隨著行業的洗牌和逐步規範,單車企業正在協同政府一起探索公共運輸治理的新模式。
  • 雲九資本王京:共享單車和無人貨架都是魔幻主義故事,這是資本聲量...
    文 | 陳之琰編輯 | 洪鵠「共享單車最終會成為一個魔幻主義的故事:一個人騎了共享單車,覺得自己方便了又節約了買自行車的錢,但投單車的都是投資人的錢,一輪輪投到上市。當投資人紛紛退場,接盤的還是普通股民,可能就是那個騎了共享單車的普通人。」雲九資本董事總經理王京在接受36氪專訪時說。
  • 摩拜說拜拜,共享單車落幕
    原摩拜帳號中的餘額、騎行卡套餐等相關權益仍可在美團App內繼續使用,詳情請進入美團App「騎車」或「出行」頻道的「個人中心」查詢。自被美團收購起,創始團隊離職、更換品牌名……摩拜逐漸失去「自己」,到如今,摩拜將徹底成為一段歷史記憶。難退押金的ofo,賣身美團摩拜的離場,共享單車從一個火熱的風口到如今成為巨頭的角逐之地,不得不承認的是,共享單車落幕了。
  • 天潤資本徐浩然:為什麼共享單車會死?因為沒有主人
    天九共享諮詢集團董事長、天潤資本董事長徐浩然以下為演講實錄摘編:  我想給大家分享的是我們的一個重要的命題,這個命題叫「迎接大共享時代的來臨」,共享這個詞大家肯定不陌生,但是有沒有聽過大共享,這是我們提的理念,我們不僅提,而且也是這麼做的。我們說到共享,會不會想到一個詞叫共享單車,這個共享我們有一個經濟學家的對話,那是一種增量共享,什麼意思呢?
  • 共享單車出現語音廣告遭吐槽:成行走的廣告機?
    來源:中國新聞網原標題:共享單車出現語音廣告遭吐槽:成行走的廣告機?中新網客戶端北京9月30日電(記者 李金磊)「XXX全場五折起……」注意,這不是大賣場裡播放的廣告,而可能是共享單車播放的廣告。北京街頭的共享單車。
  • 哈囉出行的共享單車經濟學
    在一個最理想的狀態下,共享單車應該能夠在合適的時間、地點,出現在有需求的用戶身邊,同時單車的投放總量也應該是處在一定範圍內的。在這種狀態下,用戶需求能得到儘可能地滿足,生產資料也能夠被最有效的利用。想要實現這一點,就需要後臺技術能力的支持。
  • 共享單車免費騎靠啥賺錢?利潤有多大?原來…
    共享單車的「傷」與「痛」  最近,在深圳灣廈社區的一處過道上,一夜之間被人肆意堆放了300多臺共享單車,累積成山,為什麼會突然出現如此多的共享單車呢?  記者來到現場,發現社區過道兩側堆積著各種品牌的共享單車, 兩座「小山丘」將近3米高,粗略估計有300多臺。
  • 共享單車為何會出現「髒亂差」現象?
    這段路程似乎變得很尷尬,走路有點遠,打車有點貴,畢竟現在是一個生活快節奏的時代,有時晚個幾分鐘可能就意味著機會從你身邊溜走,一切都在你追我趕中度過!於是摩拜、OFO、哈羅……順應時代而生,共享單車帶來的不僅僅是便利,更是共享經濟!一些心懷不軌之人,利用共享單車去做共享經濟,用客戶的錢去吃喝玩樂,把公司弄成龐大的空殼公司,從而吸收更多的融資!
  • 共享單車的共治之道
    共享單車投放量的增大,在方便出行的同時,也出現了點位淤積,停放無序的亂象。  《工人日報》記者了解到,在政府、共享單車企業和轄區相關單位共同努力下,北京市海澱區學院路街道探索出了運用數據分析結合共享共治的新型共享單車管理措施,形成了有序投放、空間規劃、行為引導、共建共享的治理思路。
  • 共享單車回歸街頭!
    同時,共享(電)單車存在亂停亂放等現象。在專項整治行動中,市城管執法委、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等部門組成的共享(電)單車專項整治專班,約談了鹹寧城區投放共享(電)單車的企業負責人,動員企業將城市公共空間投放的2萬輛共享(電)單車進行清理回收。自此,共享(電)單車在鹹寧城區街頭暫時「消失」。
  • 共享單車的駭人墳場
    同時,各地也加大了對共享單車違規的打擊力度:從前單車阻塞道路的行為被默許,而現在,佔道經營的共享單車通通會被投入「荒野」。它們誕生在共享的熱潮下,曾以不可抗拒的力量侵入人們的視野,佔據各個城市的街道。而現在,它們同樣因為不可抗拒的力量,被堆砌在工地中,與荒草為伍,徒增鏽跡。一、被鎖住的共享單車
  • 只有融不到錢的共享單車能活下來
    2018年之後,共享單車行業的融資只發生在哈囉一家身上,去年9月數十億,今年7月,新一輪約3億~4億美元的融資消息又有傳出。哈囉是一個典型的逆襲的案例。是它運氣好麼?不能否認其中有運氣成分,在阿里系與ofo心生嫌隙之時,哈囉拿到螞蟻金服的融資;在ofo和摩拜出現頹勢時,它在市場上發起攻擊。但為什麼這個「好運」偏偏發生在哈囉頭上?
  • 70%的共享單車被棄用,她卻用閒置私家車做成共享租車老大
    隨後,小黃車只用了兩年,就徹底火遍了全中國,只要有人的地方都有小黃車;另一個共享單車品牌摩拜也在資本加持下瘋狂的攻城掠地。但是,很多人還是忘記了一點:共享單車是別人的,是可以隨時被用戶拋棄的;而在陳韋予看來,私車車是用戶的,但是當它閒置下來時,車主是有很大的願意用它獲取直接利益的。這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底層商業邏輯,只是在共享單車有些瘋狂的多快好的擴張運動中,很多人都選擇性忽略了這一點。
  • 三亞街頭再現共享電動單車 交通局明確:不發展共享電動單車
    然而近日,記者走訪發現,三亞街頭又出現了共享電動單車的身影。對此,27日,三亞市交通運輸局下發緊急通知,對已申請備案的共享助力車企業備案證明和備案號廢止。7月26日,記者在三亞解放路步行街附近路邊的非機動車停車位上看到,停放了幾輛樣式差不多的電動單車,這些電動單車的尾部擋泥板上貼有「租」的字樣,個別電動車上還貼有「共享電動車」字樣。
  • 當年小黃車ofo為什麼輸給摩拜?如今美團單車和哈羅單車誰會勝出
    摩拜如今已經改名叫美團單車,現在看到的是多是美團單車和小藍車哈羅出行,而小藍車背後的主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阿里巴巴。當年小黃車為什麼幹不過摩拜,如今美團單車和哈羅出行最後誰能勝出?聽筆者為您慢慢道來。摩拜單車的創始人是個82年的姑娘叫胡瑋煒,普通家庭出身,10年的汽車行業記者生涯,雖然沒掙到什麼錢,但積累了寶貴的人脈。
  • 共享電單車熱起來
    共享電單車作為共享單車的升級版,對於消費者來說,使用起來更省力、更便捷;對於運營企業來說,經營起來利潤空間更大。近期,各共享出行企業在不同城市紛紛加大電單車的投放量,有的企業還採取了「減單車增電單車」的策略。 但隨著共享電單車在各地上路,共享單車發展初期出現的問題也相繼出現。
  • 北上廣的馬路,不讓電單車共享
    12月15日,蜜步出行、筋鬥雲出行、小遛共享、芒果電單車等多家在京運營的共享電動自行車企業,被有關部門約談,要求限期整改。此前,北京市交通委已針對多家企業的違規行為實施了行政處罰。業內人士認為,北京此前明文規定「不發展電動自行車租賃」,相關監管會越來越嚴格。此前,已有多家共享電單車企業退出北京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