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航空兵,對於PLA來說起步非常晚,但是進步卻非常神速,各野戰集團軍都擁有了陸航旅,以前只是陸航大隊(不滿編的團級編制),只有個別集團軍才有滿編的陸航團。
軍改以後,陸航團(大隊)大都升格成陸航旅,說明陸航在軍中的地位越來越高,規模擴編動作快捷,讓陸軍插上翅膀飛行,成了PLA陸軍的不懈追求和努力方向。
為了適應一體化聯合作戰快速機動力量的建設,1986年我軍陸軍航空兵正式組建,由總參謀部陸航部主管,成為PLA陸軍新型主戰力量。
目前,各野戰集團軍擁有了包括直-8、武直-9、武直-10、直-18、武直-19、米-17、米-171、直-20等多種武裝直升機和運輸機在內的直升機。
其中,武直-10是當下我陸軍航空兵旅中,作戰能力最為強悍的武裝直升機,公開亮相是在2012年第9屆珠海航展上,進行了40分鐘的空中飛行表演,是我陸軍擁有性能優異的武裝直升機的一個非常強烈的信號。
武直-10服役我陸軍各集團軍航空旅,解決了我陸航沒有高性能專職武裝直升機的弊端,畢竟武直-9最大起飛重量只有4噸,機載航電設備和武器裝載量也少,且作戰半徑小,關鍵不是專職的武裝直升機,只是在引進專利的法制SA-365N「海豚」民用直升機的基礎上改造而來,絕非一架稱職的嚴格意義上的武裝直升機。
採用縱列座艙設計,西式化典型武裝直升機構型的武直-10,機體覆蓋有防彈鋼板,正面能承受12.7/14.5mm重機槍子彈的打擊,稍遠距離上還能抵擋20/23mm機炮的攻擊,戰場生存能力較強。
機載武器有1門23mm鏈式機炮,能外掛2座4聯裝共8枚AKD-10反坦克飛彈,以及2個32聯裝火箭發射巢,參與對地打擊用來反坦克、步戰車等目標,以及摧毀堅固的野戰工事。
此外,武直-10也可外掛2座4聯裝共8枚TY-90直升機專用短程空對空飛彈,爭取低空的制空權,用來獵殺對手的武裝直升機、運輸直升機等,也能攻擊空中的無人機,必要時也能打擊軍卡等地面輕型目標。
武直-10與擁有豐富實戰經驗能攜帶4座4聯裝共16枚AGM-114「地獄火」反坦克飛彈的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HAD型「虎」式武裝直升機、短吻鱷卡-52武裝直升機等,都成為全球軍界著名的武裝直升機第一方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