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南》氣象,盡在《麟之趾》|讀詩筆記

2020-12-18 騰訊網

麟之趾

麟之趾,振振公子,於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於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於嗟麟兮。

麟:麒麟,傳說動物。被古人看作至高至美的野獸,因而把它比作公子、公姓、公族的所謂仁厚、誠實。我們常會用到「鳳毛麟角」,就是很少見,很優秀之人。

古時候麒麟子,可不是小的比喻啊,那可是了不得的人。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啊,這樣的人可謂麒麟子。古人說它有蹄不踏,有額不抵,有角不觸,愛好和平,不爭鬥,是仁獸。我們現在看來,這是古人的一種應象的方式,把最美好的賦予給麒麟。

趾:足,指麒麟的蹄。足所走的就是道,麟之趾,象徵仁道。從麟之趾開始,就仁道的發端。如同周文王,他上承堯舜,開啟西周的禮樂之道。

振振:意氣風發的樣子。

公子:與公姓、公族皆指貴族子孫。我們要特別留意這個「」字。

於:通籲,嘆詞。 於嗟:嘆美聲。用我們現在的話,可以說是「哎呀,嘖嘖!」由衷地充滿了讚嘆!

定:通顁,額。

公姓:諸侯之子為公子,公子之孫為公姓。或曰公姓猶言公子,變文以協韻。

公族:與公姓義同。

談麒麟

麒麟,祥瑞之天獸。這一篇結束《周南》,有什麼寓意呢?我們試著探一探。

我們清楚地記得,發生在孔子身上的一則典故。

《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獲麟。」杜預註:「麟者仁獸,聖王之嘉瑞也。時無明王出而遇獲,仲尼傷周道之不興,感嘉瑞之無應,故因《魯春秋》而脩中興之教。絕筆於『獲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為終也。」

麒麟啊,其生能逢時,說明這個王朝的氣數很好,但是呢,其生不逢時,說明這個王朝氣數已盡。孔子看到周王朝氣數已盡,於是《春秋》絕筆。

所以,麒麟和天下的氣數有關。但是呢,這是一個很玄的說法,你說這個王朝氣數昌盛,原因何在呢?

你看《麟之趾》這首詩,最震動人心的就是「振振」,「振振公子、振振公姓、振振公族」三疊唱,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精神,你看這首詩的精氣神很足,有一股子少陽之氣在裡面,萬象更新,生機湧動,這就是周初的精神,也是文武周公開啟的西周精神傳統。

你看,麒麟是一個「意象」。這屬於中國的象思維,我們不用把它具體化為「鹿」什麼的。類似的意象,還有龍,鳳,白虎,玄武。這些都是中國的神獸。和民族精神是相關的。

那麼我們再來看「振振」這兩個字啊,我們可以聯想到,麒麟動起來那也是振振的樣子啊!好,我們說了麒麟的生命氣息。那麼我們再來談談麒麟為什麼說是神獸啊,祥瑞之獸啊。說其神,就是其代表著天意。說起祥瑞,那是它能利天下萬民啊。它的出現,可能就是風調雨順,就是太太平平,沒有大的戰爭。那麼麒麟另一層大義,就是代表著天下的公道與民心。

西狩獲麟,可能就是獵到一頭鹿,孔子藉機發揮,感嘆世事

而「西狩獲麟」,代表的卻是一種大不祥。這就如同孔子自己生不逢時一樣啊。那這個時候怎麼辦?那就要退藏於密。孔子編纂六經,其實就是在退藏了,就是把希望留給未來。你看易經啊,有兩組卦,一組是泰卦與丕卦,兩者都是有三畫卦乾卦和坤卦組成,但是呢,就是因為位置的關係,兩者的卦意完全相反。還有一組卦就是「既濟卦和未濟卦」,也是這樣。在中國文化裡,時和位是很重要的。

所以《麟之趾》和春秋絕筆,兩者是有關聯的,在此我們可以試著體貼孔子的心意,孔子在面對「西狩獲麟」的當下,心中呈現的是不是就是這首《麟之趾》呢?所以孔子春秋絕筆,恰恰是把這個麒麟之象保藏好,以待未來有合適的條件生發、成長。

公道與「振振」之氣象

公子、公姓,公族,都有一個公字,都是天下為公的君子及其群體,這個群體積極向上,厚德載物,承天命,澤萬民,這是明明德於天下的氣象。

振振,這兩個字是切近這首詩的一個很好的入口。振振,我們讀起來油然生出一股子奮發之意。振振,振作起來,興發起來,「志於道」,這樣的人就不一樣了,生命氣象就在那種持續的改變之中了。孔子接續這一傳統,從學開始,「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是這種振振之精神,「發憤忘食,樂而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也是這種振振精神。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就是這種振振精神。振振有向上之意,君子上達,達於天人之際,故能以民心觀天心,以天下觀天道。如同天道不是一層不變一樣,天下太平,並不表示一帆風順乃至於一潭死水,而是充滿各種不可預知的天災人禍。而整個天下,上至天子,下至庶民,都能修己安人,精神昂揚向上,大家能齊心協力,就有能力應對各種天災人禍等危機。這個齊心協力,就是天下為公啊,就是大家做事不僅僅是為了自己,而是共同守護這個來之不易的太平世。

所以太平並不是一片坦途啊,你看上一章《汝墳》裡的女主人公和男主人公(《詩經·周南·汝墳》筆記),其實還是有很多的煩惱和痛苦的,很多事情並不能稱心如意。這個「振振」之意,就是對出現的的危機,有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能夠讓人心,讓民心安定。只有這樣,天下之民才認同你的領導,這樣天命才在你這裡。

以麒麟之象,喻那些天下為公的君子的氣象,這群君子的氣象,喻天下的氣象,構成了周南詩篇的大氣象。

《麟之趾》他說

詩之應象,不拘一途。有些注家說《麟之趾》是一首新婚祝賀詩。有些近代學者最喜歡做是事情,就是把這種「象」落實到一個非常具體的事物上,那麟就是鹿啊。所以麟之趾,麟之定,麟之角,不就是把鹿身上珍貴的部分,作為新郎送給新娘家的彩禮嘛。再作一番考證,也可以有理有據。這裡就涉及到《詩經》的意義了,如果這樣理解,完全是把《詩經》作為記錄先秦的歷史文獻。我是一直不喜歡這種處處落到具體的事物上,去除了詩經的意象,那這還是《詩經》嗎?在讀柯老師的《詩之為詩》的時候,發現柯老師在批判當代這種解詩之法。現當代的解釋之法,就是在那個特定的歷史時期,就是存著反對傳統的態度來解詩的,這也就能夠理解了。所以當代的很多解詩經的書,看起來,多是延續現當代這一解詩理路,搞得就像法庭論辯一樣,看我怎麼證明你有問題,證據確鑿,所以你(詩經)還是老老實實地在文獻堆裡待著吧。出來搞教化?沒門。或者我在詩經的理解上有什麼新的論點,然後長篇大論。這哪裡還有詩教之溫柔敦厚與思無邪之意呢?

王夫之《詩廣傳》談麟之趾

天之所不可知,人與知之,妄也;天之所可知,人與知之,非妄也。天之所授,人知宜之,天之可事者也。天之所授,人不知所宜,天之無可事者也。事天於其可事,順而吉,應天也;事天於其無可事,兇而不咎,立命也。王者之民足以知天;王者之道足以立命,《麟趾》之詩備之矣。

「麟之趾,振振公子。」麟而宜有振振之子,可知者也。公子之有管鮮、蔡度,不可知者也。「麟之定,振振公姓。」姓,孫也。麟而宜有振振之公姓,可知者也。公姓而有射肩之鄭,請隧之晉,不可知者也。譽宜有者歸德於麟,而非妄矣。虛不可知者以俟之命,而亦非妄矣。身有儀,家有教,侯有度,王有章,天下有以對,而後振振者異乎夫人之子姓,人之所與知,麟之所以為麟也。

公子之有鮮、度,而可弗以為公子;公姓而有射肩之鄭、請隧之晉,而不敢不自安於公姓。吳濞之變,建成元吉之禍,廷美德昭之慘,鮮度晉鄭心所有,力所可為,而害不極,天下得絕鮮度於弗子,而晉鄭不得代興於一姓。嗚呼!麟之所以為麟,蓋有道以善此矣,非夫人之所能與知也。身有儀,家有教,侯有度,王有章,天下有以奠,麟之德昭昭也。而藏已密矣。天下弗能與知,而知其為麟,「於嗟麟兮」!濞之變,建成元吉之禍,廷美德昭之慘,天下亦早有以知其弗然矣。奚以知也?所不可知者鮮度晉鄭,而可知者,麟也。

船山論《詩》,在其能廣。公之所以為公,在於應天立命,在於「身有儀,家有教,侯有度,王有章天下有以對」。船山從順應天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角度來論這首詩,可謂把握住了孔聖精要。

相關焦點

  • 【詩經賞析】國風·周南 麟之趾
    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於嗟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於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於嗟麟兮。但這公子究竟是作為商紂「西伯」的文王之子,還是爵封「魯公」的周公旦之子,抑或是一般的貴族公子,就不得而知了。按朱熹《詩集傳》「文王后妃德修於身,而子孫宗族皆化於善,故詩人以『麟之趾』興公之子」的解說看,似指周文王的「子孫」而言;但《毛詩序》則有「《關雎》之化行則天下無犯非禮,雖衰世之公子,皆信厚如麟趾之時也」之說。既為「衰世」,就非必定為文王或周公之子了。
  • 詩經·周南·麟之趾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國風·周南·麟之趾原文麟[1]之趾[2],振振[3]公子[4],於嗟[5]麟兮。麟之定[6],振振公姓[7],於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於嗟麟兮。麟之趾朗讀麟之趾注釋及注音[1]麟:麒麟,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瑞獸,像鹿,全身有鱗甲,有尾,古代以其象徵祥瑞或傑出之人。[2]趾:足,蹄。[3]振振〔zhēn zhēn〕:仁厚貌。
  • 每日一篇《詩經》解讀——麟之趾
    《詩經》裡《麟之趾》是《國風·周南》裡的一篇,《國風·周南》共計11篇,這也是我解讀詩經《國風·周南》裡的最後一篇。《麟之趾》作成於先秦時代,作者已不可考,全詩如下:麟之趾,振振公子,於嗟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於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於嗟麟兮。第一章麟之趾,振振公子,於嗟麟兮。麟,指麒麟,麒麟是我國古代瑞獸之一,同鳳凰一樣,麒麟二字也是雌雄同體,但實際上雄為麒,雌為麟。古人認為,麒麟出沒之處,必有祥瑞,也用來比喻才能傑出的人。趾,指爪子或者足。
  • 每日詩經:《麟之趾》
    國風·周南麟之趾佚名 〔先秦〕麟之趾,振振公子,於(xū)嗟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於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於嗟麟兮。譯文麟的腳趾呵,仁厚的公子呵。哎喲麟呵!麟的額頭呵,仁厚的公姓呵。哎喲麟呵!按朱熹《詩集傳》「文王后妃德修於身,而子孫宗族皆化於善,故詩人以『麟之趾』興公之子」的解說看,似指周文王的「子孫」而言;但《毛詩序》則有「《關雎》之化行則天下無犯非禮,雖衰世之公子,皆信厚如麟趾之時也」之說。既為「衰世」,就非必定為文王或周公之子了。 讚美貴族公子,而以「麟」起興,這在今天的讀者,或許會感到奇怪,但在古代卻是一樁異常莊重和動情的事。
  • 詩經·麟之趾
    《國風·周南·麟之趾》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這是讚美諸侯公子的詩歌。此詩以麒麟比人,祝賀人家多子多孫,且子孫品德高尚,如同麒麟。全詩三章,每章三句。三章迴旋往復,反覆唱嘆,通過視覺意象與聽覺效果的交匯,營造出一種興奮、熱烈的詩情畫意。麟之趾,振振公子,於嗟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於嗟麟兮。
  • 麟之趾,麟之定,麟之角
    《國風·周南·麟之趾》 >先秦:佚名 麟之趾, 振振公子,於嗟麟兮。獲麟一事對於孔子刺激很大,他記在他所作的《春秋》上,而且停筆不再往下寫了。並又作了一首《獲麟歌》。這首詩很像是孔子的《獲麟歌》。 這是一首讚美諸侯公子的詩。讚美貴族公子,而以「麟」起興,這在今天的讀者,或許會感到奇怪,但在古代卻是一樁異常莊重和動情的事。 所謂「麟」,其實就是糜,鹿之一種而已。
  • 詩經《麟之趾》安於樂之音,喻人之溫厚、誠實
    《國風·周南·麟之趾》是周南中的最後一首詩。《禮記·樂記》云:「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由一個國家流行怎樣的音樂,便可推知這個國家是否政通人和。孔子也說過,「入其國,其教可知也。
  • 最早的麒麟之才應是出自這首《詩經·周南·麟之趾》
    這首詩是對諸侯公子的讚美詩歌。以麒麟比人,祝賀諸侯喜得公子,並且讚美子孫品德高尚,如同麒麟一樣。《禮記·禮運第九》:「麟、鳳、麟之趾麟之趾,振(zhēn)振公子,於(xū)嗟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於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於嗟麟兮。
  • 注音版《詩經》|國風·周南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現存305篇(此外有目無詩的6篇,共311篇),分《風》《雅》《頌》三部分。由於年代久遠,大部分讀者對古音古字缺乏了解,讀起來都很費勁,更別說去理解了。《周南》共11篇,分別為《關雎》、《葛覃》、《卷耳》、《樛木》、《螽斯》、《桃夭》、《兔罝》、《芣苢》、《漢廣》、《汝墳》、《麟之趾》。《關雎》《關雎》:喜歡一個姑娘,夜不能寐,輾轉反側,如果能在一起,定要為她彈琴奏樂,來博她一笑。
  • 《詩經》解讀《國風·周南》十一篇,我的總結和看法
    從三月十號開始,我每天都寫一篇《詩經》解讀,到今天為止《詩經》《國風·周南》裡的十一篇已經全部寫完。《詩經》系列沒有特殊情況仍然會繼續寫下去,但以後的題目也許會稍加改變。今天對《國風·周南》十一篇做一個總結。
  • 閒聊東魏《麟趾格》與西魏《大統式》
    「唐之刑書有四,曰:律、令、格、式」--《新唐書·刑法志》大家好,我是竹吟風。今天和大家聊一聊中國古代的法典體系。什麼是格式律令?以下我們就講一講南北朝時期的東魏《麟趾格》與西魏《大統式》。魏孝武帝太昌元年(532)五月下詔﹐命四品以上職事官集議﹐將諸條格相互牴觸的歸一﹐不可施用的停廢。而新定的格不能和舊地格相違。這項議定新格的工作先在洛陽的尚書都省集議﹐後移麟趾閣。永熙三年(534)﹐北魏分裂﹐東魏建都鄴城﹐這項工作又移在鄴城新建的麟趾閣。至東魏孝靜帝興和三年(541)公布。
  • 讀文學經典《詩經》之國風篇-芣苢
    國風 周南 關雎 葛覃 卷耳 樛木 螽斯 桃夭 兔罝 芣苢 漢廣 汝墳 麟之趾國風 召南雀巢 採蘩 草蟲 採蘋 甘棠 行露 羔羊 殷其靁 摽有梅 小星 江有汜 野有死麇 何彼穠矣 騶虞周南周,國名;南,南方諸侯之國也。
  • 讀文學經典《詩經》之國風篇-葛覃
    國風 周南 關雎 葛覃 卷耳 樛木 螽斯 桃夭 兔罝 芣苢 漢廣 汝墳 麟之趾國風 召南雀巢 採蘩 草蟲 採蘋 甘棠 行露 羔羊 殷其靁 摽有梅 小星 江有汜 野有死麇 何彼穠矣 騶虞周南周,國名;南,南方諸侯之國也。
  • 徐在國:《詩·周南·葛覃》「是刈是濩」解
    >摘 要:根據安大簡,《詩·周南·葛覃》「是刈是濩」的「濩」當讀為「穫」,與「刈」構成同義關係,此句和下句「為為綌」句式相同。「濩」字多訓為「煮」,或讀為「鑊」,訓為「煮」,似乎已經成為學術界的定論。但我們認為「濩」字當讀為「穫」,二字諧聲,相互通假。將「濩」字讀為「穫」,或許有學者產生疑問,但我們有安徽大學藏戰國楚簡《詩經·葛覃》的堅實證據。《詩·周南·葛覃》「是刈是濩」,安徽大學藏戰國楚簡《詩經·葛覃》作「是刈是穫」。「穫」「濩」為異文,可以證明毛詩「濩」當讀為「穫」,訓為刈。
  • 淺談祛疫詩:天地風霜盡,乾坤氣象和
    詩中提到的「屠蘇」,乃酒的名字,據說配方出自華佗,由多味中藥入酒中浸制而成,具有益氣溫陽、祛風散寒、避除疫癧之邪的功效,飲屠蘇酒成為了古代過年時的一種習俗,為的是防瘟疫,求長壽。 中國傳統節日中還有不少風俗與祛疫有關,歐陽修有一闋《漁家傲》寫道:「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葉裡黃鸝時一弄。猶瞢忪,等閒驚破紗窗夢。」
  • 《詩經》「二南」詩,運用多重言疊字,充滿了節奏感和韻律感
    「二南」詩的語言運用多重言疊字來摹聲摹形。重言,也稱疊字,是兩個發音完全相同的音節重疊,在詩中使用,有增強語言音樂性、描摹事物狀態、難以替代的擬聲效果等。在「二南」的25篇作品中,有14篇使用了疊字,佔了「二南」詩的一半多。譬如《周南·螽斯》: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
  • 抗擊疫情測溫槍晶片告急,南麟電子跨省馳援
    上海南麟電子董事長劉桂芝接到客戶一個某款電源晶片緊急需求的來電,得知有款電源管理晶片可用於疫情防控時使用的測溫槍,且尚有庫存。由於公司尚未開工,劉桂芝緊急發動還在休假的銷售內勤主管從鄰省奔赴公司處理相關事宜,保證第一時間將為數不多的庫存產品發往急需該原材料生產加工的客戶手中,能為疫區爭取儘可能多的寶貴時間。
  • 品讀|對話《時間筆記》:梁平詩世界的時間、轉義與審美
    文/趙依二〇二〇年初,詩壇宿將梁平推出了他的第十二部詩集《時間筆記》。這部詩集一經問世,便因為它與梁平個人經歷與生命的緊密關聯,被視為梁平新近的代表作,是傳記經驗、理想主義精神和智性思考下的又一精品之作,是對時間與生命、歷史與個人的一次歸結與和解,經得起時間和讀者的翻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