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一種觀點認為,美國以外的其它國家的創業公司都沒有創新的能力,他們只知道抄襲矽谷的創意。如今,中國的幾家共享單車創業公司取得的巨大成功很好地證明這種觀點是站不住腳的。如今,美國的共享單車公司正在抄襲中國的共享單車模式,並開始努力追趕。
近幾年,共享單車項目已經開始在美國慢慢蔓延開來,但是發展速度都比較慢。這類項目要想獲得政府和企業的資金贊助通常都需要花很長時間,這類項目的資金開銷包括花錢安裝用來停放共享單車的昂貴的車樁,同時還要部署信用卡支付系統。作為美國最著名的共享單車運營商,Motivate公司已經在美國9個城市運營自己的有樁共享單車項目了。
在中國,共享單車卻能在一夜間大爆發,這主要得益於風險資本的支持和所採用的無樁共享單車模式,這讓共享單車項目的擴張變得更加容易、成本也更加低廉。無樁共享單車公司將自己的共享單車投放在城市的各個角度,用戶只需用手機掃一下二維碼就能開鎖用車。用完車後,用戶可以將車停放在任何能停的地方,或是停在人行道旁,或是停在小區門口,甚至可以停放在公園裡。因為不需要安裝車樁,運營成本自然低很多低,因此也就不需要像美國那樣要向政府申請補貼,所以中國的共享單車公司通常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進入一個新城市運營。到目前為止,這些共享單車公司的資金來源主要是風險投資。
如今,中國的無樁共享單車公司正在大舉進軍美國市場。摩拜是一家創辦已有2年時間的中國共享單車公司,估值已達30億美元。摩拜已經在今年9月份正式在華盛頓D.C地區推出了自己的服務。摩拜在中國的一個強勁競爭對手Ofo也在今年8月份在美國西雅圖推出了自己的服務。
說了中國的無樁共享單車公司,下面再說說美國的無樁共享單車創業公司。就在上周,一家位於舊金山的共享單車公司LimeBike宣布,公司已經完成了一輪5000萬美元的融資,公司估值2.25億美元。本輪融資由美國最大對衝基金之一的Coatue Management 領投。值得注意的是,Coatue Managemen曾在2016年參與滴滴30億美元融資。此外,LimeBike的跟投方名單中還有NBA勇士隊球星凱文·杜蘭特、GGV紀源資本、Franklin Templeton Investments (管理7800億美元的共同基金),Section 32 (前谷歌風投CEO Bill Maris創立),AME Cloud(雅虎聯合創始人楊致遠創辦的基金)、富士達聯合創始人,以及史丹福大學的孵化器Start-X基金。上一輪投資方Andreessen Horowitz和DCM繼續跟投。
LimeBike獲得的這輪融資也是目前美國共享單車單筆的最大融資。要知道,LimeBike是10個月前剛剛創辦的一家公司,今年三月份,公司已經完成了一輪1200萬美元的融資,目前已經在美國的20個城市運營,包括西雅圖和達拉斯。LimeBike的創始團隊皆來自中國,創始團隊為原昆仲資本美國投資團隊。公司聯合創始人Toby在接受36氪採訪時表示,團隊「中國資源、美國經驗」的「跨境」優勢,是LimeBike受美國市場初步接受的原因之一。目前LimeBike的註冊用戶為30萬左右,騎行次數達到50萬,覆蓋全美20個城市和校園市場,投放總量超過1萬。
Bill Maris通過旗下的風險投資公司Section 32參與了LimeBike的上一輪融資。Maris表示,美國的共享單車創業公司之所以現在開始受到越來越多投資人的追捧,這是與之對標的中國的共享單車公司已經證明了這是一個可以做大做強的業務模式。此外,他們也已經搞清楚了一些基本的東西,比如如何進入一個市場、如何打造能夠自動鎖車的聯網自行車、如何收費等問題(LimeBike的收費標準是每半小時1美元)。
Jeff Jordan是著名的風險投資機構Andreessen Horowitz的合伙人,而Andreessen Horowitz領投了LimeBike在三月份完成的1200萬美元的融資。Jordan被摩拜和Ofo取得的火箭般地發展速度深深震撼了,他也從中深受鼓舞。他認為,無樁共享單車項目要想在美國本土得到很好地運營和發展,共享單車運營商就需要與當地政府建立良好而堅固的關係。
從技術角度看,無樁共享單車公司可以在不經政府機構批准的情況下就直接進入一座新的城市運營。共享單車公司只需要在城市裡投放一些共享單車,用戶通過手機應用就能直接使用共享單車了。不過,因為自行車是可以被攜帶的,它們可能會被用戶停放在任何地方,所以這些共享單車很容易受到破壞,還可能會給市容市貌造成不良影響。如果城市的相關監管機構覺得共享單車給城市帶來了很多問題,他們可能就會將共享單車全部清理走,禁止重新投放。
共享單車市場上的玩家越來越多了,競爭也變得越來越激烈。僅僅是在華盛頓D.C地區,就有四家共享單車公司在運營各自的業務,它們分別是摩拜、LimeBike、Spin和JumpDC。這難免會讓人想起早期的網約車服務市場,當時,Hailo、TaxiMagic、 Gett、Juno和Whisk都有可能獲得很大的市場份額,但是Uber藉助自己激進的融資策略讓自己成功佔據了網約車市場的領導地位。Jordan表示,他們不期望共享單車在運營的過程中遇不到競爭對手,但他預計,和網約車市場一樣,共享單車市場未來也會出現整合,最終形成「贏家通吃」的局面。
LimeBike相信,自己可以通過城市友好型的戰略來更好地抵禦競爭對手的競爭,這些戰略包括在打造高質量的共享單車上進行大量投入(包括太陽能燈燈安全功能)、將共享單車的使用數據與城市的相關機構分享、更好地教育用戶做到文明停車。除了城市市場外,LimeBike還在目標瞄準了大學和企業園區,包括美國聖母大學、阿肯色州立大學等。
摩拜單車的聯合創始人胡瑋瑋曾表示,摩拜作為這個市場「第一個、也是最大的」一個玩家,公司目前已經在100個城市提供了共享單車服務,這讓摩拜擁有一個巨大優勢。此外,摩拜已經針對美國市場的需求專門定製了自行車,包括了像齒輪這樣的功能。
Motivate是美國有樁共享單車領域最重要的玩家,它對無樁共享單車項目一直都是持批判態度的。這家公司背後也有風險投資的支持,公司此前曾獲得過一輪金額不詳的融資,投資方是Generation Investment Management(美國前副總統AI Gore旗下的投資機構)、Equinox Fitness和Alphabet旗下的Sidewalk Labs。Motivate的那些無樁共享單車競爭對手們則認為,他們的項目與有樁共享單車項目其實是一種互補關係,因為無樁共享單車可以不受停車取車區域的限制,因此能更加自由地擴張或收縮,從而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
共享單車公司們正在瘋狂砸從風險投資機構那裡融的錢,為了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和Uber與Lyft一樣,共享單車公司認為,他們能夠在那些自己運營時間最長的一些城市實現盈利。和Uber與Lyft不一樣的是,共享單車公司不需要向司機支付費用,儘管他們需要維護自己投放的自行車、補充被盜的自行車、管理停放不當的自行車。LimeBike的聯合創始人兼CEO Toby Sun表示,如果每輛LimeBike共享單車每天能被用戶使用兩到三次,公司就能實現盈利。「實踐證明,這種模式是可行的,不過我們需要投放更多的單車,如果人們在什麼地方都能看到LimeBike的共享單車,那麼他們騎得就會更多,道理就是這麼簡單。」 Toby說道。
原文連結:https://www.wired.com/story/why-investors-are-betting-that-bike-sharing-is-the-next-uber/
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