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聽|「第二個莫扎特」的讚譽

2020-12-26 瀟湘晨報

他從小被父親逼迫進行高強度鋼琴訓練,

以「神童」聞名;

他師從海頓,得到海頓大力讚許,

後來卻與恩師分道揚鑣;

他曾當上宮廷樂師,受到王侯貴族爭相追捧,

也曾主動隱退改做自由職業;

他不擅與女性交往,

幾段戀愛都慘澹收場;

他與家人關係緊張,唯獨對侄子視若己出,

甚至為爭奪侄子的監護權與弟媳對簿公堂;

他長期被耳疾和孤獨折磨,晚年喪失聽力,

卻保持著強大的創造力……

他就是音樂巨匠貝多芬。

長篇連播《貝多芬傳》

閱讀之聲出品

貝多芬開闢了音樂史的新紀元。他有常人所不及的天賦異稟,卻有常人一樣的悲喜苦樂。德國音樂傳記作家費裡克斯·胡赫的《貝多芬傳》,既寫出了一個傑出天才的偉大,也寫出了一個平常人被欲望和困厄所折磨、被狂喜和痛苦所糾纏的生活狀態,更寫出了一個受難者的心靈史。

//

- 人物簡介 -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1827)是德國著名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人們稱他為「樂聖」。

貝多芬自幼就顯示出非凡的音樂天賦,八歲的時候,他就已經開始在音樂會上表演並嘗試作曲。1787年,貝多芬到維也納去請教莫扎特,而莫扎特聽過他的音樂之後就預言,有朝一日,貝多芬將會震驚全世界。如莫扎特所預言的一樣,貝多芬成為世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貝多芬於1827年3月26日在維也納辭世。

- 作者簡介 -

費裡克斯·胡赫(1884—1952)出生於德國一個文學世家,原為醫生,但酷愛音樂與文學。1927年和1931年,他先後創作了傳記小說《貝多芬》第一部《貝多芬的青少年時代》和第二部《貝多芬的成熟年代》;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又完成了以莫扎特為主人公的另一部傳記文學作品《莫扎特》等。

- 演播人簡介 -

馮洋,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公益組織「語音小組」創始人、北京朗誦研究會會員。曾任北京電臺主持人、中國傳媒大學語音發聲指導老師、中華女子學院播音教師、北京財經專修學院播音教師、北廣播音藝術學院播音/配音教師。參與導配、配音和解說的作品包括電影《雙煞》、電視劇《艦在亞丁灣》《十月圍城》《我的一九九七》、電視欄目《中國微電影報導》《魅力故鄉》《鳳凰大視野》等。

【來源:央廣新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聽莫扎特用《魔笛》吹響的最後一部歌劇
    當時莫扎特正在準備《魔笛》的首演,忙得焦頭爛額,一直到首演後才正式開始創作《安魂曲》。然而,他的身體已經非常衰落,創作時斷時續。莫扎特似乎已經感覺到死亡的降臨,他對妻子說,這首安魂曲是為我自己寫的呀。直到生命戛然而止他只完成了《安魂曲》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另外,有人認為《狄託的仁慈》是莫扎特最後一部歌劇,其實《魔笛》與《狄託的仁慈》是同時創作的。
  • 大中小加拿大最新研究:聽莫扎特減少癲癇發作
    加拿大西多倫多醫院克萊姆比勒大腦研究所近期一項臨床研究證實,聽莫扎特音樂能減少癲癇患者的發作頻率。研究人員招募了8名女性和5名男性癲癇患者參與這項為期一年的研究。參試者年齡在26~75歲之間,其中一半人連續3個月,每天聽《莫扎特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K448》一次,隨後的3個月改聽添加了幹擾的版本(與原版音樂具有相似特徵,但被隨機打亂了順序,缺乏節奏感)。剩餘一半患者先聽幹擾版本樂曲,然後聽莫扎特奏鳴曲。在幹預期間,所有參試者服用的藥物保持不變,研究人員追蹤記錄了他們癲癇發作的頻率。最終有11名病人完成了全部研究,2名病人中途退出。
  • 不可不聽的世界名曲(五)——莫扎特《安魂曲》
    不可不聽的世界名曲(五)——莫扎特《安魂曲》安魂曲其實也是彌撒曲的一個分支,主要是指羅馬天主教用於超度亡靈的特殊彌撒,安魂曲的唱詞與普通彌撒基本相同,但省略了榮耀經(Gloria)與信經(Credo),增加了"震怒之日"(Dies irae)。
  • 莫扎特:賈寶玉加孫悟空的合體
    ,該開玩笑就開玩笑,該怎麼樣就怎麼樣,他始終像個孩子一樣童真,莫扎特也是一樣,他童真,他非常俏皮,他經常開音樂玩笑,經常說幽默話,而且音樂充滿了一種爛漫的童真,我們現在聽他的《第五小提琴協奏曲》,那麼多的音樂主題在隨時的變化,而且那麼多的玩笑也讓我們感覺到很俏皮,那真是應了一句唐詩,「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音樂起)…… (音樂結束)這是美女小提琴家安妮·索菲·穆特零六年的一個可圈可點的版本
  • 大提琴帥哥Hauser演奏莫扎特《單簧管協奏曲》第二樂章
    莫扎特《單簧管協奏曲》A大調,K622,是莫扎特創作的最後一首協奏曲,也是最美妙的一首協奏曲。這首協奏曲作於1791年10月,為當時維也納宮廷樂團的單簧管演奏家安東·史塔特勒(Anton Stadler, 1753—1812)而作。全曲始終貫穿著莫扎特高貴、典雅的曲風,曲中天鵝絨般的音色仿佛來自天國。
  • 上帝的恩賜:莫扎特
    但是如果我們在這一大堆天才中再選出他們中的天才,那可就非莫扎特莫屬了。 莫扎特的童年是很幸運的,因為他有一個非常好的父親。這種好並不僅僅是因為他的父親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小提琴家,更為重要的是他父親是一位更加優異的小提琴教師。莫扎特三歲時能在鋼琴上彈奏簡單的和弦,四歲時能彈小步舞曲,五歲時就開始作曲。也許很多看官都不相信一個五歲的孩子能夠作曲。
  • 莫扎特,生日快樂!
    童年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莫扎特出生於現屬奧地利的薩爾茨堡。莫扎特就像我們的地平線據不完全統計,從莫扎特的妻子康斯坦策的第二任丈夫開始,關於莫扎特的專著及傳記,迄今為止已超過 12000 多部,而這個數字每年都在不斷增長之中。
  • 行走薩爾茨堡 無處不在的莫扎特
    寬廣的花園除了幾個曬太陽的老頭老太外見不到一個遊客,西提庫斯主教17世紀建造的黃色宮殿與澄淨的藍天相互映襯,巴伐利亞燦爛的陽光在雪地上投出長長的樹影,宛如純淨的仙境,真是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這一刻,耳邊回想起每每聽到都有如入仙境之感的莫扎特《A大調鋼琴奏鳴曲》。奏鳴曲式一般第一樂章都是快板,這首奏鳴曲卻很獨特地以慢板樂章變奏曲式開首。
  • 英語古典音樂之莫扎特
    貓老師先賣個小關子,保密。請先聽本集的音頻Mozart, don't ever pronouce it Mosart, was 20 years old when the Declaration of the Independence was signed in our country.
  • 光棍節前來這裡,讓莫扎特帶你了解女人心
    福斯特在馬賽歌劇院的歌劇指揮作品廣受好評,並擔任法蘭克福歌劇院、漢堡國立歌劇院、舊金山歌劇院、蒙特卡洛歌劇院等客座指揮,備受讚譽。勞倫斯·福斯特是格奧爾格·埃內斯庫音樂的主要推崇者,1998至2001年間擔任「格奧爾格·埃內斯庫」音樂節藝術總監。2003年1月,因其對羅馬尼亞音樂的傑出貢獻,福斯特由羅馬尼亞總統親自授勳。
  • 莫扎特經典歌劇《魔笛》
    魔笛 Die Zauberfl te 莫扎特 ▲英皇 《魔笛》是莫扎特的最後一部歌劇,於1791年9月30日在維也納維登劇院首演。
  • 薩爾茨堡藝術節「青年歌唱家項目」:聽來自莫扎特故鄉的美聲
    薩爾茨堡藝術節「青年歌唱家項目」:聽來自莫扎特故鄉的美聲 澎湃新聞記者 廖陽 2018-11-21 09:33 來源:澎湃新聞
  • 聽莫扎特讓孩子更聰明?_幼兒_育兒_太平洋親子網
    聽莫扎特讓孩子更聰明?2011-11-22 12:02:23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大腦有90%未開發」說法有誤  許多關於「如何開發大腦」的知識,其實是毫無根據的誤解。例如「人類的大腦僅僅開發了10%」。
  • 來莫扎特的故鄉薩爾茨堡,感受4種不同的愛情!
    吃一口莫扎特巧克力也許體驗不到愛情聽4首經典詠嘆調 卻能讓你感受4種不同的愛情大好春光繡花女咪咪的蠟燭滅了,她去找鄰居魯道夫借火,但剛點燃的蠟燭又被風吹滅,而咪咪又在此時丟了鑰匙,在黑暗之中尋找鑰匙的兩人就這樣相識相愛,來聽咪咪是如何向心上人介紹自己的。
  • 夜聽|與歌德的會面
    1787年,貝多芬到維也納去請教莫扎特,而莫扎特聽過他的音樂之後就預言,有朝一日,貝多芬將會震驚全世界。如莫扎特所預言的一樣,貝多芬成為世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貝多芬於1827年3月26日在維也納辭世。- 作者簡介 -費裡克斯·胡赫(1884—1952)出生於德國一個文學世家,原為醫生,但酷愛音樂與文學。
  • 莫扎特為什麼給這個「渣男」寫歌劇
    提起莫扎特,「神童」「快樂」「純真」等標籤總是隨之而來,而要真正理解這位偉大的作曲家,必得聽一聽他的歌劇。今明兩晚,由上海歌劇院製作的音樂會版歌劇《唐璜》將在上海大劇院上演。通過這部久未謀面的歌劇,或許能讓我們走近真正的莫扎特——這位勇於追尋夢想又渴望和解的浪漫主義者。
  • 講座|講述莫扎特 帶讀者聽懂「平靜海面下隱藏的暗湧」
    對於莫扎特,人們因為喜愛,或多或少也投射進了很多自己的想像,「就連莫扎特長的模樣,我們每個人的看法都不一樣。流傳下來的莫扎特的畫像,我們會覺得不像同一個人。據說莫扎特實際的長相不是那麼英俊、可愛,身高還比較矮。」莫扎特大概是這個世界最早的自由職業者,他不在宮廷裡謀求差事,也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第一他很難賺到錢;第二他堅持自己的想法,導致皇帝並不是那麼喜愛他。
  • 莫扎特晚期鋼琴奏鳴曲
    第二套由託利採拉(Torricella)出版,作品編號Op.7[D大調(K.205b/284)、降B大調(K.315c/333)和降B大調(K.454,為小提琴和鋼琴)];其他莫扎特在世時出版的奏鳴曲僅有1785年的《c小調幻想曲和奏鳴曲》(K.475、457),以及1788年出版的《F大調奏鳴曲》(K.533、494)。
  • 莫扎特的生平簡介與鋼琴作品
    莫扎特的生平簡介莫扎特於1756年生於薩爾茲堡,1791年卒於維也納,莫扎特的生命雖然短暫,卻為後人留下了數量驚人的作品,他創作的體裁遍及交響樂、歌劇、重奏曲等,幾乎無所不包。他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是與海頓同時代的古典樂派的第二位大師。
  • 莫扎特《聖體頌》
    簡介《聖體頌(Ave Verum Corpus)》,為四部合唱曲,由偉大的音樂家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創作。莫扎特一生懷才不遇、貧病交加,遭受無數傷害和挫折,但卻沒有抱怨神。當他的母親病故後,他在寫給父親的信中說:「我順服神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