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史百戰:官渡之戰(終)

2020-12-14 K眼看世界

在聽說曹操率領騎兵輕裝簡行長途奔襲而來的消息之後,蹋頓單于產生了跟顏良一樣的想法,那就是率領數萬騎兵迎敵,準備打曹操一個立足未穩。

對於曹操這個滔天巨浪來說,蹋頓僅僅只能算是小浪而已。因為他就算是放棄了巨大的優勢,依舊佔了以逸待勞的大便宜。

兩軍在白狼山遭遇了,戰鬥隨即爆發。

此時曹操的軍心是不穩定的,甚至可以說比較慫。這長達五百裡的道路跑下來,哪裡還有什麼士氣可言。況且面對的還是蹋頓數萬嚴陣以待的精銳騎兵。而曹操方面可以阻擋騎兵衝鋒的戰車還遠遠落在隊伍的最後方。

在這個關鍵的時刻,一位來自山西的猛男站了出來。

張遼,字文遠!

張遼向著隊伍發表了戰鬥宣言:咱爺們現在陷入死地,乾脆跟他拼了!

與此同時,曹操登高觀望烏桓陣營,發現烏桓軍竟然沒有整隊。恰逢張遼在隊伍前面意氣風發,於是曹操趁勢將帥旗給了他,讓他去給烏桓騎兵們好好上一課。

張遼隨即帶領著部隊向著烏桓騎兵陣營衝鋒,結果烏桓大軍被稱為強弩之末的曹軍給衝垮。在這場白狼山大戰之中,曹純率領的特種作戰騎兵--虎豹騎在亂戰中捅死了蹋頓。隨後群龍無首的烏桓騎兵開始崩潰,局勢成了一邊倒的屠殺。

大戰過後,烏桓集體投降,漢、胡降者高達二十餘萬口。

曹操一戰就解決了遼西問題。

後來的孫權,就是對鎮守合肥的曹軍大將張遼缺乏了解,他要是知道張遼早在十多年前就是這麼一位猛人,那就不會冒冒失失地親自帶隊去丟人現眼。

隨著烏桓的投降,袁尚等人失去了最後的依靠。兄弟二人不得不向更東邊逃竄,到了割據遼東的公孫康的地盤。

其實回過頭來看曹操取得的白狼山大捷,最主要的原因,可以歸納為:曹操逆天爆棚的運氣,以及對面的烏桓首領蹋頓太浪。除此以外,曹操在打了十多年硬仗之後,依靠豐富的作戰經驗抓住稍縱即逝的戰機,也是非常關鍵的。最終還虧了張遼勇猛,虎豹騎給力,在亂軍之中能夠捅死蹋頓簡直就跟中了彩票一般。

而曹操取得的白狼山大捷,其實跟郭嘉基本沒有半毛錢關係。

在這場大戰過後,郭嘉由於積勞成疾,因病去世,享年三十六歲。

大軍長途奔襲那五百裡條件實在過於艱苦,再加上郭嘉自己身體一直不好,最終算是倒在了工作崗位上。

白狼山大戰過後,曹操回想起來還是非常後怕的。他深感自己年老輕狂,在回去之後不僅重賞了那些勸阻自己勞師遠徵的同志們,甚至還當眾表態:是我太草率了,雖然僥倖取得勝利,但那是老天垂青。你們向我提的建議非常好,今後還要多提意見!

在打完烏桓之後,曹操選擇了班師。因為在東徵公孫康的路上,橫亙著遼澤。再加上隊伍已經是強弩之末,實在是打不動了。

而就在曹操班師回朝後不久,公孫康就為他送上了一份大禮,那就是袁尚跟袁熙的首級。曹操手下諸將不解,曹操哈哈大笑著解釋道:袁家跟公孫家沒有什麼交情,如果咱們貿然攻擊公孫康,反而會讓兩家結盟。而咱們撤軍之後,公孫康和袁家就要內訌。公孫康殺了袁熙和袁尚,也在情理之中。

至此,曹操徹底掃平了北方。

自公元199年袁紹吵吵鬧鬧著南下,到公元200年秋天曹操獲得官渡大戰的全勝。僅僅過了七年時間,曹操就一掃北方,徹底消滅了袁紹勢力。而對於曹操來說,所有的量變轉化為質變,也就是拿下北方四州,其實就是在公元202年春天,袁紹病逝後發生的。

還是那句話,不管是曹操也好,還是袁紹也好,那都是頂級的精英。而袁家徹底失去北方,其實早在袁紹隻身一人從洛陽跑到渤海的時候就已經註定了。隨著董卓誅殺掉老袁家滿門,袁家的人才就已經斷檔了。而袁紹最終管理四州,也只能依仗著自己那幾個不成器的兒子。不過即便如此,當袁紹在世的時候,整個河北地還能團結在他的周圍。很遺憾的是,隨著袁紹的退場,老袁家也自然就被河北人民所拋棄。

曹操這個當年袁紹後面的跟班小弟,在曾經老大哥袁紹謝幕之後,最終成了中國北方的雄主。這一路走來,曹操絕對不是輕鬆的。經歷了那麼多的坎坷,那麼多次瀕臨絕境,又多少次在山窮水盡之時峰迴路轉,最終在這個你死我活的亂世殺出一條血路。

他就跟咱們中華民族所有的開國雄主一樣,能打、多智、知人善任、能從一大堆建議中挑選出最優解、關鍵時刻能夠豁得出去。

在統一了北方之後,曹操已經拿下了天下的三分之二。甚至整個中國最富庶、人才最多的地盤都在他的手上篡著了。而連年的徵戰,也讓曹軍上下疲憊不堪,按照常理來說,曹操下一步的工作,應該是休養生息,暫緩自己一統天下的腳步。

因為曹操在瞬息之間就獲得了那麼大的地盤,他需要對自己的內部進行整頓,官渡大戰暴露出來的問題,充分說明曹操內部並非鐵板一塊。地盤需要消化,領導班子需要調整,行政制度需要建設,甚至就連民心都需要時間安撫。對於曹操來說,有著太多比打仗更重要的事情在等著他去幹。

然而,曹操卻馬不停蹄,率軍南下。

公元208年7月,曹操率軍南下徵討劉表。

而曹操之所以這麼匆忙南下,也有迫不得已的苦衷。

其實早在公元208年正月的時候,曹操就在鄴城挖了玄武湖開始操練水軍。本打算等水軍訓練成型再南下的曹操,突然收到了兩個驚天地泣鬼神的消息。

第一,東吳接班的孫權小朋友殺掉了把守荊州東大門的大將黃祖。

第二,荊州牧劉表老夥計病入膏肓,快不行了。

這兩個消息連在一起看,曹操嚇出一身冷汗。因為這兩個消息連起來看,就有孫權有拿下荊州的味道在裡面。這也就意味著,如果他不火速拿下荊州的話,那麼今後就要面對揚州與荊州合體的孫權了。

更為可怕的是,劉表麾下還有一個被曹操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的存在,那就是劉備。誰知道在劉表死後,劉備這位被自己譽為天下英雄的老夥計會搞出些什麼驚天新聞。萬一荊州在劉備的操作下又變成第二個徐州呢?

曹操越想越可怕,於是在水軍尚未訓練完成的情況下,揮師南下了。

中國的南方,第一次以決定天下命運的規格站到了歷史舞臺上。

自從漢靈帝昏庸治國,將天下禍害夠嗆。脫身於宗教的黃巾起義開始爆發。整個北方在這場起義風暴下被搞得一地雞毛,傳統的士族社會構成被砸了個稀爛。那些早有準備,手握武裝的士族進化成地方豪強,而沒準備的士族則流離失所。隨著刺史的制度推行,天下州郡大大小小的州牧刺史演變成了軍閥,開始積聚力量互相徵伐。而其中的集大成者就是曹操和袁紹,並且曹操笑到了最後。

而帝國南方,卻和帝國北方完全不一樣。

首先,南方收到黃巾起義的影響非常小。因為當時主要的人口都分布在北方,所以南方並沒有進入黃巾教主們的法眼。這也就導致了南方並沒有像北方那樣滿地硝煙。可以說南方受到戰亂的影響非常小,過去是啥社會,現在還是啥社會。因此地方世家大族和豪門士族的話語權是非常重的。

揚州、荊州和益州全都是這樣。

這也就決定了,後來不管是東吳還是季漢,北伐永遠都不怎麼能得到當地豪族的支持,當然這也更加凸顯了諸葛亮高超的政治手腕。

黃巾起義所帶來的影響還遠不止於此,由於北方連年的戰亂,大量的人口開始湧入南方。比如原來的關中地區,隨著董卓亂政和西北軍閥的混戰,早就成了不毛之地。大量的關中地區人口開始向南,使得漢中地區和荊州受益匪淺。還有徐州地區,在遭遇了曹操的屠城以及呂布袁術的來回大戰之後,大量的百姓開始避難揚州。

南方實力大增,開始有了跟北方掰手腕子的資格。

不過,儘管南方實力日益強大,但比較遺憾的是,這股勢力並未跟北方一樣掌握在一個人的手裡。無論是盤踞益州的劉璋父子,還是統帥荊州的劉表,甚至還有從哥哥手裡接過家業的孫權,實際上對於當地的控制都得依靠豪強勢力。而他們在豪強勢力面前說話的底氣,也並非那麼足的。

總體來說,是孫權>劉璋>劉表的。因為孫權和劉璋手裡還有屬於自己的核心力量,這三者最無力的該屬劉表了。當然,身為八駿之一的劉表,並非是一個胸無大志的人。然而非常遺憾的是,儘管劉表胸懷大志,但他的這份「大志」卻並沒有人願意為他買單。

當年被董卓封為荊州牧,劉表是單騎過江的。在匹馬入宜城之後,劉表找到了當地的豪族代表蒯良、蔡瑁等人,並迅速和他們打成一片。隨後,劉表依靠蒯良和蔡瑁等豪強的力量,一邊打一邊招降,一舉剿滅了荊州北部的各種土匪盜賊勢力,最終安定了除了北面南陽之外,剩下的荊州六郡。

其實這個所謂的安定,說白了就是跟當地的豪族們談條件。

其實從劉表單騎入荊州,可以說他在自己的能動範圍內,已經是做到最好了。儘管有著運氣的成分,但他最終抵禦住了戰鬥力超猛的孫堅勢力。接著他又留住了原本是來徵討他的張繡勢力。然後平復了南荊州老大張羨的叛亂。佔據荊州的劉表,接納了大量的流亡士族,並且在自己治下恢復了教育。正是劉表為荊州營造了這段難能可貴的和平時光,使得諸葛亮能夠安心讀書,吸收了一大堆治國安邦的濟世良策。

不斷收留南下的北方難民,劉表最終將荊州建設成了一個富庶、安定的世外桃源。當初曹操忌憚劉表,總拿他當個顧慮,害怕劉表北伐捅自己的屁屁,而郭嘉卻給曹操打包票:主公,你打你的,劉表絕對出不了荊州!

其實這背後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劉表想要北伐,他手下那些士族豪強第一個就不答應。

對於這些士族豪強來說,北伐一點意義都沒有。因為當時曹操坐擁漢獻帝,奉天子以令不臣。貿然出兵攻打,首先就落得一個謀反的罪名。而且就算打下來地盤,又不歸那些豪族們所有。再加上曹操這些年東徵西討,驍勇善戰,跟這樣的對手交戰,很難有十足的把握。最終拿不到地盤,就算拿下地盤又守不住,豪族們還得搭人、搭糧食、搭錢,著實犯不上。

劉表本人對於這點也是比較明白的,所以在他上任的第一天,他就明白自己政治生涯的天花板在什麼地方。說白了,他頂天也就能做一個分蛋糕的州牧而已。荊州就是劉表的主場,也是他的監牢,他根本出不去。

而相比於荊州,益州的情況要好一些。因為劉焉父子手裡還握著一支「東州兵」,在這裡容小可賣個關子,今後再表。

而三者之中,條件最好的,當屬於揚州了。

因為當時揚州有個小霸王--孫策。不過比較遺憾,這位小霸王並沒有橫行多久就死於刺殺之中。孫策在臨死之前,將孫家的基業全都託付給了自己的弟弟孫權。而他的這個接班人的選擇,可以說是一次載入史冊的偉大託孤,和後面劉備白帝城託孤堪稱雙絕。

也正是孫策的這次託孤,讓南方點燃了一把火,最終徹底燒毀了曹操一統天下的野心!

Kyle·Broflovski

2020年12月7日

相關焦點

  • 鑑史百戰:官渡之戰(起)
    不過,在發動這場官渡之戰以前,曹操還必須做兩件事。也正是這兩件事的達成,最終讓勝利的天平倒向了這位被後世稱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的曹操。早在公元197年,當曹操得知呂布叛漢投靠袁術,打算親徵這位三姓家奴的時候,他向荀彧說出了自己內心的顧慮。呂布對曹操來說其實並不算什麼事情,他真正擔心的,是袁紹侵擾關中,從而引發羌、胡叛亂。
  • 鑑史百戰:官渡之戰(現)
    就在曹操摩拳擦掌打算在官渡跟袁紹大打特打的時候,傳來了一個令他炸毛的消息:孫策打算偷襲許都。在得到這個消息之後,許多投奔朝廷的士族聽到江東殺人魔王在那裡一邊磨刀一邊投來淫笑的消息之後,慌了起來。不過就在大家小腿肚哆嗦的時候,郭嘉站了出來:大家都震驚,別害怕。
  • 官渡之戰:後發制人、以弱勝強
    官渡,位於許昌(今河南省許昌市)之北,黃河之南,離許昌不到200裡,是從河北進軍河南地界的軍事要衝之地,因為發生了震驚天下的官渡大戰而聞名。現在在河南鄭州市中牟縣城東北2.5公裡官渡橋村一帶。「官渡之戰」所在地中牟鎮官渡橋村建安三年(198年),袁紹擊敗公孫瓚,佔有青、幽、冀、並四州之地。
  • 官渡之戰發生在鄭州,還是新鄉?
    在殲滅了盤踞幽州的公孫瓚後,袁紹聚集了十萬之眾,以「清君側」為名,對曹操發起進攻,中原兩大割據勢力的戰略決戰由此展開。此戰從獻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拉開序幕,直到第二年十月才宣告結束,史稱「官渡之戰」。    至於官渡之戰的經過及結果,大家都非常熟悉,這裡就不再贅述。本文要介紹的是只有一個問題:此戰的主戰場——官渡究竟在如今的哪個地方。
  • 官渡之戰到底發生了什麼?曹操為什麼獲勝了呢?
    官渡之戰是三國時期發生在曹操軍與袁紹軍之間的戰役,這場戰役意義非凡,是當時中國北部由分裂走向統一的一次關鍵性戰役,也是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的經典案例。官渡之戰的經過建安五年,曹操軍與袁紹軍對峙於官渡,曹軍兵疲糧缺,袁軍的兵力遠勝於曹軍。曹操的謀士荀彧認為此時曹軍以弱敵強,退兵會被袁軍乘勝追擊,必須出奇制勝。曹操採納了荀彧的良策,巧施火攻,焚燒袁軍糧草。
  • 三國百年(三十二):官渡之戰(中)
    他想著自己坐鎮官渡,迎接即將到來的大戰。那麼劉備只能派別人去徵討。此時曹操手下的將領們,絕大多數都在厲兵秣馬,一切以官渡之戰為第一要務。曹操考慮到,徐州地區的割據勢力有兩批人馬,一是劉備,二是東海太守昌霸。也只能各個擊破。為了消滅東海太守昌霸的勢力,曹操用起了一個人。
  • 官渡之戰,曹操如何擊敗袁紹?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 第三十三回 官渡之戰(上)
    考慮到鄴城正位於河內與冀州交界之處,袁紹此前在這一帶攻剿河內黑山軍如入無人之境,做到這點對袁紹來說毫無困難。而曹操所任命的河內太守魏種的任務,主要是在河內南部阻止袁軍從洛陽方向渡河。延津和白馬津這兩個古渡在歷史上都曾經發生過很多故事,官渡之戰算是最出彩的一次。建安四年八月,曹操搶在袁紹之前進駐黎陽,以控制冀州這個插入河內與兗州之間的突出部。于禁則駐守延津。
  • 官渡之戰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此戰過後,三國鼎立格局浮出水面
    官渡在河南省境內,今天的中牟縣。 官渡之戰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了堅實基礎。 眾所周知,西漢的首都在長安,到了東漢國遷都洛陽,中原(今天河南省一帶)成為中國政治經濟中心,官渡之戰就發生在河南的中牟東北。
  • 官渡之戰,若曹操兵敗,還會出現三分天下嗎
    官渡之戰若曹操兵敗,對天下形式有什麼影響,還會有三國嗎?漢建安五年(公元199年)北方兩大勢力,曹操與袁紹與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展開了著名的「官渡之戰」,此站雙方都投入了大家的精銳參戰。其著名之處再於,此戰決定了北方乃至整個天下的格局。
  • 《九州劫》全新國戰「官渡之戰」來襲 創新1V1對稱地圖玩法
    群英匯聚,官渡爭鋒!雙沙盤策略手遊《九州劫》全新國戰「官渡之戰」現已在問鼎九州、風林火山大區火熱開測。全新國戰「官渡之戰」將帶來創新1V1對稱地圖玩法,九州君主將分成兩大陣營,圍繞三條主戰線和神秘的野外區域攻城略地,全程高能的激燃策略攻防大戰,一觸即發!
  • 官渡之戰前後的幾個關鍵影響
    從公元191年兩人交惡,到公元199年春公孫瓚自殺,雙方連兵九年之久。袁紹贏了,但河北四州也因此殘破凋零,袁紹的軍隊最飢困的時候,以桑椹為食。那麼,當公元199年,袁紹與曹操的官渡之戰拉開序幕之時,袁紹勢力的內部整合還很有限,而曹操通過許下屯田、整編青州兵,內部已經高度整合,對呂布、劉備的攻伐進一步鍛鍊了戰爭動員能力。
  • 如果袁紹採納了田豐、沮授的進諫,是否能贏得官渡之戰?
    #袁紹#作為「三國三大戰役」中最早的一場,爆發於曹操、袁紹之間的官渡之戰可謂是決定北方局勢重要戰役。對於此戰,諸葛亮曾在草廬之中為劉備分析道:「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也就是說,在他看來袁紹雖然實力更加強大,但卻因為人謀不當而輸給了曹操。
  • 官渡之戰,袁紹是敗於什麼樣的心理?
    因果與心理學:官渡之戰,袁紹是敗於什麼樣的心理?許攸建議燒了曹操的糧草,袁紹不聽,許攸反投曹操,建議遭操燒了袁紹的烏巢,斷了袁紹的糧道……袁紹之所以會敗,完全是敗給了自己的心理,如何解讀袁紹的心理呢?
  • 官渡之戰結束後的19個月裡,袁紹疏忽了一件事,埋下覆滅的伏筆
    這句話用來描述官渡之戰後的袁紹集團,也是恰如其分。是的,官渡之戰中袁紹被實力與運氣兼備的曹操擊敗,敗得很慘,被坑殺的士卒多達七八萬人,一線大將幾乎喪盡,這樣的打擊對於袁氏集團是非常沉重的。但是袁氏集團根基雄厚,他的基本盤尚在,只要假以時日,富庶的冀州之地又可以為袁紹拉扯出一支強大的部隊。曹操經歷了官渡之戰後,同樣也是元氣大傷,短時間內無法吞併袁氏集團。
  • 三國演義27:曹操和袁紹官渡之戰,曹操用幾句話讓袁紹大敗而歸
    就在他的兒子們爭論誰要做先鋒的時候,袁紹則說道:「這個先鋒由我來當」,此話不僅讓自己做了先鋒,而且也避免了一場口舌之戰。之後袁紹率領了70萬大軍陳兵官渡,向蒼天歃血祭拜並且鼓舞士氣,與曹操一決勝負、決一死戰!而在牢獄之中的田豐聽到士兵們號角的時候,問身邊的士兵:「主公是不是要出戰了」?
  • 三國殺:官渡之戰開啟,淳于瓊屯糧要先打,劉曄的霹靂車不能小看
    文:小胖4399三國殺更新了一個新模式:官渡之戰。在這個模式中,玩家可以感受到官渡之戰中曹操和袁紹之間的戰鬥,三國殺可以說是把那個時候大多數人物、事件等都複製出來了,玩家可以在遊戲中了解官渡之戰。今天小胖就給大家說一下4399三國殺官渡之戰的玩法。
  • 官渡之戰曹操兵少糧少如何以弱勝強打敗四世三公的袁紹
    在三國的歷史上有兩場膾炙人口的戰役: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這兩場戰役都有一個共同點:都是由以弱勝強的形式取勝的。我們都知道赤壁之戰的勝利佔據著天時地利人和,才打敗的曹操。而曹操和袁紹的官渡之戰,曹操兵少糧草才共用15天,曹操是如何在短時間內擊敗四世三公的袁紹的,這裡面有什麼原因呢?
  • 三國演義八大事件:第一名桃園結義,第五名官渡之戰
    第三件:官渡之戰  曹操軍與袁紹兩軍對峙於官渡。曹操兵力僅有數萬,而袁紹軍號稱百萬。關鍵時刻,袁紹軍師許攸因小事被袁紹責罰而叛逃曹營,獻計曹操奇襲袁紹糧倉烏巢。曹操依計而行,燒了袁紹糧倉,繼而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此戰過後,袁紹病死,其三子爭權,被曹操逐一擊破,逐漸統一了中國北方,成為中原的霸主。
  • 河南第四人口大縣:常住人口超116萬,官渡之戰發生於此
    同年十月,曹操奇襲烏巢,盡燒袁紹糧草,袁軍軍心大亂,繼而曹軍在官渡正面戰場擊潰袁軍主力大獲全勝,前後消滅袁軍七萬多人。此即為歷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戰,也是歷史上少見的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官渡之戰為漢末三大戰役之一,此戰後,北方最強大的軍閥袁紹集團走向敗亡,曹操實力暴漲,由守勢轉為攻勢,為日後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