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舟一號發射圓滿成功 我國空間站時代即將開啟

2021-02-15 銳科技

4月20日19時41分,搭載著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的長徵七號遙二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新華社記者 郭程攝

4月20日19時41分,搭載我國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的長徵七號遙二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約596秒後,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二步的收官之作,標誌著我國即將開啟空間站時代。

這是天舟貨運飛船和長徵七號運載火箭組成的空間站貨物運輸系統的首次飛行試驗。飛船入軌後,將按預定程序與在軌運行的天宮二號先後進行自動交會對接、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等3次交會對接,3次推進劑在軌補加,以及空間應用和航天技術等領域的多項實(試)驗。期間,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組合體在軌飛行約2個月,天舟一號獨立飛行約3個月。完成既定任務後,天舟一號將受控離軌,隕落至預定安全海域;天宮二號留軌繼續開展拓展試驗和應用。

目前,天宮二號運行在距地面393公裡的近圓對接軌道,設備工作正常,運行狀態良好,滿足交會對接任務要求。

長徵七號遙二運載火箭與之前執行首飛任務的長徵七號遙一運載火箭技術狀態基本一致,為滿足發射貨運飛船要求,進行了部分技術狀態更改,進一步提高了安全性與可靠性。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47次飛行。

你飛你的,我來「加油」


汽車沒油了,要去加油站加油。長期在軌飛行的空間站沒「油」了,只能讓貨運飛船給送過去,一邊在軌飛行一邊補加。在天舟一號之前,實現在軌加注應用的國家只有俄羅斯,美國也掌握了在軌推進劑補加技術,此外歐空局、加拿大、日本等也在此方面進行著積極的研究探索,國際上在該領域的比拼從未停歇。

天舟一號在飛行任務中,將與目前在軌飛行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實施我國首次推進劑在軌補加,並計劃開展多次推進劑補加試驗,為我國空間站組裝建造和長期運營掃清在能源供給上的最後障礙。

在太空「加油」與在地面有何區別?記者從該技術研發單位航天科技集團六院801所了解到,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對接之後,要通過氣體壓力,源源不斷地輸送推進劑。看起來跟平常加油差不多,實現起來卻很難。兩個太空飛行器在8倍於步槍子彈速度的飛行中對接,難免產生細微的偏差。要保證對接後的密封,以免推進劑洩漏,需要浮動斷接器來消除偏差。該技術一直被國外封鎖,是801所研製團隊歷經多年攻克。但這些技術無法在地面模擬,只能在太空環境中操作驗證。

貨物不僅多,還要「小心輕放」


天舟一號身高10.6米,體寬3.35米,體量與天宮一號、天宮二號相當,但肚大能容,能運送6噸多貨物,幾乎是天宮的兩倍,相當於它自身的重量。如此上行載貨比,已優於國際現役貨運飛船,快遞貨物經濟實惠。

為實現高效承載,天舟一號採用了兩艙結構——貨物艙和推進艙,最大限度的滿足了貨物裝載以及提供能源、控制動力等需求,簡潔卻不簡單。

此次任務運送的物資裡還有許多精密的儀器設備,磕碰不得。為此研製團隊設計了「軟包裝」,以及適應性極強的貨包綁紮方式。科技日報記者了解到,天舟一號這次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平臺效能,隨船搭載了幾十臺載荷設備,將在軌開展十餘項載荷試驗,實現「一次飛行、多方受益」。

交會對接從「普快」變「高鐵」


此前,我國掌握的交會對接技術需要耗時兩天左右時間。而天舟一號將開展自主快速交會對接試驗,將交會對接的時間控制在幾個小時內。

快速交會對接的實現,有利於提高飛行器在軌飛行的可靠性,減少交會對接過程中包括軌道控制等在內產生的資源消耗,同時更大程度地保障飛行器以及未來空間站的安全,方便空間站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有專家比喻說,天舟一號跨出了從「普通列車」邁向「高鐵」的一大步,能做到更快、更舒適、更穩妥地運輸貨物。

為實現對太空飛行器在軌飛行關鍵事件的全程跟蹤,天舟一號還首次採用了以天基測控體制為主的設計原則。簡單來說,就是將原本在地面或海上的測控系統「搬」到了天上,避免了過去受到的地域限制,以確保對在軌異常的及時監測處置。記者了解到,天舟一號的飛行控制主要依靠五院西安分院研製的中繼終端,以及513所研製的寬波束中繼測控系統。前者為窄波束,傳輸效率高,信息量大;後者覆蓋範圍廣。二者互為補充,搭建了從飛船到中繼衛星再到地面的通信鏈路。

完成使命後將受控隕落


為帶動元器件自主研製、加速實現元器件自主可控、提前驗證空間站中所用的關鍵元器件,作為飛行驗證平臺的天舟一號首次大刀闊斧地使用了7大類國產新研核心元器件,將未來空間站建設的關鍵命脈牢牢握在手中。

飛行任務結束後,天舟一號將實施我國首次主動離軌受控隕落。

過去我國衛星在使命完成後,會隨著推進劑消耗殆盡而緩慢降軌,最終在大氣層燒毀。天舟一號將由地面飛控工作人員決策,實施主動離軌,通過兩次降軌控制,避開離軌過程中的不可控因素,受控地墜落於南太平洋指定區域。也就是說,為了避免將「遺體」留在太空產生威脅,「快遞小哥」會選擇合適的時機主動投身大氣層焚毀,拒絕成為太空垃圾,為維護潔淨、安全的太空環境作出貢獻。

(來源:科技日報 記者付毅飛 操秀英)

相關焦點

  • 天舟一號發射成功全程!(附震撼視頻)
    我國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發射天舟飛船與長徵七號首次組合發射長徵七號首次挑戰「零窗口」發射成功央視新媒體獨家鏡頭 距離發射塔架30米手機機位  4月20日19時41分,搭載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的長徵七號遙二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約596秒後,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
  • 剛剛,第一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發射成功!
    「零窗口」發射是指將火箭在一定長度的發射窗口時間內,在緊貼窗口上沿的最優時間發射。根據測算,今天,天舟一號的發射窗口只有1分鐘!助推器分離、一二級分離、拋整流罩……巨幅顯示屏上,火箭飛行的實時仿真動畫,準確地顯示著火箭的飛行狀態。「船箭分離!」,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我國空間站核心艙「天和一號」2018年前後發射
    載人航天工程中,預計在2018年前後完成研製並發射「天和一號」空間站核心艙,這是我國空間站建造的重要起點。隨後發射兩個實驗艙與「天和一號」空間站核心艙交會對接。  王中陽介紹了未來一段時間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主要節點:  ——2016年,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  ——2017年,發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交會對接,驗證空間站推進劑在軌補加技術;  ——2018年前後,發射「天和一號」空間站核心艙,這是我國空間站建造的重要起點。
  • 天舟一號發射圓滿成功 !全媒體記錄難忘瞬間
    今天,我,「太空快遞員」天舟一號,在我國首個濱海發射場——文昌航天發射場攜物出發,為客戶「天宮二號」運送快遞。二妮,別著急,你的快遞即將送達!攜物起航,追夢天宮之地!中國航天事業創立已61周年!從女媧補天到嫦娥奔月,中華民族的飛天夢想,從來都沒有斷過,而這個夢,瑰麗而綿長……2007年,嫦娥一號成功發射升空,圓滿完成各項使命後,於2009年按預定計劃受控撞月。2010年,嫦娥二號成功發射,超額完成各項既定任務,於2011年離開拉郎日點L2點後,向深空進發,意在對深空通信系統進行測試。
  • 2018年前後發射空間站核心艙「天和一號」
    日期:[2016年04月22日] -- 牡丹晚報 -- 版次:[A18] 2018年前後發射空間站核心艙「天和一號」
  • 我國將於明年上半年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IT之家12月26日消息 據央視新聞等,我國計劃在 2021 年上半年發射空間站核心艙,之後陸續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未來兩年計劃通過 11 次密集飛行任務,建成中國獨立建造、自主運營的天宮空間站。
  • 天舟一號飛船完成使命意味著中國進入空間站時代
    作為空間實驗室階段任務收官之戰,天舟一號飛行任務的完成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規劃「第二步」的實現,也將中國載人航天推進至「空間站時代」。前所未有的高密度任務,考驗中國航天的「大心臟」作為首艘貨運飛船,今年4月20日發射升空的天舟一號,解決了空間站建造和長期運營所需的太空貨物運輸問題。
  • 天舟一號飛行任務圓滿成功:邁進,向著航天強國
    光明日報記者詹媛葉樂峰齊芳4月27日,中國航天事業再樹豐碑——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首次推進劑在軌補加試驗取得圓滿成功。在5天時間裡,天舟一號和天宮二號組合體共同經歷了29個步驟、多個階段,諸多設備、多項飛控技術經受住考驗,順利完成我國首次推進劑在軌補加試驗。
  • 我國將於今年春季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空間站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我國將於今年春季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今年春季將首先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隨後將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完成交會對接和相關在軌關鍵技術驗證。 根據飛行任務規劃,空間站建造分兩個階段實施,此前已圓滿完成長徵5號B首飛任務,後續將相繼完成11次發射,包括核心艙和兩個實驗艙,4艘貨運飛船以及4艘載人飛船。 其中,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安排了核心艙發射等6次飛行任務。
  • 我國新一代空間站即將登場!核心艙「天和一號」2021年初發射
    我國新一代空間站即將登場!核心艙「天和一號」2021年初發射。按照我國航天發射計劃,長五B遙二將會於2021年初執行我國新一代空間站的核心艙「天和一號」的發射任務,這將是文昌航天發射場航天發射黃金季節——旱季的又一重頭戲。
  • 我國空間站核心艙上半年發射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表示,2021年,該集團計劃安排40餘次宇航發射任務,載人航天空間站工程進入關鍵實施階段。 我國計劃在2021年上半年發射載人空間站核心艙,而後接續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
  • 我國下一代空間站核心艙首曝:命名「天和」號,於2022年發射
    【每日科技網】  4月2日8時15分左右,「天宮一號」已再入大氣層,再入落區位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絕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  天宮一號是中國空間目標對接飛行器,主要目的是檢驗軌道交會對接和太空人在太空較長時間駐留的技術驗證,為計劃中在2022年前後建成中國的正式空間站奠定基礎。  天宮一號於2011年9月29日發射升空,先後與神舟八號、九號、十號飛船進行6次交會對接,完成各項既定任務,為中國載人航天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 中國空間站核心艙明年春天將發射後續還有天舟二號...
    在嫦娥五號自月球歸來、天問一號向火星進發的同時,中國的天宮空間站計劃也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當中。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空間站核心艙將於明年春天發射,地點定於海南文昌,使用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
  • 中國空間站2021,天和號核心艙測試完成,準備春季發射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裡程突破4億公裡,預計農曆新年前後到達火星之際,同時中國空間站天和號核心艙也準備發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透露,中國太空站核心艙天和號艙測試工作已基本完成,航天員乘組亦已經選定,正在開展任務訓練;天和號核心艙會於春季發射升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表示,空間站核心艙會於2021年春季,在海南文昌發射場以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
  • 俄專家:天舟一號領先俄美同類飛船 技術已實現超越!
    摘要:【環球網綜合報導】4月20日,「天舟一號」貨運飛船成功發射升空,意味著未來十年後世界上唯一的一個太空之城——中國空間站的相關研製和應用正在進入快車道。俄羅斯專家讚嘆中國航天取得的成就,認為「天舟一號」領先俄羅斯「進步號」及美國「龍」和「天鵝座」等同類飛船。
  • 我國下一代空間站核心艙首曝光:命名「天和」號
    4月2日8時15分左右,「天宮一號」已再入大氣層,再入落區位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絕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天宮一號是中國首個空間目標對接飛行器,主要目的是檢驗軌道交會對接和太空人在太空較長時間駐留的技術驗證 ,為計劃中在2022年前後建成中國的首個正式空間站奠定基礎。天宮一號於2011年9月29日發射升空,先後與神舟八號、九號、十號飛船進行6次交會對接,完成各項既定任務,為中國載人航天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 我國成功發射天通一號02星 厲害了我的國
    VR日報11月13日消息,每一次出徵都是萬無一失,每一次作戰都是圓滿成功。中國「天通一號」有多優秀?1顆可抵美銥星72顆,傳輸比美還要快。大國威武,我國成功發射天通一號02星,科技不斷進步,中國夢,我們的夢,厲害了我的國。  天通一號02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研製,是天通一號衛星移動通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系統由空間段、地面段和用戶終端組成。
  • 我國將於今年上半年發射空間站核心艙:航天員正在開展任務訓練
    我國計劃今年上半年發射空間站核心艙,而後接續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目前,核心艙已經基本完成測試的全部工作,航天員乘組已選定,正在開展任務訓練。據了解,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將對空間站的新技術進行全面驗證,如再生生保技術、機械臂技術等,航天員還將進行多次太空出艙活動。2017年,隨著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的圓滿收官,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三步任務——空間站建造全面展開,並計劃於2022年前後建成空間站。根據飛行任務規劃,空間站建造將分兩個階段實施。其中,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安排了核心艙發射等6次飛行任務。
  • 2021年中國航天將發射40餘次 天字一號任務來了
    2020年12月27日,在成功發射遙感三十三號衛星之後,中國航天2020完美收官。2021年來了,今年航天發射任務將達到40餘次,載人空間站則是今年的重中之重。1月4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召開2021年型號工作會議,公布了2021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發射任務,2021年集團公司計劃安排40餘次宇航發射任務,載人航天空間站工程進入關鍵實施階段,是全年宇航任務重中之重,天問一號實施我國首次火星「繞、落、巡」探測;將重點開展空間站實驗艙、載人月球探測關深等研製工作,重點加快推動北鬥導航等國家重大科技工程在民用航空等領域應用落地。
  • 中國空間站來啦!
    昨天,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首次對外發布中國空間站研製進展視頻,並在北京舉行了中國載人航天慶祝2019年「中國航天日」主題活動。當前,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全面邁進「空間站時代」,正在全力進行空間站研製建設。2022年前後,中國空間站「天宮」將正式完成在軌建造任務,成為長期有人照料的國家級太空實驗室,支持開展大規模、多學科交叉的空間科學實驗。