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勒 (Jean-Francois Millet) 的《牧羊女與羊群》雖然不能夠歸為人物肖像,但是,由畫中的牧羊女卻可以看出時代和藝術風格的演進。
作品:牧羊女與羊群 Shepherdess with her Flock
作者:米勒 Millet
年份:1864 年
材質:布面油畫 Oil on canvas
尺寸:81 x 101 cm
館藏處:法國巴黎奧塞美術館 Musee d`Orsay, Paris
在這幅畫中,為了展示農村婦女的日常勞動生活,畫家捕捉了一個十分抒情的牧羊生活場面(天空、草原、羊群、祈禱著的少女):高高的地平線,平坦與遼闊無垠,牧羊女披著舊毛氈披肩,圍著紅頭巾,孤獨地與羊群為伴。這個頭上包著暗紅色繡花絨帽,身上披著厚重毛氈的牧羊女,背對著羊群與彩霞,兀自編織著手上的毛線衣,她微躬的身影與專注的神情,宛如禱告般的虔誠。這幅畫無論是色彩,還是少女形象都處理得比較細緻、統一、和諧。真實感加強了全畫的鄉土氣息。
《牧羊女與羊群》其實融合了《拾穗》和《晚禱》的長處:低頭祈禱、感謝上蒼賜予她工作機會的牧羊女,和其他畫作同樣都包涵著農民單純的心與虔誠的宗教情懷。
牧羊女站在落日餘暉裡,雖然因為逆光,臉部和身體比周圍的景色、羊群都要昏暗一些,但是,米勒流暢色彩,把因為生活壓力而不得不微微傴僂的牧羊女身軀,描繪得像是一座矗立在大地上的雕像,讓人們很難不多看幾眼;儘管她的衣衫襤褸,神情也很疲憊,但在米勒眼中,她和其他的農民都是"日復一日勞動,來養育這偉大民族、來締造這美麗國家"的英雄,有一種平凡的詩情畫意。
有人說那個虔誠的牧羊女就是米勒,或者說是他的精神化身,貫穿終身的是作者自己對大地、對自然的虔誠。憂鬱悲切的牧羊女,在夕陽的餘輝中,站立在曠野上,似乎在默默的禱告著。米勒由於自身的體驗,感受到貧苦勞動者的辛酸與痛苦,所以他以悲憫和同情的心態創作了這幅畫。
全畫洋溢著寧靜安祥的和諧之美。年輕的牧羊女站在羊群的前方,戴著紅帽,披著羊毛短鬥篷,低著頭正在打毛線。她獨自一人領著羊群,站在蕭瑟、陰暗、單調、平坦的曠野中,一望無際的草原一直延伸到遠處天地相會的地平線。
這幅風景畫的準確及其淡淡愁緒令人擊節嘆賞。牧羊女身後的羊群聚攏在一起,將夕陽餘暉反射成波濤起伏的光點。簡單的場景更能反映出畫家爐火純青的功力:完美的構圖、巨細靡遺的細節(如牧羊女腳邊散布的小花),人們再一次看到藍、紅、金黃色組成和諧完美的畫面。
"農民畫家"米勒從小就看著農民在近乎不人道的嚴格勞動中求生存,因此,當他在眺望自然時,也毫不忽略在自然中與大地結合為一的人類。與荷蘭風俗畫相比較,在這幅畫中毫無任何戲劇性的偶發事件,唯有暮色中成群的羊兒和低首祈禱的牧羊女。乍看之下顯得隨意的構圖法,透過深沉的暮色實更加深了畫面的靜謐氣氛。
-
-
SIGR希格,生活方式配畫的美學服務商
▼
星級酒店油畫定製|樣板房油畫定製|商業空間油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