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史百戰:官渡之戰(起)

2020-12-16 K眼看世界

袁紹,字本初,頂著四世三公的榮譽頭銜,佔據青、幽、冀、並四州。

曹操,字孟德,控制著漢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佔據兗州、徐州以及部分的豫州、司隸。

洛陽袁少和洛陽曹少,這對當年的雞飛狗跳鐵血哥們,如今在天下逐鹿的亂世裡,最終反目成仇。隨著兩人地盤的全面接壤,開戰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公元199年6月,袁少統領精兵十萬,戰馬萬匹,浩浩蕩蕩南渡黃河,準備攻擊曹操的大本營--許昌。

曹操在梟首了呂布之後,終於跟袁紹有了一戰的實力。不過,在發動這場官渡之戰以前,曹操還必須做兩件事。也正是這兩件事的達成,最終讓勝利的天平倒向了這位被後世稱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的曹操。

早在公元197年,當曹操得知呂布叛漢投靠袁術,打算親徵這位三姓家奴的時候,他向荀彧說出了自己內心的顧慮。呂布對曹操來說其實並不算什麼事情,他真正擔心的,是袁紹侵擾關中,從而引發羌、胡叛亂。到時候袁紹再向南引誘劉璋,那麼自己這邊就只能依靠兗州和豫州來抵抗天下的其他勢力。

但荀彧給曹操吃了一顆定心丸,他勸解曹操說:關中地區不必擔心,現在關中土匪軍閥數以千計,可以說大大小小全是山頭。儘管韓遂、馬騰的實力最強,但到現在他們都不能將這些土匪軍閥的勢力統一起來,可見器量也就那樣。韓遂、馬騰只會擁兵自保,那麼現在我們以仁德招撫他們,派遣使者與他們通好,即便不能長治久安,但至少在主公平定山東地區之前,不能夠生什麼變數。

荀彧不但為曹操提供了解決方案,甚至連使者的人選都為曹操找好了。這個人,就是鍾繇,字元常。

小可之前介紹過,鍾繇是潁川四大士族中,鍾家的掌門人。他之前就一直在東漢政府中擔任要職,可以說經歷了漢獻帝洛陽、長安之亂以及後來李傕郭汜專權之亂的全過程。而荀彧之所以要推薦鍾繇出使關中,就在於他對於關中的門路是很熟的。

當曹操首次聯繫漢獻帝的時候,李傕、郭汜其實並不拿他當一回事。在李傕、郭汜的想法中,關東地區早就吵吵著要另立一位皇帝,這曹操來套近乎,不知道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在這個關鍵時刻,也是鍾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斡旋作用。正是依靠鍾繇的穿針引線,使得曹操最終能夠搭上李傕、郭汜這條線。而鍾繇之所以要幫助曹操,主要還是看在荀彧的面子上。

公元195年,李傕抓走漢獻帝,跟郭汜展開火併。而鍾繇聯合尚書郎韓斌共同謀劃了漢獻帝的出逃。最終,在西北各個大佬一系列複雜的談判和扯皮之下,漢獻帝才得以東歸。

而在漢獻帝被曹操弄到許昌後不久,鍾繇就成了繼荀彧之後的政務二把手。與此同時,董卓遺留下來的兩個戰鬥力最強的亂賊,李傕和郭汜也被關中勢力全滅。

當李傕和郭汜在關中展開火併的時候,這場長達半年的火併使得雙方的實力大損。羌胡義從那些外族僱傭兵,隨著第一毒士賈詡的一頓飯而紛紛離場。外加楊奉的叛變,使得李傕的實力大減。漢獻帝東歸之後,郭汜、張濟等原來西涼的軍閥又將部隊帶出了關中。這種形勢下,董卓遺留的勢力對於關中地區已經無法形成統治優勢。

郭汜隨後被部將伍習殺死,曹操以天子的名義,號召關西諸將討伐李傕,打算徹底將其消滅。

公元198年4月,就在曹操因為徵討張繡不利,被袁紹寫信一頓冷嘲熱諷的時候,關中傳來好消息。李傕被打敗,並被俘虜斬首。關中地區至此徹底亂成了山頭林立的一鍋粥,其中最有實力的,又變成了原先的韓遂、馬騰勢力。

就在這個時候,荀彧向曹操建議,派遣鍾繇進入關中。

鍾繇以侍中的身份,領司隸校尉,持節督查關中各路人馬。當他抵達長安之後,致信給韓遂、馬騰等各路勢力,算是徹底穩住了他們。不僅如此,鍾繇甚至讓他們向許昌派遣了人質,以表示對朝廷的忠誠。

要知道,儘管鍾繇有著司隸校尉的官職,但他這次進入關中,幾乎沒帶什麼兵卒。所以對於關中地區來說,他絕對起不到任何軍事壓制的作用。但鍾繇依靠自己多年來積攢的人脈,以及自身的人格魅力,讓整個關中地區產生了一個錯覺:東漢朝廷在經歷了大亂之後,開始逐漸穩定並恢復正常,而且那個位於山東地區的曹老闆,實力相當的強大。因此關中地區的各路勢力開始安穩下來,也沒有了往日的胡作非為。畢竟朝廷認可了他們的關中土財主身份,這點面子還是要給的。

鍾繇抵達關中,不僅穩定了地方,甚至還為曹操牢牢盯死了袁紹的并州。在後來的官渡之戰中,鍾繇非但沒有給曹操增添什麼壓力,更是在關鍵時刻為曹操送來了最為重要的戰略物資--戰馬兩千匹。

派遣鍾繇鎮住關中,是曹操在官渡之戰安排的幾個勝負手之一。而當曹操幹掉呂布,佔領徐州之後,他安撫的一個人,成了官渡之戰的另外一處勝負手。曹操安撫的這個人,名字叫做臧霸,字宣高。

在曹操攻略徐州的時候,臧霸作為呂布的部將,一直跟曹軍作戰。當呂布投降之後,臧霸卻被曹操一眼相中,收為部將。不僅僅因為臧霸作戰勇猛,更是因為他還有另外一重身份,那就是青徐黑老大。

縱覽東漢末年乃至三國時代各路英雄豪傑,臧霸是比較特殊的一位。他是極少數的,以土匪起家,最終得到善終的將領。而且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儘管他加入曹操陣營,但他始終是以一個相對來說非常獨立的勢力存在。而剩下的各路土匪山賊,最終的下場都不是很好,甚至都沒能混太長的時間。唯獨臧霸一人,不僅在漢末這個大亂世成功存活,後來更是越混越強,成了青徐之間誰都不敢惹的存在。

一直到曹操離世,臧霸在曹操陣營都是有單獨的地盤以及單獨的編制的。

臧霸之所以受到曹操這種規格的待遇,關鍵在於他不僅會做人,而且他手中還掌握著一支特殊的部隊,外加所處的地盤地理優勢明顯,並且他對於曹操,還有著雪中送炭般的貢獻。

臧霸最早出道,僅僅只是為了救自己老爹。臧霸的老爹是監獄看守,因為私下殺掉囚犯,結果被太守拿下問罪。年僅十八的臧霸,帶著十幾個兄弟一起,前往費縣西山,不但救出了自己老爹,還捎帶腳幹掉了太守。

臧霸帶著這十幾個古惑仔,竟然嚇跑了百餘人的獄卒,而他的孝烈之名,開始在山東地區逐漸流傳開來。在孔老夫子的地盤上,臧霸這樣的大孝子,得到了山東猛男們的一致好評。

在黃巾起義爆發後不久,臧霸帶領著泰山的兄弟們,投靠了徐州的陶謙。在剿滅黃巾賊的戰鬥中,他立下了赫赫戰功,因此得到了朝廷正式的編制--都騎尉。後來臧霸就在徐州招募到了一部分兵源,和孫觀、吳敦、尹禮、孫康等勢力抱團,聚合成了一股比較強大的勢力。臧霸就此成了游離在陶謙掌控之外的一股強大勢力,並駐紮在開陽一帶。

臧霸和他抱團的幾個好兄弟,全都是泰山人,甚至臧霸率領的部隊,就是泰山兵團。

不久,臧霸就迎來了自己人生中的一個大貴人。隨著曹操為了報殺父之仇而將徐州北部,瀕臨東海的琅琊郡陶謙勢力連根拔起,在公元197年的時候,臧霸率領著泰山匪軍,一舉佔領琅琊國,並且和呂布達成了戰略合作關係。

就在曹操出兵徵討呂布的時候,臧霸也曾帶兵幫助過呂布。不過隨著呂布的戰敗,臧霸火速改換門庭,成了曹操陣營裡的大將。對於臧霸這個盤踞在青州和徐州之間的黑社會老大,曹操開出了天價的支票。他將琅琊郡和東海郡分裂成了城陽、利城、昌慮三個郡,並且任命臧霸為琅邪相,吳敦為利城相、尹禮為東莞太守、孫觀為北海太守、孫康為城陽太守。不僅如此,曹操還割青、徐二州,全部託付給了臧霸。

而曹操之所以這麼做,一方面是欣賞臧霸的為人,另一方面,他對於泰山兵的實力,有著深刻的了解。曹操麾下的鐵血親衛,是青州兵,也是他的百戰鐵軍。結果在宛城潰散的時候,于禁所率領的泰山兵不僅絲毫不亂,甚至還將青州兵這群所謂的百戰鐵軍給按在地上摩擦。這裡額外說一句,于禁在曹操陣營所排的五子良將中,其實是位居首位的。而他所依靠的,就是手下的這群泰山兵。可以說,于禁在曹魏陣營近三十年,所立的戰功,其實比拿大魏吳王孫十萬刷戰績的張遼含金量要大得多。

在官渡之戰的時候,于禁帶著兩千人的部隊,就敢站在黃河前線跟袁紹對峙。袁紹不僅打不下于禁兵團控制的陣地,甚至還被他弄死了幾千人。

而曹操開給臧霸天價支票的一個深層原因,除了他知道泰山兵戰鬥力強悍不好惹之外,他敏銳地感知到,自己跟袁紹的決戰就要來臨了。對於北方體量巨大的袁紹,曹操知道自己必須要竭盡全力,因此他已經沒辦法再騰出一隻手來對付另外一個不好惹的地方勢力。

而臧霸相比於張繡,是更能可持續發展的。因為張繡的兵源來自於西北軍,盤踞在荊州的張繡勢力,可以說打死一個就少一個,張繡很難補充兵源。但臧霸就不一樣,他的地盤本身就守著泰山,因此家鄉的子弟兵能夠源源不斷地加入到革命隊伍中來。

宛城張繡的例子歷歷在目,所以曹操必須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而臧霸等泰山五將的地盤對面,恰好就是袁紹兒子袁譚鎮守的青州,所以曹操必須要利用泰山兵來堵住袁紹軍,防止他們從青州方向包抄,襲擾自己後方。

當然,曹操的這張支票也沒有白開,在曹操跟袁紹正面對決的時候,臧霸數次率領精銳泰山兵進入青州,牢牢牽制住了袁紹在青州的勢力,從而讓曹操能夠專心應對袁紹所給的壓力。

這裡還要多說幾句。為啥臧霸等人在袁紹和曹操之間,要選擇實力弱小的曹操呢?甚至包括後來的黑山賊張燕等土匪,最終也都接受了曹操的收編。我親愛的小夥伴,還記得鍾繇是怎麼鎮住關中那些土匪軍閥的嗎?

在這裡,小可要舉個例子。

在我們中華民族文化寶庫裡,有著另外一個瑰寶,那就是《水滸傳》。而在《水滸傳》中,梁山泊的宋大哥,那可是朝思暮想就一件事--招安。為啥當了土匪之後,但凡匪首有點腦子,最迫切的需求就是招安呢?

不管是張燕也好,還是臧霸也好,甚至就連關中那些土匪軍閥也好,他們認的,並不是曹老闆。而讓這些土匪最終服軟的根本原因,在於大漢四百年的金子招牌,以及朝廷所給的各種政策。對於殺人放火的土匪來說,一旦招安成了朝廷的勢力,那麼最終也算是洗白上岸。

所以鍾繇和臧霸,成了曹操安插在東部和西部的,牽制袁紹麾下并州和青州的兩個關鍵勝負手。

不過在說官渡大戰之前,還有一個人物的結局也不得不提一下。那就是袁紹打完曹操打,曹操打完劉備打,劉備打完呂布打的受氣包--袁術。在稱帝之後,袁術驕奢淫逸的程度是愈演愈烈。不僅如此,袁術屢次的對外作戰,均已失敗告終,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脫離他。

在公元199年的時候,袁術終於撐不下去了。

在窮途末路的時候,他打算肥水不流外人田,於是將皇帝的稱號讓給了讓他一輩子心裡不平衡的親哥哥袁紹,並且他寫了封信:漢室氣數已盡,袁氏應當接天命為君王,符命與祥瑞說得都很明白。大哥您眼下囊括四州,戶口高達百萬,這個天命應該歸您,弟弟我認輸了。

在讓出帝位之後,袁術打算投奔袁紹的長子,鎮守在青州的袁譚。結果半路上,他被曹操派來的劉備、朱靈軍攔截。袁術發揮了以往戰鬥力只有五的光榮傳統,退守壽春。在中途,他甚至萌生了想要投奔以前的部將雷薄、陳蘭,結果這兩位大將根本不搭理袁術。袁術士眾絕糧,不得已只得退軍至江亭。

當時已經是六月天氣,袁術想喝一口蜜水卻不得。嘆息良久之後,他仰天大吼:我袁術怎麼會落到如此地步呢!

吼完,吐血而死。

袁術的堂弟袁胤不敢在壽春停留,於是率領著殘餘的部將帶著袁術的靈柩與家眷,投奔了駐紮在皖城的廬江太守劉勳。不過劉勳不久之後投降曹操,袁術所擁有的傳國玉璽就被送到了許昌。

曹操因此而掌握了揚州的九江、廬江兩郡。

在轟轟烈烈的漢末亂世中,不斷有各路英雄豪傑加入到這場逐鹿的遊戲之中。董卓、孫堅、公孫瓚、劉虞、袁術、呂布、李傕、郭汜、張邈、張楊、劉岱、田楷、孔融、青州黃巾、山西白波、太行黑山、豫州黃巾以及風騷走位老兵不死的劉備,要麼身死人滅,要麼被曹操跟袁紹收入囊中。

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洛陽袁少和洛陽曹少,到了你們刺刀見紅的時刻了!

Kyle·Broflovski

2020年11月15日

相關焦點

  • 鑑史百戰:官渡之戰(現)
    就在曹操摩拳擦掌打算在官渡跟袁紹大打特打的時候,傳來了一個令他炸毛的消息:孫策打算偷襲許都。在得到這個消息之後,許多投奔朝廷的士族聽到江東殺人魔王在那裡一邊磨刀一邊投來淫笑的消息之後,慌了起來。不過就在大家小腿肚哆嗦的時候,郭嘉站了出來:大家都震驚,別害怕。
  • 鑑史百戰:官渡之戰(終)
    自公元199年袁紹吵吵鬧鬧著南下,到公元200年秋天曹操獲得官渡大戰的全勝。僅僅過了七年時間,曹操就一掃北方,徹底消滅了袁紹勢力。而對於曹操來說,所有的量變轉化為質變,也就是拿下北方四州,其實就是在公元202年春天,袁紹病逝後發生的。還是那句話,不管是曹操也好,還是袁紹也好,那都是頂級的精英。
  • 官渡之戰:後發制人、以弱勝強
    官渡,位於許昌(今河南省許昌市)之北,黃河之南,離許昌不到200裡,是從河北進軍河南地界的軍事要衝之地,因為發生了震驚天下的官渡大戰而聞名。現在在河南鄭州市中牟縣城東北2.5公裡官渡橋村一帶。「官渡之戰」所在地中牟鎮官渡橋村建安三年(198年),袁紹擊敗公孫瓚,佔有青、幽、冀、並四州之地。
  • 官渡之戰發生在鄭州,還是新鄉?
    在殲滅了盤踞幽州的公孫瓚後,袁紹聚集了十萬之眾,以「清君側」為名,對曹操發起進攻,中原兩大割據勢力的戰略決戰由此展開。此戰從獻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拉開序幕,直到第二年十月才宣告結束,史稱「官渡之戰」。    至於官渡之戰的經過及結果,大家都非常熟悉,這裡就不再贅述。本文要介紹的是只有一個問題:此戰的主戰場——官渡究竟在如今的哪個地方。
  • 官渡之戰,曹操如何擊敗袁紹?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 官渡之戰到底發生了什麼?曹操為什麼獲勝了呢?
    官渡之戰是三國時期發生在曹操軍與袁紹軍之間的戰役,這場戰役意義非凡,是當時中國北部由分裂走向統一的一次關鍵性戰役,也是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的經典案例。官渡之戰的經過建安五年,曹操軍與袁紹軍對峙於官渡,曹軍兵疲糧缺,袁軍的兵力遠勝於曹軍。曹操的謀士荀彧認為此時曹軍以弱敵強,退兵會被袁軍乘勝追擊,必須出奇制勝。曹操採納了荀彧的良策,巧施火攻,焚燒袁軍糧草。
  • 三國百年(三十二):官渡之戰(中)
    他想著自己坐鎮官渡,迎接即將到來的大戰。那麼劉備只能派別人去徵討。此時曹操手下的將領們,絕大多數都在厲兵秣馬,一切以官渡之戰為第一要務。曹操考慮到,徐州地區的割據勢力有兩批人馬,一是劉備,二是東海太守昌霸。也只能各個擊破。為了消滅東海太守昌霸的勢力,曹操用起了一個人。
  • 第三十三回 官渡之戰(上)
    考慮到鄴城正位於河內與冀州交界之處,袁紹此前在這一帶攻剿河內黑山軍如入無人之境,做到這點對袁紹來說毫無困難。而曹操所任命的河內太守魏種的任務,主要是在河內南部阻止袁軍從洛陽方向渡河。延津和白馬津這兩個古渡在歷史上都曾經發生過很多故事,官渡之戰算是最出彩的一次。建安四年八月,曹操搶在袁紹之前進駐黎陽,以控制冀州這個插入河內與兗州之間的突出部。于禁則駐守延津。
  • 《九州劫》全新國戰「官渡之戰」來襲 創新1V1對稱地圖玩法
    群英匯聚,官渡爭鋒!雙沙盤策略手遊《九州劫》全新國戰「官渡之戰」現已在問鼎九州、風林火山大區火熱開測。全新國戰「官渡之戰」將帶來創新1V1對稱地圖玩法,九州君主將分成兩大陣營,圍繞三條主戰線和神秘的野外區域攻城略地,全程高能的激燃策略攻防大戰,一觸即發!
  • 鑑史百戰:威震華夏(起)
    這種打打遊擊騷擾戰般的成績,竟然也被收錄進《文聘傳》大書特書。在這個時間段裡,曹魏集團的襄陽戰區和江夏戰區面對關二爺給的壓力,一直採取聯合作戰的辦法。雙方在尋口、荊城的漢水地區展開了沒完沒了的爭奪。公元212年10月,曹操再次親徵孫權。當年十二月,屯駐葭萌關的劉備給劉璋寫了一封信拉贊助:孫氏與孤本為唇齒,又樂進在青泥與關羽相拒,今不往救羽,進必大克.
  • 官渡之戰前後的幾個關鍵影響
    後來群雄並起,公孫瓚靠武力吃掉劉虞,擁邊郡精騎,與袁紹爭鋒,一時風頭無兩。但後來界橋一戰,公孫瓚敗給袁紹之後,公孫瓚突然就蔫了——他回到涿郡,在易縣修了個堅城,類似董卓的郿塢,周圍挖了十幾重壕溝,裡邊築了一座五六丈高的堡壘,裡邊又建了高樓,高十丈,儲存了三百萬石糧食。
  • 如果袁紹採納了田豐、沮授的進諫,是否能贏得官渡之戰?
    #袁紹#作為「三國三大戰役」中最早的一場,爆發於曹操、袁紹之間的官渡之戰可謂是決定北方局勢重要戰役。對於此戰,諸葛亮曾在草廬之中為劉備分析道:「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也就是說,在他看來袁紹雖然實力更加強大,但卻因為人謀不當而輸給了曹操。
  • 官渡之戰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此戰過後,三國鼎立格局浮出水面
    官渡在河南省境內,今天的中牟縣。 官渡之戰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了堅實基礎。 眾所周知,西漢的首都在長安,到了東漢國遷都洛陽,中原(今天河南省一帶)成為中國政治經濟中心,官渡之戰就發生在河南的中牟東北。
  • 官渡之戰,若曹操兵敗,還會出現三分天下嗎
    官渡之戰若曹操兵敗,對天下形式有什麼影響,還會有三國嗎?漢建安五年(公元199年)北方兩大勢力,曹操與袁紹與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展開了著名的「官渡之戰」,此站雙方都投入了大家的精銳參戰。其著名之處再於,此戰決定了北方乃至整個天下的格局。
  • 官渡之戰,袁紹是敗於什麼樣的心理?
    因果與心理學:官渡之戰,袁紹是敗於什麼樣的心理?許攸建議燒了曹操的糧草,袁紹不聽,許攸反投曹操,建議遭操燒了袁紹的烏巢,斷了袁紹的糧道……袁紹之所以會敗,完全是敗給了自己的心理,如何解讀袁紹的心理呢?
  • 【三分天下】官渡之戰測試戰報-決定命運的時刻
    (勢力將領分為文官和武將,分別有不同的能力)(合戰:「連營稍前,漸逼官度,遂合戰」——《後漢書》)荊州牧·漢室宗親·單騎南下的統治者·八駿·有為的主君·劉表大漢司空·行車騎將軍事·迎奉天子者時已過半午,場上人馬嘶鳴,只見那亂軍叢中,有一人手起刀落,又見得一將墜落馬下。「敵羞吾去脫他衣」,「敵將顏良已擊破」!機制介紹:在一個部曲被消滅的時候,根據其武力與野戰,先進行是否戰死的判定,是否死於亂軍之中。若得生,則根據其忠誠和武力判定其是否成功脫逃。沒逃成功的,則被抓。
  • 官渡之戰結束後的19個月裡,袁紹疏忽了一件事,埋下覆滅的伏筆
    這句話用來描述官渡之戰後的袁紹集團,也是恰如其分。是的,官渡之戰中袁紹被實力與運氣兼備的曹操擊敗,敗得很慘,被坑殺的士卒多達七八萬人,一線大將幾乎喪盡,這樣的打擊對於袁氏集團是非常沉重的。但是袁氏集團根基雄厚,他的基本盤尚在,只要假以時日,富庶的冀州之地又可以為袁紹拉扯出一支強大的部隊。曹操經歷了官渡之戰後,同樣也是元氣大傷,短時間內無法吞併袁氏集團。
  • 三國演義27:曹操和袁紹官渡之戰,曹操用幾句話讓袁紹大敗而歸
    就在他的兒子們爭論誰要做先鋒的時候,袁紹則說道:「這個先鋒由我來當」,此話不僅讓自己做了先鋒,而且也避免了一場口舌之戰。之後袁紹率領了70萬大軍陳兵官渡,向蒼天歃血祭拜並且鼓舞士氣,與曹操一決勝負、決一死戰!而在牢獄之中的田豐聽到士兵們號角的時候,問身邊的士兵:「主公是不是要出戰了」?
  • 三國殺:官渡之戰開啟,淳于瓊屯糧要先打,劉曄的霹靂車不能小看
    文:小胖4399三國殺更新了一個新模式:官渡之戰。在這個模式中,玩家可以感受到官渡之戰中曹操和袁紹之間的戰鬥,三國殺可以說是把那個時候大多數人物、事件等都複製出來了,玩家可以在遊戲中了解官渡之戰。今天小胖就給大家說一下4399三國殺官渡之戰的玩法。
  • 官渡之戰曹操兵少糧少如何以弱勝強打敗四世三公的袁紹
    在三國的歷史上有兩場膾炙人口的戰役: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這兩場戰役都有一個共同點:都是由以弱勝強的形式取勝的。我們都知道赤壁之戰的勝利佔據著天時地利人和,才打敗的曹操。而曹操和袁紹的官渡之戰,曹操兵少糧草才共用15天,曹操是如何在短時間內擊敗四世三公的袁紹的,這裡面有什麼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