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主很久沒有寫過賽級孔雀魚啦,因為飼主也不參賽,沒什麼追求,魚友按照飼主之前的賽級孔雀魚飼養篩選小魚,小魚體質棒棒噠,這篇就再殘忍一點點,嘿嘿~
魚苗篩選
首先,不管是什麼方式,我們得到了外來的懷孕母魚,或者基因不滿意的自家懷孕母魚。
其次,等待生產。
生產過後,我們把小魚單獨隔離。第一天夜晚,會淘汰先天體質弱,求生欲也弱的小孔雀魚。
到第三天,基本都是能存活的小魚,但是這些小魚,我們要再篩選一遍!
找一個水盆,把新生小魚連帶缸裡的水一起放入盆中,用水稍微衝擊,或者攪動水,沉底或者隨水漂,身體不能掌握平衡的,淘汰。
始終自己遊泳,並且在水面上層的,列入優選。
這個過程,是因為小魚出生3天,基本吸收完了母胎裡帶的能量,再加上少量餵食,以一個最低生存水平活著。
如果這種情況下,趴底是最節省能量的做法,但是能在應激反應下自己遊上水面的小魚,絕對是優選中的優選!
集中餵食
按照上面的步驟,篩選出魚苗後,由於已經讓魚苗餓了3天,要好好餵食,不然魚苗會發育不良。
不管是單獨小魚缸還是在隔離盒裡餵食,都不要讓水體表面過大,最好的把魚苗集中在一個區域進行餵食,讓魚苗快速吃完,快速去消化。
這個過程進行的越迅速,小魚在3-5個月的發育期,它的體型會越大,優秀的基因也更容易得到加強。
篩選性狀
很多魚友養魚很佛系,自然的就好,但是賽級孔雀魚,是有標準的。由於標準過長,就不一一列出,度娘那裡有詳細的。
這裡說的賽級,並不是真的要魚友拿小魚去比賽,所以,更實際的意義,是讓魚友養出優質魚。
所以,我們對小魚的性狀,要注意觀察。
按照一公一母配對的原則,優生優育,先公母隔離飼養至性成熟,再選出公母都有的滿意的性狀,再進行下一代繁殖,再重複以上步驟,最終得到,耐折騰,又強悍,還稀有的孔雀魚品種。
希望有條件的魚友可以試試看,孔雀魚是一種變異性非常強的魚,培養出市面上沒有的孔雀魚性狀,成就感超級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